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斐迪南的困境
作者:實心熊      更新:2020-05-09 19:12      字數:5712
  箬莎的加冕是在聯軍將領們的催促之下作出決定的,,是他們背後的那些城邦君主和大財閥們的願望。

  以塔蘭托霍森伯爵的兒子埃利奧特為首,所有人都表示希望女王盡快繼承西西裏王位,然後正式加冕統一之後的西西裏王國王冠。

  這樣考慮的原因是很多的,不過最主要的是貿易聯盟希望真正穩固他們在地中海上的地位和所獲得的勝利果實。

  對於貿易聯盟來說,確立兩西西裏的統一和那不勒斯國王成為合法的西西裏唯一君主是個十分關鍵的步驟,這個的重要性甚至要比打贏一場戰爭更加關鍵。

  隻有確保了西西裏王國是在那不勒斯君主主導之下完成統一,才能保證將來即便是與阿拉貢就西西裏島的地位發生了更多矛盾,可聯盟依舊擁有為此發動戰爭的理由和名義。

  盡管這是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可是大概也正因為如此,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也成了發動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頂王冠再曾經在梵蒂岡“注冊”,那麽即便將來聯軍在西西裏島的爭奪上遭遇慘敗不得不被迫撤離西西裏,但這無疑也為將來重新提出宣稱埋下了伏筆。

  當然,林軍還是希望這次能夠畢全功於一役,盡管如果阿拉貢艦隊返回他們的處境未必很好,可人總是要有些希望。

  兩位使者分別從葡萄牙和西西裏出發,雖然葡萄牙人出門要早得多,可必定路途遙遠,所以當箬莎的使者到達梵蒂岡時,這兩個使者卻幾乎同時先後到達。

  而如今的梵蒂岡,正處於一個頗為微妙的局麵之中,所以對這兩個使者的到來,樞機團也迅速劃分為了幾個立場鮮明的集團。

  如今聲望已經達到頂峰的老羅維雷唯一的遺憾就是亞曆山大的六世還活著,而且聽說還越來越精神,這讓老羅維雷多少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能熬得過這個老冤家。

  同時在梵蒂岡新近出現的勢力也讓他覺得不容忽視,雖然之前和羅馬涅-托斯卡納都主教馬希莫合作無間,甚至還很默契的一起搬倒了亞曆山大六世,但是現在隨著那位都主教在樞機團裏的影響逐漸加深,老羅維雷開始漸漸感覺到了威脅。

  不過他依舊需要這位都主教的支持,因為他現在正在為兒子康斯坦丁米蘭公爵的寶座到處忙碌。

  讓康斯坦丁繼承已經絕嗣的斯福爾紮家成為米蘭公爵,這是亞曆山大當初向他提出的建議和許諾,這個建議太過誘人最終讓老羅維雷不惜一切的選擇了對亞曆山大的支持,這其中甚至包括他為此不惜與亞曆山大六世短暫的合作。

  隨著意大利戰爭的暫時結束,以從熱那亞至維羅納,再到威尼斯為界限,意大利被在無形中分為了南北兩個部分。

  包括羅馬,佛羅倫薩,比薩和那不勒斯在內的半島成為了以羅馬忒西亞公國為首的自由貿易聯盟的勢力範圍,而位於大陸部分以米蘭為中心的富庶的倫巴第地區則被貿易聯盟主動讓了出來。

  至於熱那亞,依舊在法國人的控製之下,不過他們如今的日子不是那麽好過,隨著大量法軍已經撤回法國本土,原來的熱那亞貴族正謀劃著以他們如今占據的撒丁島為基地,向占領熱那亞的法國人展開反擊。

  要成為米蘭公爵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有羅馬忒西亞的公開支持,而且法國人也似乎默認了這個無奈的事實,但是來自皇帝馬克西米安的反對聲卻是那麽強烈,甚至從維也納傳來的消息說,如果老羅維雷一定要固執的把他的兒子送上米蘭公爵寶座,那麽皇帝有可能會不惜再發動一場戰爭。

  即便不知這個傳言的真假,可老羅維雷也不得不認真對待這件事,畢竟讓康斯坦丁繼承米蘭公爵這未必就符合其他人的意願,甚至就是在梵蒂岡也依舊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這就讓他不得不謹慎的對待包括馬希莫在內的那些擁有著各自影響勢力的樞機們,他不但不能以他們為敵,還要想盡辦法的拉攏收買,因為老羅維雷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能順利成為教皇和兒子是否能成為米蘭公爵這其實完全就是一件事,任何一件成功都會為另一件實現的保證,反之亦然。

