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作者:蘭拓      更新:2022-08-20 13:27      字數:3450
  第194章

    一番寒暄後, 領導們決定先去參觀江小滿的快遞驛站。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江小滿後來又把原先的裝修格局改了一下。

    因為他去申辦營業執照的時候,人家說了,做食品行業的不能跟快遞站點混在一起, 這樣食品容易被快遞包裹攜帶的病菌汙染。

    所以現在的快遞站, 實際上已經分成了四個功能區——

    院子旁邊用磚瓦建了兩間半的偏房, 一間廚房、一間員工餐廳, 還有半間拿來堆放柴火。

    農村不比城裏,還沒有接通天然氣管道,用煤氣灶的話成本太高,而且也有一定危險性, 所以現在快遞站依然是以農家柴灶為主, 再配合作的品牌方送的電磁爐電飯煲之類的小家電,日常做飯功能基本上都能滿足了。

    進門之後是前後兩間, 前麵是快遞驛站,後麵是江小滿睡覺的地方和一個公用衛生間。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 快遞站和隔壁的倉庫中間, 已經重新砌了一堵牆,徹底封死了。倉庫從旁邊另外開了一道門,掛了土特產經營店的招牌。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誰讓這幾年網絡打假都開始盯著廣大農村創業者了呢?

    什麽老奶奶賣了150碗扣肉, 被索賠五萬元;

    什麽貴州老人自製酸菜被打假, 買了9,9元的酸菜, 卻找老人索賠一千元;

    還有什麽賣農家臘肉臘腸被打假、賣農家自製糍粑豆腐乳被打假之類的, 麻繩專挑細處掐, 盡欺負不懂法不知道保護自己的農村人……

    江小滿也知道很多農村人在食品安全這塊確實是不太講究, 畢竟在農村人看來, 隻要是幹幹淨淨做出來的,那還用得著檢測嗎?

    可事實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合法檢測環節的加工農產品,銷售出去就是違法的!

    江小滿在大學的時候為了湊學分,選修過法律,知道這個小尾巴要是被人抓住了,法院大概率會判他賠償,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怕麻煩地一次次跑縣城去檢測,哪怕多花一筆檢測費,起碼比賠償罰款的錢少的多。

    這次另外申請了一個土特產經營的招牌,也是因為有人在網上舉報他銷售無牌無證農產品……簡直令人無語!

    農民自己家做點土特產,還需要去專門花錢注冊個品牌才能拿出去賣嗎?

    看到記者們都在拍牆上的營業執照,江小滿趁機代表廣大農村創業者,把這個現象反映了一下——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鼓勵鄉村振興,鼓勵更多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返鄉創業,振興鄉村,這種時候,不說適當放寬政策、給創業青年提供更加寬鬆的創業環境吧,最起碼也要管管這些借著打假的噱頭吃人血饅頭的職業打假人。

    別到時候他們創業者辛辛苦苦替老百姓銷售農產品,到頭來賺那麽點辛苦錢,還不夠職業打假人敲詐一次的。

    讓創業者寒了心是小事,最怕的是到時候有一個索賠成功了,後麵還有源源不斷的職業打假人跑來碰瓷索賠。

    農村創業者本來資金就緊張,有些還是從銀行借的錢,哪裏經得起這樣源源不絕的敲詐勒索?

    到時候沒有人敢再回鄉創業了,真正倒黴的,還不是廣大農村老百姓?

    沒想到江小滿居然也遇到過這種事情?

    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忍不住問他有沒有被人敲詐勒索過,得知江小滿剛開始做初加工農產品的時候,就不怕麻煩地去縣裏做了食品安全檢測,而且店裏能接觸到食品的員工也都給辦了健康證之後,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

    旁邊的記者們也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不錯的新聞切入點。

    畢竟振興鄉村,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讓先富帶動後富。

    別到時候各地政府辛辛苦苦把返鄉創業者扶持起來了,還沒等到他們造福鄉裏呢,反倒被網上那些到處鑽空子敲詐勒索的職業打假人給割了韭菜,這不是跟鄉村振興大業背道而馳了嗎?

    現場已經有擅長寫新聞評論的記者點開手機備忘錄,瘋狂記錄起來。

    ……

    既然特產店和倉庫都單獨隔出去了,樓上住人的客房就更要隔開了。

    幸虧當初江小滿想到這一點,把二樓三樓的樓梯間開在了外邊,雖然因此又多花了一筆蓋頂棚擋雨的錢,但這樣一來,客房也算是獨立出來了,也能單獨辦一個經營許可證了。

    “不錯!小江的法律意識很強嘛~看來咱們省的返鄉創業人員,要多向小江這樣遵紀守法的經營者學習啊!”省領導越看越滿意,要是廣大返鄉創業人員都像江小滿這麽有法律意識,他們接到的投訴都能少很多。

    有時候其實真不是地方法院不念人情,人家做這一行的,本來就是法律淩駕於人情之上的,哪怕明知道那些職業打假人就是在鑽法律空子敲詐勒索,也不能不依法判決。

    江小滿提出的這個問題,領導決定回去也要認真寫個報告,爭取在年底組織培訓的時候,也請個這方麵的律師,給省內的返鄉創業者上上普法課程。

    創業致富很重要,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更重要!

