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揭發盧大榮罪行
作者:冰嬸      更新:2022-08-30 19:40      字數:4677
  第237章 揭發盧大榮罪行

  盧大榮是個會來事兒的,不但拍了太子馬屁,還提起了盧美人,“殿下,小女進宮也有一段時日了,不知她在東宮住得還習慣嗎?”

  裴玄淩:“挺好的。”

  “那就好。”盧大榮麵上帶著笑,開始幫女兒邀寵,“小女年紀小,性子天真爛漫,有勞太子殿下多多關照,”

  裴玄淩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

  這個盧大榮,這才升官多久,就開始幫盧美人邀寵,試圖管東宮後院之事,一點都不知分寸。

  裴玄淩:“孤除了聽說盧大人立了功勞,還發現盧大人畫的兵器圖稿與孤手中的某張圖稿極為相似。”

  聞言,盧大榮心中一驚,想到他那張圖稿是女兒給她的。

  不過,他很快就緩和了心中情緒,隨即厚顏無恥地說:“想必是有人在哪偷偷見過下官的圖稿,便抄襲了下官的畫,剽竊了下官的勞動成果!”

  “可是在你公布兵器圖稿前,蔣勇捷早就從西部將這圖稿通過信件傳到了東宮,隻是孤忙著修水渠,暫時沒來得及稟報父皇,結果等孤修完水渠,發現圖稿丟了。”

  “接著就發現有人頂替了蔣勇捷的功名,而此人正是盧大人你。”說到這,裴玄淩麵色一沉,“盧大人啊盧大人,你才是剽竊他人勞動成果的那個人!”

  太子都這麽說了,盧大榮暗叫不好,忙替自個辯解,“太子殿下,不就是一張兵器圖稿,就說是剽竊,未免過於言重了。”

  “反正屆時兵器製成了,不都是為了東梁國,為了邊關將士麽?至於那兵器圖稿是誰交出來的,誰頂了這個功名,不都一個樣?”

  裴玄淩:“既然盧大人覺得都一樣,那你自個去同父皇說,就說是你無意撿的圖稿,找不到失主,又覺得那圖稿上的兵器對工部有用,並頂了那功名,爭取從輕發落。”

  此事牽扯到蔣良娣,所以他不想鬧大了,以免把盧美人在詩月閣撿到圖稿的事兒捅了出來。

  上次康王說農具圖稿是蔣良娣畫的,父皇心中本就存疑。

  這次如果鬧大了,於蔣良娣和蔣家都不利。

  “殿下,皇上都已經讓工部開始打造新型兵器,還升了我的官職,這個時候,我若說那功名是撿來的,豈不是會引起皇上大怒?”

  盧大榮還勸道:“甭管下官,還是蔣勇捷,不都是東宮外戚,您身為東宮太子,誰頂了這功名對您來說都是一樣的。”

  裴玄淩:“如此說來,你是不願意同父皇老實交代了?”

  “不是下官不同意,而是這朝堂之事,豈能如同兒戲?”盧大榮滿臉寫著不願意,“再說了,如今誰人不知蔣良娣是東宮最受寵的妃嬪。”

  “即便我說那兵器圖稿是蔣勇捷畫的,旁人說不定還以為您為了寵妃,把下官的功勞讓給了蔣勇捷呢!”

  裴玄淩眯緊眼眸,沒再同盧大榮廢話,隻擺擺手讓其退下。

  一看太子這無可奈何的樣子,盧大榮就知道太子也拿他沒法子。

  “下官告退。”盧大榮行禮退下。

  嗬,虧他還以為太子請他喝茶,是誇他研究出新型兵器圖稿呢!

  結果就是為了讓他把這功名讓給蔣勇捷?

  反正那圖稿是他先交出來的,功名他也已經頂替了。

  太子又沒有證據表明那圖稿是蔣勇捷的,他才不會在皇上麵前主動認罪。

  一旦認罪,不管他說得再無辜,恐怕也會降職,名聲傳出去也不好聽了。

  所以,傻子才會去認罪!

