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報紙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2544
  第181章 報紙 ◇

    ◎廣開言路◎

    林下書院的事蕭瑾交代韓仲文繼續推進, 他可不隻是想要在京城建一個女子書院,而是想要將女子書院推向整個夏國。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一蹴而就,拋開財政開支之外, 還要考慮民間百姓是否能夠接受。

    其實那些大道理誰都會說, 但是能不能聽進去就未必了。冠冕堂皇的道理說的再多,也沒有比結業就能入紗廠更能深入人心。

    如今紗廠在各地已經陸續建了分廠,還有青花瓷廠, 也開了數十個,前者歸戶部管, 後者歸市舶司管。這紗廠一律都招收女工,對百姓的吸引力自不必說;待日後新建了青花瓷廠,蕭瑾覺得也可以招收女工, 總之,書院學生的出路是必不能少的。

    民間女子結業之後直接進廠賺錢, 就衝這一點,就不怕招不到學生。

    除此之外,還得造勢。

    說起這個,蕭瑾又有了新的念頭, 夏國才得了北邊的齊國舊地, 穩住人心, 融合南北迫在眉睫,若是能有在輿論上也能讓南北擰成一團, 自然最好。

    而輿論, 無疑需要朝廷來引導。

    蕭瑾跟韓仲文商量:“這林下書院雖然在京城裏頭辦得轟轟烈烈的, 但是外頭畢竟不知道, 日後聽說了恐怕也會有些非議。朕這兒倒是有個想法, 可以引導教化百姓。”

    韓仲文表示願聞其詳。

    蕭瑾徐徐道來:“這朝廷的邸報可以送達和府縣, 供底下的官吏了解朝中風向,這本是不錯的,但是受眾小了些。不如這樣,你帶著禮部自創一報刊,對夏國境內所有的百姓發售,一月一刊,內容可針砭時弊,也可登些文章,具體如何,你們自己敲定。這第一版,便得好好說一說林下書院,務必要讓南北兩地的百姓都知道這女子書院的好來。”

    韓仲文聽得半晌沒動靜。邸報他知道,但是這所謂的報刊……他真是聞所未聞,莫不是又是聖上自創的玩意兒?

    不過若真能辦成,未來興許能成為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器。

    韓仲文說著蕭瑾的思路往下問:“這報刊如何下發,通過書局書肆嗎?”

    蕭瑾點頭:“不錯,不過除此以外,也可以雇傭乞兒幫忙兜售,一來可以擴大受眾,二來也算是行善了。朕早有此想法,直到最近才聽聞工部的活字印刷術已經改良得差不多了,才越發覺得此事不能再遲。工部朕去看了一眼,確實可用,有了這活字印刷術,大規模的印刷報刊才不會太費事兒。”

    話是這麽說,但總感覺沒有那麽簡單。

    韓仲文心中遲疑,覺得有一點麻煩,但是轉念一想,聖上都已經這般器重他了,他若不答應,豈不是太白眼狼了?上回書院的事情是他辦的,這回報刊的重任也都毫不猶豫地交給了他,若是他嫌棄這嫌棄那,聖上會不會覺得他吃不得苦,之後再器重別人?要知道,後頭還有馮慨之跟陳疏才虎視眈眈呢,人家可比自己跟聖上的交情深。

    出於忌憚著兩個人,韓仲文立馬應下了,揚言自己今日回去之後便好好打算一番,回頭等一切都敲定好了,再與蕭瑾匯報。

    蕭瑾就看重他這能幹事兒的樣子,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有愛卿在,朕大可以放一萬個心,此事朕就等著禮部大放異彩了。”

    韓仲文被哄得飄飄然、暈乎乎地出了宮。

    出宮的那會兒他都還在想著蕭瑾最後那句話,從前聖上哪怕是親近的時候也隻叫他韓愛卿,今日卻舍了姓,說明聖上心裏有他!