    江小滿並不知道自己為省內創業者的普法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帶著記者們參觀完他家的快遞驛站和特產店、農家樂之後,又帶著他們去了山岩家。

    路上,為了防止待會兒記者們對山岩和江魚的特殊家庭組合產生什麽異樣的表情,江小滿委婉地向領導和記者們解釋了一下這個家庭的組合。

    聽到他說山岩和江魚還維持著很早以前郎山這邊流行的“契兄弟”關係,宣傳部的領導暗暗皺眉,不過當著記者的麵,也不好說什麽。

    記者們雖然好奇,但他們這種官方媒體,即便知道了,也不會把這個寫出來的,大家更關心的,是山岩和江魚收養的山茶三姐妹。

    按照我國現行的收養法,嚴格來說,山岩和江魚是絕對不符合收養女童條件的。

    但江小滿說的也沒錯,除了他們夫夫倆,村裏又能把山茶三姐妹交給誰呢?

    送還給她們的親奶奶?先不說奶奶年紀大了,根本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撫養這三個孫女,聽說當初兩個小的差點被親爹賣掉,這裏麵還有她們的親奶奶從中牽線呢,送回去了,難保不會被再次賣掉。

    送給親戚家撫養?郎山這邊好多人家都信奉“多子多福”,連自己家生的都快養不起了,誰還會去養別人家孩子啊?

    從事這個行業時間久了,記者們都清楚,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能用法律去衡量和解決的。

    當法律都沒辦法解決的時候,似乎也隻有像郎山村這樣,拿傳統的人情法則去處理了……

    本來江小滿是不想在媒體麵前暴露山岩和江魚家這種情況的,但誰讓他們的養蜂合作社主要是山岩在負責呢?

    山岩和他的徒弟們,才是撐起整個郎山鎮養蜂事業的頂梁柱,也是采訪團繞不開的一個點。

    幸好,他們去采訪的時候,家裏三個小的都去上學去了,之後山岩和幾個徒弟在院子裏忙活。

    這個時間點,江魚肯定在外麵拍視頻,他最近在跟網上一個野釣高手隔空比試,這家夥好勝心特別強,根本不允許自己認輸,每天都在外麵到處釣魚搞直播,也幸好他和孩子們都不在家,隻要記者們不提,單從畫麵上完全看不出來這個家庭的特殊性。

    山岩向記者們展示了養蜂合作社的“農戶 合作社”運作模式,還有他們剛收上來還沒來得及分裝的野蜂蜜。

    江小滿還從廚房拿了好些碗筷過來,請領導和記者們現場品嚐一下他們郎山的土蜂蜜。

    結果采訪剛結束,就有好些人當場表示想買點土蜂蜜,一來支持郎山老區的鄉村振興事業,二來也順便帶點健康食品回去做伴手禮。

    這種純正的野山蜂蜜,在城裏還是挺難買到的。

    領導們要買,山岩當然不會賺他們的錢,隻要了一個成本價。

    聽到山岩的報價,一行人都驚呆了。

    難道這不是純正的野蜂蜜,而是勾兌過的?

    可剛才他們親眼看著山岩從蜂桶裏舀出來的原蜜啊,一點不摻水的,吃著味道也特別濃鬱,野蜂蜜怎麽可能這麽便宜?

    “收購價就是這麽定的。”山岩特別高冷地解釋了一句。

    江小滿無奈,隻能接過話茬,跟領導和記者們解釋,為什麽他們的野蜂蜜收購價這麽便宜。

    “咱們郎山這邊除了下雪嚴寒那兩個月之外,其他月份山裏都有各種野花開放,蜜源豐富。”

    “我們也是考慮到這個優勢,所以鼓勵村民,利用廢舊木板和磚塊,在野外搭建了仿野生環境的蜂巢,引來野蜂在裏麵築巢。這樣的話,養蜂成本比我們購買蜂箱、蜂桶要低了至少一半。”

    “養蜂的投入成本降低了,也不需要花錢種植蜜源植物,所以我們的野蜂蜜等於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今年年成不錯,開花的季節雨水少,咱們村養蜂的人家,春蜜都賣了好幾千塊錢,秋蜜價格貴一點,產量高,還能多割幾茬,收入是春蜜的2~3倍。”

    “再加上還有一茬冬蜜,這樣算下來,咱們郎山的養蜂合作社要是真正發展起來,根據我們的測算,平均每戶人家人均年收入起碼能增加五到八萬元。”

    “這麽多?那和進城打工也差不了多少了啊。”有記者忍不住眼前一亮。

    “可不是?咱們村已經有好幾個人跟我說了,明年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養蜂做茶餅,一年賺的也不比出去打工少。”

    “對啊,而且村民留在家鄉創業,不需要花錢租房子,農村消費水平低,存下來的錢興許還比出去打工多不少呢。”宣傳部的領導也笑了。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鄉村振興主題采訪的正麵典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