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操縱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5015
  第29章 操縱 ◇

    ◎賠得傾家蕩產◎

    寧尚書立刻叫人求證, 結果那位主持聽聞此事也是眉頭一蹙,道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也不知這流言從何而起、因何而來。

    寧尚書這才驚覺不對, 立馬將此事上報給齊皇。

    再細查之下, 才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原來各地的糧商大肆囤糧,把糧食高價賣給了夏國,這才導致了國內的糧食出現了缺口, 百姓想買糧食已經買不到了。

    如今又有那些流言蜚語,更惹得糧食價錢一漲再漲, 幾乎已經壓不住了。

    齊皇不信邪:“齊國地大物博,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百姓人人家中都有餘糧, 糧商的倉庫裏頭更是堆成了山。這麽多的糧食,他夏國真能吃得進去?”

    寧尚書一臉沉重地點了點頭:“不管吃不吃得進, 總歸他們如今已經吃了,且錢貨兩訖。”

    在他們毫無察覺之際,糧食就已經易了主。怪他們,本來兩國開戰就該徹底斷掉貿易往來, 可是如今他們疲於應付燕國, 一時沒注意到夏國在背後使些小手段, 竟然讓他們就這麽得逞了。

    寧尚書頗為惱怒:“那些夏國人實在是奸詐,他們每在一地用的借口都不一樣。且巧言令色, 把國內那些糧商們忽悠得找不到北。那些糧商一心隻為了賺錢, 竟然真的替他們隱瞞了此事。若不是如今糧食漲價, 隻怕這件事還有得瞞。”

    可齊皇他是怎麽想都想不通, 不過這也真是為難他了, 老人家了一輩子順風順水, 從來沒遇到這麽離奇的事:“夏國大肆購入糧食,為的是什麽,難道他們就不怕這麽多糧食直接賠在手裏?”

    “怕就怕在,他們還有別的動作等著咱們。”

    寧尚書的話沒多久就應驗了。

    白馬寺住持所說的災荒年的言論是被證實為謠言,而且是官府和白馬寺主持親自出馬辟的謠。但是這次辟謠不僅沒起到作用,反而更加劇了恐慌。

    有人甚至又放出了小道消息,說是朝廷也知道明年是個災荒年,但是不願百姓害怕,所以特意鎮壓這條消息,還聯合白馬寺住持欺騙百姓。說是謠言,其實本就是真的。

    一時間各種言論甚囂塵上,此起彼伏。

    有人說那災荒年的事情,還有人扯到前線的戰事,說自己已經預料到這場戰事將會持續很久,等到了明年軍糧就會被消失殆盡,到那時還是要百姓上繳糧食以供軍費開支。更離譜的還說袁征袁大將軍要起兵謀反,如今糧食短缺正是因他而起。

    自然這前麵的幾個風聲都是馮慨之鬧出來的,後麵的流言乃是顧淮南的傑作。

    至於更後麵那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語,那就是齊國人自己瞎編的。不管什麽時候,總有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看到流言四起,又順手推了一把。

    或許他們沒別的意思,隻是單純地壞。

    他們的且不論,影響最大的還是馮慨之跟顧淮南的手筆。馮慨之跟顧淮南兩個人行事完全是兩種風格,馮慨之手底下有人又有錢,隻要他把錢撒出去,自然是一茬接著一茬的人願意替他賣命、替他辦事兒,還會替他把事情辦的妥當又漂亮。可顧淮南不一樣,他無權無勢,習慣於走一步看十步,這樣才不會出錯。不過他文筆佳,口才好,最擅長寫一些稀奇古怪的話本子。再通過說書先生街頭巷尾的叫花子,把他想傳達的意思順理成章地傳達給齊國的百姓。

    馮慨之曾經也說顧淮南行事實在是太小家子氣了,可他也不想想,顧淮南如今隻是個微末小官,若不是他消息靈通,且結交的人又多,又有一些手段的話,連站到馮慨之麵前被他腹誹都做不到。

    這兩人彼此看不慣,卻又共同推動了齊國糧荒一事。

    顧淮南本是為了挑唆袁征跟齊皇的關係,結果陰差陽錯的幫了馮慨之一把。

    這些各種流言真真假假,最為迷惑人心,便是聰明人一時間難以分辨什麽是真什麽是假,更何況是這些普通百姓。百姓的思想跟行動其實是最好控製的。隻要輿論控製得當,就能指哪打哪。在謠言麵前,普通人是沒有一丁點分辨能力的。隻會人雲亦雲,起哄鬧事。

    說明年糧食不夠,那這些百姓便迫不及待的去搶購糧食,且往往還是有錢的地主起頭,以高價買入剩餘糧食,至於那些更有錢的,自然也就買得更多,且根本不計較價格。

    都到了這個地步了,前囤糧食孰輕孰重,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

    這幾日,齊國街頭巷尾議論得最多的還是糧食的事:

    “聽說了嗎,吳員外家已經買了兩間屋子的糧食了。”

    “咱們鎮上的糧食都被買完了,昨天我去糧店裏頭問了一句,他們那兒都已經沒糧了。要是再這麽下去,隻怕鋪子都得倒閉了。”

    “這可怎麽辦,明年又是個饑荒年,再不買糧食。豈不是要被活活餓死?”

