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啟程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319
  第143章 啟程 ◇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簡玉衡當即停手。

    蒙陽心中不爽, 仍然舉著拳頭,隻是沒有了動作。

    他望向簡玉衡的目光有些個複雜。別看方才他們打的有來有往,又幹淨又利索, 實則內裏的凶險隻有兩個人知道。

    蒙陽起初沒有太將簡玉衡放在心上, 結果打了半天,也沒能占上風。

    他使出七分力的時候,對方能跟他打的不分伯仲。

    他使出十分力的時候, 對方人能化解他的攻擊。

    要是比力氣的話,簡玉衡肯定在他之下。可若是比靈活, 蒙陽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這簡玉衡比方才那個不知名的小侍衛身手還要了得,對方是一擊即中,走的是出其不意的路子。而這簡玉衡招招光明磊落, 儼然是個練家子,且路數極廣, 身手矯健,是個難得的好對手。

    蒙陽沒打夠。

    可他們聖上叫停了,蒙陽再難受也隻得憋著。

    簡玉衡見他還愣在原地,雲淡風輕地道:“多謝蒙大將軍高抬貴手。”

    蒙陽這才收手, 高台貴手?他怎麽可能高抬貴手, 放在最後那一掌, 他可是用了全部的力氣,若是打在普通人身上, 不死也殘了。不過蒙陽知道這一章肯定不會對簡玉衡有多大影響, 隻是想讓他吃點苦頭, 最好直接認輸。這畢竟是兩國之間的比試, 蒙陽也希望自家能贏, 尤其是在第一場他們已經輸了的情況下。

    但簡玉衡竟然接住了, 還巧妙地化解了。

    想到這處,蒙陽便臉色不佳地衝著簡玉衡道:“往後若有機會,再戰一場。”

    簡玉衡拱了拱手:“奉陪到底。”

    言畢,簡玉衡便轉身撩開袍子便直接入席就坐,看似平靜,卻在人後悄悄地揉了揉胳膊,暗暗“嘶”了一聲。

    方才那一掌可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那蒙陽是頭熊吧,力氣怎麽會這麽大?難道燕國人天生力氣就比他們大?這要是在戰場上遇到,還真是棘手。一力降十會,力氣比不過人家,實在很難取勝。

    簡玉衡若不是常練武,根本吃不下方才對方那一招,眼下吃下了,也夠嗆,疼得他想去看大夫。

    馮慨之不知何時伸過頭來:“你這是傷著了?”

    簡玉衡臉色一變,板著臉道:“怎麽可能?不過是切磋武藝,豈會輕易傷著?馮尚書覺得,我們武將都跟雞蛋似的,一磕就碎?”

    “沒有就沒有。我說一句,你得頂上十句。”馮慨之掃興地收回目光。

    他本來還以為能看個笑話呢。

    簡玉衡還想揉胳膊,但是有煩人的馮慨之在,他隻能暫時忍下了。

    在這之後還有比試,兩邊各有輸贏,場麵沒有鬧得太難看,卻也都不如這前兩場,尤其不如蒙陽跟簡玉衡打得好看。

    蒙陽並不比簡玉衡差,但這畢竟是個看臉的世界,尤其是齊國來的這些人,對兩人皆不了解,隻憑著臉覺得簡玉衡更厲害些。心裏覺得簡玉衡是個少年英才,而蒙陽,隻略稱為一句“大塊頭子”。

    蒙陽耳聰目明,入座之後剛好聽到這一稱謂,好懸沒氣出病來。

    他好歹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軍了,這群人竟然如此的有眼無珠,怪不得被他們滅了國!

    有眼不識泰山!

    罵完了齊國人,蒙陽又盯著夏國那邊看。

    他到此時才知,聖上罵他罵的一點都不假,他的確一葉障目,自視甚高。

    因為先入為主的存在偏見,便覺得夏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了,不想他們都是深藏不露的人。

    先前那個不知道打哪兒冒出來的侍衛,便讓蒙陽心有警惕,因他不知道這樣的侍衛還有多少。後麵那簡玉衡,更讓蒙陽膽戰心驚了,這小子現在都能跟他對著打,還打得不落下風,若在戰場上曆練個四五年,還不是要成長成什麽模樣了?夏國名將越多,對燕國來說威脅也就越大。

    蒙陽想給陛下使個眼色,沒想到他們陛下已經完全沒在看他,獨自飲酒好不愜意,就好像方才他們一輸一平,丟的不是他的臉一樣。

    司徒恭也的確是麽想的。

    反正這裏外人不多,想來他們也不敢將今日的事情亂傳,輸贏一事與燕國的臉麵掛不上鉤,就算丟臉,也丟的是蒙陽他們自己的臉。

    蕭瑾怕他多心,還解釋說:“這第一局我們能贏,多半是僥幸,第二局,興許是蒙大將軍故意讓著了。”

    不料司徒恭意外地坦蕩:“輸贏是他們自己的事,沒打過。就是沒打過,無需找什麽說辭。”

    再說,他本來就不希望這些人贏,摔了一個跟頭才好呢,長了記性往後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蒙陽見他們陛下又跟齊皇說起了話,心想著真不該將他們的位置放在一塊,若是分坐兩側,便不會有這麽多的交集了。

    他們燕國是要一統天下的,跟夏國人打得那麽熟絡做什麽?以後都不好下死手?