  所以在那兩個使者相繼到來之後,老羅維雷對這兩件初看似沒什麽關係,怎麽想都多少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事情顯得異常關注。

  老羅維雷並不知道亞曆山大去伊比利亞半島幹什麽,他能夠感覺得到,在兩個老丈人之間女婿似乎更相信亞曆山大六世,或者說那兩個亞曆山大更加臭味相投,不過隻要不侵害到他的利益,老羅維雷並不是很在意這些,畢竟真正決定雙方關係的不是什麽翁婿親情,而是利害矛盾。

  可是老羅維雷依舊很在意亞曆山大在伊比利亞究竟有什麽意圖,畢竟那裏是亞曆山大六世的老巢,如果亞曆山大真的因為在那裏得到了教皇的幫助而改變了態度,那麽他就要重新考慮和這個女婿如何相處了。

  另外曼努埃爾提出的與阿拉貢的瑪利亞離婚的請求讓老羅維雷看到了一絲希望,他知道因為與西班牙雙王的親家關係,還有出於對法國人可能會與葡萄牙人結盟的擔憂,皇帝馬克西米安應該是反對離婚的,這讓他覺得有了和馬克西米安討價還價的籌碼。

  而馬希莫肯定是要支持箬莎加冕西西裏國王的,那麽這樣一來他也有了獲得樞機團中一大勢力支持的機會。

  果然馬希莫很快就公開表示支持那不勒斯女王加冕統一的西西裏國王,為了證明自己的堅定態度,馬西莫給箬莎寫了一封公開信,在信中他直接稱呼箬莎為“唯一的西西裏君主”,這封信乍一出現,瞬間在羅馬城引起了一片嘩然。

  阿拉貢在梵蒂岡的支持者激烈的指責馬希莫是在製造事端,更有人威脅要讓他知道妖言惑眾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而馬希莫用他那一貫熟練的伶牙俐齒和那些反對者針鋒相對的展開了辯論。

  他慷慨陳詞據理力爭,指東打西舌戰群敵,到了後來這種辯論險些變成了流血時間。

  馬希莫激動的用他那根比別人粗長許多的法杖搖晃著威脅要敲碎一個和他糾纏不清的主教的腦袋,而且或許是太過氣急敗壞,他甚至叫囂著要用他的“另一根更厲害的法杖好好教訓一下對方的情婦”。

  這麽不講究的粗言惡語讓當時在座的人目瞪口呆,眼看著這位很有前途的都主教就要當眾上演帶重葷口的全武行,一幫人立刻上去把馬希莫拉到了一旁。

  不過他的話多少還是起了些作用,對方真的被他嚇到了,因為接下來馬希莫不但悄悄的說出了他的情婦的住址,而且還暗示知道對方在情婦家裏藏了多少私吞下來的教區私產。

  那個人立刻老實了許多,他看著馬希莫的眼神就好像看著魔鬼,在忍受住心頭巨大恐懼的同時,那位已經被嚇到的主教不得不以被氣得身體不適為由,趁機逃了出去。

  戰鬥力爆表的馬希莫立刻乘勝追擊,他口沫翻飛引經據典的證明著那不勒斯女王繼承唯一西西裏王位是多麽的具有曆史與法理的正統性,同時還通過不知道從哪裏得來的阿斯塔馬拉家族的曆代譜係,證明那不勒斯這一支係的血統實際要比如今的阿拉貢支係更加純正,那架勢大有鼓動箬莎繼承西西裏,宣稱阿拉貢的氣勢。

  看著馬希莫拿著準備如此充分,證據如此鮮明的這些證明洋洋灑灑的說了那麽多,人們漸漸意識到,這場看似倉促的統一西西裏風潮,應該是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

  老羅維雷也暗暗驚訝於那對兄妹的野心,他知道亞曆山大垂涎意大利南部已經很久,這從他一再推動斯科普成為維羅納伯爵就可以看得出來。

  亞曆山大的目的很明顯,以維羅納為界,意大利被分成了南北兩半。

  老羅維雷有時候在想,或許一旦穩定下來接著就是羅馬忒西亞公國對整個南意大利的統一之戰了,隻是不知道到了那時候那對兄妹又如何與對方相處。

  可他怎麽也沒有想到接下來並非他想象的南意大利統一,那對兄妹的目標居然是西西裏!

