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富貴金花      更新:2022-10-28 21:32      字數:3561
  第31章

    “娘娘,這樣是不是太過冒險?若是丞相沒有反應怎麽辦。”

    墨隱從毓秀宮膳房端出一碗紅糖藕粉,與幾碟精致的點心一起放進了黃梨木雕雙魚食盒中。

    藕粉和點心皆是墨隱做的,秦觀月不願為那人,而秦觀月坐在鏡前勾描黛眉,從鏡中窺見墨隱憂心忡忡的麵容。

    她將黛筆放下,不輕不重道:“他若無動於衷,就不必在他身上耗費時間了。”

    燕帝尚在病中,不許宮妃穿紅配綠,打扮招搖,秦觀月隻著素衣便出了門。

    瞧見秦觀月出門之後,賀風又跟了會。

    直到看清她此行將去何處,賀風驚駭不已,一刻也不敢耽擱,步履匆匆地回到了浮雲居中,將消息遞回給了顧珩。

    顧珩正與無塵交待著內帑莊子的事。

    王氏已死,而申氏仍不得影蹤,從探子陸續來報的消息中,顧珩隱約尋到了些內幕,但尚不明朗。

    聞得賀風叩門,他揮揮手,無塵應聲退下。

    “她去哪了?”顧珩收拾著桌上略顯散亂的筆墨,狀似不經意地問了一句。

    賀風拱手行禮,將所見告知顧珩。

    “什麽?”顧珩不敢信。

    賀風低著頭,饒是不抬眼,他也知道,丞相的麵色不會好看。

    夾在丞相與那女人之間的差事實在難做,賀風不想,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說下去。

    一滴汗珠順著他的脖頸匯入衣襟裏。

    “屬下的確瞧見貴妃娘娘往燕宸殿的方向去了。”

    怔了片刻,顧珩的輕笑聲落入賀風耳內。

    窗邊金架上的那白鶯,昨日得了顧珩的些許親慰,如今又不知趣地撲翅而來,卻被他一把拂開。

    她與這白鶯一般,羽翼尚未豐滿,就等不及地要飛到龍榻上承恩。

    “你過來。”

    賀風應聲上前,顧珩低聲囑咐了幾句。

    此時秦觀月正攜墨隱邁上燕宸殿前的石階,秦觀月深知此舉乃是冒進之法,但事已至此,若不探明顧珩之意,她便不欲再枉費心機了。

    二人行之殿前時,秦觀月攏了攏袖口,將墨隱召近些。

    “墨隱,一會兒我帶著食盒進去,你在外頭候著吧。”

    “娘娘——”

    秦觀月壓了聲:“裏頭汙氣重,這不是什麽幹淨的病,你還是……”

    二人交待之時,燕宸殿的門吱呀一聲起開,裏頭出來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嬤嬤。

    秦觀月一時覺得臉熟,但又擇不出個確切稱謂來,誰料那人卻先開口。

    “貴妃娘娘。”

    這婆子大落落的行了個禮,隻是腰不彎,腿不屈,好好一個禮被她行的歪七扭八。

    墨隱見其踞傲的樣子,便氣憤的想上前理論,卻被秦觀月扯住袖口。

    秦觀月倒不斥責那婆子,反是頷首一笑:“勞煩嬤嬤通傳一聲,本宮掛念陛下聖體,特備了些小食來探望。”

    秦觀月要走的路太長,她沒有辦法、甚至沒有精力同每一個人計較。

    那嬤嬤見秦觀月姿態如此之低,氣焰更盛。

    “不勞煩娘娘了,淑妃娘娘特意交代了,陛下如今身弱,多有忌口,因而陛下的飲食,由我們娘娘一應照料。”

    這婆子話講的還算體麵,隻這眼裏透出陣陣戾氣,末了,又加了一句,“旁人的,是一概不允進殿的。”

    難怪看她眼熟,秦觀月暗思忖著,行宮中這嬤嬤便隨著淑妃進出,可見是個得用的人。

    隻可惜墨隱這丫頭到底心思稚嫩,一時口快欲與其爭辯。

    “你這婆子,說話不知好賴,難不成我們貴妃娘娘的東西還能害了陛下?”

    “旁的不管,老奴也是依令行事。”那老嬤並不畏縮,直直的回嗆了一句。

    見二人大有劍拔弩張之意,秦觀月嗬聲。

    “夠了。”

    秦觀月扶了扶鬢發,“燕宸殿前,也容你們這般放肆。既是淑妃娘娘已安排妥當,本宮便可放心了。”

    秦觀月給墨隱遞了個眼色,二人轉身而離。

    下階時,墨隱小聲嘀咕道:“那婆子欺人太甚,娘娘身為貴妃,就是賞她幾個耳刮子,也是使得的。”

    “你這性子日後也要收斂些,你我今日本意就不在此,更不欲與淑妃爭些什麽,勿要再生事端了。”

    秦觀月要的是,這消息傳到該傳的人那裏。

    行至毓秀宮側殿後花園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貴妃娘娘安。”

    作揖的人正是賀風。

    “賀大人無需多禮,多日未見,大人似是又清瘦了些。”

    秦觀月貫會用三言兩語來邀買人,隻這麽一句,在賀風心裏,就比不肯施粥的顧珩暖心的多。

    賀風將頭再低了低,回道:“謝娘娘關懷,今日屬下來此是要提醒娘娘,陛下之病來的凶猛,且是穢氣所致,娘娘,還是少去為好。”

    秦觀月心中算定,卻沒料想到清平觀好快的消息。

    “替我謝你們主子。”秦觀月甚至都不曾說出“丞相”二字。

    賀風驚詫於眼前女人的聰慧,他隻字未提顧珩,秦觀月一句話便揭開了底麵。

    “還有一句,丞相要我帶給娘娘,丞相說,請您三日後到玉清閣的花架下見。”

    秦觀月扶著墨隱的手一緊,終究,那些工夫不算枉費,她的手隨即一鬆,緩緩開口。

    “不去。”

    再無他話,主仆二人相攜而離。

    “她當真是如此回的?”

