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者:橋塵      更新:2022-10-19 10:04      字數:3385
  第16章

    ◎彈劾◎

    百官朝拜之後,鄒慶奉帝君旨意,把許安歸的奏表念了一遍。

    武官們一如既往地、安靜地站在朝堂最後,文官們聽到這個奏折,卻也沒有跟身邊的人小聲議論,也是低著頭一副聽聖訓的樣子。

    東陵帝心中瞬間明了,看來許安歸奪回南境兩座城池的事情,昨日才從中書省送到的他的手裏,今日大殿之上的所有人早就知道了。

    這奏表尚未到禦書房,這消息就不脛而走,可見太子勢力如今在朝堂之上大到什麽地步。

    東陵帝心中愈來愈冷,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剛要開口,就有一個禦史上前身子微弓:“陛下,臣有事稟奏。”

    東陵帝眉頭一皺,心中冷笑一聲,裝出一副不悅的神情:“等下再說。現在要議的是六皇子的事情。”

    那禦史抬頭:“微臣要稟報的事情,就是六皇子的事情。”

    東陵帝看著殿下站著的那禦史,態度淡然,躬身尊敬,不卑不亢,就知道這禦史的奏折是不得不接了。

    禦史台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別的地方的奏折可以不聽,但是禦史台的禦史們的奏折,必須聽。

    這是先帝在的時候就定下的規矩。

    東陵帝冷眼仰了仰下巴,讓禦史快說。

    禦史好似絲毫沒有察覺到東陵帝的不悅,把手中的奏折呈上,說道:“下官要彈劾的是現任鎮南大將軍,六皇子殿下!”

    這個奏折一出,站在最後麵的武官們都紛紛抬起頭了,冷眼看著那個上彈劾六皇子許安歸的禦史。

    東陵帝臉色微沉,沒有說話。

    那禦史低下頭,一字一句緩緩說道:“兩個月前,六殿下在南部帥兵之時,曾沒有軍令擅自帶著三千精騎一路向南。而後三千精騎被烏族截獲,伏殺在北漠荒原之地,無一生還。沒有軍令擅自出兵,有違軍法,這是罪其一。東陵花大代價訓練的三千精騎與三千駿馬盡數被烏族虐殺俘獲,讓我東陵損失慘重,這是罪其二。六殿下在南境斬殺了太子殿下派去傳口諭的內官,藐視東陵儲君,這是罪其三。以上三罪,有違國法,目無君上,罪惡濤濤。還請陛下明察。”

    在這個節骨眼上,有禦史以有違國法、目無君上前來彈劾戰功赫赫的許安歸,其心可誅!

    然而東陵帝根本無法回應這本彈劾。

    因為八年前的“朝東門”事件,他與太子聯手誅殺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的時候,用的理由就是“有違國法,目無君上,亂臣賊子,其罪當誅”!

    哪怕是現在,那“朝東門”的影響都一直還在。

    所以朝堂之上,由言官武官左右分立,改成了言官在前武官在後。為的就是要殺一殺這些武官的銳氣。

    而現在這禦史所言,無論對與錯,東陵帝都不能輕易駁了去。

    不駁那便是相當於承認了許安歸的罪責,而駁了就是承認當年他做的那個決策是子虛烏有。

    這不相當於當著滿朝武官的麵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承認當年的事是他做錯了?

    帝君心中羞怒,不是旁人能知——

    難怪太子稱病不朝,原來是在這裏等著他。

    八年兵權外放,武官們雖位列朝堂,卻沒有參與過任何奏表內政。

    昨日許安歸大勝南澤的消息早就飛入東宮。

    太子知道許安歸這一仗贏的不僅僅是兩座城池,更是贏得了邊關未來幾年的長治久安。

    這種大功,在朝堂之上是不得不賞的。

    但是許安歸本就是東陵皇子,身份顯赫。金銀錢帛這些東西,他自然是不缺的。若是隻賞金銀這些錦上添花的東西,少不得又要寒了那些戍守邊關的將領們的心。

    早些年,自己與太子為了推行新政,已經把所有武官都盡數得罪。

    朝堂之上武官看似恭順,不代表他們沒有任何意見。

    現在能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武官,看著當年那些股肱之臣在一夜之間化為灰塵,心中怎麽會沒有一絲寒涼?

    武將可以打壓,可以降罪。

    但,有軍功者必賞,是寫在軍法條文裏的,是不可動搖的國本新政!

    八年過去了,軍營裏總還有一些沒有經曆過“朝東門”事件的後起之秀有報國之心。

    從這些年的新政不難看出,帝國正在試圖從新一輩中挑選一些能夠肩負大任的青年將領。

    為了讓這些後起之秀知道朝廷有意厚待有軍功之人,重新樹立在軍中的威望,六皇子許安歸大勝這件事,是非賞不可,而且要大賞!