    酒宴一場,叫大家都看了熱鬧。

    齊國這邊的人見識了夏國的實力,忽然覺得這燕京往後交由夏國管,也不是什麽難以接受的事情。起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夏國朝廷應當都挺正常的。不似他們齊國,那紙幣一出,就已經敗了大部分人的好感。後麵齊皇身死,他們隻當從前的帳一筆勾銷了,卻也並未對他有多麽留念。

    糟糕的朝廷,還想他做什麽?除了那些腦子轉不過彎的人,一心一意隨齊國去。稍稍靈活一些的,都知道歸順夏國跟燕國乃是大勢所趨,這也是為什麽,兩國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掃平齊國諸地。

    若不是鐵了心放棄抵抗,這諾大的齊國也不會毫無反擊之力。

    他們還聽說,原先被貶的袁征袁大將軍,如今早已經把袁家軍給解散了,各自歸鄉做了尋常百姓。

    至於那位大將軍如今怎樣,外人也無從得知。有人說他隱居山林了,有人說他已經自盡而亡了。後者說的有鼻子有眼,還指出了袁征的墓在哪兒,隻是地方太偏僻,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考證。

    但袁家軍解散,整個齊國就更沒有反擊之力了。如今沒有,往後也不會再有……

    齊國,真的亡了。

    齊皇之前的一番操作,已經絕了餘下人興複齊國的念想。

    此番前來參宴,更是他們夏國的投誠。

    蕭瑾也收到了他們的心意。

    他不知道開封府府那邊如何,隻是燕京這一帶的富人都頗懂得人情世故,慶功宴過後他就從馮慨之嘴裏聽說,這回他們收了不少禮,有些還價值連城,更有富商一擲千金,隻為了在新主跟前賣個好。

    司徒恭也聽聞了此事,越發讚歎起了蕭瑾收買人心的能力。

    這事兒若是他來做,未必能有這樣的效果。究其原因,不過是他並沒有蕭瑾的那一份親和力。

    慶功宴後,還剩下了不少食材糧食,蕭瑾知道這在外麵都是好東西,仍舊讓他們送去給貧苦百姓了。

    齊國為了抵抗夏國跟燕國,招募了不少兵,更在民間收了數不清的錢糧。燕京一帶富人不少,但更多的是窮人。

    詔安了富人之後,剩下來的就是得賑濟窮人了。

    蕭瑾在賑災的時候,司徒恭雖未明說,卻一直都在旁觀察。看得久了,他才漸漸明白,興許夏國這小皇帝的仁善不是偽善,而是他本就是憂國憂民之人。

    朝廷百官在他眼中是人,尋常百姓也同樣如此,沒有什麽高低貴賤,能幫則幫,能助則助。

    捫心自問,司徒恭做不到這些,他更多的是禦下,沒有什麽惻隱之心。

    因夏國為賑災一事奔波,蒙陽便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再與簡玉衡一較高下。

    蕭瑾差事人做事的時候可不管他是文官還是武將,隻要腦子聰明靈活就使勁的給你安排活計,簡玉衡恰好就是那個聰明的。

    蒙陽從一開始的戰意凜然,到如今屢次邀戰失敗,已經漸漸沒了鬥誌。

    他原想在燕京多留幾日,看看後麵還有沒有機會,可司徒恭待不住了。

    開封府還等著他回去治理呢。

    另有遷都一事,也有一堆的繁瑣事情等著他們,司徒恭這沒多長時間在燕京耗著。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哪怕司徒恭不討厭蕭瑾,可終於到了該分別的時候。

    蒙陽也到底沒能實現心願。

    吃了夏國一個悶虧的關翰林同樣憋屈,蒙陽好歹找到了人,對上了臉,他想找一開始那個小侍衛,找了這麽多天卻愣是沒看見。後來有一回,夏國皇帝出門的時候跟前帶了不少侍衛,關翰林想著這回他總算是能找到了吧,結果看過去的時候,好家夥,一個人他都不認得,且都長了一張大差不差的臉,一眼看去差不多,更別說認人了。

    這回不行還有下次,關翰林自己悶,也不忘安慰蒙陽:“下回肯定還有機會的。”

    蒙陽搖了搖頭:“下回縱使再見,說不定也得戰場上。”

    是敵是友都不好說呢,哪能隨意比試?

    燕國大軍啟程那一日,蕭瑾特意歡歡喜喜地前去相送。

    然而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司徒恭想到這些日子自己在蕭瑾身上也悟到不少,一時也生了些許離愁別緒。

    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再見時又會是什麽模樣。

    蕭瑾心裏已經摩拳擦掌了,走了走了。終於走了。司徒恭他們早點走也挺好的,以後他們在,自己還份顧忌著麵子,還施展不開呢!

    等司徒恭走了,他才能真正放開胳膊去治理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