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政策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2479
  第189章 政策 ◇

    ◎大家都養起了豬◎

    這風向驟變, 莫說是那些百姓們,就連朝中的官員也沒有想到。

    尤其是張崇明,他自問對蕭瑾的了解已經到了十分, 但是這回的事情給他敲了一個警鍾, 那皇莊裏頭的事情,他根本絲毫不知,聖上私下裏偷偷□□禦廚的事兒, 他也未曾聽聞過。

    推行騸豬之法,自始至終聖上都沒有跟他們商量過, 一個人默默地盤算好了,眼下的一切事宜似乎也都照著聖上預料的方向走的。

    張崇明忽然有些許失落,本以為自己是聖上離不得的人, 結果到頭來發現,聖上沒有他們也能獨當一麵。原來離不開的不是聖上, 而是他們這些做大臣的。

    張崇明想通了之後及時醒悟過來,暗暗告誡自己,往後不得驕傲自滿,以免步入了李庭芳的後塵。

    另一邊, 方禦廚已經將東坡肉的名聲徹底打響了。

    這幾日醉仙居的進項也多得嚇人, 陳疏才拿著賬本翻看的時, 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實在想象不出來豬肉能有多好吃,於是親身上陣, 跑去醉仙居裏頭能點的菜都點了一遍。

    這一試之下, 果真滋味兒獨特, 叫人回味無窮。

    陳疏才再看禦廚的時候簡直就像是看個寶貝似的。

    然而這個寶貝並不是他的, 時間一到, 蕭瑾便派人將自個兒的禦廚接回宮去了。為了讓百姓都心甘情願地吃上豬肉, 他把最合自己心意的禦廚都借出去了,如今豬肉一鳴驚人,也該讓自己吃頓好的了。

    陳疏才因為此事心痛得不行,若是可能的話,他真不願意放人離開。

    不過,好就好在那禦廚是個不藏私的,臨走之前還把方子丟了了下來,說是怕醉仙居的人做的太難吃,回頭砸了招牌,讓人以為豬肉味道不佳。

    陳疏才這才感覺有些安慰,雖然人不在,但是日進鬥金的方子還在,他們醉仙居照樣能紅火依舊,碾壓京城所有的酒樓。

    結果他這邊還沒高興多久,轉過頭就聽聞,京城各大酒樓理頭都新出東坡肉和紅燒肉,且味道還跟他這兒的差不多。

    真是豈有此理!

    陳疏才氣得半死,轉過身就進宮跟蕭瑾告狀:

    “聖上,您可得明察。這些人實在是人品卑劣,不知使了什麽法子偷走咱們的方子,如今也學了醉仙居做起了豬肉生意,實在可惡!”

    這個麽……蕭瑾眼神閃躲:“做就做唄,天底下哪有什麽生意是隻有獨一份的。他們做他們的,你們做的比他們好就成了,再不濟,不是還可以壓點價嗎?反正豬肉比羊肉可便宜多了。”

    成本低廉,如果是降價的話吃得起的人還會多許多。

    陳疏才咬牙:“醉仙居從不降價。”

    他這兒又不是什麽不入流的酒樓,自然不能降價,若是放鬆了這個口子,以後就再難管理了。

    蕭瑾囫圇著說:“那你就自己想想辦法了,都是賺錢,左不過少賺一些錢罷了。”

    陳疏才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但他實在是痛心。

    原本隻有他一個人賺錢,如今卻等同於是賺到的錢被別人分走了,還被分走了一大半,這讓他如何能接受呢?

    蕭瑾安慰他:“你也別太在意了,好歹醉仙居名聲更上一層樓了。”

    “……這倒也是。”陳疏才悶悶地說。

    蕭瑾又道:“這次豬肉的揚名還多虧了你的醉仙居,往後若還有這樣的事,少不得再借你的酒樓用一用。”

    陳疏才想想這段時間的進項,心裏愈發對蕭瑾感恩戴德,誠意滿滿地道:“聖上放心用就是了,能被聖上器重,也算是它的福氣了。”

    最重要的是,聖上有什麽好事都想著他,怎麽叫陳疏才不感動呢?

