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發,去北大荒
作者:凍梨酥油茶      更新:2022-10-09 20:29      字數:5773
  第2章 出發,去北大荒

    第一章 出發

    第二天,天還黑著,估摸著也就淩晨三點多,家裏人就都起來了,你抱著包袱,我扛著行李,大門隨意一關,都不用鎖,畢竟人都是要去黑省落戶的,家裏的房子肯定都收歸大隊的。

    車隊停放點兒在離南門七隊三裏遠的前門大隊,一路上村路兩旁幹裂的土地、脫了樹皮枯死的樹木隨處可見,大家眼含淚花,縱然不舍,可為了活命,咬牙也要繼續走下去。

    路上時不時遇上跟他們同樣目的鄉親,都是一家一窩麵黃肌瘦,行色匆匆的趕路。一走進前麵大隊,正好碰上趙大栓一家,他們幾家的關係一直都很好。

    “快點兒,車隊都在小學操場了!咱們快點!晚會擠不上去了!”一聽這話,顧常海一手扶著肩上的行李卷,一手抄起小兒子夾雜腋窩下就跑,生怕真趕不上。大家跟打了雞血一樣,憋著一口氣,一路疾馳到目的地。

    操場上,男女老少大包小包你推我擠,卡車突突聲響徹一片,讓過來的人神經繃的緊緊的。

    好不容易擠到原本排到他們家的車,此時上麵已經擠滿了人,自家肯定是上不去了,當機立斷,顧常海轉身高聲道:“都跟緊了!”擠出來人群,四處撒麽(四處看)。

    突然聽趙大栓的喊聲“上這輛!”此時大家也顧不得他們上去了那原定的人家上不去咋辦,對此時的他們來說,能活下去才能講道德、人性!

    將小兒子一把扔給趙長栓,行李卷扔進卡車後車鬥兒,顧常海一個扶著車鬥護欄,一個巧勁兒就上去了。

    顧米幾個稍大點兒的孩子都沒用大人幫忙,先扔包袱,卡車上的人們一人拉一把就都成功車了,回頭伸手接過娘親手裏的行李,同樣放好,回頭再看,家裏人都已經順利的上了車,孩子坐在行李卷兒上伸手包過包袱卷,大人就在縫隙裏站著。

    這種感覺堪比21世紀華國的基建狂魔們還沒發力那年月的春運,身上跟水澇的似的。

    這根一直繃著的玄才稍微放鬆一下,隨著一聲“站穩了!”擁擠不堪的大卡車猛地啟動,車上站著的人們順勢齊刷刷的一個趔趄,就這樣,隨著卡車的一聲長鳴,載著滿車人對生的向往,搖搖晃晃的駛出了滿是人群的操場,駛向火車站。

    到達火車站時,天還灰蒙蒙的,大家夥也不知道哪兒是候車室、哪兒是檢票口,看著隨行的疑似幹部的大叔匆匆走向火車站,他們能做的也隻是下了卡車就在附近用行李卷包袱圍個圈兒短暫的休整,未來還不知道要在路上奔波幾天,能休息當然要抓緊時間休息補充體力。

    昨天晚上喝的那一碗粥早就消化完了,此時的顧米真是餓的前胸貼後背的,前世活到40多歲,哪怕小時候最苦的日子,她都沒感受過餓肚子的感覺,來到這兒短短不到半個月,她已經深有體會了。

    至於她的金手指陶特特?顧米閉上眼睛沉浸在意識裏,她用陶特特上僅存的200多塊錢買的一係列貨品一直顯示還在金門外,就是進不來。

    說來也是奇葩,她這個陶特特非常有個性,平時買個東西正常都要在路上像模像樣的走三、四天,還正兒八經有個單號和物流信息,一切都跟現實中相似度99,99%。

    就拿這次她買的東西來說吧,她來的時候發現情況不妙就買了點兒玉米麵、糙米麵等等能符合這個年代能吃到的糧食,除了一個商家離得近,收到了2斤細苞米麵,這段時間以掏耗子洞的名義都拿出來了,其他的東西統統沒到,原因是過年,快遞休假,有的甚至都沒發貨。

    有這麽個係統真是心累啊!

    不死心的再次刷新物流信息,還是沒到。唉,真的好餓啊!!

    “小米兒,是不是餓了!喝點水再忍忍啊!上了悶罐車就有吃的了!”睜開眼睛看到娘親擔心的眼神,顧米有點兒心酸,聽話的接過掉了漆的軍用水壺,喝了兩口水,接著遞還給老娘,用眼神兒示意她也喝!