  這個胃口大的即便是老羅維雷也覺得有些匪夷所思,畢竟這意味著他們要麵對的將是來自伊比利亞的龐然大物。

  這對於剛剛打完一場與法國人的大戰的貿易聯盟來說,未免有些太過冒險了。

  不過老羅維雷顯然小看了資本的力量,在壟斷地中海貿易的這個巨大誘惑之下,即便是麵對更加恐怖的奧斯曼帝國,貿易聯盟也會想盡辦法從這個巨人身上零打碎敲的撈到些好處,更何況種種跡象已經證明這樣的冒險不但有著巨大的回報,而且也並非不可能實現。

  老羅維雷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知道既然不論他是否讚成,箬莎成為西西裏女王這件事都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那麽他要做的就隻有趁機盡量從當中撈到些好處了。

  老羅維雷立刻表示了對馬希莫的支持,同時他也趁機把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請求教廷宣布他婚姻無效的請求提交給了樞機團。

  果不其然,曼努埃爾的離婚請求立刻在梵蒂岡引起了軒然大波。

  來自各方的勢力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伊比利亞半島,而到了這時人們才注意到法國人似乎對伊比利亞的野心。

  這立刻引起了馬克西米安在梵蒂岡的盟友們的關注,他們一邊想辦法拖延對這個請求做出決定的時間,一邊迅速把這件事向維也納報告。

  老羅維雷當然並不很著急,他耐心的等著皇帝的回應,同時盤算著該怎麽趁著這個機會向馬克西米安提出他的條件。

  和當下歐洲很多地方一樣,梵蒂岡也陷入了某種似乎莫名其妙的混亂之中,所有人都似乎不由自主的被卷入了一個誰也說不清從什麽時候形成的巨大漩渦當中。

  這個漩渦裏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個人有都有著自己的**,但就是這樣如同亂糟糟的糾結在一起的一團亂麻,尋常的1502年初的歐羅巴的局勢。

  卡斯蒂利亞艦隊在亞速爾群島的受挫傳到巴裏亞裏多德的時候,斐迪南正聽著另一個讓他大為惱火的報告。

  語文本已經答應趕來巴裏亞裏多德參加談判的唐·巴維突然變了卦,他帶著衛隊悄悄返回了安達盧西亞。

  而當斐迪南得到唐·巴維失信逃走的報告時,唐·巴維早已經逃出了斐迪南控製的地區,如今誰也不知道他已經到了哪裏。

  這麽一來,即便是想派人追趕捉拿也變得困難了許多。

  這讓斐迪南不禁暴跳如雷,他很想斥責原本做為平叛軍指揮官的貢薩洛,卻被貢薩洛毫不客氣的指出與唐·巴維談判的時候自己已經離開安達盧西亞。

  “也許某個自以為是的人做出的愚蠢的決定才是造成這一切麻煩的原因。”

  聽著貢薩洛滿是嘲諷的話,斐迪南的怒意已經讓他臉上原本鬆弛的肌肉繃得緊幫幫的,隨時都可能徹底爆發。

  “唐·巴維回到塞維利亞之後就會發動更激烈的行動,”貢薩洛冷冷的看著斐迪南“我會把他抓到你的麵前,不過我不希望再出現隻是因為毫無根據的猜疑就被從前線調回來這種事。”

  斐迪南神色沉沉的盯著貢薩洛的臉,他知道這個人在威脅他,可他卻毫無辦法。

  當聽說唐·巴維逃走之後,他就知道局勢已經向著最壞的可能發展。

  安達盧西亞的叛亂勢必將會越演越烈,而這一次唐·巴維也勢必不會再輕易接受妥協和談判。

  所以如今唯一的辦法隻有派遣得力人選迅速平叛,否則趁著因為伊莎貝拉駕崩,卡斯蒂利亞局勢不定,或許局麵真的就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所謂的得力人選,無疑就是麵前這個讓他厭惡甚至痛恨的男人。

