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作者:爾徽      更新:2022-10-17 16:59      字數:3046
  第191章

    易寒星有想到過幾年之後美國政府對工農黨人的甄別,卻沒想到在研究人員當中,這浪潮來的這麽早又這麽快。

    “究竟發生了什麽?”實驗室的人們不解地問。

    “蘇聯宣布他們同樣掌握了原子彈!”有懂得俄文的人說道。

    “蘇聯的研究進度也這麽快?”有研究員奇道,在知道原子彈研究出來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很奇怪它的快速了,卻沒想到蘇聯也能趕得上這個速度?

    “就是政府和軍方都覺得蘇聯不可能這麽快,所以才懷疑有間諜將設計數據偷了出去!”有人解釋道。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被甄別調查的原因了。

    “天啦,居然有人將情報透露給了蘇聯?”

    “我感覺這麽快,不會是臨時發展的,是不是蘇聯直接派了自己的人進了關鍵研究小組?”

    眾人議論紛紛,對這件事情有了無數猜測。

    易寒星和周毅之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蘇聯的情報力量這麽厲害?”周毅之奇怪道:“雖然說美國確實用了不少外國科學家,但是不講究背景的隻有那些頂尖的科學家,成果一般的那些基本都反複核查過才會放進核心的研究小組吧?”

    “難道蘇聯真的舍得把一個頂尖的科學家派來美國搞研究當間諜?”周毅之怎麽也理解不了,這舉動究竟是有什麽意義,確定不是在資敵?蘇聯怎麽就知道美國會比自己研究的快呢?而且萬一這個科學家不派出去,可能自己就先研究了出來?

    不僅周毅之對這種情況無法理解,周邊也有很多人對這個情況不太理解。

    易寒星穿越的前世,是一位有著理想主義的科學家主動向蘇聯間諜透露了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易寒星是非常佩服這位科學家的,而在這個穿越的世界,易寒星就不敢保證泄露發生的原因了:誰知道這故事是不是綜合了一本霸道科學家的小特工?又或者是我在美國當克格勃的日子?

    對於自己不確定的事情,易寒星能夠做到的,就是不發表過多意見。

    “具體的情況,我們都不是當事人,自然也不會清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在日後肯定會進一步嚴格對於科學家的審核,外國人應該很難再進入相關的實驗室了。”易寒星說道。

    說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易寒星就很遺憾,雖然知道這件事情必然會發生,但是當一隻靴子落地之後,難免會覺得可惜。

    關於這個問題,周毅之也有話說:“我最近收到家裏的消息,說著重慶政府現在希望能夠選拔一批具有物理學天賦的研究人員來美國學習物理知識,想要複刻核物理武器,我感覺他們想的有些多了,美國應該不會同意。”

    “這一點我讚同。”易寒星說道:“就是不知道他們到時候是打算直接拒絕,還是表麵上不拒絕,但是人來美國之後不允許進相關的研究室。”

    “不管哪一種,華國想要有自己的核武器,很難了。”周毅之說起這話的時候,心情有些低落。

    “難不難的。”易寒星又不同的看法:“都不可能指望美國會分享技術給我們,我們需要靠的是自主研發。”

    周毅之聞言好奇:“三民黨指望著美國能夠帶帶小老弟,難道工農黨不指望蘇聯那邊幫把手嗎?”

    “蘇聯也不會告訴工農黨的。”易寒星用著後世的經驗分析:“核武器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武器,但是也因為這個殺傷力,所以日後大家也不會用它來實際打仗,最多是用來作核威懾,說起來如果隻有美國一個國家有核武器,世界的格局可能會天翻地覆,而如果蘇聯和美國都有,形勢反而能夠平衡下來。”

    周毅之沒想到易寒星隨便分析一下,就說到了世界形勢,隻能提醒:“我們隻要一心搞研究就可以了,世界大局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我們操心煩惱的。”

    易寒星將後世最為流行的一句話告知周毅之:“大家常常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這一點我同意,但是必須要說,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很多科學家隻會為本國效力。”

    這麽說著,易寒星看向周毅之:“所以毅之你會考慮回去建設祖國,還是在美國繼續研究?畢竟你研究的方向,國內連實驗設備都沒辦法提供。”

    周毅之聞言,忍不住沉默了一瞬:“我不得不說我很希望能夠在最先進的實驗室裏繼續我的研究,勇攀科學的高峰,但是如果國家需要我,我應該也會義無反顧的回去。”

    易寒星聽了這話,忍不住正眼好好打量了周毅之一下:如果周毅之說的話不假的話,他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回國的那些留學生?