    真是餓的她話都不想說了,少說句話還能保存點兒體力不是!

    之後抱著老娘的胳膊,母女兩個相互依偎著閉眼打著盹兒。

    隨著從火車站出來的大叔一聲喊道:“趕緊,這趟車要走了!”

    臨時休整地炸了窩,人們接續剛才的場景,撫老夾幼,扛著、背著、拖著自己的行李卷兒、包袱卷踉蹌的跟著大叔的腳步走向他們中很多人第一次見的悶罐車,就是老式的蒸汽火車!

    不知道跑了多久,前麵出現一排排車廂,這時候可沒有什麽先來後到什麽禮讓精神,人們爭先恐後的擠在車廂門口、窗口往裏擠。

    腿長的二叔一馬當先搶到一個窗口,仗著餓的精瘦的身材,硬是擠進去了,隨後先往裏接孩子們身上的行李箱,然後是孩子,最後才把劉素娥、劉菊花拉進去。

    由於一家人行動迅速,他們占了一個三人座的位置,八個人三個座位隻能輪換著坐,其他的要麽站著,要麽直接行李卷地上一放,就是個座位。

    車上嘈雜極了,誰家孩子少了一個、誰家行李丟失,有第一次坐火車的驚奇聲,也有丟了孩子的喊叫聲,嚇得三個大人趕緊將自家孩子圈在座位裏麵,緊緊的護著,無論少了哪兒個都是傷心傷肝的事兒!

    突然,火車一聲長鳴,哐當哐當,慢慢的火車開起來了,經過混亂,火車上終於迎來了安穩,除了隱約傳來的一位丟了孩子的母親自責的抽泣聲,還有男人埋怨妻子的憤怒聲。

    累了一個早上的人們一家一堆的窩在一起,打起了盹兒!

    顧米的耳邊隱約傳來車上工作人員安撫的聲音“已經聯係站裏了···可孩子太小···可能···下車···”

    著急的一家人在公家人的安撫下漸漸平靜。

    想來車上肯定有聯係車站的工具,隻要還在站裏,孩子丟不了,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那是誰都不敢想、也不想發生的事兒!

    “都讓讓,都讓讓!讓出個過道來!馬上要開飯了,都不要搶,不要亂,人人有份兒!誰搶就沒份兒啊!!”列車員身後領著車上的工作人員,背著墊了棉花的箱子,緩緩從隔壁車廂走來,一人兩個苞米麵白麵黑麵混合蒸出來的三合麵饅頭,半勺沒什麽油水的清炒西葫蘆,這對有快兩年沒見過幹糧的人們來說,無疑是誘惑巨大的,拿到手裏都不用菜,幾口就吃進去一個。

    “慢慢吃,別急啊,先墊墊,晚上給你吃純苞米麵的!不要錢,管飽!”一聽這話,車上的歡呼聲山呼海嘯一般,能活命了,豈能不激動!

    受著滿車廂人的熱情激動的感染,顧米也紅了眼眶情不自禁跟著激動起來,這種赤城情懷、自發的從心而發的歡喜在後世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有幸,她能見證這個時代,有幸,她成了顧米!

    火車走了停,停了走,人們睡了醒,醒了睡,到了大安山,列車員通知大家準備好飯盒一家排一個代表下車排隊領飯。

    拿出準備好的飯盆,趙大栓和顧常海就下車排隊打飯,趁著這個時間,劉素娥妯娌兩個在車上看行李,顧米、顧勝利幾個小的撒歡兒下火車放放風,伸展伸展僵硬的胳膊腿,解決解決個人生理問題,車上人太多,上個廁所太費勁,他們連水都不敢多喝,聽說這是出關的最後一站,馬上就到關外了,一代一代的膠魯人通過這裏逃到關外,下煤窯、進密林、刨黑土、挖金忙,似乎隻要越過山海關,就有飯碗了。

    “鋼蛋兒!”望了望排隊打飯的隊伍漸漸變短,顧米準備回去了。

    “咋了,小米姐!”二叔的二兒子顧建國小名鋼蛋兒,清完了庫存蹦跳著過來了!

    “咱倆上去吧,要開車了!”

    “哎!”隻聽答應一聲,人已經如炮彈一樣衝了過去,這精力真是足啊!