    “不管了,打今兒起我就在那糧店等著,當初就是他把我們的糧食給收過去了,若是沒有他們那麽多事兒,咱們現如今也不會缺糧食,都怪那些奸商!”

    罵歸罵,吵歸吵,但是糧食總歸還是要搶的。盡管朝廷已經下了令,禁止百姓哄搶糧食,但是有些事情他就是越想禁,越禁不住。禁止哄搶,在百姓看來就證明缺糧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他們要是再不搶的話,那不就是傻子嗎?誰也不想當傻,所以齊國境內的糧食價格也就會越炒越高,再加上有馮慨之的人在裏麵攪風攪雨,糧食生生三倍不止。

    何其恐怖!

    馮慨之靈機一動,又讓人放出風聲,說糧食還會繼續長,如今隻是翻了三倍,等到了年底,還會再翻一倍。

    這言論一出,不少人又開始分析糧食會不會再翻一倍。分析來分析去,便得出了糧食果真還要再漲的結論。

    齊國朝廷這下慌了,本想開倉放糧,可是倉庫的糧食也有限,就算把所有倉庫的糧食都放出去了也無濟於事。而且,誰知道他們放倉糧後,外頭還會不會又有那些奇奇怪怪的論調。

    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他們做什麽,百姓已經完全不相信朝廷了。去過也是頭一次對付這麽棘手的事,經驗不足,怎麽做都是錯。

    寧尚書這些日子急得頭發都白了,他把蕭瑾罵的狗血淋頭。畢竟,寧尚書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是誰做的,但總歸跟夏國皇帝脫不了幹係就是了。

    要是他不點頭的話,誰能有膽量做這種事?

    朝廷插不了手,也沒有能力插手,隻能這麽眼睜睜地看著糧食價格一天比一天高,百姓一天比一天惶恐。

    這些糧商們一看這情況,哪裏還坐的住?

    誰也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看著糧食漲價而無所作為,畢竟往後還是要漲的,這時候若是能拿到糧食,那就能狠狠地再賣一筆錢!

    齊國各大糧商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鎖定了夏國。

    當初他們的糧食就是被賣去了夏國,隻這麽短短十來日的功夫,就算夏國的人再怎麽能吃也吃不了這麽多的糧食,肯定還有剩餘。

    既然有剩餘,那就還有希望!

    於是在利潤的驅使之下,齊國的糧商再次越過朝廷,直接跟夏國人打上了交道。

    這一切都是馮慨之一手促成的,齊國商賈的動向,他也是頭一個知道的。

    得知此事之後,馮慨之便迫不及待地跟蕭瑾炫耀自己的成績:“當初臣怎麽說來著,商人逐利,隻要利益足夠大,那些糧商肯定會鋌而走險的。如今這句話就應驗了嗎?”

    馮慨之滿臉都寫著“誇我”兩個字。

    蕭瑾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滿足一下他的虛榮心:“這次確實做得不錯,再接再厲。”

    馮慨之自信更甚從前:“這才到哪兒?接下來還有的他們受的。”

    蕭瑾又問:“這些糧商如今過來買糧,你打算怎麽做?”

    “自然是高價賣回去了,反正賺的都不是自己人的錢,不虧心。”馮慨之得意之下,還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等到他們買回去,好戲這才開場呢。”

    蕭瑾表示,那他就等著看這一出好戲了。

    馮慨之得了這句話,更是傲得不行。隻可惜,這件事情如今隻做到了一半,隻有他跟小皇帝知道。哦,顧淮南那個賊精賊精的小子,他肯定也猜到了,但是他不主動說,馮慨之也不好直接過去顯擺。

    出了蕭瑾的住處,馮慨之想了一圈,愣是沒有找到能夠炫耀的人。這個急死他了,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件大事,連個分享的都沒有。

    他不服氣,憑什麽王從武那廝打了一場勝仗後,整個軍營裏頭的人都在誇他。而他做了這麽大的事,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討論這件事兒。

    難道他的功勞沒有王從武的大,不可能,他這可是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服氣的馮慨之轉頭就去狠狠教訓了一番齊國糧商。

    既然他們想買,那賣給他們就是了,按照如今齊國的糧食價格賣給他們,他們想買多少就賣多少,全憑他們的心意。

    不過那些糧商們如今也學精了,簽訂契約的時候還注明了期限,生怕夏國這邊一直拖著不給他們,讓他們錯過了賺錢的機會。

    馮慨之爽快應下,甚至立下規定隻要他們將全部的錢款籌齊,當日交錢,當日給糧。

    但因為這裏麵的糧食實在是太多,大糧商們還得特意雇船過來運糧。當初馮慨之讓人去買糧食的時候,特意跟朝廷那邊通了個氣,運用自己的權力動用了一些官船。等到這些大糧商們把糧食往回運的時候,可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

