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作者:枝呦九      更新:2022-08-26 11:04      字數:6701
  第150章

    一更

    西城一日比一日熱鬧, 西城街景如今最尋常的便是成群結隊的女娘們在那裏閑逛。

    因去的女子多,無論你做什麽,都挑不出錯處。三月裏開了酒樓, 四月裏就有了戲台子。

    戲台子一上,座無空席。無它,是重華長公主的戲班子,聽聞不是她自己養的那群, 但是這戲班子也是養著替換她現今那些戲班子的。

    畢竟她養的那些年歲大了, 有些人想要回鄉去,有些人想要做點其他的營生, 重華長公主很好說話, 一一答應了,便幾年就換一些人。

    這些人就是準備去換年歲大的戲子,但是今年直接送到了西城裏來。

    蘭夫人自從上回去過酒樓之後, 便一直明裏暗裏打聽西城的事情,結果聽見了這話,當時臉就黑了,腦海裏隻有四個字:勾欄聽曲。

    這算個什麽事情!

    但沒幾天, 這戲班子就被接進宮裏, 給宮裏的皇後和妃嬪們唱了一天的戲,就連陛下也去聽了,她那句勾欄聽曲四字就不敢說出來了。

    但她卻越來越覺得荒誕不堪。

    晚間跟自家丈夫吃晚膳的時候,她實在不明白,問了一句, “太子妃如此胡來, 陛下難道不管嗎?太子……不介意嗎?”

    蘭大人就笑了, “女子罷了, 也翻不過天去,且經過太子妃那般一攪和,西城就算是活過來了,男子女子都是收稅的,能交稅就是好事,陛下心胸廣闊,不會在意這些小事。”

    說句實在話,她們又不是要上朝做官去,不過是底層女子行商罷了,這還真不算什麽大事,雖然朝廷禁止,但是民間窮苦人家的姑娘,也要上街賣些東西,那難道就不算行商了?

    京都沒有,但是別地有。蘭大人出身算不得世家,也是一步步讀書爬上來的,他就見過不少出門行商的女子,隻是大家都暗地裏做生意,也不敢聲張,誰也不會說什麽。

    如今,太子妃隻是把這件事情挑明了。這於朝廷有利,光是去年的紡織,絲綢布匹等,就比往年繁盛。

    “這是好事,於國是好事,陛下就不會打壓。”

    蘭大人沒當回事,“你想去,便也去,如今夫人們也不再刻意不去了。”

    蘭夫人就歎氣,“我真是不明白了,這才幾年,就好像變了個世道。”

    當初太子妃說考官繡的時候,她們還當個笑話看,如今不去,倒是成了個迂腐的笑話。

    她說:“李夫人那王家酒樓開張之時,我看見折家九姑娘一直都在,一群女娘圍住她,竟然隱隱以她為尊,一個小小庶女,倒是真的翻上天了。”

    蘭大人就沉默了一瞬,對夫人道:“你怕是不清楚,陛下對折家九娘也是稱讚的。”

    蘭夫人倒吸一口涼氣,“什麽——陛下也知曉她?”

    蘭大人嗯了一聲,“那日我在禦書房裏麵陳述兵馬政的事情,陛下跟前的大太監張德寶突然進來跟陛下說了一句話,陛下笑了笑,說了一句,讓她等一等。”

    蘭大人還以為是盛瑾安,陛下隻有聽見盛瑾安的名字時,才會那般笑。誰知道出去一看,隻見一個姑娘站在廊下,她個子在女子裏也算不得高,但是背很直,穿著一件青色的衣裳,發髻簡單,隻插了一根金釵子。

    但當她轉身過來的時候,你能一眼看見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很亮,很純粹,讓人心生好感。

    她盈盈行了一禮,不是嬌柔有禮,而是帶著一股颯爽的豪氣,這是很好辨別的。

    蘭大人就知道這不是個弱質女流。他瞬間猜出了她的身份。

    折家女娘。

    蘭大人後來才知曉,她是去給陛下送帖子的。

    太子妃請了重華長公主的戲班子進宮唱戲,便讓折邵衣去送。

    蘭大人當時就知曉,這個姑娘前途少不了。

    他說,“將來史書留名,她必定名垂千古。”