  隻是即便包括財庫官唐·馬可洛斯拜恩在內的很多大臣已經向他提出讓貢薩洛再次擔任平叛軍的指揮官,可斐迪南始終有些猶豫。

  和北方不同,南方的卡斯蒂利亞軍隊大部分是貢薩洛的舊部,甚至他的模範軍就是從其中訓練而來。

  斐迪南之前曾經見過那些新軍,雖然那支軍隊迄今為止還沒有經過過真正大的戰鬥,但是他卻有種感覺,這支軍隊很可能會成為貢薩洛手裏一張起著關鍵作用的王牌。

  正因為這種種顧忌,斐迪南對讓貢薩洛再次出任平叛軍指揮官顧慮重重。

  不過隨著關於海上卡斯蒂利亞海軍失利的壞消息的到來,斐迪南知道他已經再也不能繼續拖延下去。

  否則不但局麵有可能會變得更糟,那些卡斯蒂利亞貴族也會對他失去耐心。

  斐迪南以攝政的名義下達了認命貢薩洛的命令,同時他急令征召卡斯蒂利亞沿海各地的武裝船隻,隨時準備應付葡萄牙人從海上發動的襲擊。

  一時間卡斯蒂利亞陷入了因為連續的意外挫折變故導致的動蕩不安之中,盡管伊莎貝拉還沒有下葬,很多卡斯蒂利亞人已經開始懷念女王的統治。

  對於這段時間以來突然出現的紛亂跡象,很多卡斯蒂利亞人不由得就想起了當初伊莎貝拉活著時候所過的安逸生活。

  而女王剛剛去世就出現了這麽多的事情,而關於胡安娜的精神狀況的種種傳言更是讓卡斯蒂利亞人憂心忡忡。

  而做為胡安娜的攝政,斐迪南強勢的態度更是令卡斯蒂利亞人擔心斐迪南會有一天幹脆取而代之的給自己戴上卡斯蒂利亞的王冠。

  卡斯迪比亞人可以接受一個有著阿拉貢血統的王位繼承人,當他們卻絕對無法容忍一個阿拉貢人成為他們的君主。

  即便他們其實都是一個祖宗。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在巴裏亞裏多德的民間,開始有人喊出“卡斯蒂利亞要卡斯蒂利亞人的國王”這種聽上去就充滿危險的口號,而這種口號一旦在街頭巷尾響起,就如同脫韁的野馬般再也刹不住步伐。

  對於這種顯然是針對他的言論,斐迪南采取了激烈的手段,在他的授意下,宗教審判所開始對有著危險言論的民眾采取了嚴厲的手段。

  一時間巴裏亞裏多德城裏巡邏的士兵多了許多。

  2月1日是伊莎貝拉的葬禮。

  早已提前趕到的各地貴族齊聚王宮。

  整個王宮這一天籠罩在一片肅穆和壓抑之中,富麗堂皇的掛毯已經被黑色帷幔罩住,身穿喪服侍從們從女王最後辭世的房間一直排列到宮殿外的馬車前。

  女王被安置在一架由素色花朵鋪就的床榻上,已經塗滿了粉的臉上是一種透著死氣的詭異白色。

  由8名女王生前最信任的大臣組成抬棺人緩緩的抬著遍布鮮花的床榻從房間裏出來,他們經過已經站滿人群的起居室和走廊,然後把女王的遺體緩緩抬上同樣用整匹的黑色絲綢包裹的馬車。

  斐迪南一路沉默的跟在後麵,他可以感覺到四周頭來的那一道道滿是質疑甚至是敵意的目光。

  不過他卻堅定的麵對那些人。

  他很想告訴他們,不論是否承認,從現在開始他是卡斯蒂利亞最有權勢的人,即便是他的女兒戴上了王冠,但是卡斯蒂利亞的未來也依舊要有他來決定。

  隻是斐迪南沒有想到,就在伊莎貝拉葬禮這一天,一個對他來說是真正的噩耗徹底摧毀了他精神上最後緊繃的那根弦。

  由於在地中海上遭遇以阿爾及爾的海雷丁為首的北非海盜與奧斯曼帝國艦隊的前後夾擊,重創之下的阿拉貢艦隊,不得不放棄封鎖西西裏島的打算,倉皇逃回了位於地中海西岸的阿拉貢海岸,甚至因為擔心被追擊,他們一路沿著一條河逆流而上,幹脆躲進了一個叫維卡爾奧維拉的內河港口裏。

  這就意味著這趟遠征已經失敗,西西裏王國的統一已經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