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再撿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594
  第90章 再撿 ◇

    ◎又剪來了一個人◎

    不隻是孟楚, 所有朱雀軍被這武舉一事給激得眼紅不已。誰都知道,聖上如今隔三差五地光顧他們的較場不止是因為聖上看重軍隊,更是因為他們是獨一無二的朱雀軍。

    他們人雖少, 但是身上擔負的使命卻無比重大, 所以格外受器重。

    可等到武舉過後,新選上的那個武狀元必定比他們更獨一無二。

    他們再特殊、再獨特都還是五十人之眾,可那武狀元卻是萬裏挑一, 比他們更要稀奇。聖上有了武狀元,怕是不會記得他們了。

    鑒於此, 穆寒等人這些日子像是發了瘋似的瘋狂訓練,有些人甚至半夜偷偷爬起來跑操,還一連跑了好幾天, 就是為了甩開眾人,偷偷練功, 好一枝獨秀。

    起初隻是一兩個人,後來紙包不住火終於被發現了,於是遭到了嚴厲的譴責。

    而後,一兩個人便成了一堆人, 再到最後, 五十個人整整齊齊一個不落, 全都半夜出去訓練。

    眾人心裏想著,若是聖上知道他們如此努力的話, 定會倍感欣慰, 時常過來巡視的。

    結果蕭瑾沒來, 王從武先來了。王從武聽說這事之後, 氣得破口大罵。

    他疑心這些人是不是腦子壞了, 若不是, 怎會這麽沒事找事?半夜不睡覺集體跑出去練功,這還是個人嗎?

    他還將這件事兒當成稀奇事說給蕭瑾聽。

    蕭瑾聽來也覺得奇奇怪怪,不過略想了一會兒,他忽然有了些頭緒,便跟王從武探究了起來:“你說,朕是不是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仿佛是對他們施加了不少壓力。這個朱雀軍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這裏頭的五十個人他天天看著也都熟悉了,甚至還能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正因為看的太多,便不自覺的又加重了期望,以至於讓他們現在壓力太大,腦子有點壞掉了。

    王從武踟躕了好一會兒,最後跟著點點頭:“興許真是如此。臣看他們最近都憋著一股勁,也不知道是在憋什麽。”

    “肯定是壓力太大,沒法兒排解唄。”蕭瑾懂這種感受。

    他上輩子也是這樣過來的。

    “是朕的錯。”蕭瑾有些後悔。

    這些人雖然是他手底下的兵,但也不是鐵打的,他之前讓他們學這個學那個,布置的任務實在是太多了了。

    蕭瑾於是有了主意:“這樣,正好朝廷這些日子忙著武舉,你便給他們放兩人假,讓他們好好休息休息。往後你隻將他們的訓練情況跟朕匯報一下便是了,朕也不會時常去盯著,免得他們戰戰兢兢,還容易瞎想。”

    王從武替穆寒等人道了謝:“聖上如此體恤,是他們的福氣。”

    有啥福氣的?真有福氣也不會被逼到這個份兒上,蕭瑾心裏憐惜了他們好一會兒。

    王從武覺得這群家夥聽到這個消息,怕是會高興到哭。

    不過,王從武回去之後沒有立馬告訴他們,等回頭他們有所發覺的時候再將聖上的打算和盤托出,指定會更讓他們感動得無以複加。

    穆寒他們倒是沒有感動,隻是單純覺得奇怪。以往王尚書進宮之後,聖上都會順便跟他一起出來,再順便到較場這邊看一看。

    多少次了一直都是這樣,怎麽今兒就不一樣呢?

    孟楚訓練完了,戳了戳前麵滿頭大汗的馬藺:“哎你說,聖上今兒怎麽沒跟著王尚書一塊過來?”

    “我哪兒知道?”馬藺也是悶悶不樂了好一會兒,因為失望。

    孟楚又道:“以往都是會過來的。”

    “興許是王尚書沒有跟聖上提起咱們。”

    孟楚覺得不可能。就他們前兩日鬧出來的動靜,王尚書不可能不跟聖上提的。

    可世上為什麽會不來呢?難不成武舉都還沒開始,聖上的心思都已經不在他們這邊了嗎?

    幾個人惴惴不安。

    等到他們得知自己被放了兩日假,更是忐忑不安了。

    他們該不會是徹底失寵了吧?

    也正是這日,蘇仿與顧準南也一前一後地收到了蕭瑾的信。

    蘇仿這邊除了信,還收到了一筆錢。蕭瑾很看重這占城稻,生怕他們錢不夠,讓馮慨之從牙縫裏又擠出來一些,連忙送過來,還說若是再不夠的話,便寫信告訴他,他來想辦法。

    雖隻有寥寥幾句,蘇仿也能想見朝廷之艱難。

    對比從前,如今朝廷自然是有錢了。但與此同時,他們的花費也越來越大了,各項開支都不是小數目。先不說征兵,就是修路這一件,就得花費不少。推廣新糧種肯定是要錢的,但是蘇仿卻也不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朝廷添亂。

