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作者:富貴金花      更新:2022-10-28 21:32      字數:4452
  第81章

    “見過柔安公主。”

    陸清漪的眸光掃掠過秦觀月,最終落在了她微顯淩亂的衣領處。

    她白皙的玉頸上,赫然顯現著一道青紫色的淤痕和淡淡的紅印。

    陸清漪藏在袖子下的手驟然攥緊,聲音少見的藏了厲色。

    “你為何在這裏?”

    秦觀月感受到她的目光,旋即垂下了眸子,將領口緊了緊。

    “奴婢……”

    沉默的空氣流淌在二人之間,陸清漪周遭似覆了層冰霜般寒。

    “奴婢奉吳嬪娘娘的命,是來向丞相討問一本經書的釋義。”

    “是嗎?”陸清漪緩緩笑了,聲音極其溫柔,“是哪一本經書的哪一章?”

    秦觀月思來想去,也記不清有哪些道經釋義,最終隻在靈光一現間,想起了先前在顧珩桌上看見的那本冊子。

    “是古澧羯五真言的第五卷 。”

    陸清漪不再說話,隻是沉默地盯著秦觀月起皺的衣領望。

    她本不願多想,但上次千秋亭外知書可是親眼看見她與顧珩舉止親密,而今日這宮婢居然又出現在這裏,教她怎能視而不見。

    何況她將才根本就看得清清楚楚,這宮婢的頸上分明是讓人看了都羞怯不已的印痕。

    她仿似已經看見了這宮婢與顧珩在榻上繾綣的模樣,心裏似有股邪火在燒,燒得她幾乎要端不住這張柔婉合宜的模樣了。

    她隻想將這宮婢扣回宮內,細細審問,非要她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她到底與顧珩有沒有過什麽苟且。

    清平觀的寢屋內,顧珩將才褪去了身上的雪袍。

    雪袍被潤水浸透,還泛著淡淡的腥氣,這腥氣不僅沾染在雪袍上,還停留在了他的眉梢,流落過他的鼻梁和唇角。

    但他並不厭棄這樣的味道,反而喜歡將其保留。

    整理衣襟時,他不經意間望見了榻上的一團洇濕,會意地笑了笑。

    不過比起衣襟,更急待端正的是他的鬢發,畢竟剛才秦觀月實在是扯得太用力了些。

    顧珩的鬢角有些濕,還沒來得及叫侍者打水清洗,就聽見清平觀門外的動靜。

    顧珩走向窗邊,把窗子推開了一條小縫。

    柔安話裏藏刀的詢問聲和秦觀月略顯不安的回應,不輕不重地落進了他的耳朵裏。

    無塵很適時地叩門請入,推開門後便向顧珩行了一個禮。

    他跟在顧珩身邊耳濡目染,早已練就了與顧珩一般的沉穩冷靜,或許現在就算是燕帝賓天,他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然而今日他的麵上卻顯露出幾分焦急:“丞相,娘娘出門時撞見了柔安公主。”

    他料想這般隱秘的事,丞相不會願意有人發現,更遑論那人是柔安公主。

    然而丞相玉身立在窗邊,好整以暇地負手向窗外遠望,儼然似沒聽見他剛才的話似的。

    無塵清了清嗓子,又提醒了一句:“丞相……”

    似乎是嫌無塵的聲音擾了他看戲,顧珩揮了揮手:“我知道。”

    無塵一時無言,但想到適才柔安公主似乎很不悅的模樣,隻怕秦觀月會落了下風。

    想了想,他還是開口問道:“丞相不去看看嗎?”

    “不急。”

    他很想看一看秦觀月會如何應對。

    然而秦觀月很快便有些抵擋不住柔安的追問,似乎落了下風。

    柔安已然細細問道具體是哪一段經,哪一句話了。

    顧珩不必細看,也能才想到秦觀月此時一定如立針氈之上。

    “走吧。”

    他不能再等了,否是秦觀月要怪他了。

    顧珩拂袖向門外走去,離開時順手從桌上撈過那本五真言。

    “你不要緊張,隻是我也愛好道法,所以想聽聽吳嬪娘娘究竟是何處不解,也好循思一二。”

    陸清漪麵若春花,笑得輕輕柔柔,讓人聽不出話裏的鋒芒。

    偏是這樣不顯山不露水的詢問,才更讓人挑不出錯處。

    秦觀月垂下潔白的頸,流轉秋波的杏眼藏在了長睫之後:“奴婢不識字,吳嬪娘娘將不明白的地方點在了書上,奴婢也不知具體是哪段哪句。”

    “那本五真言在哪?”

    陸清漪的目光緩緩落在秦觀月空空無物的雙手上。

    “姑娘將這本五真言落在我的桌上,不怕回去後被你家娘娘怪罪嗎?”