    他們這些人,一個個的在朝堂裏不顯,雖然也官至二品大臣,可是在史書上不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反而是太子妃和折九這般的人,因是做出了不同於尋常的事情,倒是讓她們會被後人永記。

    “你以後遇見她,不要跟她作對,但也不必逢迎,隻跟她和善一些就好。”

    這話剛說出口,又頓了頓,道:“……她的未婚夫沈懷楠,昌東伯三子如今是桑先生的弟子,這些年逢年過節都送過年禮來,再過一段日子,就是端午節了,他們送禮來,你多回一些,以後有筵席,必定要請了來。”

    蘭夫人點頭答好。

    但是她心裏也有些不得意,“這個沈懷楠如今也算不得什麽,咱們要如此討好嗎?”

    蘭大人歎氣,“不是討好,隻是觀這個人將來必定不是無名之輩。你看他,困苦的時候不曾上門,榮光的時候也不曾到我們這裏來炫耀。隻今年過年的時候,節禮重了些。”

    他歎氣,“這是因為他賺了銀子了,賺了銀子,就加了節禮,沒有賺銀子,隻送些簡單的。”

    從小就不亢不卑,不逢迎不討好也不自大自傲,假以時日,必定能在朝堂裏有一席之地。

    再看妻子一臉懵,顯然還沒有明白他的意思,他一時間也懶得再說,隻道:“你按照我說的去就行。”

    蘭夫人哎了一聲,連忙答應了。

    不過沒等到端午節,四月中旬,文遠侯家的大兒媳婦有了身孕。他家大兒媳婦徐氏嫁進來一兩年了還沒有身孕,如今終於懷了,這可是大喜。

    京中也有相熟人家送紅雞蛋的習俗。蘭夫人便尋思著也送一籃子雞蛋過去。

    唐氏接到雞蛋,還有些愣。

    不過,蘭家她也是知曉的,這是沈懷楠的人情。於是便叫了沈懷楠去,把這事情一說,然後道:“你看看是怎麽回。”

    沈懷楠沒想一下子交好蘭重,就道:“伯母按照親近的人家禮回就好了。”

    折邵衣也在,笑著道:“我前段時間在禦書房外還見了蘭大人呢。”

    唐氏一聽她還去禦書房了,立馬問,“你怎麽去了?”

    折邵衣:“陛下聽聞重華長公主願意將自家的戲班子送到宮裏麵來唱戲,便說要聽聽。又聽聞給宮裏娘娘們的帖子都是皇後娘娘親自畫的花草,還帶著詩句,便也笑著說要皇後娘娘的一張請帖。”

    “皇後娘娘就說讓我去。”

    唐氏恁是知道如今折邵衣不普通,但是沒想到她竟然還能去禦書房了。見了陛下,倒是造化。

    她說,“你姨娘的菩薩真是拜對了。”

    不過,她最近也想去拜拜菩薩。

    “你大嫂嫂如今有了身孕,你三嫂嫂不頂事,七丫頭忙,你也忙,八丫頭不在家,那就隻剩下我。”

    她動了讓周姨娘和趙姨娘管家的心思。

    隻是,就怕這兩個姨娘嘴裏有本事,手裏沒本事,還要惹禍。所以想要拜拜菩薩,讓兩人多幹活,少惹事。

    折邵衣就笑,“母親多勞累吧。”