    不久之後,原子彈資料泄露的情況調查完畢並且完成了披露,在這個世界情況和理由並沒有被魔改,而是按照原本的方式,因為一個科學家擔憂世界和平,所以主動暴露給了蘇聯的情報人員。

    這個理由說出來,易寒星可以感受到整個實驗室都沉默了。

    “這位研究員……”有人說了幾個字,卻沒能將評價說出口。

    能說什麽呢?他好像做了正確的事情,又好像並沒有做正確的事情,兩國對立的話,真的能夠維持世界和平?

    並不能像是易寒星這樣先知的人,在不知道冷戰格局的情況下,自然會擔憂戰爭的再次爆發。

    就在因為完成甄別(科研人員主動說明情況),易寒星等人終於可以正常進出了的時候,重慶政府派來的學生到了岸。

    作為頗受大使館關注的家庭,陳祖曜一家也被邀請去了給留學生接風洗塵的晚宴。

    晚宴之上,大使館的人再次向西蒙教授引薦了想要進修物理的學生們,西蒙教授卻忍不住皺了眉頭。

    “親愛的,雖然我一直都很喜歡勤奮認真的華國學生,而且也非常願意接納華國學生成為我的學員,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我可能並不方便為你們撰寫推薦信。”西孟教授說道。

    不管是周毅之還是易寒星,大家都能夠理解西蒙教授明哲保身的想法,畢竟對於西蒙教授來說,隻是幾個剛剛認識的有研究天賦的年輕人,何必給自己攬麻煩上身呢?

    但是對於周毅之和易寒星來說,作為一個華國人,如果不能幫助自己國家具有天賦的科學家們好好學□□會覺得自己愧對了華國人的身份。

    “寒星你還挺大方的,不怕他們學好了回去之後,三民黨用新式武器壓著工農黨打。”周毅之說著。

    易寒星當然不可能告訴周毅之,等過幾年之後,國家□□的黨派已經換成了工農黨,相比於退居寶島一隅的三民黨,工農黨才是這些留學生們未來報效的主要對象,也是未來的贏家,隻能模糊的說一句:“哪怕這天下想要逐鹿,但是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呢!”

    麵對華國學生的碰壁,出身華國的幾位副教授、助理教授倒是非常積極地伸出了援手,為大家介紹了不少的出路,金教授甚至專門又收了兩名華國的學生。

    這個夏天和秋天就在一片慌亂的求學當中過去,直到進入了冬天,易寒星才突然有了實感:又是一年了。

    這一年來去匆匆,易寒星除了學習到了一些知識之外,好像一整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但又和去年沒什麽差別,讓人不得不感慨在長大之後,時間總是過得飛快。

    但是留給易寒星傷春悲秋的時間並沒有多少,因為本市很多工農黨同誌撤回祖國或者被派了其他的任務,導致黨委的領導隻能找到陳日望、易寒星和陳星望三人,讓他們幫忙做一件事情。

    “國內現在已經出現了摩擦,三民黨一意想要撕毀休戰的共識,想要徹底消滅我們黨的有生力量,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領導說著。

    三兄妹連連點頭,非常讚同領導的看法。

    “因為武器製造比不過有美國援助的三民黨,我們這邊很多愛國人士和黨內人士希望能夠捐獻一批最新的武器給國內,方便國內的研究人員計時研究複製。”領導繼續說著。

    這話說完,易寒星已經有了猜測:“我們是需要想辦法讓武器通過運輸線給回到國內?”

    “不不不,這個不用擔心,小型的槍炮我們都有辦法送回去。”黨內領導說著。

    “那您這邊在發愁什麽呢?”易寒星三人不解。

    領導忍不住咳嗽一聲:“就是我們這邊的同誌們太過厲害,他們搞到個飛機。”

    “飛機?!!!”三人驚訝的異口同聲。

    等等!三人互相對看一眼:“領導你是不是太抬舉我們了?我們沒人會開飛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