    回到座位,劉素娥和劉菊花直接將飯菜擺在座位上,18歲以上大人一人四個白麵卷子,18歲以下的孩子一人2個,菜是幹豆角燉粉條,一人一勺,一個卷子掰兩半兒,中間塞上豆角幹粉條,美味又好吃,方便的很。

    “這還真是白麵的啊!看這白地!可真稀罕人,我還以為那乘務員說大話呢!以後要都是這,幹吃卷子都行,要我說還是新政府好,看看咱這一路享受地,都快趕上地···唔···幹啥你!”

    “快吃,再不吃都讓你兒子糟了!”眼看自家媳婦兒那屬於棉褲腰的嘴又要鬆了,顧常海直接拿起一個饅頭塞媳婦兒嘴裏,順便瞪他一眼,這傻媳婦兒真是一會兒不看著點都給你差點惹禍。

    “你瞪我幹啥?”幾口幹掉一個卷子,後知後覺的劉菊花總算回過味兒來,頓時嚇出一身冷汗,低頭偷偷拍自己嘴巴兩下,小心的偷瞄四周,發現沒人注意他們都在那吃呢,這才把憋著的那口氣呼出來。

    “二嬸兒,給,再吃一個!粉條有些坨了,我給你塞了滿滿的豆角幹,老好吃了!”顧米也知道,有些敏感的詞兒是不能亂說的!因此趕緊打個岔!

    後世就聽說這個年代的火車上夥食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

    顧米這個作為一名在21世紀精細糧,各種肉類都吃夠夠了的人,吃著麥香濃鬱的白麵卷子,頭不抬眼不睜,就可以想象有多好吃了,一方麵純天然的小麥磨的麵兒比後世那種添加了化學肥料的口感當然不是一個檔次地,另一方麵也可能是這半個月餓滴!

    這個年代饅頭卷子都實在,小孩兒腦袋大的一個,顧米吃一個就夠了,剩了一個分給了勝利和建國,倆人沾著菜湯幾口就造進去了。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真不是說說的。

    晚上睡覺,大人在座位上擠擠坐著就能睡,小孩子爬進座位底下、過道上鋪上行李卷兒就是床,睡得還挺香!

    小米和顧梅頭腳相對擠在自家的座位底下,黑蛋繩子一捆睡在了行李架,勝利和建國就在過道上對付。一家人算是安排的明明白白地!

    看著依舊沒有更新的物流信息,小米皺了皺眉頭,算了,管他啥時候到呢,隻要能到了就行吧,左右火車上人多眼雜,就是買的東西到了,她也不敢拿出來用!別再讓人發現給切片了咋整!

    看著僅剩80多塊錢的陶特特餘額,顧米有些頭疼,你說她沒事兒咋不在陶特特上存點兒錢兒呢,買東西咋就非得選擇某寶微信支付呢,用陶特特支付它不香麽?

    上麵的餘額還是之前開通商家功能的時候賣的貨款,可惜 穿越前她就是個美食播主,喜歡上山下海倒出倒騰最天然的原材料,再把它們做成美食發發視頻,收入也很可觀,因此對於經營也真是沒咋上心,開了沒兩天就關店了,早知道會來到這裏,打死她都不會關店的啊。

    看來還是要把商戶功能給重啟,目前也隻有這一個來錢兒渠道,至於賣啥?還沒想好呢!

    接下來顧米整理了下淘寶自帶的空間倉庫,這個倉庫其實就是曾經和姥姥住過的平房,不大,也就50多平米,一室一廳一灶房的格局。

    姥姥走了後,她很少過來,後來拆遷了,按理應該早就不存在了,不知道為啥,成了她淘寶上的倉庫,能收貨的那種!

    客廳讓她擺了些架子,上麵都是她拍視頻需要的各種專業設備。

    客廳的茶幾上放著吃過的半包餅幹、半包奶糖、姥姥給她一對翡翠手鐲、為數不多的花剩下的零錢。

    臥室裏都是她的早年的穿過的一些衣服、鞋子等,因為不知道往哪兒扔,她就隨手扔在了空間裏,化妝台上還有些用過的化妝品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沒錯,就是這麽可憐。

    除了餅幹和奶糖她偶爾偷偷吃一點兒緩緩饑餓感,其他東西在現在可都不敢拿出來用!

    真是日了個猴了!好想錘死穀米咋整!那灶房空著幹啥?你說她沒事兒咋不屯點糧食啥的硬通貨呢?哪怕囤點方便麵呢,餓的時候也能幹嚼了不是!

    這跟那些小說裏的穿越大神一比,這危機意識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呢,唉,睡吧,睡著就不餓了!