    正說著,就見三嫂子扶著大嫂嫂過來,兩人行了禮坐下,然後就抱怨天開始熱了。

    趙氏如今跟著嫡母也越發喜歡不管事,之前還想著從大嫂子手裏接些掌家之權,後來在這家裏呆久了,竟然也慢慢的覺得她娘之前教的不對。

    她娘說,有了掌家之權,便有了說話的底氣。她嫁的是個庶出的,便是矮人一等,如果還沒有掌家之權,怕是過的艱難。

    嫁進來的時候還緊張,嫁了半年之後,有些懶洋洋,如今她是一點也不願意相信她娘說的話。

    嫁進了這種人家,沒有那些陰私,那能癱著就癱著吧,母親說的對,人這輩子本是苦的,如今能甜甜的過,為甚要難為自己去忙碌呢。

    就是苦了大嫂嫂。

    母親說,以後要對大嫂嫂好些,她真是一個人為了全家忙,要是再得不到寬慰好支持,那怕是也要撂挑子。她們的日子就沒有這般悠閑了。

    趙氏很滿意現在的日子。所以大嫂嫂有身孕之後,她一直幫著重視著,就望她平安生下孩子。

    妯娌之間和氣,婆母是個好人,簡直不要太舒坦。

    折邵衣就見著一家子人和和氣氣的坐著說話,竟然有一種溫馨感。

    不過,這股溫馨之感在折和光進來之後瞬間蕩然無存。他是來要錢的。

    這就不好在女兒和兒媳婦們麵前說了。所以他要單獨跟唐氏說,其他人便要走,折邵衣出了門,就聽三嫂嫂嘀咕,“幸虧歪瓜生了個好種,不是裂棗。”

    折邵衣:“……”

    她笑起來,一路上回到家裏還是笑著的。

    五月,太子提出的在西起雲州,東至青州的長城上加建樓台被皇帝親自點頭答應了。

    而後,太子又提出加強武備,軍馬培養等細節,也被皇帝同意,著令太子從戶部調任兵部,跟兵部一起落實他自己提出的重重條令。

    太子高興瘋了,他覺得自己好像朝上走了一步。

    兵馬政一直都是朝廷慢慢改革的地方,對於朝堂來說,這件事情每年都要拉出來說幾次,太子這回發起兵馬政改革,也是想真的做出點事情出來的,不然就不是壓製老五,而是被老五嘲諷。

    老五一家家的收宅子收田,京都宗室對他厭惡至極,看見他就繞道走,但是老五心也狠,他好似真決定做個冷麵王了,誰說話也不聽,誰的情麵不給,這般一來,外麵的人罵,但是父皇卻好像看見了他的長處,對他又親近起來。

    這一來,倒是讓太子氣急。他要著急,沈懷楠就在一邊苦心的勸。他年歲小,在一眾人裏麵說話也幼稚一些,他說出來的話比其他人也中聽。

    如果讓李榮光說,沈懷楠雖然有點悶,主意正的時候倔,但是嘴巴卻好像奸臣一般抹了蜜,說的話都是太子想聽的,別人勸,太子惱怒,沈懷楠勸,太子好受一些。

    這次改革條令其中有一條就是沈懷楠提出來的。沈懷楠還提議跟青州之外的蒙古廣開貿易。

    這其實是後麵幾年就要做的事情了。沈懷楠還記得,當年陛下對此事很是重視,還想親自去青州,後來被規勸——這是十皇子跟他說的。

    這話十皇子沒騙人,因為很快京都其他人都知曉了。這是個商機,商人們都趕往青州跟蒙古國人做生意,沈懷楠還想過要去。

    可是十皇子搖頭,“咱們無家無靠的,去了反而讓人嘲笑。”

    沈懷楠那時候也有點心虛,他也沒做過生意,不知道該如何搭建人脈,所以便放棄了。

    好在他覺得吃了這麽一次虧,接下來的虧就不能再吃,便好好的去看過別人是如何行商的,其中就有楊柳街的那群商戶。

    王五是沈懷楠觀察最多的一個。別人做生意可能狡詐沒底線,但是王五有,他還有點義氣。

    不論是他裝出來的還是真有義氣,他這個名聲就打出去了,來找他買東西的人就多。同樣的地段,他鋪子裏的人就更多。

    但那時候,沈懷楠認識王五,王五不認識他。他也沒觀察多久,隻幾天就撤了,後來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有這個人。

    後來重回一輩子,他去找人做生意,還是沒想起王五,等到見了王五,才隱約記起有這麽個人。

    這便是緣分了。

    沈懷楠一直把與蒙古開貿易的事情放在心裏,還在想等到時候,他們先囤了貨物,等到開貿易了,便去那裏賺一筆銀子。

    如今,王五是死了,但是蒙古國這事情應該沒變。而且算算時間,也就在年末。

    他對太子說,“咱們大秦跟大金一直打仗,小亂不斷,大仗雖然沒有,可是總歸是不平靜的。”

