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聯姻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330
  第196章 聯姻 ◇

    ◎聯姻的必要性◎

    蕭瑾在達州等地布置兵力, 燕國亦是知道的。也正因為知道,蒙陽才越發不滿,但同時又覺得慶幸, 覺得自家總算師出有名了。

    他故意道:“夏國未經商議, 便私自占領好幾州,豈非將燕國的臉麵放在地上踩?”

    賀辭雖然也是一切以燕國為先,但他與蒙陽這樣激進的武將顯然不是一路人, 見武將們抨擊夏國,將夏國貶得一無是處, 賀辭忍不住說了一句公道話:“他們雖然占領了幾州,但成都府眼瞧著是放手了。”

    “那又如何,是他甘願放的, 咱們又沒有逼著他。”

    賀辭覺得好笑:“這話說的未免太不講道理,他放棄成都府是他自認倒黴, 占了達州等地又是他內裏藏奸,難不成夏國怎麽做都是錯?”

    蒙陽後頭的一眾將軍們聽著這話便不滿了:“丞相大人怎麽替他們說起了話?您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

    “我不過就事論事罷了,諸位近來的說辭確實有些偏激。”

    蒙陽知道這偏激指的是什麽,可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相反, 賀辭這樣處處替夏國開脫, 才顯得別有用心。他們從前在草原上的時候, 便隻想著一統南北,如今就差一個夏國了, 若不一鼓作氣拿下, 還得等到什麽時候?

    蒙陽不會放任賀辭動搖軍心, 所以他朗聲道:“不論丞相您如何替他們開脫, 夏國與咱們燕國不是一路人, 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若他真把咱們當成盟友, 願意和平處之,便不會為了楚國與咱們反目。是他先背離了燕國,可見是積怨已深了,留著始終是個禍患。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一舉端了楚國跟夏國,完成一統霸業。這不也是,陛下一直以來的心願嗎?”

    司徒恭握緊了拳頭,被這話說動了。

    一統南北,的確是他一直以來的期望。他從草原那麽大的地方,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更是占據了齊國的大片土地,所求的,不過是統一南北,完成自己的雄圖霸業。

    賀辭見司徒恭如此,立即道:“陛下,統一也不在於這一時,眼下您統轄齊國舊地不久,國中民心不齊,若是再發動戰事,隻怕會讓百姓惶恐不安。於情於理,眼下都確實不易再起戰事,還是等上兩年才好。”

    等?他們哪裏還等得了?蒙陽背後的驃騎大將軍粗著嗓子道:“眼下不易,兩年後便能打了?您也不看看夏國這兩年變化有多大,誰知道放任他們兩年還能不能打得贏?”

    說完,他又跟司徒恭道:“陛下千萬不要錯失良機,養虎為患啊。”

    司徒恭想了許多。

    誠然,眼下確實不是開戰的好機會,夏國與楚國都已經對他們有所提防,此番蕭瑾回去必定會陳兵於楚國、襄陽城一帶,他們的軍隊想要攻克,實非易事,且對蜀的戰事剛停,若是再生戰火,朝野內外並不安定。但眼下又似乎是最合適的時機。如今大軍正處於成都府,離江陵府並無多少的路程,他們此行也並未損傷多少士兵,精銳都還在,且蜀國剛過秋收,糧食也足,若無意外,足夠他們開戰一年之用。

    更兼……司徒恭不確定,兩年之後,自己還能不能有底氣滅掉夏國。就像武將們所言,夏國這兩年的變化有目共睹,他們既能造的出火炮這樣的武器,又豈會造不出別的?

    留著終究是個禍患,不如乘勢解決了這心頭大患。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頃刻間,司徒恭便有了決斷:“明日規整三軍,準備東進。”

    蒙陽一陣激動:“那是要先打夏國還是先打楚國?”

    司徒恭毫不遲疑:“先攻蜀國吧。”

    他也想看看,蕭瑾究竟會不會傾盡一國之力維護楚國,夏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又願不願意如此庇護一個沒什麽關係的鄰國。

    燕國的動靜並不大,但蕭瑾有心,提前派了不少朱雀軍日日盯梢,所以成都府這邊的一切動靜,蕭瑾隔日便能收到。

    得知燕國正在查收成都府的糧倉鐵器後,蕭瑾便知道這場仗恐怕是不能免了。

    司徒恭那小子到底還是下令進攻了。真是沒人性!

    安頓好了林檀之後,蕭瑾便回了襄陽。

    他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回臨安的,如今可好了,燕國不當人,馬上就要打過來了,那他還回什麽回?