    畢竟在東陵帝心裏,無論如何賞賜許安歸,那都是賞給了自己的兒子,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既緩解了這些年的父子之情,又可以讓那些有心建立軍功的年輕一輩看見希望。

    若是要大賞許安歸,那必然是加封親王,還給他本來應該擁有的一切榮光,留在許都留在朝堂之上為東陵效力。

    但這似乎不是太子想看到的結局。

    如果許安歸大勝這件事處理不好,唯恐心存異心者挑唆。

    到時候,那便是各地揭竿而起、動搖國本的大事了。

    這本就是極難處理的局麵,太子居然不管不顧地在這裏設了一局——讓禦史比照當年朝東門事件發生的緣由,參了許安歸一本!

    難怪月前太子難得與他政見相合,讓許安歸成為鎮南大將軍去鎮守東陵南境。

    那時他還在奇怪,許安澤這些年為了彰顯自己能力經常做一些悖逆君上的事情,怎的忽然在許安歸這件事上鬆了口。

    原來這太子不是鬆了口,是有恃無恐!

    太子早就準備好了說辭,逼著他這個帝君去配合。

    這一局,無論他想不想演,都要陪著太子演下去。

    不演,無異於告訴那些被文官欺壓了八年的武官,寡人有錯!

    可是他貴為天子,豈能有錯?

    就在東陵帝內心憤怒無法言說之時,那禦史又道:“八年前朝東門,那群亂臣賊子就是如此。而今六殿下帶兵在外,又是如此,難道陛下可以放任自流嗎?!”

    這一句話,如同一支穿心箭,一下射穿了東陵帝脆弱的心房。

    他的雙手蜷縮在袖子裏微微顫抖。

    以前太子隻是與他政見不合,但爭論之下太子總有妥協於讓步。

    但是現在他居然敢公然逼著自己的父皇做一些與意願相悖之事。看來許安澤似乎已經不打算再隱藏自己想要把持政局的野心了。

    想到這裏,東陵帝的目光越來越冷,心越來越涼。

    一時間整個大殿的冷若冰窖,所有人都沉默著,一言不發。

    東陵帝盯著這個禦史,心中有滔天怒意無處發泄。

    “放你娘的狗臭屁!”

    忽然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大殿之後傳來,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官,快步走上前去,揚拳就直接把那諫言的禦史打翻在地。

    禦史一口鮮血吐在大殿之上,鮮血裏居然還摻雜著一顆牙齒。

    那武官意欲再下一拳,立即有一稍微年長的將軍,上前攔住。

    東陵帝微微一愣,看下去,才知道那出手打人的是正五品下寧遠將軍武石。而拉住寧遠將軍武石的是正四品上宣威將軍江狄。

    那被打的禦史見位列朝堂之後的武官居然敢上前打人,立即捂著嘴,指著武石:“朝堂之上豈能容得你這等粗鄙之人撒野!你這是藐視天子,藐視朝堂!陛下陛下……要給臣做主!討回公道!”

    東陵帝還未發話,那武石就粗聲粗氣朝那禦史啐了一口:“我呸!你他娘的嘴裏除了那一口爛舌頭,還有什麽本事?六殿下在外帶兵平定邊疆戰亂,你們這群狗屁禦史除了嘴裏噴糞,在這裏戳殿下的脊梁骨還會幹什麽?六殿下保衛不是我東陵土地?保衛的不是東陵顏麵?保衛的不是你在家的妻兒?你這狗娘養的東西讀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不僅不感激六殿下生死沙場,保家衛國,倒是在這裏妄議上殿!說到這,你他娘的才是目無國法,藐視君上吧?”

    武石一口氣連髒帶彩地說完,還不忘在踹那爬在地上的禦史一腳,來泄憤。

    那禦史被武石一拳一腳,踹得蜷縮在地上不敢再出聲。

    位列朝堂之後的武官們紛紛低頭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朝堂之上憋屈了八年,今日到底是有人忍不住,上去給那些口出狂言之人好一頓教訓。

    禦史台的人被打,其他禦史當然不幹,也紛紛把早已準備好的奏折拿了出來,跪地要求呈上奏表,彈劾六皇子許安歸。

    列為朝堂之後的武官們自然不肯,有一人出頭,其他人也無法再忍,也紛紛上前去搶禦史們手中的彈劾奏章。

    一時間議政大殿之上居然如同長街的菜市口一般熱鬧。

    有人哭鬧,有人咆哮。

    有人挨打,有人歡笑。

    總歸吃虧的肯定是那些手裏一支筆、諫遍滿朝不正之事的禦史們。

    所有看戲的三品往上的大員們紛紛自覺地退到議政大殿兩邊,冷眼看著這一場發生在議政殿鬧劇。

    各懷心思。

    “這……”

    劉旗臉上帶著不解,看了看大殿中央的鬧劇,又看向上殿帝君所在的位置。

    隻見東陵帝閉著雙目,雙手撐著書台,一動不動,充耳不聞,根本不管,也不打算製止這一場單方麵的毆打。

    他身為兵部尚書,總領兵部事務,本應上前阻止。

    但是看著那些武將們霍霍揮拳的威猛,又低頭看了看自己年過五旬的小身子骨,不由地咽了一口口水,向身邊的李涵靠了靠,壓低聲音問:“李大人,何解?”

    作者有話說:

    橋橋:賣瓜子汽水小板凳了~來來來~看戲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