    “可是蒙古卻是一直周旋於大秦和大金之間,對誰都一般。咱們跟他開貿易,便也算是為大秦賺些銀子,跟蒙古交好,穩固邊境。”

    太子聽了一耳朵,卻覺得這事情可談可不談,父皇不一定能答應。

    他現在隻想做兵隊的事情,對這個就不太看得上。

    結果等到五月份,朝堂上就有人提議青州跟蒙古之間開貿易的事情。太子在朝堂上聽了,下了朝就拉著沈懷楠去問,“你是不是把這事情告訴別人了?”

    沈懷楠心知肚明怎麽回事,一臉懵懵的搖頭,“沒有,這種事情,臣怎麽可能說給別人聽,隻會跟殿下講。”

    他說,“臣還覺得這件事情不錯,於國於民都是好事,要是殿下提出來去做,便是咱們的好處,在陛下麵前得臉,對殿下隻有好的,沒有壞的,臣還想著怎麽再跟殿下提。”

    反正他沒有說。

    然後還怕太子不信一般,道:“殿下要是不相信,盡可以去查。”

    他這般說,太子倒是相信了。他懊惱的拍了拍腦袋,“哎,哎,孤信你一回就好了。”

    他歎氣,“你以後有了好主意,即便孤不聽,你也多說幾次。”

    沈懷楠點頭。

    太子卻又有些害怕,沈懷楠性子倔,主意正,要是他死倔死倔怎麽辦?他就說,“你就說三遍吧,要是三遍之後,孤還是覺得不行,你就別說了。”

    沈懷楠:“好,臣知曉了。”

    太子就覺得自己真是個好儲君,沈懷楠也真是個好臣子。

    他拍著沈懷楠的肩膀說,“我們也能成就一段佳話。”

    自古以來就有忠臣和賢德之君之間的佳話,太子不免想到以後君臣相知的場景,熱血沸騰,道:“懷楠,你必定要好好讀書,爭取考個狀元郎,到那時候,孤親自替你在父皇麵前請旨做官。”

    沈懷楠感動的眼淚汪汪。

    “殿下——”

    太子很是滿意。

    他回後宮了。

    然後心梗。

    先去黎側妃那邊看兒子,兒子已經六個月大了,他伏在黎側妃肚皮上聽了一會……什麽也沒聽見。

    黎側妃有些不耐煩,“殿下,您太熱了,別惹著您兒子。”

    太子恨恨的看了她一眼就走了,奈何她如今懷著他的兒子,實在是不能打罵,便去了妾室那邊。

    妾室倒是小意溫存,然後小聲的說起了吳側妃的霸道。

    “側妃娘娘想要繡小花園裏麵的花,妾身想過去看看都不準。”

    好霸道吧!妾室小心翼翼看過去,卻見太子殿下一臉正應如此的神色,他吐出一個荔枝核,道:“你少去她眼前晃,要是哭了,還得哄。”

    吳側妃的父兄很是得力,這次兵馬政還要他們幫忙,他肯定是不能怪罪她的。

    他就白了妾室一眼,“她連孤的臉麵都不給,你算個什麽東西。”

    那妾室當時就被哽住了,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最後泫然欲泣,太子一瞧,真是什麽好心情也沒了。

    吳側妃能哭,那是因為她爹她兄,你哭個什麽勁。

    他隻覺得一陣無趣,便回正院找太子妃。太子妃忙的很,根本無暇顧及他,但是每回說話,都說得很是重要,太子又覺得一陣舒心。

    太子妃見他大大咧咧的占了一張床,好險沒翻個白眼,隻讓他去找之前的妾室們睡。

    “萬不可厚此薄彼,殿下還是要安慰各位妹妹的,她們年歲小,進了宮來,便是一家人,你若是不去,長夜漫漫,哪裏能挨過去。”

