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逼婚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206
  第147章 逼婚 ◇

    ◎同仇敵愾的朝臣們◎

    蕭瑾如此方才知道, 那位曾經暗地裏給他使過絆子的蜀國皇帝朱庭玉,竟然端不住跟他示弱了。

    他來了興趣,立馬問及那信裏頭究竟是怎麽寫的。

    張崇明記性好, 看過一眼便記得了, 一字一句地與他重複。

    朱庭玉畢竟是一國皇帝,便是求饒也不會那般露骨,隻是一個勁地打感情牌, 連他與先皇的交情都給搬到台麵上了,聽得蕭瑾冷笑不止。

    他若是真的惦記著於先皇的交情, 當初就不會幹下那等蠢事。什麽是交情,旗鼓相當的時候才是交情,若一方強過一方, 那便不對等了。從前蜀國隱隱能壓過夏國一頭,如今形勢已經顛倒過來, 想來朱庭玉心裏必定不甘。

    這人絕對不是什麽善茬。

    這外頭並非是議事的場所,蕭瑾將此事按在心底,繼續笑容滿麵地進了城。

    百姓歡呼時,他也頻頻擺手示意, 十足十地親民。

    這也讓京城中的百姓無比滿足。天子不易見, 多少人一輩子都不得看見天顏, 今兒他們能守在城門外,也是因為張崇明等諸位大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要助一助蕭瑾的聲望。

    待禦駕離開之後, 眾人還回味著方才那番經曆。

    因看的人多, 人擋著人, 實際上沒幾個真正見到蕭瑾, 有的隻是遠遠地瞧見了一個影子, 有的個子矮一些連,人影都沒瞧見,但從他們的話裏卻能清楚地描摹出蕭瑾的模樣來,什麽天潢貴胄,什麽龍章鳳姿,那些好詞兒使勁堆在蕭瑾身上就是了。

    除此之外,便是感慨張丞相受寵了。

    方才來了這麽多大臣,唯有張丞相被叫到聖上跟前,還說了不少悄悄話。他們雖未聽到,卻能看到張崇明與聖上的親近,因此羨慕不已。

    “那張丞相是何等的風光啊,便是從前李丞相在時,也沒有他這樣的風光吧。”

    “提那位做什麽?沒見他們李家已經落敗成什模樣了?亂臣賊子罷了,也不知是吃了心還是怎的,竟然覺得安王比咱們聖上好,簡直是荒謬。”

    “是啊,沒有聖上,齊國指不定到現在還耀武揚威著呢。”

    百姓們交口稱讚,儼然已經成為蕭瑾最堅實的擁護者了。

    這也正是張崇明所想要看到的。

    得知外頭評價,回宮之後張崇明還笑著與蕭瑾道:“此一戰後,聖上的威信已然大漲,距離明君隻差一截了。”

    蕭瑾奇了,他都已經做到這個份上了還差一截?

    這話說著他怎麽就那麽不信呢:“差了哪一截?”

    馮慨之笑嘻嘻地從後麵過來,那神態與狗腿子沒什麽兩樣:“聖上怎麽不知道呢?曆來明君都得有位睿智的儲君,如此才能基業長青。”

    這……這是在明示什麽?蕭瑾滿頭黑線。

    然而馮慨之這話卻得到了在場諸位大人的一致同意,就連平日裏與蕭瑾有些不對付的徐庶,也都一本正經地附和。

    至於其它韓仲文、王從武等要臣,也都將腦袋點得跟搗蒜似的,很是讚同。

    王從武與蕭瑾素來親近,有些話他也敢說:“這兩年,年年都有戰事,因國家不平所以才耽誤了聖上娶親,眼下沒了齊國,蜀國又來示弱,短時間內是沒有什麽外患,正適合聖上迎娶新後。”

    蕭瑾:“……”

    他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作為蕭瑾的前老丈人,陳疏才就不摻和這種讓人尷尬的事了。

    不過他旁邊的韓仲文卻接著說:“聖上已經及冠了,這般年紀放在尋常人家早就娶妻生子、為家族開支散葉了,聖上便是不替自己想,也該替夏國的江山社稷著想。”

    確實,蕭瑾正值青年,本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可壞就壞在他們聖上對娶親一事似乎有所抵觸,而他們夏國的皇室偏偏又子孫凋敝,養大的幾個一個都拿不出手,他們隻能在蕭瑾身上施加壓力。

    蕭瑾挺煩他們叨叨這些事情的。他也確實沒想過現在就成親,主要是怕他們再找一個“陳善吾”出來。

    要他們找,肯定又是京城貴女。可蕭瑾一想到要跟一個完全不相識的姑娘成婚生子,相守一生,他就隱隱有種排斥。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這樣的。

    “再說吧……”蕭瑾決定用拖字決。

    韓仲文卻道:“從前談及此事的時候聖上就說日後再議,如今兩年都過去了,又用這番說辭打發人,聖上怕不是等到了而立之年後,還以這番說辭搪塞微臣等吧?”

