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坦克的命運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4-01 02:00      字數:2714
  轟轟烈烈幹勁足,三線工程最光榮,兵工戰士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大環境下,張鐵流被那熱火朝天的精神感動,和所有前來建設的工人一樣,到了地方就立刻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在“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政策指導下,新坦克基地的建設變得極為艱難。工業的發展應該集中才能發揮高效率,可是偏偏他們的指導政策卻違背了工業發展的規律。

  就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新的坦克生產基地,愣是被一群為了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們建設成功了。

  在張鐵流來到山溝溝裏工作了一年後,他親手鑄造出了一個合格的坦克炮塔。

  因為張鐵流的知識結構是和鋼鐵冶煉相關,所以在工廠建成以後,就被分配到了炮塔鑄造廠。當然鑄造廠是有名字的,在這裏就不提了,因為現在它已經消失不見了。

  Z-122中型坦克,這是基地建成以後的第一個重大項目,也是共和國的第二代坦克研製項目。

  雖然項目很早就立項了,可是因為珍寶島戰役的緣故,研製進度被一趕再趕,性能指標也一升再升,最後一輛中型坦克被要求配備新型大威力大口徑的火炮,還要能對付已有的和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中、重型坦克,那簡直是重型坦克的標準了。

  甚至攜帶的彈藥基數也要在第一代坦克的基礎上有較多的增加,能發射帶可燃藥筒的多種彈藥。還要裝上優良的測距、夜瞄、雙穩、夜視等裝置,以便提高首發命中率和射速,盡可能滿足近戰突擊和夜戰需求。

  此外還要求減輕坦克的戰鬥全重,安裝大功率、小尺寸、低油耗和不挑食(能使用多種燃料)的動力裝置,及性能優越、可靠耐用、操作簡便的傳動、操縱裝置和行走係統,以便在戰時能夠廣泛的地區實施機動。

  還要合理地調配裝甲厚度分布,改進裝甲材料,提高抗彈性能。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坦克外形,達到顏值就是戰鬥力的水平(使車體、炮塔前部及兩側能防禦敵中、小口徑火炮普通穿甲彈的攻擊)。

  還要研究對反坦克武器發射的特種彈藥的防禦措施,並解決對原子、化學武器的集體防護問題,使它具有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生存作戰的能力。

  最後,要求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以便於使用和修理,減少士兵的保養工作量,延長保養周期,並增加消音裝置,盡最大可能改善乘員工作條件,更好地適應運動戰要求。(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其實是最考驗整體工業水平的能力。)

  一條條的指標和要求,構成了新的坦克設計指南,可是它們卻讓基地裏的工程師們徹夜難眠,不知道耗死了多少腦細胞。

  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新型坦克炮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在張鐵流他們將新型炮塔鑄造完畢之後,遲遲收不到合格的新火炮。

  大家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高性能的動力係統問題,新型輕便可靠大功率的柴油機製造難度實在超出了動力廠的能力範圍,新機器生產出來以後,遠遠沒有達到發動機的原始設計指標。

  ……

  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雖然解決的辦法看起來有些可笑和湊活,可是在半年之後,子係統遇到的一係列問題,總算勉強解決完畢了,終於迎來了最後的組裝時刻。

  可是在坦克組裝之時,零件加工精度的問題又成了一個攔路虎,公差偏大,讓零件不能嚴絲合縫的在一起運行,直接造成了三防係統的失敗,而且還影響了整個機體的使用壽命。

  不過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驗證機的實物總算是給做出來了,總比一直停留在圖紙上要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裏,那就是:有問題,可以以後慢慢改。

  可惜的是,測試結果遠遠不盡人意,不僅是可靠性問題,就連性能都遠沒有達到設計指標。

  在測試中,堪稱世界最先進的液氣彈簧懸掛係統實在是太過超前了,各種問題頻出,可靠性得不到絲毫的保證,有些問題還決絕不了,最後隻能無奈的宣布,那套超先進的懸掛係統失敗。

  隨後,液力傳動裝置和液壓操縱裝置也相繼暴露了嚴重的質量問題,至此,宣告新坦克上的先進的“三液”裝置徹底失敗了。其實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因為液力液壓傳動裝置對於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材料的物理性能,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那不是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夠解決的。

  無奈之下,“三液”隻能改成傳統的機械傳動、扭杆懸掛、機械操縱。

  可是有問題的不僅僅是這些方麵,另外一些方麵也出了嚴重的問題。

  最後,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二代坦克Z-122項目被迫下馬了。

  在確認了新坦克將要下馬的消息以後,第一時間,整個541基地裏的所有人,心情都不太好了。

  項目下馬,預示著什麽,大家都知道。就連身為普通工人的張鐵流,也知道後果是什麽。所有人心中那股火熱的激情,在一次次失敗的消息中,被逐漸的澆滅,乃至最後都消磨幹淨了。

  對於一件事情來說,能夠讓人們保持熱情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取得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小勝利走向一個大勝利。

  可是,如果是持續不斷的失敗,那簡直就是在那些技術人員和工人們的心頭捅刀子,而且是一刀接著一刀的捅。

  在項目宣布下馬的那一刻,張鐵流突然想起了父親曾經給他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工業大國,並不是意味著就是工業強國。看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硬實力來實現的。

  在那個全國最聰明的一群人被兩彈一星工程占據了大多數經曆的時刻,想要靠他們這些普通的工程師和工人,去完成一種先進武器的研發,恐怕是一件令人為難人的事情。

  還好上頭領導看到測試結果之後,直接叫停了項目,免得浪費更多人民的血汗錢。

  龐大的基地已經建成,可是不能讓他仍在那裏沒有事幹,所以沒過多久,張鐵流他們就收到了生產59改的命令。

  有一天,忙完了一天工作的張鐵流,和工友們有說有笑的從車間裏走了出來。其中一個工人感歎道:“還是59的活好幹,前段時間的122實在是難為人了。”

  另外一個工人說道:“是啊,真搞不懂,為啥要弄那麽新潮的東西,好看是好看,可是造不出來又有什麽用呢。要我看現在的59就很好,以後多改上幾次,也不比122差。”

  張鐵流說道:“其實,122的設計理念還是挺先進的,隻是咱們這些製造部門拖了後腿。如果咱們的製造能力再強些,材料再好些,肯定不會是現在的樣子。這口窩囊氣,我是咽不下去的。”

  有工人說道:“我說鐵流,你是不是想多了,你咽不下去又能怎樣?咱們是鑄造廠,又不是設計單位和機械廠。你又不能過去替別人幹活。再說了,你也不懂啊。”

  張鐵流說道:“話雖如此,可是咱們身為工人,身上的職責不就是要造出合格的產品嗎?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了?”

  有工人說道:“其實你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恐怕得去二裏半問問了,咱們這裏可沒人知道答案。”

  張鐵流聞言後,眼前一亮,說道:“正好,這個周末我沒事幹,就去二裏半那邊看看,說不定會找到答案。”

  隨後,一行人就說說笑笑的朝著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