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作者:似伊      更新:2022-08-18 09:03      字數:9727
  第267章

    不怪,薑平安這麽驚訝,實在是薑舒蘭去了首都讀書後,他們能見麵的次數太少了。

    薑舒蘭朝著他揮手,“平安。”

    自從鐵蛋兒長大後,薑舒蘭喊他的時候,就從鐵蛋兒變成平安了。

    薑平安朝著旁邊的汪老師,驕傲地介紹,“老師,這是我老姑,她在清大讀書。”

    汪老師多精明的人啊。

    早把薑平安的家世給翻了個底朝天,自然是知道薑舒蘭這號人物的。

    他點了點頭,“很厲害,高考恢複第一年的高才生。”

    能考到清大去,絕對不簡單。

    汪老師誇了薑舒蘭,比誇他自己還高興。

    等三人碰頭後。

    汪老師非常自覺,“那我就不打擾你們團聚了,薑平安,你記得到明天來學校報道。”

    薑平安點了點頭。

    目送著汪老師離開後。

    薑舒蘭踮起腳尖摸了摸他頭,“不錯,長這麽高了。”

    十五歲的薑平安,已經有一米七五了,像是青竹一樣,幹淨清洌。

    他抿著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姑,我都這麽大了。”

    薑舒蘭瞪眼,“在大,也是我侄兒子,難道不是嗎?”

    她也算是看著對方慢慢長大的。

    這倒是。

    薑平安點了點頭,“什麽時候都是。”

    “走,給你接風去。”

    薑舒蘭定的是那一家老字號的火鍋店,味道極正,一頓飯下來,薑平安吃得滿頭大汗。

    “不能吃辣?”

    “太久沒吃了。”

    他在海島的時候,基本不怎麽碰辣椒,那邊的飲食清淡。

    “那你來首都了,可要把吃辣在撿起來。”

    薑平安點了點頭,等一頓飯下來。

    薑舒蘭送他去學校報到的時候,低聲問,“生活費有嗎?”

    “有。”

    “我走的時候,爺爺奶奶給了三百,我爸給了三百,大伯給了五百,二伯也給了五百,三伯給了一千。”

    “還有獎學金。”

    說到這裏,薑平安忍不住有些高興,從口袋裏麵單獨把獎學金給拿了出來,小心翼翼地遞給她,“老姑,這是我的獎學金。”

    薑舒蘭愣了下,一下子就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她眼眶有些微紅,“我錢夠用。”

    “不一樣,爺爺奶奶和我爸都收了,老姑,這一份是你的。”他不容對方拒絕,就直接把那部分獎學金塞到薑舒蘭手裏。

    夜晚的月光下,薑平安的一張臉,溫潤又平和,他語氣認真,“老姑,謝謝你。”

    謝謝你這麽多年來對我的照顧。

    這一句話,是他很早都想說的。

    沒有老姑,就沒有現在的薑平安。

    薑舒蘭鼻子有些酸,就仿佛自家的孩子,一下子長大了一樣,她緊緊地捏著錢,“鐵蛋兒長大了。”

    “都能養活老姑了。”

    鐵蛋兒……

    又變回了原來的稱呼。

    薑平安點點頭,“以後我給你養老。”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把薑平安送入學後,薑舒蘭就徹底忙碌了起來,她已經到大三下學期了,進入大四了。

    宿舍裏麵的室友,都已經陸續找到了工作。

    唯獨,薑舒蘭不疾不徐,這讓馬鳳霞她們都有些著急。

    “舒蘭,你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馬鳳霞不想回老家,她想留在首都,清大的學生不愁工作,她還在大三,就和下麵的學校簽上正式的工作,有編製,是老師的身份。

    馬鳳霞這一問。

    收拾東西的倪靜春以及方琴也跟著看了過來。

    薑舒蘭慢吞吞地翻看著海島部隊廠子的銷售單,聞言,她抬頭說道,“回海島。”

    “啊?”

