第二百五十六章 娘娘們的緣由
作者:江此意      更新:2022-11-24 10:34      字數:2513
  第二百五十六章 娘娘們的緣由

    當康熙聽著梁九功與魏珠的稟報時,一直不怎麽明快的臉色果然便逐漸舒展了些。

    “嗯…原是如此…”

    “是,皇上,那位餘格格的聲音聽起來病懨懨的,怕是身體元氣受了大損呢。”

    成嬪心底不停的念著阿彌陀佛,一麵是慶幸七爺府沒惹上事兒,隻是鬧了個有些大的誤會。一麵也有些惋惜餘十九那個沒能生下來的孩子。

    她輕輕擦拭眼角,惠妃笑話說:“都沒事兒了,你倒是還掉什麽眼淚!”

    “沒…臣妾隻是,有些可憐那個孩子…”

    胤祐默不作聲,可他眼色晦暗,不免讓人有些心疼。

    他為了保住餘十九,棄掉了他們的孩子。

    在方才親耳聽見梁九功稟報稱,餘氏的孩子確實因為受了驚嚇沒能落地。他便想,十九不會再原諒他了…

    “是有些可惜。”

    康熙沉吟著“老七,不管怎麽說,此事你與你那妾室受了委屈是真,可也怨你平日不善管理後院。朱雲寺那邊朕也不能全然不顧。”

    “是,但聽皇阿瑪安排。”

    胤祐躬身行禮,鄭重的朝康熙一拜。

    康熙又想了想,給了個折中的法子。

    “這樣,為彌補那餘氏,待她身子好些了,能再給朕添個皇孫,便晉她個側福晉的位份!”

    在座眾人皆是一驚!

    貝勒爵位上,隻能有一嫡一側兩位福晉,到了郡王銜,才能有一嫡二側兩位福晉。

    皇上這是怎麽個意思?

    難不成為了補償胤祐,還要給他個郡王爵位!

    那怎麽成!

    “皇上,臣妾卻覺得,說到底,也是那餘氏命數不好,才沒能叫咱們的小皇孫落地來,當初因她有孕,太後壽宴上,您與太後歡歡喜喜的還特地給了封賞,特地晉了成嬪的位份,會不會…就是因為您給的福分太大,才讓餘氏受不住呢?”

    說話的人是惠妃。

    宜妃立刻幫腔道:“臣妾以為惠妃姐姐說的有道理。”

    她上前,親昵的將康熙挽住,笑說:“有句話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嘛,皇上您福澤天下,每年都能添丁進口,何必將壓力都給到老七一個人呢,您那麽多兒子呢。”

    那言下之意不過在說,她的兒子也能給你添孫子啊!也不見你動輒要給人賞側福晉位份的。

    不料,一向對她寬容恩寵的皇帝,這回卻是不輕不重的斥了她一句。

    “你大兒子爭氣,爭氣到成婚八年也沒生出一個嫡子來。你小兒子也爭氣,沒個嫡子,好容易得個小子,也還是漢軍旗的側福晉生出來的。”

    宜妃臉色微白,仍強笑道:“罵的好,趕明兒叫他們兩兄弟進養心殿來跪您跟前仔細聽聽您罵,興許能將他們罵開竅。”

    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康熙被宜妃說的逗笑了。

    他指了指宜妃的臉頰,語氣溫和了許多。

    “你啊…”

    宜妃莞爾一笑。

    康熙又對那幾個女人意味深長的說:“阿哥們畢竟是爺們兒,前朝諸多事宜要忙,時常有差事要辦,後宅家事,事無巨細怕也顧及不了那麽多。你們做額娘的,做婆母的,時常盯著,囑咐著,莫要再生出這樣的事端來!”

    “是!”