    陸清漪一斂眼底的冷色,循聲望去,看見顧珩緩緩走來,雪袍翻湧,手中還握著一本經卷。

    陸清漪往日為迎合顧珩,與他有些可以交談的話語,將他提起過的道卷皆鑽研了一遍,細至每章每行,乃至每個字眼,她都幾乎可以倒背如流。

    因此她隻要一問秦觀月究竟吳嬪留的是哪句話,當即便可知她到底是不是在說謊。

    可顧珩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丞相,聽這位姑娘說,今日吳嬪來問了五真言,我也想一聽丞相的見解,所以才與這位姑娘多說了幾句。”

    顧珩並未拆穿陸清漪,隻是將那本五真言遞向秦觀月。

    秦觀月舒了一口氣,故作感激涕零地向顧珩一禮:“多謝丞相。好在丞相提醒,否則奴婢回去隻怕要挨罰了。既如此,奴婢遍先回宮複命了。”

    秦觀月接了五真言,轉身就要走,卻被顧珩叫住。

    “等等。”顧珩目光含笑地望著秦觀月,“你連書都忘了拿,今日我與你講的課,還能記住多少?”

    顧珩分明是在柔安麵前故意讓她難堪,秦觀月輕咬了咬唇,恨得抬眼飛快地瞪了他一眼。

    然而顧珩並未退怯,反抬聲問道:“我在問你話,為何不答?”

    秦觀月深吸了一口氣,才將到嘴邊的斥罵強忍回去,轉而乖順地低下頭:“奴婢記得的……”

    顧珩眼底的笑意更深:“那你正好與公主說說,我是怎麽教你的?”

    秦觀月倏然便聽懂了顧珩話裏的深意,一陣熱意霎然攀上了脖頸。

    怎麽教的,他身體力行地教會她新的學識,如靈活的小蛇穿梭在雨後濕潤的茵叢,引起了新的波潮駭浪。

    他趁她半睡半醒的時候偏要扣著她教,讓她動彈不得,還充耳未聞她的求饒。

    直到雨勢不可阻擋,他才滿意地檢驗著自己教學的結果。

    秦觀月光是想起來都羞得臉熱,羞憤欲死。

    陸清漪站在一旁,看著二人你來我往的交談,藏在袖底的粉拳緊握,蔻甲深嵌進掌心,印出了深深的白痕。

    她不願秦觀月壞了自己的事,搶在其之前開口,望向顧珩柔聲問道:“丞相的頭發怎麽還濕著?”

    顧珩似乎心情不錯,眼底居然釀著笑意,這是陸清漪往日從未見過的模樣。

    陸清漪愣了愣,隨後聽見顧珩狀似無意地說道:“將才下了場雨。”

    這句話說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又合乎情理。

    確實將才那場大雨絆住了她的腳程,否則她早就到了這清平觀,也能看看一切是否如這宮婢所言,她真的隻是來詢問道義。

    陸清漪關懷地問道:“丞相未曾打傘嗎?”

    顧珩搖了搖頭:“我在屋裏來不及撐傘,屋頂便倏然漏了雨,淋了滿身。”

    話說完,他別有深意地望了秦觀月一眼,但秦觀月低垂著頭,他隻能望見她漆黑的發頂。

    陸清漪自上而下地掃掠了顧珩一眼,但見他身上鞋尖全然幹燥,惟有鬢角沾了濕意。

    於是半信半疑地問了一句:“怎會,難道清平觀沒人修繕嗎?”

    “雨勢來得及,去得也快,公主不必費心了。”顧珩唇角含笑,知曉再逗下去,麵前的小狐狸便要張爪牙了。

    他轉向秦觀月淡道:“好了,你先回去吧。”

    秦觀月強忍著滿腔怒火,臨走前還不望剜了顧珩一眼:“是。”

    看著秦觀月纖纖嫋嫋遠去的背影,陸清漪心中五味陳雜。

    直覺似乎在提醒著她,這宮女與顧珩之間,絕不像他們說的那樣簡單。

    直到秦觀月的背影消失在一道花牆之後,顧珩才收回了目光,斂起了唇角笑意,又如往日一般清冷:“公主來清平觀是為何事?”

