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作者:是個打字機      更新:2022-10-04 09:01      字數:3763
  第103章

    聽說過皇帝寵臣子的, 卻沒聽說過寵臣子到讓對方經常留宿。太陽底下無新事,從前也有許多媚上的寵臣,具體到哪種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沒想到陳世子年紀輕輕,居然也走這條路!!

    然而在波譎雲詭的朝堂, 這點風月密談轉瞬即逝, 無法占據眾人太多心神。

    陛下大婚之後, 其次便是平內亂, 安四境。

    同年六月, 陛下派出的大軍在南疆與五皇子等叛黨交戰數場,有戰有敗。

    叛軍在此地經營許久, 五皇子舊黨大多是當年威武侯將軍遺部,驍勇善戰。但先皇駕崩太早,五皇子根基尚且不足, 麵臨大軍壓境, 終究是敗多勝少。

    數月過去, 已近第二年夏末。在負隅頑抗大半年後,叛軍宣布投降, 五皇子兵敗後於帳中自刎。

    關於五皇子是否是自殺, 這件事卻有爭議。

    據五皇子舊部所言, 在兵敗半月前, 五皇子與部下商談過投降的下場。那時的五皇子雖然心理壓力很大, 卻抱有期望地幻想,或許他隻要向太子低頭,自己會被貶為庶人和被圈禁。

    五皇子明顯有求生的欲望,又如何會在投降前夜自刎。

    這其中疑點重重, 卻沒人敢說。

    無非是因為凶手極有可能是坐在龍椅上的陛下, 如今天下的主人。

    距離先皇駕崩陛下登基也過去了大半年, 若說當時眾人不清楚,現在卻也都看清了一切都是陛下的算計。

    五皇子和先皇的死是否有關係尚且另論,但若是對方沒有選擇謀反,最差的結局也不過是圈禁。

    然而陛下從一開始便沒打算留下五皇子的命,所以才會故意逼其離京謀逆。

    如今又怎麽可能心慈手軟,留下後患。

    五皇子死的當天,捷報傳來,謝仙卿卻似早有預料。他看完那張密信,隨意鬆開指尖,那張信紙便輕飄飄地落於案麵。

    回憶起不久前收到的消息,得知五皇子城破前試圖舉兵投降時,他眼眸微冷,淺歎一聲。

    “五弟既死前已有悔意……我記得他有幾個兒子?”

    “回陛下,共兩子一女,長子已七歲了。”

    謝仙卿神情淡淡,似隨意歎道:“已能記事了。”

    張公公心中一緊,並不敢出聲。

    時人不少人猜到了五皇子一事與陛下有關,私下也曾有流言抱怨陛下心狠,沒有兄長容人之量。

    張公公跟隨陛下已久,卻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

    五皇子有謀逆之心,即使被圈困於長安也不會安穩,謀逆是遲早的事情。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靜等他日後爆發,倒不如趁他現在根基不穩時一舉鏟除,方能避免更激烈久遠的戰爭。

    戰爭帶來動亂,使民生不穩。內亂不平,外敵也會虎視眈眈。陛下從沒有將五皇子放在眼裏,卻不能任由禍端彌留。

    謝仙卿問了兩句,便輕飄飄揭過,好似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他忽然側首,抬眸詢問身旁的張公公:“皇後何在?”

    “回陛下,皇後娘娘一早便出宮去了,聽說與永安侯有關。”

    謝仙卿眯起了眼:“永安侯?”

    ……

    叛黨已平,國家安定下來,便有人心思動了。

    今日早朝後,李大人率先道:“如今內亂已平息,臣等認為,陛下是否應將選妃一事提上議程?”

    距離陛下大婚已過去近半年,期間皇後娘娘一直沒有傳出好消息。偌大的後宮,如今竟然隻有皇後娘娘一人,以及時不時留宿的陳世子。

    前些時日大家還認為陛下龍馬精神,認為其豔福不淺。可如今半年過去,陛下身邊依然隻有陳氏姐弟二人,大家便覺得不對勁了。

    普通大臣家中也有幾名小妾,陛下何等身份,沒有後妃三千便罷了,居然明麵上到現在隻有孤零零的一位皇後!

    這是他們作為臣子的嚴重失職啊!

    從前陛下推辭時局不方便選妃,如今五皇子叛黨已平,陛下也該廣納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了吧!

    故而李大人此話一出,朝堂短暫的沉默後,頓時響起不少附和聲。

    侍中郎麵色凝重:“陛下膝下無子,應以國家社稷為重,充盈後宮廣納賢妃……”

    陳皎今天沒什麽事,本來正雙手揣袖摸魚睡覺呢,驟然聽見有人提議給她男朋友選小老婆。

    她當場就清醒了,扭頭就想看看究竟是誰這麽缺德。

    神經病啊,一天天沒事做還要管皇帝娶多少個小老婆。

    李大人得到眾人支持,正侃侃而談勸說陛下充盈後宮時,忽然覺得後背冷颼颼的。

    他轉過頭,便對上了陳皎憤怒的眼神。

    李大人:……

    忽然想起來了,這小子也跟陛下有一腿。

    謝仙卿未料叛黨平息後,這些人卻將目光放在了他的後宮中。他扶額,思量道:“朕與皇後恩愛情深……”

    恩愛情深四個字一出口,謝仙卿還沒說完剩下的話,眾人便齊刷刷地看向陳世子,等待對方的反應。

    陳皎正瞪李大人呢,忽然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茫然了。

    ……看我幹嘛?

    謝仙卿坐於上首,自然沒有錯過大家的眼神。

    想到民間那些關於自己的風月流言,他頓時頭更疼了。

    謝仙卿心中歎了聲氣,沉吟道:“未免皇後傷感,朕此生不會納妃。”

    這話一出,就如同油鍋裏進了一滴水,所有人都炸了。

    “陛下!”