    “那你這書不就白讀了嗎?更何況,以你的條件,我記得之前財務部已經給你發工作邀請了啊?”

    薑舒蘭大學四年年年評優。

    一早就被外麵的單位給盯上了。

    薑舒蘭合上賬本,她搖頭,“我不打算去,那邊工作是固定的,我接受不了這種工作。”

    她需要自由,而且她現在不缺錢,不需要去上班。

    她需要做自己的事情。

    聽到薑舒蘭這麽一解釋。

    原先心疼她,回窮山僻壤的海島的室友,頓時有些紮心了。

    “你都實現財富自由,不需要工作了,我們還在苦苦上班掙紮。”

    馬鳳霞忍不住歎了口氣。

    “誰說不是呢。”連帶著倪靜春都有些幽怨,“我一回去,就要去我爸當年任教的學校當老師了。”

    也算是女承父業。

    在想想,舒蘭的日子。

    這才是人過的日子啊。

    方琴歎了口氣,“我對象他媽媽讓我進入工商單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就去這裏了。”

    也意味著她的好日子沒了。

    方琴和馬建明掰了,後麵又找了一個男的,男方也是鄉下回來的知青,大院人兒,家世好,條子也不錯。

    就是往前在知青辦的時候,據說和女知青搭夥過日子過,心也沒收回來,哪怕是回來了以後,也是想要再次去找往日的相好的。

    那相好的條件實在是算不上好,夠不上男方的門第。

    男方的媽媽這才快刀斬亂麻,給兒子找了方琴這號媳婦。

    方琴足夠優秀,清大高才生,絕對能進他們家的門,但是方琴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鄉下有過丈夫和孩子。

    這一點男方也心知肚明,但是都沒提。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一場婚姻,本質不過是利益互換。

    對於方琴來說,她可以接受,愛情什麽,她早都看透了,她要過的是好日子。

    而這一點,相親對象可以滿足她。

    她這話一說,馬鳳霞和倪靜春都沉默了,“怕是以後日子不好過。”

    方琴這個婆婆,聽說厲害的人,大院兒的發號施令地領導了,眼角也高。

    把方琴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工作,日子哪裏有那麽好過的。

    隻是,這日子啊,都是自個兒選的。

    方琴嗯了一聲,“所以,我才說還是舒蘭好。”

    丈夫好,孩子好,自己條件也好,甚至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有選擇的餘地,可以去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就這一條,不知道多少人都做不到。

    眼看著氣氛都低迷了下去。

    薑舒蘭忍不住站了起來,朝著她們說道。“你們可別,你們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幹事了,我還是肄業人員,是我該羨慕你們才是。”

    大家都苦笑了一聲,“上班聽著光鮮,但是你我都知道,如今掙錢的是做生意。”

    她們是鐵飯碗,但是掙錢的卻是做生意的那一批人。

    往年,人人喊打的生意人,如今卻成了新貴。

    誰能預料到今天呢?

    一時之間,離別的氣氛,在她們之間充斥著。

    “好了,都是畢業的人了,出去了到哪裏不是被人高看一眼?還有什麽低迷的?”

    “都打起精神來,不要丟了我們清大人的臉。”

    這話,總算是讓寢室的氣氛活躍了幾分。

    轉眼就到了大家分開的時候了,四年大學,一朝分離,縱然有千般不舍,也隻能往前走。

    告別了室友後,薑舒蘭從宿舍搬出去了,沒有直接回到海島,而是先搬回了帽兒胡同的四合院。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薑學民,坎兒以及運輸隊的人召集在一起。

    “運輸隊的情況我都看了。”

    他們一來,薑舒蘭就單刀直入,“每個月的開銷裏麵,租車費用是大頭,我打算注冊一個物流公司,以公司的名義買車,薑學民為法人,坎兒為運輸隊隊長,其餘人為正式員工。”

    這話一說,薑學民和坎兒都有些震驚,接著就是欣喜了。

    他們現在屬於小作坊,接一單跑一單,一旦成立公司,那他們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老姑你呢?”

