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張有誌的信(二)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4-01 02:00      字數:2343
  失魂落魄的張平安拖著沉重的腳步,漫無目的走在鄉間小路上。已經十天了,還是沒有二姐張秋雨的消息,不禁悲從心來,留下了悔恨的眼淚。

  一切都是他的錯,如果不是他任性貪玩,二姐就不會出事,也不會失蹤,十六歲的張平安在經過了十天的煎熬以後,在那一刻他終於長大了。

  回到家中,看著被二姐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屋子,張平安終於大聲的哭了出來。

  哭的那叫一個傷心,直接招來了左鄰右舍的大爺大媽。

  於大爺和劉大媽,將癱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張平安拉起來,安慰道:“平安,別哭了。這是怎麽了,怎麽哭的如此傷心?”

  在他們的安慰下,張平安總算結束了哭泣,一邊抽泣一邊說道:“我想我二姐了。”

  於大爺拍了拍張平安的肩膀說道:“你別擔心,你二姐福大命大,肯定會沒事的。說不定過些時候就會回來了。”

  劉大媽教訓道:“現在知道你二姐的好了?早幹嘛去了?以後,你敢不敢惹你二姐生氣了。”

  張平安說道:“我再也不敢了,我想我二姐回來。”

  於大爺說道:“別擔心,你二姐隻是去了田員外家打工,雖然暫時離開了你,以後還會回來的。你已經這麽大了,是時候學會獨立了。不能一輩子總在你二姐的庇護下活著。”

  張平安傷心的說道:“大爺爺,我去了田員外家,他們家都沒了。我二姐也沒了。”

  說著,說著,張平安又哭了起來。

  於大爺和劉大媽聞言後,頗為震驚,問道:“你說田園家沒了?是什麽意思?”

  張平安說道:“我去看我二姐,可是田員外家已經被燒成灰燼了。聽別人說,田員外一家全都被日本鬼子抓走了。”

  於大爺和劉大媽聞言後,臉色驟變,最後歎了口氣,安慰道:“平安啊,現在的世道就是這麽個世道,咱們小老百姓朝不保夕,你也看開點吧。”

  花了小半天,他們兩人總算將張平安安撫了下來,並告誡他,千萬不要外出。

  因為村子裏的青壯,有好些人都被鬼子或偽軍抓去做勞力了。

  悲痛總是會過去的,傍晚時分,張平安的情緒總算恢複了過來。這才發現,已經有一天的時間沒有吃飯了。

  吃了最後的兩個窩頭之後,張平安來到張秋雨的臥室,翻開了她的床頭櫃。

  裏麵有三個月前,大哥寄回來的信,當時他正貪玩,並不知道信裏寫了什麽。如今家裏隻剩他一個人了,就想起了他大哥張有誌。

  取出信件,張平安小心的將信展開。

  “秋雨吾妹,平安吾弟:

  能夠收到你們的信,為兄倍感欣慰。雖然時隔一年才收到你們寄過來的信,但是為兄還是非常的高興。

  父親去世,我不能為他披麻戴孝,是為不孝。雖然很想回去為他老人家守孝三年,可是日寇變得更加殘忍,為兄不得不留下來為國盡忠。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兄隻能希望你們替我盡些孝道了。父親去世,你們也不用太過傷心,實在是世道艱難,各家都是如此。

  為兄會將這筆賬記在日寇的頭上,在戰場上用日寇的鮮血來祭奠父親。

  你們在家要好好的生活。

  秋雨,你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了,不要心高氣傲,遇到合適的人,就嫁了吧。平安現在也不小了,你應該讓他獨立起來。

  當年父親十六歲就已經去太原謀生了,你也要教導他自力更生。不能因為他,把你也給耽誤了。

  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是該給你姐姐分擔一些壓力了。如今的世道,不比從前,縱然父親還留了一些家底,可是如果你不努力,將來一定沒有出息。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現在我們的隊伍發展壯大了,已經有實力能和日寇進行局部的大戰了。為兄也因此升任連長了。

  還有,在去年,為兄因為懂得煉鋼技術,被調回總部的兵工廠幫了三個月的忙。期間,更是幫忙生產了兩萬枚木柄手榴彈。

  在後來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秋雨,你要督促平安,努力的學習知識,隻有懂得知識的人,將來才是有用的人。

  還有平安,為兄知道,你也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有可能不聽你姐姐的教育了。不過你要記住,你還有我這個大哥在呢。隻要大哥不死,總有一天會回去的。到時候別怪大哥無情。

  戰鬥的事情,就不給你們多說了,你們在家不要害怕,隻要記住一點就行,外麵有大哥在為咱們的家戰鬥,絕對不會讓日寇欺負到你們的。

  ……

  最後,大哥還想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大哥要走了,要離開晉西北了。不知何時才能再次和你們取得聯係,你們在家要多多保重。

  兄,張有誌。”

  總算讀完了張有誌的來信,張平安原本已經幹澀的眼眶裏,再次浮現出了淚花。

  隨後,更是對著信件說道:“大哥,對不起,是我不好,沒照顧好二姐。一切都是我的錯。”

  實在是哭累了,張平安就躺在二姐的炕上睡著了。

  第二天,一覺醒來,張平安眼裏總算多了一些生氣。

  隨後,翻出被二姐細心收藏的教材,開始翻看起來。隻不過,因為當時張秋雨教導他的時候,他沒有好好的聽講,很多知識,他都看不懂。

  村裏並沒有先生,想要向人請教也無從談起。

  張平安並不放棄,就從頭開始自學,一遍不會就看兩遍,兩遍不會就看三遍。

  就這樣,一邊讀書,一邊耕田,過起了“耕讀”的生活。

  這一讀就是兩年。

  終於有一天,張平安放下了書本和鋤頭,請隔壁的於大爺和劉大媽到家裏吃飯。

  看著桌子上的酒肉,於大爺和劉大媽非常的好奇。

  於大爺就問道:“平安,怎麽突然要請我們吃酒呢?”

  張平安恭敬的請兩人入座之後,說道:“於大爺,劉大媽,今天請你們過來吃酒,是想和你們道別的。以後這裏的房子,還請你們代為照看。”

  劉大媽問道:“你這是要去哪裏?平安,你可不要亂跑啊,外麵的鬼子都還在呢,可不安全。”

  張平安說道:“大媽,我知道外麵不安全。可是我已經十八了,不能再待在家裏了。我想去找我大哥,和他一起打鬼子,爭取早日將鬼子趕出去。”

  終於,在於大爺和劉大媽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張平安離開了老家。

  那一年他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