  待盧大榮離開後,裴玄淩靠坐在太師椅上,閉目沉思。

  盧大榮交給父皇的那張兵器圖稿,如今已在工部的鐵匠坊,他也已經瞧過了。

  正如蔣良娣所說,由於蔣良娣丟失的那張圖稿上麵沒有詳細注解,盧大榮雖然重新畫了圖稿,添了些注解,但有些兵器的使用法子是錯誤的!

  雖然製作出來後,通過慢慢摸索能夠掌握正確使用方法。

  但他打算在那之前,就揭發盧大榮的真麵目!

  他本不想弄得如此複雜,如今看來,事情不得不複雜化了。

  思及此,裴玄淩立即寫了信給西部的蔣勇捷,將此事告訴了蔣勇捷,讓蔣勇捷統一好口徑。

  然後,他找到了蔣勇捷的字跡,按照蔣勇捷的字,臨摹了一封信,那封信上畫了兵器圖稿,還有詳細注解。

  他從小就熟練各種書法字體,蔣勇捷的字體就是尋常的隸書,很好臨摹。

  寫好信後,他等信上的字逐漸幹了,就帶著信封去了龍淵殿,把圖稿交給了建元帝。

  “你是說,盧大榮新研究的兵器,原本是蔣勇捷研究出來的,你原本起草了折子,隻是你忙著在京中修水渠,便沒來得及稟告給朕?結果那折子丟了,還被盧大榮撿了去?”

  建元帝坐在書案前,手握蔣勇捷寫給太子的信。

  裴玄淩坐在書房的圈椅上,“正是。”

  建元帝:“太子,蔣良娣是你的寵妃,你如今說盧大榮的功名原是蔣勇捷的,朕如何能信你?”

  “兒臣起草的折子上,兵器用途和使用注解寫得不夠詳細,而蔣勇捷信上的圖稿,注解寫得很詳細。”

  “盧大榮將那起草的折子撿去後,雖添了注解,但有些是錯誤的,屆時等兵器製造出來了,您第一時間盤問盧大榮,就能知道真相了。”

  聞言,建元帝眸光微轉,沒說行,但也沒有不行。

  “且不說這個,”建元帝把圖稿往邊上放了放,“朕這裏剛收到一份奏折,是關於工部的,你的屯田國策出了問題。”

  裴玄淩微微一驚,“什麽問題?”

  建元帝:“說是你壓迫百姓和士兵屯田,剝削他們的勞動力,造成大批勞動者死亡或逃散,即便有一些幸存者,卻也因為身心疲憊消極怠工,大批百姓出現罷工,正集結在一起農民起義!”

  說到這,建元帝不滿地叩了叩書案,“本來邊關就在打仗,將士們沒得糧食吃,這才允許你開展屯田的,如今你們工部不但沒發展好農業,還和老百姓起了衝突,簡直是雪上加霜!!!”

  “,”得知邊關情況糟糕,裴玄淩登時就跪下了,“父皇,兒臣和工部都沒有逼任何人屯田,您且給兒臣一些時間,待兒臣核實邊關情況。”

  建元帝不耐地皺眉,“要查就趕緊查,並盡快處理好此事,千萬不能耽擱了春耕!”

  裴玄淩:“是。”

  **

  接下來的日子,太子寫信到了西部邊關,了解並核實當地屯田情況。

  隻是從京城寫信到西部,即便是飛鴿傳書,一來一回少說也要將近十日的時間。

  再就是讓人密切觀察工部新製的兵器,一旦製作出來了,先不能讓盧大榮接觸。

  四月初,還不等這兩件事有了眉目,東宮就傳出一件不太吉祥的事。

  “小主,聽聞顧美人歿了。”這一日,蔣詩詩剛午睡起來,就從春杏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

  早在顧美人被禁足時,眾人就知道這位熬不過多久了。

  所以,如今顧美人歿了,也算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蔣詩詩:“何時歿的?”