    三個女人連忙稱是。

    想著想著,康熙又來了氣,他抹了抹額頭,不悅道:“妖孽詭異之說,也敢信口說來,若非新年關頭,朕非要你回去辦了你那好福晉不可。”

    胤祐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麽。

    “罷了,你也回府去吧。此事翻篇作罷,你也日常警醒,別再惹出什麽幺蛾子。”

    康熙擺擺手,像趕蒼蠅似的,將胤祐趕走了。

    “是,兒臣告退…”

    胤祐躬身後退,到了門邊才一掀下擺,大步邁出。

    夜幕降臨,宮裏各處開始上了燈籠,卻在此時下起了一場小雪。

    成嬪先走了一步,沒與宜妃和惠妃一起。

    於是,淺薄的雪地裏,淺行轍出的花盆底印,也隻有兩雙花。

    惠妃與宜妃互相挽著,目光都望著前方,遮擋風雪的大傘由宮人在前麵撐著,距離掌握的剛剛好,既不會擋光,又能保住主子們吹不著風,淋不到雪。

    “姐姐為何會幫老七說話呢?我雖然也覺得老七那孩子招人心疼,可這種事兒畢竟忌諱,又是妖孽一說,又是小產的,大過年的牽扯上多不吉利啊。姐姐何必呢。”

    宜妃手指輕輕動,那護甲便刮了惠妃的手背一下,宜妃衝著她笑。

    惠妃反握她的手,和顏悅色的說:“那妹妹你呢,又為何要幫老七出主意呢?”

    宜妃還沒答話,惠妃又補了一句:“之前老七下江南辦差,可將你家老九得罪狠了吧。害的姐姐我差點以為,你是故意指著皇上派人去老七府上看個罪狀的呢!”

    宜妃狀似驚慌,掩唇驚呼道:“竟然有那種事兒嗎!哎,我竟都不曾聽聞。”

    “哎姐姐你還沒答我呢,你為何要出手相幫呢?”宜妃自問自答著,“是因為成嬪嗎?”

    惠妃打著哈哈,笑說:“自然是了,老七也是我看著長大的孩子,他額娘成嬪又曾住在我宮裏多年,出了事兒我哪裏有坐視不管的道理。”

    “哈哈哈是了是了,惠妃姐姐自然是古道熱腸,不像我,隻喜歡圖個熱鬧!哈哈哈…天都黑了,先走了。”

    說完,宜妃鬆開了惠妃的手,由丫鬟攙扶著,快步的朝自己翊坤宮去了。

    張嬤嬤上前來,扶住惠妃,低聲勸道:“娘娘莫與她生氣,她與她那個兒子一樣,跋扈張揚慣了。與這種人生氣,氣不過來。”

    惠妃卸下了方才的偽裝,眼神凶狠的啐了一口。

    “若不是保清那個混賬東西苦苦相求,本宮焉會淌這渾水!老七如何,他的子嗣如何,他的妾室是人是妖,又和本宮有個什麽關係!”

    “原本想趁著皇上的手,將那餘十九解決掉算了,也好絕了保清的念頭!偏生她要出來攪局!哼!”

    宜妃的身影早就看不見了,惠妃還是朝那個方向狠狠的瞪了一眼,才不甘願的轉身往延禧宮回了。

    回程雪勢漸漸大了些,能將地上鋪滿白銀素妝,張嬤嬤小心的扶著惠妃,還在聲無起伏的勸:“娘娘放寬心,說到底您與宜妃娘娘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宜妃娘娘是想為九爺出口氣,能趁機踩倒七爺是最好,若是不能,也沒有大礙。總之,九爺不缺金銀不缺娘疼的,出口氣或許也就算了。”

    “您是為了大千歲才出麵管了這事兒,可別人是不會知道的,尤其成嬪和七爺不會知道您出麵的背後是大千歲。成嬪日後會更加感激您,您如此做,是在為大千歲結善緣呀,娘娘您這麽想著,是不是那餘十九的死活便不那麽重要了?”

    主仆二人走了一道,惠妃聽了一道。

    她似乎被張嬤嬤話裏那個字眼觸動了下,好半天才低低的應了聲兒。

    “嗯,或許你說的也有道理…本宮也不是非要那丫頭死,本宮是擔心,保清這新鮮勁兒老過不去…”

    “花無永紅日,大千歲隻是年輕…”

    隨著二人走遠,身後的風雪將之覆蓋,逐漸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