    薑學民沒忍住問了一句。

    “我的身份不能直接參與做生意,所以我給你們進行投資,等後期拿分紅。”

    這是薑舒蘭思來想去,做的決定。

    周中鋒妻子的身份,注定她不可能直接參與做生意,但是卻可以做一個幕後的投資人。

    而她學的專業,剛好適合這一行。

    這話,讓薑學民和坎兒都跟著鬆了一口氣,薑舒蘭就是他們的主心骨,要是她不參加。

    他們還真不一定能盤下來。

    “那除了投資,還有財務方麵?”

    坎兒試探道。

    他們都知道薑舒蘭是清大財務專業的高材生。

    “財務有我負責。”

    她既然學了這門專業,就不可能荒廢下去,而且財務這個很重要,薑舒蘭也不放心交給別人。

    “那就行。”

    “那就大幹一場。”

    坎兒忍不住激動地攥著拳頭,這些年他做的最對的一個選擇,就是選擇了為薑舒蘭做事。

    從一開始的清點貨物的點單員,到如今,已經能夠獨立出來了。

    而他家的條件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好了起來。

    不再是之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了,而是,他把弟弟妹妹全部都送到了學校讀書,不止能吃飽穿暖,還能有學上。

    坎兒的下個目標是,打算把他們家當年在帽兒胡同的房子,在買回來。

    他知道很難,但人總歸是要有夢想不是?

    薑學民雖然沒說話,但是臉上卻也帶著幾分激動。

    注冊公司啊,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薑舒蘭的速度很快,先是去工商那邊注冊了公司的名字以及商標,不得不說朝廷有人好辦事,她去的時候,剛好遇到了上手工作的方琴。

    方琴是新人,所以就被安排在櫃台。

    剛好是她來接待的薑舒蘭。

    這都畢業好長一段時間了,兩人再次見麵,都有些思念,“我就知道,你是我們當中最快的。”

    方琴接過薑舒蘭準備的資料後,忍不住感歎道。

    “快什麽啊,還不是找老同學幫忙辦事?”

    薑舒蘭寒暄結束,朝著薑學民道,“學民過來,簽字。”

    靜安物流的法人用的是薑學民的名字。

    這下,旁邊的方琴愣了下,“法人不用你自己的嗎?”

    法人幾乎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組成了。

    薑舒蘭搖頭,“我身份不適合當法人,名下也不能有公司。”

    起碼現在不能,不知道將來能不能,但是薑舒蘭覺得現在也挺好,當個幕後的投資人,錢也賺了,還能有自己的時間陪伴家人。

    這才是她理想的狀態。

    這——

    方琴看了一眼薑學民,朝著薑舒蘭低聲道,“你能徹底放心嗎?”

    到底是存著幾分擔憂。

    別到時候舒蘭什麽都付出了,人家摘桃子,舒蘭不虧死了?

    薑舒蘭知道方琴是為她好,她點點頭,“我思慮好了,你放心的。”

    有了這話,方琴才算是鬆了一口氣,沒卡薑舒蘭的麻煩,直接登記審核蓋章後,遞給她,“恭喜你,薑老板。”

    薑舒蘭忍不住笑了笑,“謝謝你,方幹事。”