    陸清漪愣愣地看著顧珩,隻覺得麵前這個有些不近人情的顧珩,與剛才的他判若兩人。

    她知道顧珩不喜歡別人耽誤他的時間,於是趕忙道:“父皇如今重病,我想為父皇辦一場祈福會,除了宮眷小姐之外,還會邀請今歲的進士學子,我想勞煩丞相來為他們講道。”

    顧珩沉吟了一會兒,輕皺了眉頭“如今朝事繁重……”

    陸清漪本以為希望落空,低微地歎了口氣,然而顧珩不知又想起了什麽,突然改口道:“罷了,便依公主的意思辦吧,到時我會去的。”

    顧珩回到清平觀中,沐浴之後,照例於三清前上香,幽幽薄霧中,顧珩神色坦然,隻是眉目間平添了幾分疲乏。

    賀風在顧珩行完禮後,這才開口:“依照您的吩咐,已叫內務處將那幾個宮婢放進來了。”

    “安排在何處了?”顧珩淡淡嗯了一聲,回身問道。

    “安排在司花局了,哪裏清閑,利於她們隨意走動,打探消息。”

    “好。”

    賀風雖跟隨顧珩多年,但對顧珩行事仍有些琢磨不透,顧珩與秦觀月的感情已讓他解讀費力,但此時事關大業,不由得多問了一嘴。

    “丞相何故在這個節骨眼上放襄陽王的人進來,襄陽王以為那些宮婢充做良家女的籍戶便可入宮掩人耳目,好在內務處自燕帝病後,因為不是什麽肥差便無人爭搶,因而早已按照您的意思查奴婢的三代籍戶了。”

    說到此處,賀風頗為得意:“那些女子想是做私衛出身的,遑論三代,一代都難以深查。”

    顧珩並未對自己的先手棋感到欣悅,而是更為謹慎的搖了搖頭。

    “陸起章送人進來,說明已察覺到了什麽,若是簡單的監視燕帝病況,大可自來探望,想是——”

    顧珩言語停滯了片刻,踱步到窗前支開一條縫隙,屋中原本繚繞的煙霧便追逐而散。

    賀風聰敏,立刻昂首應道:“您是說,他知道了吳嬪娘娘的事。”

    “既然知道了,那就推他一把。”

    顧珩話說的果決。

    “您是知道的,陛下想讓您牽製襄陽王,若襄陽王謀害了吳嬪娘娘,豈非順理成章奪取儲君之位。”

    顧珩不做聲,隻是凝視著賀風。

    賀風蹙眉了片刻,頓悟道:“燕帝久病纏綿,朝臣與襄陽王虎視眈眈,您不想等了?”

    “說下去。”

    “您想激襄陽王出洞,無論成敗,您都有理由——”

    “燕帝一時尚不能死,陸起章已持兵京中,不能讓他再收買人心了。”顧珩的指尖撫過窗欞的繡花,偶有一處未打磨的木刺攔阻,讓他停滯了前進。

    顧珩側首低聲:“去跟她說一聲,這幾日上點心。”

    襄陽王府內,人頭攢動。

    自襄陽王分權後,顧珩便似偃旗息鼓般在明麵上沒有了動靜。

    這幾日襄陽王又大肆拆除了幾個原先顧珩修建的道觀,這個舉動在百官眼裏是個頗有深意的預兆。

    原本官吏們隻覺燕國根底爛透,後繼無人,若顧珩取而代之也不無可能,但隨著燕帝病重,二王連續纏鬥,便覺這世事無常,該擇良木而棲。

    今日一些被顧珩削了職權的官吏相約拜會襄陽王,明麵上都是在討份差職,實則是來主子麵前一表衷心。

    待人散後,陸起章冷嗤一聲:“名錄記下了嗎?”

    “都記下了,還有些拜帖也一應錄下了。”一旁的隨從應道。

    陸起章看向門外仍舊在忙碌搬運禮品的小廝,繼而說道:“這些人,一幹不用,挑幾個家世尚可的,擬份麵上過的去差職給本王看看,權當邀買安撫了。”

    陸起章對君臣之道有著異乎常人的敏銳,或許在此之前,他隻當自己比作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君,卻不知自己已將前路封堵,再無光亮可言。

    說話間,迎麵而來千鷹衛蔣氏。

    “王爺,有消息了。”

    蔣氏乜了一眼陸起章一旁的隨從。

    “無妨,你直說吧。”

    蔣氏得命,便頷首應道:“今日一早,我等在城外河中攔截,攔到了從宮中漂出來的信匣。”

    蔣氏語畢,從懷中掏出一卷小箋呈上。

    陸起章有些驚詫於那些安插進去的私衛動作之迅猛,消息來的竟如此快。

    他接過小箋,隻一瞬,神情便凝重不堪。

    蔣氏見狀亦再續言:“屬下亦怕消息不準,又差人打探了一番,回話是這幾人在司花局,借著送花的由頭往吳嬪宮中去,趁機取了些吳嬪傾倒的藥渣。”

    蔣氏略一抬頭,對上陸起章的雙目:“其中一個精通藥理,一聞便知,這是安胎藥。”

    陸起章緩緩抬起眼,但見他的眸底深若寒潭,藏著令人駭懼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