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作者:是個打字機      更新:2022-10-04 09:01      字數:3936
  第7章

    熬夜看了一整晚治水的書,第二天陳皎頂著一對黑眼圈,睡眼朦朧地踏進國子監。

    王時景忽然湊過頭來,神神秘秘道:“前幾日我們買的那本《俠客恩行錄》你還有嗎?我的那本被我兄長沒收了,你的借我看看……”

    陳皎早已經看完了,當即隨意點頭,答應借給他。

    得到了心愛的話本,王時景又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對了,聽說隔壁懷春樓排了出新戲,今日下堂後你要不要去聽?”

    又是看話本,又是放學後聽戲,可見王時景這位右相府小公子的日常生活有多悠閑快樂。

    在數日之前,陳皎的生活和對方也差不多。可如今她已經加入了太子黨,算是邁步進入社畜範圍,今天下堂後她還得趕緊回家繼續鑽研那些治水書籍,然後寫一篇相關文章交給太子。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本來陳皎覺得沒什麽,現在有了王時景做對比,她忽然覺得自己這個侯府世子怎麽就很虧呢。

    同樣是紈絝學渣,憑什麽自己要被太子看書還要寫讀後感,王時景居然能繼續無憂無慮的玩耍。

    陳皎心底很不爽,懷揣著小人之心,自己不好過別人也不能好過的想法。陳皎決定把損友拉下馬,以後也常常帶著對方一起去太子府上報道!

    陳皎微微側目,看著王時景就來氣:“看什麽戲,有這時間,你怎麽不回家多看點書寫幾篇文章?”

    王時景瞪眼:“看書?!”

    他懷疑看著陳皎,伸手準備摸對方腦袋:“你不會腦子壞了吧?”

    王時景和陳皎的關係,在外人眼中可以用狐朋狗友四個字概括,他們一起看話本,一起被罰站,一起逛酒樓……兩人都非常最清楚對方的性格,從來不愛看書做文章。

    可現在陳皎居然斥責自己不好好學習,王時景開始懷疑,對方是不是在太子那裏被其他人刺激瘋了。

    陳皎一把拍開他的手,無語道:“數日前廬江太守上稟汴渠決堤,茲事體大,關於治水一事你怎麽看?”

    王時景一時反應沒過來,詫異道:“我?我用眼睛看?”

    陳皎氣得卷起手中的書,敲了下好友的肩膀:“用眼睛看!用眼睛看!你逗我玩呢!”

    她用書戳著王時景的胸膛,一點一點道:“你勵誌要做劫富濟貧的絕世大俠,是不是應當心懷蒼生?汴渠決堤,百姓流離失所,房屋田地被衝毀,百姓淪為難民!”

    王小公子被她戳的步步後退,瑟縮著肩膀,不敢頂嘴。

    陳皎語氣恨鐵不成鋼:“這麽嚴重的事情,你說關不關你的事?!你的胸膛之中沒有一股火在燃燒,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感嗎?!”

    被陳皎一通指責,不過十五歲,有熱血武俠夢的王小公子雙手揣袖,心虛垂頭不敢說話。

    他心情愧疚,拱手致歉:“陳兄你說得對,此事應當認真對待,我錯了,我愧對俠義!”

    “你知道錯就好。”陳皎放鬆了語氣,忍不住在心底感歎,這也太好忽悠了。

    她覺得王時景的爹和兄長不讓他去闖蕩江湖是對的,就這種缺根筋的傻白甜,王時景要真離家,不出三天就得讓人騙得褲衩子都沒有一條。

    陳皎攬著王時景的肩膀往外走去,語氣沉重地說,“所以呢,我們現在就好好去學習如何幫助百姓,正好我家中有許多治水的藏書,你跟我一起學……”

    王時景本就聽她的話,聞言更是非常感動:“陳兄你對我真好!”

    陳皎點頭,眯著眼說:“當然了,我們可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啊!我不對你好,誰對你好?所以你要記著我的恩情,以後有機會就加倍回報我……算了也別等以後了,你剛才說在嶽記樓預定了隻烤鴨?今天請我吃了得了。”

    王時景不敢相信:“陳弟你幫我這麽多,就隻要一隻鴨子?”

    陳皎隨意擺手,道:“嗨,咱倆誰跟誰啊!好兄弟嘛,我坑誰也不能坑你啊!”

    王時景感動得淚眼汪汪,當即發誓以後一定會努力報答陳皎的恩情。

    陳皎拍拍他的肩膀,語氣大方:“放心跟我混,日後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一個碗刷!”

    ……

    嶽記的烤鴨一絕。掌櫃用獨家秘方將鴨子醃製一夜,刷上香甜的醬料,再用新鮮的鬆木針葉烘烤,烤出的鴨子肥而不膩,肉質香甜,味道一絕。

    等陳皎吃完烤鴨,和好忽悠的王小公子告別,

    陳皎隻是略微想了想,便將注意力放在了昨日太子交給她的《治水策論》上,思考如果太子問到治水相關問題,自己要如何回答。

    陳皎在忙碌數天後,終於將許多治水的相關書籍讀了個遍,關於汴渠決堤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等到下次在太子府中,諸人針對決堤一事發表見解時,有人不懷好意地點名陳皎,她也淡然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汴河乃水運交通命脈,從板渚出黃河,再到姑蘇入淮河……”

    汴河可以說是幾朝的骨幹運河,但由於黃河流勢經常變化,導致汴渠每逢汛期便不得不組織大量勞動力開挖引河,堵塞汴口。但即使如此,也經常傳來因為泥沙問題,導致洪水泛濫的問題。

    這些年在汴河投入的勞動力並不少,但洪水決堤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朝中針對如何治理汴渠卻一直爭論不休。