    這——

    兩人相視一笑。

    注冊靜安物流後,薑舒蘭就著手購買貨車了,薑學民他們之前開的車,一直是從運輸隊租的。

    為了能多買幾輛車,薑舒蘭沒選擇買新車,而是從長期合作的運輸隊裏麵買的二手貨車,又薑學民自己親自挑選的。

    算是老司機的他,對於這一行也算是有心得。

    一共選了五輛車,他們運輸隊現在司機還不多,就等後麵慢慢發展。

    五輛車薑舒蘭一共出了七萬塊,按照市場價應該是十幾多萬的,但是因為是二手車,所以打了一個對折。

    這七萬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讓薑舒蘭傷筋動骨了。

    她一口氣拿了七萬出來,讓薑學民和坎兒都有些震驚。

    這——也太有錢了。

    他們實在是沒想到舒蘭能拿出這麽多錢。

    薑舒蘭,“好了,你們去檢查下車子,沒有問題我就付款了。”

    這話一說,薑學民和坎兒以及運輸隊的一個車齡二十年的老司機廖師傅,跟著一起去了。

    這些車子,雖然不是新的,但是卻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車,這讓薑學民他們都有些愛不釋手。

    檢查起來也格外的用心。

    等全部檢查結束確認沒有問題後。

    薑舒蘭這才結清了尾款,又把合同拿了出來,問,“你們有出資的嗎?如果有,我現在可以修改投資比例。”

    這——

    大家麵麵相覷。

    最後,還是薑學民拿出了所有的家底,“我有四千塊。”

    “全部拿進來。”

    這是他這些年所有的收入了,都在這裏了。

    坎兒有些猶豫,但是想到底下的弟弟妹妹,都是正用錢的時候,他咬牙拒絕了,“我不出資,就參與管理拿工資就行。”

    “廖師傅你呢?”

    廖師傅想了下,也跟著搖搖頭。

    他是老師傅了,想的也多,更願意拿一份工資,而不是把所有家當投進來冒險。

    畢竟,靜安物流是新開的公司。

    “那就這樣,我出資比例七萬,薑學民出資四千,另外,我追加投資一萬,作為進貨的本錢。”

    “我占七成,薑學民占兩成。”頓了頓,薑舒蘭看了一眼坎兒和廖師傅,她其實是想拉攏這兩個人的。

    於是接著道,“坎兒和廖師傅,一人半成。”

    “隨著人員離開,持股也到期結束。”

    她之所以隻占七成,那是因為她隻是出了錢,而後續公司的運營,需要薑學民他們來參與管理。

    而她隻是幕後收錢的人。

    坎兒和廖師傅有些意外,沒想到還有他們的。

    “這會不會不太好?”

    畢竟他們什麽都沒付出,就直接拿了半成的利潤。

    “我有條件,想要拿到這半成利潤,十年內不得輕易離職,且離職後需要歸還股份。”

    如今是八二年,薑舒蘭想的是,十年足夠靜安物流從一個小公司,發展為一個大公司。

    到時候,人員儲備也會跟著上來,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緊張。

    這個條件算什麽條件?