    隻是可惡的卻是那群偷偷摸摸的小賊。

    一整日,陳疏才都在咒罵那些無良的奸商,也不知用了什麽齷齪的法子偷了他們的方子,若是被他知道的話,定要讓他們好看!

    送走陳疏才,張德喜便捧著一個小匣子過來了。走近後,張德喜緩緩打開匣子,裏麵躺著一層金子,一共三層,三層都鋪滿了金子。

    蕭瑾眉開眼笑:“都送去私庫裏頭收著。”

    張德喜也佩服至極:“還是聖上聰慧,光賣那幾個方子就得了這麽多的進項,平了養豬一事大半的開銷。”

    蕭瑾也洋洋得意。

    他並非有意讓陳疏才難受,隻是誰讓陳疏才不降價呢,不降價,百姓哪能知道豬肉的美味?

    他不降價,那就得讓別人來降了。

    再說了,坐地賺錢的事,誰不愛做?

    白賺了一筆錢,蕭瑾心情好了好幾日。

    這幾日間,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主動嚐試了那道東坡肉,自從各大酒樓都有了這十幾道肉菜後,彼此競爭,價格降了不少,普通百姓一咬牙,便也買了。

    凡是嚐過之後的人,實在很難再對豬肉生出什麽惡感,原先眾人不喜十豬肉,是因為豬肉有異味,如今味道沒了,自然也生不出不喜的借口。

    一時又想起朝廷馬上就會派官吏親自教他們如何騸豬,又聽說官宦人家如今也養起了豬,尋常百姓也動起了養豬的念頭。

    養豬不僅能吃肉,還能賣錢呢,朝廷都說六個月便個出欄,若真是這樣的話,倒也不虧。

    如此一傳十是傳百,很快,養豬忽然就變成了京城的風向之一。眾人見麵的時候不再問吃喝,反而問起了家中豬的近況。

    這風向通過報紙,逐漸向夏國各地蔓延,恰逢朝廷新頒布的政令對此事頗為支持,於是南北兩地的百姓紛紛開始自學養豬。

    蕭瑾收集了各方消息,估算了一下,這次大概半年便可出成果了。等到眾人意識到豬的確好養又好長肉,但明年養豬的農戶定然越來越多。

    肉類依賴羊畢竟不好,南邊的環境其實不便於養羊,效果百姓吃的羊肉許多還得從鄰國買,雖沒有什麽大影響,但若是有一日別人拿這個做閥子,估計他們也得難受好久。

    怎麽老都還是豬肉好。

    夏國養豬這件事情鬧得如此轟動,不拘南北,百姓們都對養豬吃肉這件事深信無疑。

    如此大的動靜,自然也傳到了鄰國耳朵裏。

    賀辭不止一次地在司徒恭身邊感慨,夏國皇帝真的運氣好。

    原先那占城稻他們也試過了,種子是好種子,但卻不適宜北邊的環境,與夏國的收成相比,他們燕國的收成實在是沒眼看,這占城稻仿佛天生就是為了江南而生的。

    如今稻子暫時沒人再提了,夏國卻又搞起了養豬。

    一邊是糧食,一邊是肉食,夏國朝廷的布局實在是高,那一邊兒都沒落下。

    賀辭羨慕,卻也知道盲目效仿並不好,所以隻能暗暗可惜。

    司徒恭則沒有那麽多的心思,他如今滿心裏隻想著一件事情,那便是擴充軍隊,早日攻下蜀國!

    蜀國那塊地,易守難攻,還有一個天府之國,他已經覬覦許久了,既然夏國不便出手,那就由他打頭陣。

    作者有話說:

    大冤種蜀國:毀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