    黃河泛濫,水患害民,靠近河道的兗、豫兩州深受其害,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好處。於是朝中一直有“不治而治”,“任河水自流,百姓避居高處”的聲音,認為這樣可以防災,還能省去修固堤壩的費用。

    然而這些年水患愈發嚴重,從前簡單的束窄河床,加固堤防顯然是不行了。

    在眾人的目光下,陳皎淡定說道:“水患源頭在黃河,不在汴渠。要想解決水患,需得治理黃河。”

    說不上特別好,但對於一位仍在國子監求學的十幾歲少年而言,能明確點出水患根源,這已經足夠了。

    這下子,其他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有了小小的變化。原以為隻是個紈絝,沒想到也沒那麽不堪。

    就連一直對陳皎不滿的周侍郎,也挑了挑眉,感到驚訝。

    倒是太子十分淡定。早在昨日他便收到了陳皎交上來的治水己見,裏麵內容雖不算深入,但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值得讚賞。

    他轉眸看向周侍郎,聲音聽不出喜怒,道:“周侍郎以為何?”

    周侍郎是這次負責治水的主要官員,雖然脾氣臭了些嘴堵了些,但也是有自己的真才實學。

    他躬身上前,拱手道:“臣認為應當分流河汴,又複其舊跡。汴渠引黃河取水,便在引水百裏內,每隔十裏立一水門,並設置水閘控水。多水口控水,通過控製水閘控製水量。既能解決汴渠引水需求,又能防控水患。”

    周侍郎說話條理清晰,說明心中早有溝壑。太子挑眉,站起身來:“好。”

    他問道:“修築水閘,需得多久?”

    周侍郎態度坦然:“人力物力缺一不可,若兩者充裕,一年足以。”

    修築水閘和重新劃分河道這件事需要大量勞動力,耗費的銀子也少不了。如今天子對太子不滿,朝中還有諸多皇子對太子虎視眈眈,周侍郎是太子黨,他治水一事必定會受阻,僅是需要數十萬勞動力便能讓敵對政黨找到打擊。

    所以想到治水的辦法隻是開始,後續如何在朝中抗爭,取得皇帝的支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治水一事,功在千古。”太子眼眸沉沉,隨後淺笑,道,“周侍郎放手一試,京中有我無憂。”

    太子和周侍郎對話時,陳皎便站在一旁注視著這一幕,並未上前發表意見。

    周侍郎卻掃了眼她,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既然要治水,錢便是很重要的環節了。太子派了門下門人去戶部召見戶部尚書,也就是王時景的父親王中安。

    治水需要多少錢這件事,按理說應當在朝堂上先向皇帝告知,然後由皇帝詢問掌管財物的戶部,得到今年的費用和國庫餘額,再決定是否要批準。

    但如今掌管戶部的戶部尚書乃是王家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為了避免皇上反悔、其他幾位皇子從中阻礙,太子門下黨羽便決定內部先商討出需要的錢數,告知王中安後,以免朝堂之上裏應外合好做打算。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陳皎最初還不明白,可當她跟著太子見到王中安後,便什麽都懂了。

    大約是戶部早已被太子把控,所以他才會不懼外人,直接召見王中安商討此事。

    工部戶部都在太子掌控之下,太子的權力多大可想而知。

    難怪即使皇帝不滿,其他幾位兄弟虎視眈眈,太子殿下卻依然穩坐釣魚台,最後成功登上大位。

    陳皎如今還隻是個國子監的學生,朝堂上的事情用不上她。人多難免走漏風聲,為了避免消息泄露,書房中隻留下太子和其他幾位和此事有關的周侍郎和王中安兩人密談。

    陳皎自覺避嫌,一個人站在書房門外發呆,思考著什麽時候能下班回家。

    王中安從太子府匆匆離去後,其餘諸位大人早在此前便慢慢散去,周侍郎也在王中安走後一道離開。

    陳皎站在門外沒動,暗暗糾結自己要不要現在也跟著開溜。但她又想,現在悄悄溜走太虧了,領導都不知道她在門外站了多久!

    眾所周知,加班要讓領導看見!陳皎當即決定等太子從書房出來後,自己和對方道別後再回家。

    於是陳皎就這麽無聊地等著,直到謝仙卿帶著內侍走出書房,看見她居然還在太子府上時,挑了挑眉:“陳世子還未歸家?”

    陳皎正等得無聊,已經將頭頂的樹葉數了幾遍,回頭便聽見了太子這番話。

    她當即精神了,回過頭,表情誠懇道:“是啊,小人擔心殿下還有事要用上我,便想等殿下事情處理完後再離去。”

    如果沒事,她就要下班回家吃午飯了!!

    陳皎在太子府上等候許久,謝仙卿還以為她有事情要找自己,然而看對方似乎又迫不及待地想要溜之大吉……

    他稍稍一想,便明白了陳皎的小心思,不由哼笑。

    回想起剛才自己在書房內和王尚書會談時,透過窗戶的影子,能看見書房外的少年時而站著,時而無聊蹲下,時而抬起手打打頭頂樹枝垂下的葉子,一遇到有人路過,便忙不迭收回手站好……

    作者有話說:

    “不治而治”“任河水自流,百姓避居高處,既可消災弭禍又能省去修防費用。”確實是曆史上部分官員對黃河水患的看法。

    本章治理汴渠的對話和看法有參考著名水利大佬王景的資料。

    “河汴分流,複其舊跡”“十裏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就是他治理汴渠的方式。“黃河為害是根源,汴渠為害是表象”,也是他的看法。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王景奉命征發夫役數十萬人修築,修築黃河長堤並分流。這個人非常牛逼,是曆史上很有名的水利專家,有一句“王景治河、千載無恙”,就是講的他。

    “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一個碗刷”——網上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