    自以為與蕭瑾關係更進一步的韓仲文,回去之後便廢寢忘食研究些所謂的報刊。從報刊名字備選,到報刊的框架、定價等諸多問題,都研究得十分透徹。

    韓仲文在禮部轉了一圈,發現禮部能用上的人其實並不算太多。

    自從考課製度改了之後,六部裏頭不幹事的人基本都已經被刷下去了,不是被貶就是被攆,如今沒了幾人做一崗的情況,人手也比從前精簡不少。若隻負責禮部從前那些差事自然是夠的,可如今這報刊是新添的一項,挪個四五個還行,落實挪太多了,別的地方也會缺人手。

    韓仲文遂跟蕭瑾建議,成了一個編報衙門,屬禮部之下,專門負責審核報刊。報刊一應文章,除了朝要求的必要的文章,譬如這回宣揚林下書院一事,可以讓禮部直接著筆,其它文章可以邀請京城各大書院的夫子學生試手,若是選中了再給他們一筆潤筆費。

    蕭瑾聽罷,對韓仲文刮目相看。

    他從前不該聽了馮慨之的話,以為韓仲文是個古板性子,瞧瞧這腦袋多機靈,哪裏古板了?

    蕭瑾不僅同意了韓仲文的打算,還給他出謀劃策,譬如可以在第一版報刊後頭專門宣傳一下約稿一事,寫下投稿的途徑,注明潤筆費一事。待報刊真發出去了,蕭瑾不信沒人投稿。

    這年頭文人才子多的是,文章寫的好的也大有人在,這樣揚名的機會,那些真正有才學的人自然會乘勢而上。他也能仔細觀察,如果有人文章寫得好,招來朝廷當官也未嚐不可。

    再說那第一版,一定要足夠吸引眼球。女校還不夠,還得弄一個大的!

    蕭瑾的小算盤打得賊精,在他的力促下,這《知行報》下個月便在京城內外各大書局裏冒頭了。

    書局裏頭每日來看書的人不在少數,今日冷不丁一瞧,卻見架子上多了個奇怪的“書”。又寬又大,還沒書頁,甚是奇怪。一打聽方知,這是禮部弄出來的新玩意兒。

    聽說是禮部弄的,不少人立馬掏錢買了,想要拿回去觀摩觀摩。結果回去之後仔細一瞧,上麵說的,是最近風頭正盛的林下書院。文章中對林下書院讚不絕口,還稱林下書院山長康樂公主是女中英豪,天下女子都要以此榜樣,自立自強,互幫互助。

    文中還談及幾位家中貧苦但是一心向學的女孩兒,故事無一不感人至深,賺了好大一波眼淚。

    眾人看罷,頭一次真心實意覺得這林下書院開得真不錯。

    不過這篇文章也隻是其中的頭版,後麵的一般更加深入人心,說的是最近建康府發生了一起命案,判案情節跌宕起伏,十分精彩,看得眾人欲罷不能。

    不管是前麵寫林下書院的文章,還是這一次刻畫命案的文章,所有的都署了名,這比出一本詩集可要氣派多了。自己的詩集可沒有多少人買,但是買著報刊的人,卻一天比一天多。

    不過一張報刊畢竟隻有那麽幾張紙,總有看完的時候,待讀到了末尾,不少人都發現了報刊上留得征稿內容。

    除卻一些看熱鬧的,剩下的文人才子才看到這則征稿之後,內心不由得升起一個念頭:

    要不,試試?

    幾日後,韓仲文忽然得了消息,說編報司想要再借調些人手。

    韓尚書合上公文,有些不快:“這第一版不都已經出了嗎,還有什麽要用人的地方?”

    “回大人,實在是這兩天接到的稿子太多了,幾位大人連夜審核都審不完,這才請您多派些人手,以解燃眉之急。”

    韓仲文有些不信,這才幾天?投來的稿子竟有這麽多了?

    不行,他得親自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