  春杏一麵替蔣詩詩穿衣裳,一麵道:“顧美人被禁足後不久,她身邊的宮女就搭上了皇上後宮的妃嬪,被別的妃嬪要去了,自那以後,院子裏就剩下顧美人一人。”

  “禦膳房的宮女這幾日給顧美人送膳,起初發現顧美人門口的膳食沒動,還以為顧美人隻是胃口不好,直到顧美人門口的膳食好幾日都沒動,那宮女才稟告了阮側妃。”

  “阮側妃差人去顧美人院子一瞧,才得知顧美人已經歿了,聽說那屋子裏一股子腐臭味兒,想必都歿了好些天了,”

  “,”蔣詩詩不自覺地皺了皺眉,“那現在東宮打算如何給她辦後事?”

  春杏:“像顧美人這樣的低位妃嬪,既不得殿下寵愛,又得罪了諸位妃嬪,還不能入皇陵,阮側妃和蘇側妃已經讓人用一卷草席包著,將其扔到後頭的亂葬崗去了。”

  皇宮後頭有一處亂葬崗,那裏每年都會葬下許多被處死的宮女太監,不得寵的妃嬪,或是宮中一些死得不明不白的人,

  蔣詩詩:“,”

  妃嬪們入了這宮牆,甭管得寵不得寵,都隻有在這深宮燃盡青春年華。

  直到生命結束後,才會離開這座皇宮。

  位份高的、得寵的,便能入皇陵,有人操辦後事。

  否則,隻能像顧美人這般草草收場。

  不過,就顧美人那性子,也得虧是在東宮。

  因著太子暫時不想生皇嗣,妃嬪們的宮鬥沒那麽激烈。

  顧美人要是放到老豬蹄子建元帝後宮,隻怕活不過三集。

  **

  四月中旬的某個早朝,保和殿。

  建元帝坐在龍椅上,隨意服下了一顆金丹。

  “父皇,正如兒臣上次所說,兒臣和工部都沒有壓迫百姓和士兵屯田。”裴玄淩舉著朝板稟告:“這些日子,經兒臣調查,真正壓迫百姓和士兵屯田的,是駐紮在西部的那些將領!”

  關於這件事,太子早已上了折子給建元帝看,如今隻是當朝議事罷了。

  這些日子,不光太子在查此事,建元帝也有暗查此事,“此事朕也讓人查過了,如此說來,此事與工部無關,反倒是兵部的問題?”

  說到這,他看向康王,“二皇子,朕讓你配合工部,下令西部將士展開屯田一事,你就是這樣配合工部的?”

  “父皇,兒臣有下令到西部,讓將士們配合工部屯田啊,”被點名的康王“噗通”跪下了,“想必是邊關糧食急缺,將士們一時心急,這才壓迫百姓的。”

  屯田一事,影響兵部將士打仗,反倒有利與太子的工部,以及穆王的戶部。

  所以,他故意使絆子,讓屯田進行得不順利。

  “朕不管那些,反正兵部是交到你手裏,出了事情,你要負責,朕也隻找你。”建元帝沉聲下令,“如今西部不但要打仗,還急缺糧食,又出現了農民起義,朕命你即日便護送一批糧食到西部,並親自解決農民起義一事。”

  “還有,你得督促將士們抓緊屯田,若是屯田一事沒有開展好,你便不必回京了,這兵部你也不必管了!”

  康王:“,”什麽?父皇讓他擺平農民起義也就罷了。

  憑什麽還讓他督促將士們屯田,這難道不該是工部的事情嗎?

  可此事因他而起,他也不知父皇到底查出了什麽,不敢多言,隻好應下了,“是,兒臣遵命!”