    他們也要自力更生了,不能總依靠朝廷撥款。

    如今占城稻的稻種已經種下去了,長勢良好。可往後要怎麽推廣,怎麽省錢,還得徐徐圖之。

    蘇仿沉吟良久,最後讓胡威通知附近州縣的長官,讓他們來此開個會商討商討。

    推廣糧種,光靠他一人之力肯定是不行的。

    顧淮南那邊,恰好也是幾位知州、幾十位知縣齊聚一堂。

    顧淮南在臨安城的時候,就經常見蕭瑾將朝中要臣叫到一塊兒議事,不論事情大小,隻要是蕭瑾覺得重要的,都會眾人一起前來商議。顧淮南有幸得賞識,雖身份不高,卻也時常能在殿中旁聽,他深知這議事的好處,所以到了許州之後便立了規矩,讓五州的知府知縣隔兩月便過來議事。

    這年頭舟車不便,哪怕許州隔的不遠,可一來一回一也需幾日功夫。顧淮南也擔心議事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所以才定的是兩月一會。

    謝明月等這批新科進士來了,也是一樣的規矩。

    眼下正好議完了事,外頭就有人傳了消息,說是皇宮裏頭有封信正好過來了。

    謝明月跟周宜等人都伸長了脖子,迫切地想要看到那封信。

    餘下五位知州百思不得其解。宮裏來信,顧大人著急也就罷了,咱們這幾個黃毛小子也激動成這樣?

    顧淮南一目十行看完,等看到蕭瑾在信中大罵徐家父子是廢物點心,一點小事都幹不好,還要他來幫忙想辦法時,忍不住抿嘴笑了笑。

    這話也就他們聖上會說,不用看,他也能想象聖上說這話的語氣。

    謝明月等人更著急了,伸頭問道:“顧大人,聖上的信裏寫的什麽呢?”

    顧準南自然不會將這些話告訴他們,隻說:“聖上之前讓本官多留心東京路的礦產,如今寫信過來,也是為了礦產一事。”

    話雖如此,但謝明月等還是半信半疑。要隻是問了礦產,顧大人又怎麽可能會發笑呢?

    聖上肯定還說了別的。

    可惜他們在京城時隻跟馮大人關係親近一些,對這位顧大人卻沒有接觸過。如今也不好覥著臉問他信中細節了。

    從顧準南處離開之後,幾個從京城來的小知府們開始懷念起了京城的日子。真是恍如隔世啊,不知不覺,他們已經離開京城這麽久了。若是可以,他們也想寫信給聖上,隻是他們年紀輕輕又沒有什麽政績,實在是羞於提筆。

    如今也就隻有好好做事兒,等有了成績之後,才有臉給聖上寫信。就是不知道,聖上在京城會不會太惦記著他們?雖然知道這種可能性不高,但萬一呢?

    蕭瑾還真念過一回,有且隻有一回。不是他無情,而是他每天要惦記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根本顧不上來。

    今兒又多到了一個。

    說來也是巧。

    蕭瑾正領著韓攸巡視天街呢,忽然看到街市巷口有一群混混正在打人。為首的那個生得滿臉橫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且招招狠辣,幾乎是想把人往死裏打。

    隻怕他們再晚一點,那人就要被人生生打死了。

    “兔崽子,讓你多管閑事,今兒就讓你知道知道老子的厲害!”

    依稀間,還能聽到施暴者的叫囂。

    蕭瑾火冒三丈:“光天化日就敢行凶,來人,去把他們給送進臨安府好好審一審!”

    話音才落,便有侍衛上前將幾個打人的混混拿住。

    那幾個還想反抗,結果還沒動手呢,人就被打暈了,扭送了下去。

    蕭瑾走近幾步。

    被打的那個已經奄奄一息了,蕭瑾過來的時候他一動不動。

    出於擔心,蕭瑾伸手戳了一下。這一戳,對方終於有了動靜,無力地翻了一個身,露出了正臉。

    約莫十八歲左右的少年。

    雙目緊閉,瘦骨嶙峋,已經脫了相了,臉上青一塊兒紫一塊,隻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

    “可憐見的,被打成了這樣,也不知道救不救的活。”

    蕭瑾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乎,他又撿了個人回去。

    韓攸看得眉頭直跳,他見蕭瑾是出於善心不敢多勸。事後卻找來王從武詢問。

    王從武已是見怪不怪了:“你不知道,咱們聖上跟先皇都喜歡在路邊撿人,且都隻挑厲害的撿,一撿一個準,說不定這回撿到的也是個深藏不露的。”

    王從武直覺一向很準。

    韓攸頭疼:“萬一是別國的細作呢?”

    “細作?”

    “是啊,路邊不知底細的人,怎麽能隨便撿呢?沒準人家就是故意讓你碰上的。”

    “這……”王從武心神一震,過了一會兒他道:“你說的也不無道理。被你這麽一提醒,我還真冒出了一身冷汗。”

    都怪這對天家父子的運道太好,連王從武都麻痹大意了,仔細想來,這隨便在路邊撿人的習慣確實不太好。

    不過,暫時應該出不了什麽事:“這回聖上也就是看他奄奄一息的份兒上才把他帶到宮裏來,宮裏的太醫醫術精湛,不是民間能比得上的。等這人醒了之後,我便讓聖上將他放出宮去。這個來路不明的人,確實不適合呆在宮裏的。”

    韓攸這才作罷。

    王從武本來還擔心蕭瑾心軟,不想蕭瑾聽他這麽一說,完全沒反對:“本來就該送出去的,難不成還讓他一直住在宮裏?豈不是亂了規矩。”

    王從武心裏一鬆,看吧,他們聖上果然還是有分寸的。

    但願這回撿回來的那個人知道點好歹,不要死皮賴臉的賴在宮裏。

    又一日,蕭瑾撿回來這個少年終於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