    顧珩跪坐在蒲團前,闔目冥念著經文。

    賀風從顧珩十分克製的聲線中嗅出了一絲危機,便開口回護:“許是娘娘今日勞累,身子不適也是有的。”

    顧珩抬眸望向眼前焚燒後的香灰,又問道。

    “你先時可說了我交代給你的話?”

    “說了。”

    “她怎麽回?”

    “娘娘說,謝謝你們家主子。”

    話音剛落,顧珩便猛的起身,掀來的一陣風險些將台麵上供奉的燭火撲滅。

    顧珩回身對上賀風的目光,秉持著他一貫深不可察的口吻,沉沉開口。

    “跟她說,勿要故作聰明,做些女兒姿態,若再生事端,我必將她綁於三清老祖之前,笞罰。”

    “這——”賀風一時不知如何回話。

    “還不快去。”

    顧珩將半張臉藏於燭火的陰暗麵,袖口裏,他清瘦的指節悄悄攥緊。

    往日大都是秦觀月等著顧珩,這一次,她刻意比相約的時間晚來了半刻鍾,讓顧珩等著她。

    玉清閣後種著大片蒲萄①,正值烏日鎏金的季節,如蓋的青葉下藏著圓潤的紫珠,耀著引人采摘的光。

    蒲萄將紫光墜落在顧珩的天青色圓領袍上,投落斑駁光影,他抬手摘了顆離得最近的蒲萄,放在指尖把玩。

    秦觀月向他走來,即便是很輕的步伐,也引得他回了頭。

    秦觀月在與顧珩身前一臂的距離停下了步子,附以規規矩矩的一禮。

    似是刻意疏遠他。

    “丞相。”

    連聲音也不帶一絲情緒。

    那枚圓潤的蒲萄在顧珩的長指間滾動、輕揉。

    “貴妃娘娘如今是越來越難請了。”

    秦觀月垂著眼,卻能感覺到顧珩陰沉的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

    她不看他,依舊是那般輕輕柔柔的腔調。

    “那日回去後,將丞相的話又細細想了一遍。丞相說的沒錯,的確是我失了分寸,像丞相這般高風亮潔的人物,我這樣的人,原是不該招惹的。”

    顧珩的臉色更冷了,心底生出不悅。

    上次的確是他的話說重了些,但他已主動找了她,她合該順勢而下,而非現在這般冷淡。

    更令人懊惱的是,秦觀月這番話說的真摯無比,聽不出什麽吃味或故作嘲諷,倒像是她深思熟慮後,真要與他從此斷義。

    “你當真是這麽想的?”指尖的蒲萄碎了,粘膩的汁水順著他的手指流下。

    許久的沉默後,秦觀月將早就備好的說辭輕訴出口:“月娘不曾想到,一番仰慕丞相之心,竟成了累贅。非但沒能為丞相解憂,反倒使丞相為難。”

    含著三分怨,四分愁,與七分的不舍。

    “月娘不會再來煩擾丞相,隻請丞相務必珍重,按時用膳,莫傷了身子。”

    說罷她像是下了極大的決心,回首就要離開,似乎若是再多看顧珩一眼,便會又生出種種情愫。

    “等等。”

    秦觀月斂了帕子,佯作拭淚模樣,將唇角的笑意隱了去。

    她柔柔回身,露出那雙泫然的眸子,含怯纏怨地緩緩抬起了長睫,連抬眼的模樣,也是她在毓秀宮中對著墨隱練了多回的。

    “丞相還有事嗎?”

    顧珩話在嘴邊,似是難以啟齒,默了半晌,才極輕地道了一聲:“我並未覺得為難。”

    “丞相說的是真心話嗎?”秦觀月的眸中又重新亮起了光。

    顧珩撇過眼,低低地嗯了一聲。

    隻這一句,秦觀月便似喜極而泣般投入顧珩懷中,牢牢地抱住了他。

    久違的香軟入懷,顧珩的身子一僵,不知該作何反應。

    他想要回抱她,但又怕那沾染了蒲萄汁水的手弄髒了她幹淨的衣裙。

    他便將右手垂在身側。

    秦觀月朦朧的淚眼中,藏著笑意。

    今日她對顧珩的話也並非全是設計,她也想知道顧珩如今對自己究竟有幾分情意。

    若顧珩在榻上那般的沉淪控製都是假的,抽離之後便沒有半點真心,那今日正好當作訣別,她將及時離開,與他斷絕一切往來。

    她對顧珩的感情本就脆弱,就算是今日顧珩狠心與她割裂,恐怕她也不會為顧珩流一滴眼淚,至多惋惜這些日子的心血白費,再趕緊尋覓下一個獵物。

    但好在,顧珩想要留下她,不論是因為什麽。

    “這些日子,丞相可曾想過我?”

    她的睫毛上還沾著水汽,察覺到顧珩的不自然,主動勾了顧珩沾著蒲萄汁。

    顧珩垂眸,看著那沾著果肉的汁水染上了秦觀月的素指,想要將手抽走。

    卻被秦觀月握得更緊。

    他還未作回應,耳垂便被一片溫熱包裹。

    那丁香小舌輕輕舐了下他的耳廓,他咬緊了牙關,卻難以控製地有了反應。

    “今夏的蒲萄甜嗎?”

    作者有話說:

    ①蒲萄:葡萄的古稱,為防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