  囑咐好兵部,建元帝又對穆王說:“大皇子,朕今年打算南巡,順便巡察各地河道堤壩,你所管的戶部盡快準備好南巡的銀子。”

  穆王:“是。”

  父皇每隔幾年就會南巡,而每次南巡都需要大批銀子。

  去年父皇就說了要南巡,隻是國庫銀子緊張,加上邊關又要打仗,南巡一事便暫且擱下了。

  前陣子老七剛補了上千萬兩銀子到國庫,自打那日以後,父皇便提出要南巡了。

  囑咐好戶部,建元帝就說:“對了,近日工部研製了一批新型兵器,如今那些兵器都已經製造出來了,諸位愛卿隨朕一起移步校場,檢驗新製的兵器。”

  話畢,建元帝率先離場,文武百官紛紛跟隨建元帝身後。

  皇宮有一處寬敞的校場,平日裏,禦林軍和皇家侍衛就在校場操練。

  眾人到了那兒之後,建元帝找了個便於觀看的位置坐下,頭頂有一把明黃色華羅蓋傘遮陽。

  文武官員則站在校場兩旁,在他們中間,擺著各種新型兵器。

  建元帝雙臂垂於膝下,淡淡朝盧大榮下令,“盧愛卿,既然這些兵器都是你研究出來的,你且跟大家說說,這些兵器都怎麽用吧。”

  突然被皇帝點名,盧大榮心裏有點慌。

  雖然那些圖稿上的兵器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基本上也知道了大概用途和使用法子。

  但是,有好幾種複雜點的兵器,他隻知道個大概,具體操作還有待慢慢摸索。

  他本想等工部按照圖稿把兵器製造出來後,他再慢慢摸索的。

  誰知道工部每做出一件新型兵器,就被太子藏了起來。

  甚至,最後還被皇上要去了,他根本就沒機會了解這些兵器。

  此刻,即便內心慌張,盧大榮仍強裝鎮定,“微臣遵旨。”

  盧大榮先是走到一把橫刀麵前。

  “這是一把經過改良的橫刀,直刃,厚刀身,大刃角,有些人可能會說它不利於劈砍,其實,當時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打算用它來砍重甲的。聽聞西夏國有一批重甲兵,而這種刀可以刺穿甲片。”

  接著,他又走到一把長柄斧跟前。

  “這是改良的一種劈砍兵器,斧頭安柄,刃部加室,柄安其中,安裝方便,使用靈活,”

  “,”

  接連解說了幾個簡單點的兵器,對於盧大榮來說還是遊刃有餘的。

  然而,等他把那幾個簡單的兵器說完後,終歸要麵對那些複雜的兵器。

  盧大榮走到一把長槍麵前,“這把七尺長槍就厲害了,他是長槍和火器的結合型兵器,槍頭兩側有鉤鐮狀的鐵叉,兩長刃向上可作镋用,兩短刃向下可作鐮用,還具有燒、刺、叉、鉤等作用。”

  “槍頭下夾兩支兩尺長的噴射藥筒,內含毒性煙霧火藥,可噴射出幾丈遠的毒焰燒灼敵兵,再用槍頭刺殺,因其能噴火,我將它取名為飛、火、槍!”

  建元帝手中拿了幾張紙,正是太子曾給他的那幾張圖稿,“盧愛卿,既然這飛火槍如此厲害,你可知如何將其點燃?”

  “,”盧大榮頓了頓後,不懂裝懂,“這飛火槍就是微臣研究出來的,微臣自然知道如何將其點燃。”

  建元帝:“那你且說說,如何將其點燃?”

  “呃,”盧大榮一時答不上來,隻好迂回的回答:“這個嘛,微臣曾親手點燃過藥筒,隻是將其點燃簡單,解說起來卻比較複雜,”

  建元帝:“既如此,你現在就點燃一把飛火槍,讓朕和諸位愛卿好好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