    薑舒蘭他們這邊工資給的豐厚,就是讓他們走,他們也舍不得走。

    所以,坎兒和廖師傅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雙方立即簽好了合同。

    第一批選貨,則是薑舒蘭和薑學民一起去羊城進行篩選。

    如今運輸隊的業務,已經不局限於海島部隊的四個工廠了,隨著廠子的發展,業務的熟練,薑舒蘭也早已經培養出來的新的接頭人。

    這樣,薑學民和坎兒也都被騰了出來。

    去羊城進貨,薑舒蘭花了三天的時間,進的貨物種類更是多樣。

    電子手表,收音機,照相機是第一梯隊。

    玻璃襪,書包,文具盒,是第二類。

    雅霜牌的護膚品,口紅,眉筆是第三類。

    第一批貨,就進了這三類。

    而且,薑舒蘭那邊也已經和薑家三哥聯係上了,經過兩年的發展,薑家三哥也已經從在鴿子市練攤的小攤販,變成租了一個有自己門麵房的小店鋪。

    而店鋪裏麵賣的東西,正是薑學民從海島拉回來的東西。

    等於說是,左口袋進右口袋。

    而且,他們這裏的東西還不要票購買,比百貨大樓的價格還便宜。

    薑家三哥這鋪子一開,簡直就是成為了平鄉市最受歡迎的地方。

    讓薑舒蘭沒想到的是,最好賣的不是電子手表,也不是書包文具盒,而是玻璃襪和口紅。

    這讓她極為意外。

    據賬本傳回來的數據來看,玻璃襪的銷量幾乎達到了,一到就空的地步。

    至於口紅,雖然不至於一下子就空,但是好看的色號,還是容易被人追捧。

    反倒是,照相機,收音機這些大件兒物品,沒有薑舒蘭想象中的好賣,這些物件畢竟是需要大價錢的。

    比薑舒蘭更為清晰直觀發現哪些東西好賣的是薑學華的媳婦——明霞。

    自從薑家三哥開了店鋪後,就喊了家裏的明霞和媳婦幫忙。

    明霞年輕漂亮,嘴巴又甜,玻璃襪穿在她身上,簡直就是一個活招牌。

    所以,經過她手賣出去的東西也就更多了。

    她在賣了一個月後,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下定決心,給薑舒蘭打了一個電話。

    薑舒蘭原本難得在家,陪孩子的。

    她去大學的四年,除了寒暑假,幾乎徹底錯過了孩子們的成長。

    所以學成歸來,不止是忙碌自己的事業,連帶著孩子們也一起陪伴。

    想要彌補過去錯失的時光。

    電話就是在這種時候來的。

    李姨喊薑舒蘭接電話,她朝著鬧鬧和安安噓了一聲,然後接起了電話。

    “姑,我是明霞。”

    對方的聲音,還帶著幾分忐忑。

    薑舒蘭有些意外,“明霞啊?”

    這麽些年來,明霞可從來沒有給她單獨打過電話。

    “嗯,我,我是想問問——”明霞結結巴巴,鼓足勇氣,“我看你讓學民哥進的貨很好,尤其是玻璃襪特別好賣,我想、我想去羊城,單獨進一批女同誌穿的衣服,你覺得怎麽樣?”

    當初,她把這個想法和學華說的時候。

    學華覺得她膽子太大了一些,現在在三叔店裏麵上班,拿工資難道不好嗎?

    好是好,但是明霞覺得,她可以更好。

    所以,這才有了這個單獨的電話。

    薑舒蘭意外了下,“這是你的想法?”

    明霞輕輕地嗯了一聲,有些失望,“姑,你是不是也覺得我異想天開啊?”

    “怎麽會?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

    “想開服裝店是嗎?”

    現在的服裝店也成雨後春筍一樣,一下子多了起來,尤其是羊城這邊的,而薑舒蘭之前之所以沒把服裝加到進貨清單裏麵。

    是因為進貨服裝和銷售服裝,需要一定的眼光和能力。

    這比電子手表這些東西難太多了。

    但是,薑舒蘭萬萬沒想到,明霞願意挑起來這個大梁。

    那邊的明霞聽到這話,心裏有些高興,但是又有些緊張,“不開呢?我前期就想練攤,把進來的衣服擺攤出去賣,若是能賣得出去,後期我在像三叔那樣,開店。”

    她很有想法,甚至已經有了藍圖。

    薑舒蘭翻看了下日曆,在上麵畫了一個圈,“下周一,學民他們會再次回去送一趟貨,你到時候和學民一起南下,我到羊城帶你去逛一逛。”

    這話一說。

    明霞激動了,“老姑,真的可以嗎?”

    她沒想到,對方不止沒有反對,反而還支持她。

    “當然,明霞,你回去和家裏人說,但凡他們有想做的生意,都可以大膽的去做。”

    改革開放這一個時期,是最好的挖金時期。

    錯過這個在等下一次,實在是太難了。

    “我知道了,謝謝你老姑。”

    等掛了電話。

    旁邊的周中鋒也回來了問,“怎麽了?家裏有事?”