    “陛下三思啊!!”

    在一片喧囂聲中,謝仙卿揉了揉眉心,道:“此事朕心中已有決斷,日後無需再提。”

    這件事顯然有許多人接受不了,為避免剩下的嘮叨和勸誡,謝仙卿直接起身,讓張公公宣布退朝。

    謝仙卿走後,朝堂上依然充斥著各種聲音,原本平靜的宣政殿沸騰至極。

    “聞所未聞,荒謬!”

    “陛下怎會有此意,必定是有小人背後蠱惑!”

    “中宮無子便罷,居然妄想霸占陛下,莫不是想好事都讓他永安侯府占光了!”

    眾人反應如此激烈,除了震驚之外,也有因為利益被觸及的憤怒。

    後宮也代表著朝堂的勢力,此前眾人追逐皇後之位,未想被永安侯府後來居上搶到手。大局已定,此後眾人便更加認真地盯著陛下後宮中的妃位。

    可現在,陛下居然說他不納妃了?

    陛下不納妃,也就意味著下一任皇帝無論是誰,都隻會出在永安侯府!

    一群人背後議論許久,然後異口同聲地將矛盾怪在了永安侯府上。

    也不知陳氏姐弟如何蠱惑陛下,才唆使對方同意。

    大家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皇後之位歸你家了,妃位總得給其他人分一分吧?都是太子黨有功之臣,總不能你吃肉,連湯都不給兄弟們剩一口啊!

    大家氣憤之下,連續上表多日。陛下對所有勸他充盈後宮的折子視而不見,就連右相和太傅等人出馬都無功而返。

    看樣子果真如他前幾日所說,心意已決。

    此事可大可小,陛下已經娶妻,又不需要用充盈後妃來平衡臣子間的關係。皇後雖然無子,卻也才過半年,遠沒到‘皇後無子需要廢後’的地步。

    納妃跟社稷也沒什麽關係,以至於大家勸陛下的言辭也不敢太過激。如果是其他關乎社稷黎民的國家大事,諫臣們早就前仆後繼地撞死在宣政殿了。

    可如今隻是因為陛下不納妃這件事,他們便大張旗鼓地一頭撞死,那史官記載下來,說出去也不光彩啊?

    大家勸不動陛下,便決定找當事人負責了!

    幾日後,永安侯下朝後,便被眾人團團圍住了。

    聽完眾人的來意,他指著自己的鼻子:“你們叫我去勸皇後,讓皇後娘娘勸陛下選妃?”

    侍中郎義正言辭,沉聲道:“陛下年近而立,膝下尚且無子。即使不大選,也得盡快小選幾位妃子進宮了。”

    大家鬧騰許久,也想明白了。

    永安侯府的人想要霸占後宮,但這件事根本就不現實,他們總不能真的讓陛下不選妃了。

    所以大家覺得退一步。不大選後宮可以,但也要小選吧。

    提出這個提議後,大家都認為永安侯會滿口答應,誰料對方神情更加古怪了。

    永安侯此前也聽說過陛下似有有不納後妃的意思,不過他也不敢相信,直到前幾日陛下金口玉言,當著群臣麵拒絕此事,永安侯才敢相信。

    自己女兒不用傷心,永安侯自然歡喜。

    而朝堂上這些人因此鬧騰的事情,永安侯也早就知道了。

    因為侯府的立場,永安侯從未參與其中,每次見著這些人都避開走。

    沒想到在其他人眼中,他好像是個傻子!這群人居然找他去勸說陛下納妃。

    如果是從前,永安侯肯定二話不說開始破口大罵了。但今天他看著麵前這十幾人,他冷靜了一下,沒有第一時間口吐芬芳。

    倒不是永安侯不想跟這些人吵架,主要是他怕一言不合打起來。

    自己勢單力薄,到時候肯定是被打的份。

    永安侯收回手,假裝聽不懂這些人在說什麽:“你們為何不自己去求陛下?”

    見他揣著明白裝糊塗,李大人當即笑著威脅道:“不知永安侯是否察覺,陳大人近日常留宿宮中,與陛下關係疑過親近了些……此事一旦傳出去,恐對陳世子名聲有礙啊。”

    你兒子媚上,你女兒慫恿陛下不納妃,她們不懂事你也跟著不懂事。

    此前大家都揣著明白當糊塗,如今眾人卻直接揭開了此事。

    如果是從前,好麵子的永安侯聽到這話,必定會羞得滿臉通紅。

    從前他不讓陳皎跟太子走近,便是擔心永安侯府像如今這樣,被眾人指摘媚上,名聲受損。

    但這兩年大大小小的都經曆過了,永安侯也成長了。

    通俗點來說,就是他不要臉了。

    被侍中郎王尚書等人圍著,永安侯雙手揣袖,感歎道:“陛下向來信重犬子,時常命她陪伴在旁處理宮務,有時太晚了些也正常。諸位如有意見,不若去找陛下商談。”

    他都被人連續寫了多少封信被罵綠王八了,還有個屁的麵子。

    再大的臉麵,哪有女兒重要。

    這世上誰不願意丈夫隻有自己一人,誰會想跟其他女人爭一份寵愛。

    他娘他妻子都沒吃過的苦,憑什麽叫他女兒去吃?縱使陛下坐擁天下,永安侯也不服氣!

    永安侯巴不得陛下一輩子不納妃,怎麽可能會幫著這些人出謀劃策。

    永安侯義正言辭,梗著脖子說:“諸位大臣如此關心陛下後宮之事,倒不如將目光放長遠些,落在民生之事上。”

    陳皎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探頭附和道:“對啊,諸位大人若是實在沒事做,不如去城郊村口挑大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