    韓仲文的話,讓在場諸位心裏起了微妙的不爽。畢竟,誰也不喜歡被敷衍。

    而且,蕭瑾真不成親,或者等到而立之年再成親,那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國不能無君,同樣也不能無儲君,若是聖上執意如此,那……

    一瞬間,落到蕭瑾身上的視線都多了一份深意。

    蕭瑾一抬頭,好家夥,全都盯著他瞧呢。

    這麽多的中流砥柱,看他就跟他孫子似的,好像他不成親就是犯了什麽天條大忌。

    笑死了,他不成親,這些人還能砍了他的腦袋不成?逼人成親,是犯法的!逼他跟一個不認識的人成親,那更是荒謬至極!

    沒錯,他就是這麽豪橫,就是這麽有底氣!他都已經打贏了那麽一場漂亮的仗,足夠彪炳史冊名垂千古,他就是明君的代名詞,別說他現在不成親,就是一輩子不成親,他們又能拿自己怎麽樣?

    他可是皇帝!皇帝的話最大!

    張崇明似有所感,察覺到他們的聖上貌似“抖擻”起來了,於是一下明白了過來,遂連目光都溫和些許,對著蕭瑾微微一笑。

    嘶……蕭瑾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張崇明知道這件事情不能逼得太緊,過猶不及,他跟眾人說:“好了,聖上初回宮,此事還是緩些再議吧,如今要緊的是科考與蜀國的國書。”

    就你會說?

    王從武不樂意地瞥了一眼張崇明,心說這家夥到底逞什麽能,好不容易把這話頭給扯開了,不等聖上給個回應,他自己就先退了,實在愚蠢。

    不過張崇明畢竟任勞任怨的幹了這麽多的事,讓他們在前線毫無後顧之憂。王從武也不是沒腦子的,縱然心裏不快也沒有駁了他的話。

    總算是平靜下來了。

    蕭瑾真的阿彌陀佛了,他也懶得去深究張崇明心裏到底怎麽想,隻是這會兒看他那張胖胖的臉總覺得眉清目秀,比從前不知順眼了多少。

    蕭瑾本來對蜀國是有幾分怒氣,如今舊事重提,卻一點火都沒有了,反而慶幸還有這麽一件事可以接著說。

    蜀國倒是沒什麽威脅,蕭瑾一時半會兒也不像天下變成兩方對立的模樣,是以便道:“既然蜀國有意求好,我夏國也不是不講情麵的,張丞相你便替朕回一封信,就告訴朱庭玉,他蜀國先前的那些事情隻當是一筆勾銷,朕絕對不會再追究了。至於別的,一概不要應承。”

    他雖然不希望蜀國跟齊國一樣一下就倒了,但也不希望蜀國有多安寧。朱庭玉這人憋著壞,若是日子過得痛快了,回頭又動起了什麽歪心思可就不好了。

    張崇明會意,表示自己回去便立馬寫信。

    至於科舉一事,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唯一一值得爭議的便是燕京山東等地的百姓是否一樣能參加科舉。當初許州等地被收入版圖的時候,可是格外開恩允許他們參加科考的,如今若區別對待,未免惹人非議。

    而對於這一點朝中也分出了鮮明的兩派,一派保守,覺得燕京等地剛收複,若是允許他們參加科考,前來赴試的是人是鬼都不知道,怎麽保證他們往後不會為了舊主危害夏國?

    另有一派想法開明許多,覺得既然都已經是夏國子民,那就沒必要區分得這麽厲害,引得眾人離心。再說了,齊國都已經亡國了,皇室子弟也都被燕國皇帝絞殺了,他們便是想複興齊國也沒正經主子了,擔心這個豈不顯得他們夏國沒有氣量?

    兩邊人吵來吵去,最後也沒吵出個結果。

    其原因不外乎是兩邊都有理,隻是站的立場不同,卻同樣都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

    蕭瑾心裏是想讓那些人一道參加科考的,但剛剛逼婚那件事情著實把他給嚇到了,以至於他心裏發怵,不敢輕易開口,生怕引火燒身,最後倒黴得隻有他自己。

    於是乎,蕭瑾聽他們吵了一下午,等到了傍晚快用膳時兩邊人才默契地停下來了。

    蕭瑾揣著手,讓他們明日再議,自己先下去吃飯去了。

    虧的他們自己有眼力勁,要是到點了還不歇,那他真的忍不了了。

    眾人一一從殿中推下。

    王從武看到麵前的人,腳下生風,三兩步就追了上去。

    這還是王從武第一次攔下張崇明跟馮慨之,兩撥人一向經書不犯河水,但今日不同了,為了聖上的終身大事,王從武不得不捏著鼻子跟張崇明馮慨之二人商量。

    現在在王從武看來最要緊的事,便是蕭瑾成親。

    所以他問:“身上不願意成親,張丞相可有什麽妙計?”

    倘若真有,他無論如何也得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