    已經三十多歲的周中鋒,臉上少了年輕時候的青澀,反而多了幾分沉穩和內斂。

    隻是,身上的那一身威嚴越發濃重,他已經再次升職,接替了退休領導雷師長的位置。

    薑舒蘭把明霞的事情簡單地說了一遍,隨即道,“下周我可能要去羊城待個兩三天,孩子們又要交付給你了。”

    周中鋒點頭,“這個沒問題。”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你問對方,若是向來海島玩,你也可以帶她過來。”

    自從薑父和薑母回去後,舒蘭的娘家人就很少來海島了。

    就連薑學民,也隻是每次在羊城進完貨就離開,生怕給周中鋒他們帶來麻煩。

    薑舒蘭輕輕地嗯了一聲,從背後輕輕摟著他勁瘦的腰,低聲道,“周中鋒謝謝你。”

    不管她上學也好,又或者是現在自己單獨做,對方都是無條件的支持著他。

    周中鋒順勢摟著她的腰,低頭看著她,已經年過三十的舒蘭,眉眼越發美豔,是那種嫵媚中透著幾分寧靜。

    能夠讓人的一顆焦躁的心也跟著平穩下來。

    “那不如,晚上讓孩子們單獨睡?”

    薑舒蘭去讀書四年,倆孩子都太想念她了,她一回來,鬧鬧和安安都恨不得黏在她一起。

    連帶著原本的大床,也被兩個臭小子給占了去。

    而周中鋒則是去了隔壁屋子。

    薑舒蘭有些猶豫,看著倆巴巴望著她的孩子,“可是——”

    “舒蘭,孩子們想你,我也是。”

    周中鋒是個情緒很內斂的人,能夠讓他說出這種話,著實不容易。

    薑舒蘭一抬頭,就撞入了一雙委屈的眸子,她頓時心一軟,“可以,但是說好,就隻是今晚上。”

    周中鋒眸光一閃,他低低地嗯了一聲。

    “都聽你的。”

    至於明晚,他有法子折騰到孩子們要去自己單獨睡的。

    都九歲的大人了,還纏著媽媽一起睡覺,像什麽話!

    很快,明霞就坐著薑學民他們從東北開過來的貨車,一路到了羊城。

    對於第一次出遠門的明霞來說,一切都是很新奇的。

    薑學民有些不放心,到底是弟妹,不能把人帶出去,帶不回去了,所以把對方親自交到了舒蘭手裏。

    他那一路緊繃的弦這才算是徹底放了下來。

    薑舒蘭有幾年沒看到明霞了,對方如今豐腴了一些,銀盤一樣的臉蛋兒很是喜慶,而且明霞這人見人三分笑,一雙眼睛彎成了月牙,很是討喜。

    “姑姑,你還是這麽漂亮。”明霞眼裏閃過驚豔。

    哪怕不是第一次見到薑舒蘭,但是每一次都如第一次那樣,讓人心生驚豔。

    怎麽會有怎麽漂亮的人呢?

    薑舒蘭捏了捏明霞的臉,“就你嘴甜。”

    兩人明明幾年沒見麵了,但是一點都不生疏。

    “走吧,我在招待所開了房間,我先帶你去放行李,再去吃個飯,下午就帶你去逛服裝一條街。”

    這話一說,明霞眼睛頓時亮了下。

    等一切都收拾完後,薑舒蘭說話算話。

    整整一個下午,都在陪著明霞去逛那一條破破爛爛的巷子,不要小看了這條巷子,一路過去足足有上千米,兩遍的鋪麵兒裏麵掛著的全部都是成衣。

    有女人的,男人的,孩子的,以及老人的。

    幾乎是應有盡有。

    這對於一個熱愛服裝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明霞甚至覺得自己隻長了兩隻眼睛,有些不太夠看了,稱之為眼花繚亂也不為過。

    薑舒蘭陪著她逛,“你慢慢看不著急,有三天的時間。”