    過了關,從遼省開始,車上的人陸陸續續就有下車的,空間漸漸寬鬆些,出發的第6天到吉省時,與顧米家對坐的一家4口在目的地下車,對麵的三人座空了出來,顧米與二叔家八口人一邊兒4個擠擠剛剛好。

    又在火車上咣當了3天,火車慢慢停在林營縣站,隻見車站前,等在這裏的秧歌隊唱起來二人轉,幾個已經萎靡了的小的登時來了精神,看著新鮮的很。

    各大隊來接人的幾輛馬車直接停在了站台,到了這裏,一路相互扶持且幫助他們良多的趙大栓一家就要和他們奔向各自不同的前程,雖然同在黑省,卻一南一北兩個方向,路程太遠,在這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還不知道有沒有再見的機會。

    他們的目的地是大興市下轄的林營縣臨營鎮陽溝子生產大隊,與他們的落腳點一樣的還有另外4戶,38口人,離大興火車站還有10多裏地。

    陽溝子生產隊為了迎接他們,特意趕著牛車來接,一共2輛牛車2輛騾車,趕車人都很豪爽,幫著將行李卷安置在車上,牛車裝滿行李,騾車坐滿老幼婦孺,剩下的男人們就跟著車走11路。

    出了站,因為牛車行駛的得慢,顧米將沿路的風景觀看的很仔細!

    隻見大片的荒地上零星分散著開墾出來的田地,剛剛開春,地上的小草剛剛冒頭兒,前生在這裏生活了多年,顧米知道,用不上一個月,這裏的土地就會鋪滿青山綠水、山林河湖,到時候山裏有野菜,河裏有魚鮮,她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奎山大哥啊!這咋都荒著沒人種呢!就這麽白白荒著?多可惜呀!”作為純正的60年代移民,顧常海做出來正常的反應,這是真不解啊!

    “‘八山半水分半田’聽過沒?說的就是咱們這兒了,咱這正經的黑土地,地域廣闊,人少地多,隻要有把子力氣,能多開荒,就不怕餓到。”

    說到這裏,趕車人李奎山呼了口氣,豁達的接著說:“頭幾年剛分了土地的時候,那真是家家糧食滿倉,吃都吃不完!”

    “去年天旱,糧食欠收,交完公糧,再去了統購糧,剩下的基本口糧每頓抓一把,加兩把苞米糊子粉(脫粒的苞米芯兒磨成的粉),在摻點兒野菜,嘿,那滋味嘎嘎地香,正經不錯呢!這年月還能混個八分飽,比起小日本兒瞎嘚瑟那會兒,咱們已經知足啦!”

    牛車上看夠了風景,被二叔和奎山大爺的扯閑嗑吸引,喝口水順下去嘴裏含著的一塊奶糖,去去味兒,緩解緩解胃粘膜都要粘到一起的不適感,顧米聽得越發專注了!

    “大兄弟,我聽說你們那邊鬧得老厲害了,還有嗤崽兒的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李大爺話題轉的是真快,還有一顆八卦的心!

    “瞎說,日子是艱難,也死過人,隻不過要麽都是本身身體就糟了地,要麽就是到了年紀的,你要說因為餓地,那也有一定關係,隻能算病引子!青壯年還真沒有,這不國家給咱找了條活路,咱們就奔這兒來了!”具體到底咋回事,眾說紛紜,就算顧常海這個有點兒見識的農民,也鬧不明白,總之話兒挑好的說總是對的!

    不得不說二叔這危機意識是杠杠滴!

    “我就說嘛,要是真死那麽些人,早就得亂起來,哪能像現在這麽消停兒,不瞞老弟,哥哥也識得幾個字兒,每次去給縣裏交公糧,看那屋裏擺著的報紙,碰咱不敢碰,看到是能看看地!要是真像他們傳的那樣,那報紙還能不報?我就沒信他滴。”對於識字這個事兒,一直是他李奎山的驕傲,十裏八鄉像他這麽本事的十個手指頭都數不過來呢!

    顧常海狀似詫異將眼睛瞪大,非常真誠的說道:“哎呦,奎山大哥啊,這可真本事啊,你是這個!”說完比比大拇指!

    “嘿嘿,不敢誇不敢誇!咱們快點兒趕路啊,一會兒天黑了不好走!這飯都給你們做好了,到地兒咱就能吃上熱乎飯!都加把勁兒嘿!”

    牛車隊明顯快起來了。

    嘮著嗑兒,跨過溝,經過小鎮,繞過小村,他們此行的落腳點陽溝子生產大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