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部落時代的那些事兒(一)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9-10 03:29      字數:2234
  隨著臨水而居的各大部落逐漸壯大,祖先們在麵對外界自然威脅的時候,已經沒有先前的恐懼了,各種自然現象都有了一些很好的解釋。

  將未知的事物變成已知的事物,那麽我們人類在麵對它們的時候,就不會有恐懼的心理。不論對這個事物的已知解釋,是否是有真正的道理。

  總之一句話,祖先們暫時做到了心安理得。

  隻要不是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生存問題已經不是各大部落所麵臨的首要問題了,各大部落的族長們所憂慮的事情也因此發生了一些變動。

  此時,一些有想法的族長,已經不甘心原先部落自然壯大的速度了,相互征伐吞並弱小的部落,就成了一些大部落首領的選項。

  從此,祖先們開啟了我們人類一次大規模的族群內部的爭鬥。

  成千上萬的人口死在了部落之間的相互征伐。

  但是隨著相互爭鬥的增加,祖先們的征伐技巧也在飛速的變強,於人類自身這種智慧種族的爭鬥,要比和野外的野獸爭鬥,困難的多的多。

  雖然部族之間的相互征伐,對一些人來說,是一種災難,可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確卻是難得的機緣,在鬥智鬥勇之中,提升了個體的智慧水平。

  甚至還有些人學會了對個體力量的整合,習武練兵,再也不是原本鬆散的局麵,眾人之力被集中統一在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當中,它那就是軍隊。

  隨著部落衝突的壯大,相互之間空間距離的增加,由眾多人口組成的成規模的軍隊,也開始發展壯大,並且隨著人數的增加,各種職位也漸漸的出現了。

  隨著自然發育的原始部落的消亡,各種通過人為分割的有名有姓的部落開始成長,各個部落之間的聯係變得更加緊密,一種新的部落聯盟秩序逐漸代替了原來的原始秩序。

  再到後來,部落聯盟誕生了第一任盟主,雖然我們現在不知道,他的名字是誰,可是卻知道首領被尊稱為炎帝的神農氏部落,曾經是一個強大的盟主。

  可惜,潮漲潮落,當年威震一方的神農氏,也有衰落的一天。

  就好像生老病死,四季交替,都是自然規律一般,部落的強盛和衰落總會發生的。

  當神農氏衰落之後,共主之位就成了一個眾人追逐的對象,原本和諧的部落聯盟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征伐。

  恰到此時,少典部落崛起,更有神人公孫軒轅降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他帶領少典部落在亂世中崛起,年紀輕輕就打下了偌大的地盤。

  新舊交替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越是到了這個時候,爭鬥就越多,各大諸侯不甘屈居人下,相互爭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公孫軒轅帶領的少典部落在爭鬥中越發的壯大,並且改革了原先的部落結構,設置了一些官職,理順了一些氣候變化的規律,並且更加重視糧食的生產,而且開始教化民眾,安撫他們的心靈。

  脫胎換骨之後的少典部落,已經不是原來的諸侯部落了,實力強大之後,立刻就壓服了四周的部落,從而被推舉為新的共主,並且取得了黃帝的尊號。

  當然,中間的過程並不是後人想的那麽美好,德行的作用也並沒有占據多大的效用,強大的武力,才是他能夠成為黃帝的緣由。

  德行則是成為黃帝之後,所結出來的碩果。

  那時炎帝還在世,黃帝卻已經稱雄。

  雙帝並存,是社會穩定的大忌。

  炎帝和黃帝因此產生了衝突,並三戰於阪泉之野。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徹底打敗了炎帝的神農部落。

  並且吞並了神農部落,搗毀了他們的信仰。

  這種用武力征服一切的行動,當然也會遭遇武力的反擊。

  當軒轅黃帝擊敗並吞並了神農部落之後,實力空前強大的黃帝開始對其他的部落發號施令,儼然一副當其他部落為下屬的樣子。

  黃帝的命令直接下達諸侯,插手各個氏族部落的內部事務。

  西南的蚩尤部落,武力強橫,不幹於臣服黃帝的命令。為了令歸於一,黃帝不能坐視蚩尤的反抗,召集軍隊征討蚩尤。

  大戰又起,逐鹿之野,黃帝蚩尤大戰,並戰而勝之。

  當然,不是說黃帝比蚩尤強大,而是黃帝的軍中有得力的人手,發明了利器,從而戰勝了蚩尤。

  一丈打完,所有諸侯都被黃帝的武力嚇壞了。

  從此天下變得太平,諸侯心中也第一次有的天下的概念。

  但是,在通信不發達的年代,武力威懾,不是一次就可以達成的,在那個思想還沒有被道德規範束縛的年代裏,諸侯隻要有一段時間看不到黃帝強大的軍隊,就會重新萌生故態。

  不在遵從少典部落的號令。

  坐鎮軒轅丘的黃帝,不得已,隻能帶領他的軍隊,過起了遊牧民族的生活。

  從此,他身邊的軍隊號稱雲師,取縹緲無蹤之意。

  但是,軍隊可以隨他遷徙,可是糧食卻要按時耕種,部落裏種糧食的智者跟他這雲遊四方,致使民眾不知種糧的時節了,糧食一度歉收。

  就在這時,自幼有如神助的黃帝,在雲遊的途中,遇到了神秘人。

  並從神秘人那裏得到了一個可以度量時節的寶鼎。

  黃帝和大臣們認真的學習之後,總結出了一套粗糙的曆法,從而規定了時節。又派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智者,按照總結出的曆法治理民眾。

  天下隨之大定。

  雲師也終於可以不用四處遊蕩了,最後在逐鹿山腳下安定了下來。

  並且在那裏建立了原始的城池。

  但是,並沒有因此,放棄巡遊天下,而是接著祭祀鬼神的時機,四處走動,宣揚黃帝的信仰和道理。

  就這樣,過了好多年,天下大部分部落,之間通了道路,有了交流,最主要的是有了共同的信仰。

  可能龍的圖騰就是在那個時候確立的吧?

  從龍圖騰身上,可以看到各自部落的圖騰部分,各大部落之間的凝聚力,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產生了。

  各自為戰的時代,就此結束。

  天子的稱號,也被發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