    船要一艘一艘地找,單是為了找船,就生生耽誤了好幾日的功夫。

    不過,這些大糧商們並沒有把全部的糧食拿回去。他們也知道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如果齊國的糧食還跟從前一樣多,那麽這些糧食就都不值錢了。他們想做的是把糧食價格繼續維持在高位,這樣他們才能長長久久地賺錢。為此,他們不惜賭上全副的身家。這種穩賺不賠的買賣,就算是把家裏的錢都花光了也值得。

    齊國糧商心滿意足、一身輕裝地帶著幾張的契書回了齊國,同他們一道回去的還有他們花重金購買的糧食。

    這筆交易到如今為止雙方都挺滿意的,馮慨之將原來投入的錢翻了好幾番,賺了個金盆滿缽。齊國糧商終於拿回來了他們心心念念地糧食,準備回城之後就立馬對外售出,狠狠地賺一筆。

    隻要賺這麽一筆,那他們這一輩子都不必努力了。

    想象總是美好的。

    等到他們把好不容易運回來的糧食,卻發現,齊國的風向頓時又是一變。

    起因是因為石貴安這些人將之前收上來、沒有賣掉的糧食轉頭,又賣給了齊國的小糧商。這些小糧商們比起那些大糧商比根本不成氣候,又因為家底不夠殷實,沒辦法直接跟夏國做生意。但是馮慨之為了搞垮氣過的這些大糧商,也是費盡了心思,特意讓石貴安他們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將,剩下來的全部糧食零零星星地賣給了那些小商販。

    商販們拿到了糧食,自然迫不及待的開始往外賣。

    等到大糧商們帶著兩個是回國的時候,這些小商販們已經把糧食賣得差不多了。

    前前後後也不過才用了無日的功夫。

    起初確實賺了不少,可後來百姓們發現,他們不管買多少,這些小商販們似乎就有多少,仿佛根本不缺糧的樣子。而且之前盛傳的那些流言,這些日子也止住了,再沒有人議論。

    久而久之,以便沒有人願意高價買那些糧食了。本來麽,糧食一多,該買的人都買了,早就不再那麽稀奇緊缺了。

    且大齊朝廷識破了這一切都是夏國的陰謀詭計之後,趕忙讓地方朝廷安撫百姓,讓他們不要驚慌,一切都是夏國人作祟,想要惡意提高糧食價格,掙他們齊國百姓的錢。

    這說法正中馮慨之下懷,他順水推舟,又放出消息,說如今各地糧商們已經從夏國將糧食買回來了,糧食價格很快就會回歸原位。

    這一係列操作下來之後,糧價不可避免地又下降了。

    於是乎,高價買入大船大船糧食的大糧商們傻眼了。

    他們還不信邪地想要散布糧食要漲價的消息,結果前腳剛散布了消息,後腳人就被官府捉住了。

    寧尚書是唯一一個腦子清醒的。也正是因為腦子清醒,他才恨鐵不成鋼。這樣一個明晃晃的陰謀擺在那兒,結果這些蠢貨非得往裏頭跳,如今可好了,不僅錢讓別人賺去了,自己還傾家蕩產。

    讓他們逞能,自行出去與虎謀皮,真是蠢死他們算了。做生意的時候一個個精明的不得了,這會兒卻為了些糧食衝昏了頭腦!

    但是不抓他們也不行,夏國如此奸詐,對於玩弄人心的戰術又如此熟悉,寧尚書可不敢再給他們作妖的機會了。如今要緊的就是保住糧食的價格,絕不能再漲。至於這些賊心不死的大糧商們,怪隻怪他們貪心,如今也隻能稍稍打壓一下,棄車保帥了。

    他也知道,夏國那邊想賺錢是真的,想要打擊他們這邊的大商賈也是真的,可恨他們還一點辦法都沒有。

    寧尚書破口大罵的時候,馮慨之終於算好了賬,將賺回來的錢全都抬進了蕭瑾書房。

    “全都在這兒了!”馮慨之闊氣地揮了揮手,便有人依次打開箱子。

    滿眼都是錢,蕭瑾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的錢。就那麽靜悄悄的躺在箱子裏頭,散發著闊綽的光芒。

    蕭瑾又心酸又滿足,這下他終於不用那麽窮了,蕭瑾從來沒覺得馮慨之這麽英俊順眼過:“馮尚書啊,你可真是朕的肱骨之臣!”

    馮慨之眨了眨眼睛,幸福來的太突然,他還有些受寵若驚。

    難道他就這麽輕輕鬆鬆地超過王從武了?

    作者有話說:

    馮慨之的做法來自於之前看的一個視頻,好像叫大豆之死。馮慨之的做法對應 ABCD四大糧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一下。這裏看著好像挺爽,但是帶入齊國視角,就會覺得非常可惡!

    在沒看那個視頻之前我也沒想到,一顆大豆的曆史也能這麽顛蕩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