    太子被趕走了。

    太子很是感動。

    太子今天很圓滿。

    ……

    六月,昌東伯病得更嚴重了。

    他本來就是個心胸狹窄之人,如今一日又一日的消沉,之前的朋友也絕了情意,真正成了個孤家寡人。

    也真的成了個笑話。

    他每日砸東西,以酒買醉,然後開始發脾氣,打人。

    剛開始打的仆從,後來打的就是楊姨娘。

    有一天,他打了楊姨娘生的庶子一巴掌。

    那庶子如今有了個新名字。之前的名字有個懷字,昌東伯不喜歡,便取了個昌字。

    沈淩昌。

    他將人打了,醒過來之後才覺得後悔。可是一抬頭,便看見楊姨娘看著他害怕的模樣,心裏有了一股茫然。

    怎麽變成這樣了。

    日子怎麽就變成這般了呢?

    他低頭,嘶啞的出聲,“是我打的嗎?”

    楊姨娘點頭,“是。”

    昌東伯深深歎氣,頭疼。

    楊姨娘見他今日終於恢複了一些理智,慢慢的走過去,牽著他的手,“老爺,咱們走吧。”

    她說,“咱們回家去,這裏太大了,我住著不習慣。咱們回鄉下的莊子上去,做個富貴的員外郎,好不好?”

    昌東伯不甘心。

    他第一次去鄉下是為了升任,不是為了做個員外郎去的。可是自從回來之後,他就事事不順。

    他知曉自己被沈懷楠那個孽障壓製住了,但他不甘心。

    不甘心也沒有用,他已經沒有能力去勝過這個孽子了。

    楊姨娘提議去鄉下,他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他隻說,“我再想想,再想想。”

    他先叫來了楊姨娘的父兄和姐夫,給了銀子,讓他們去街上打聽沈懷楠如今的名聲和最近的行蹤。

    楊父去茶水攤子蹲了一天,回來就道:“也沒有太多人說他,不過提起他都是豎起大拇指。”

    他去的是商戶人家常去的地方,幾乎沒有官老爺,官老爺去的地方,昌東伯給的那點銀子他也進不去。

    到了茶水攤,他剛開始也不敢直接提沈懷楠,隻在一邊聽。等到有人說五皇子和十皇子收地的時候,有人提起了十皇子跟一個叫王五的陰私,然後有人又提起了沈懷楠。

    “他也真是好義氣,如今小雨那孩子出落得好,沈三郎是將他看成自家子侄的,聽聞跟先生打了招呼,隻等之後,就送去京都城外的麓山書院。”

    “哎喲,那可是好地方,有銀子也進不去。”

    “是啊,所以說王五命好,死了兒子也有人養。”

    “王家祖宗冒青煙,結交了這麽個厲害的主。”

    楊父就問,“你們說的沈家三郎真有那麽厲害嗎?”

    那人見他是一口的外地音,以為他剛到京都,笑著說,“那自然是厲害的,他出入澹台府如自己家,還是太子殿下的心腹,跟著殿下做事情,從戶部做到了兵部,這還不厲害啊?”

    “不說其他,隻他自己考院試,京都第一,你以為這是說笑的?我家門口那老學究考了一輩子,也沒考上個秀才,人家當時才多大,十四歲!”

    他掰開指頭算了算,“兩年後考進士,也才十七歲,要是考上了,次年便可以春闈,哎喲,那才十八歲呢。”

    “他是在陛下麵前也掛了名的,那到時候進了殿試,說不得陛下就給他一個狀元郎。”

    院試第一,太子殿下,陛下,兵部戶部,狀元郎……這幾個詞進了楊父腦子裏,他隻覺得那個被昌東伯罵得一無是處,打得鮮血淋淋的庶子瞬間高大起來。

    他對昌東伯說,“我們回去吧。”

    鄉下人很實在,打不過,就撤,不丟人。

    作者有話說:

    九點還有一更,我去吃飯。感謝在2022,07,10 23:56:45~2022,07,11 17:00:3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腫腫橙、2926529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淺淺、Boston 10瓶;FannLies 9瓶;35隻看古言 5瓶;47261540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