    便是回了臨安城,也一樣是要折回來的,還不如就在這兒留著,靜觀其變。

    隻是蕭瑾也知道,如今並不是打仗的好時候,夏國才剛剛有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百姓們也終於不用再忍饑受凍,他的養豬大業甚至才剛剛開始有了起色,結果轉頭就要麵對燕國的百萬大軍。這可是燕國的百萬雄獅,跟當初齊國的那些軍隊完全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們能靠著火炮中傷齊國,卻未必能靠著火炮擊垮燕國。

    尤其在得知如今火炮彈藥數量之後,蕭瑾更是憂慮。

    這麽一點兒,根本不好打,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在攻打蜀國的時候用掉那麽多。本以為打完蜀國就結束了,誰知才剛剛開始。

    還有,如今朝中也不知是何聲音,蕭瑾不大相信若是燕國先攻打楚國的話,夏國上下會同心協力,幫助楚國先抵禦外敵,哪怕有王從武的保證,他也是不信的。

    蕭瑾正唉聲歎氣的時候,馮慨之已經日夜兼程,趕到了襄陽城。

    此行同他一塊兒來的還有財大氣粗的陳疏才。

    驟然聽到他們兩個過來了,蕭瑾還有點發懵,不過他還是連夜將兩個人請了過來。

    馮慨之與陳疏才風塵仆仆地趕了了過來,待蕭瑾見到他們二人的時候,發現平日裏養尊處優的兩個人,眼下都胡子拉碴,一點風度都沒了。

    蕭瑾責怪道:“怎麽就累成了這樣,也沒叫你們來的這麽快。”

    甚至,都沒讓他們過來。

    馮慨之抹了一把臉,看陳疏才的樣子也知道自己現如今有多狼狽,但他也顧不得了,連忙將朝中的情況告訴蕭瑾:

    “消息傳來的太快,朝中同僚們都錯愕不已,有些難以接受咱們竟然跟燕國撕破了臉,這段時間正在為了戰與不戰之事鬧得人仰馬翻,如今尚且沒有吵出結果來。”

    他就知道,一旦外頭有事,這些人必定要開始抄。哪怕蕭瑾並不在朝堂,也能想象的到他們是怎麽吵嚷嚷的叫人心煩意亂!

    蕭瑾捂著額頭,感覺自己忽然有些頭疼了:“朝著那群人果然還是那副德行,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能吵得起來。”

    陳疏才與馮慨之對了一個臉色,須臾,陳疏才開了口:“其實……也不怪他們。”

    蕭瑾抬起頭,給了陳疏才一個涼颼颼的眼風:“難道怪朕?”

    陳疏才尷尬地咳了一下:“自然也不能怪您,您不過是仗義執言罷了,有何錯處?隻是此事畢竟是楚國掀起來的,若是真打起來,咱們也是遭了無妄之災。尤其是民間的百姓,更是民不聊生了。朝中大臣們猜測燕國可能會借著楚國向夏國發難,嘴上不說,心裏別提多介意了。”

    馮慨之又說:“我方才過來的時候聽王尚書說,燕國已經決定要攻打楚國了?”

    蕭瑾沉重地點了點頭。

    馮慨之試探:“咱們要全力護著楚國?”

    蕭瑾再次沉重地點了點頭,唇亡齒寒,豈能不護?

    兩人又暗搓搓的對視了一眼。他們這次過來不隻是為了一探虛實,更是為了他們聖上的終身大事。

    馮慨之想起他來時諸位朝臣的交代,緩緩道:“聖上若是擔心朝中人心不齊,恐生怨懟,微臣等倒是有一良策。”

    蕭瑾遲疑:“什麽良策?”

    “簡單,您取了林姑娘便是了,如今才能結兩國之好。”

    蕭瑾失聲:“你,你瘋了?”

    同樣的對話,也發生在江陵府。

    林檀聽了韓攸與薛夫人的話之後,簡直覺得匪夷所思。如今他們都快要被人打到跟前了,這兩人竟然還有空操心她的終身大事兒,如今是討論這些的時候嗎?

    韓攸已經與朝廷那邊通了氣,知道他們是什麽態度,所以勸起人來的時候也是格外的得心應手:“您別生氣,去聽一聽其中厲害關係再做決斷也無妨。”

    林檀背看長椅,睨著韓攸,等著看他能說出什麽鬼話來。

    隻是韓攸還沒有開口,邊上的薛夫人就已經先忍不住了:“哪裏還用得著多說呢?若您與夏國聖上不成親,夏國上下豈會心甘情願過來幫助咱們度過難關?難不成下過的那些人都是傻子?若不是兩國聯姻,人家豈能心甘情願來守衛楚國?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兒,那可是燕國啊,憑著咱們能打的過燕國嗎?便是夏國,對上燕國為吃力。人家幫咱們的地方已經夠多了,難道這回還讓他們出兵又出力?”

    林檀被質問地啞口無言。

    於公,他們與夏國相鄰,一旦楚國失手,夏國也就危險了,夏國沒有不幫他們的理由;但是於私,他們與夏國並沒有利益上的往來,人家也確實沒有義務為了他們迎戰。

    薛夫人趁機又下了一劑猛藥:“您與夏國皇帝都沒有家世,再說人家已經對您維護成這樣,您還想讓他怎麽著?你一向是不喜歡欠人情的,如今欠了人家這麽多,該拿什麽來還?”

    韓攸已經徹底失去了開口說話的機會,不過他覺得,有薛夫人就夠了。

    作者有話說:

    薛夫人:在催婚這件事情上,我一個人能頂對麵滿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