    挑選服裝回去賣,比電子產品可複雜多了,畢竟,電子產品隻管進貨,而服裝卻需要選版型。

    “我曉得的姑姑。”

    明霞很穩重,她足足看了一天半,到了接近第二天的時候,她才開始挑選衣服進貨。

    薑舒蘭則是給她當參謀,兩人擅長的方麵不一樣。

    明霞更擅長的是知道東北那邊女同誌的心裏,選擇的都是那種中規中矩的。

    而薑舒蘭則比較會搭配,每次給中規中矩的衣服,配個小外套,或者是配個褲子,紗巾,立馬就是不一樣的效果了。

    至於,羊城比較新潮的衣服,她們隻挑選的並不多,隻占據了三分之一,因為不確定進貨回去了,老家那邊的人能不能接受。

    很快,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

    薑舒蘭也陪著明霞挑好了貨物,因為是第一次,所以隻挑了兩千多塊錢的貨。

    就這,明霞隻有五百塊,剩下的錢全部是薑舒蘭墊付的,本來她想的是,讓對方賺到錢了在還給她。

    但是,明霞卻堅持,從薑學民那裏聽來的一個道理。

    姑姑是個很厲害的人!

    那肯定要把姑姑綁在一條線上。

    借錢算什麽?錢一還,就沒關係了。

    當然,是要分紅啊,把姑姑拉到一個陣營上,這樣就有一個非常聰明有遠見的人,幫忙把關了。

    薑舒蘭原本不打算占這個便宜,但是,架不住明霞軟磨硬泡下,薑舒蘭到底是答應了占股份的,不過她隻占三成。

    剩下的七成則是明霞自己的。

    薑舒蘭占三成,隻負責第一次的進貨資金,以及後續進貨參謀和財務管理,不參與實際運營。

    能夠這樣,已經讓明霞很高興了。

    把姑姑拉入夥,幾乎是明霞做過最正確的一件事。

    送走了明霞,薑舒蘭再次閑了下來,在家陪陪孩子,看看賬本,和司務長開開會,對對賬。

    偶爾傍晚的時候,在帶著鬧鬧和安安去海邊趕趕海,抓抓螃蟹,日子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而明霞那邊,很快也給了薑舒蘭一個滿意的大卷。

    兩千多塊錢貨,明霞半個月就賣完了。

    也是她會挑地方,挑在平鄉市幾個大廠的門外賣的,一個紡織廠,裏麵都是女工人多,一個是軋鋼廠,是他們當地最有錢的單位之一,還有一個則是幹部家屬院。

    這三個地方,幾乎是消費主力軍。

    再加上明霞見人三分笑,自己穿著新衣服就是活招牌,衣服款式也新穎,所以幾乎全部賣出去了。

    甚至,連帶著她身上穿的那間,青色燈芯絨大外套,也被人一起買了去。

    這連帶著進貨的時間一起加起來,也不過才半個月的功夫。

    進貨兩千二,她一共賣了五千六。

    也就是說這個利潤,甚至不比薑家三哥開的店鋪利潤低。

    能有這個成績,明霞也出乎意料,在衣服賣完後。

    立馬和家裏人商量了之後,倆孩子交給了婆婆蔣秀珍幫忙帶著。

    她自己則是再次隨著,薑學民的車隊去了一趟羊城。

    就這樣,一來一回,一來一回。

    明霞很快也在平鄉市開了服裝店鋪。

    明霞的成功,一下子刺激到了紅琴和薑家三嫂,她們兩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廚藝了,打了個電話和薑舒蘭一商量。

    就開了一個小吃攤,一開始投資也不大,就是一個小推車,每次在薑家三哥店鋪的後廚忙活。

    早上則是推著小車子出去,去學校門口賣豆漿油條包子,到了晌午兒後,變成買份飯,兩葷一素配著雜糧飯,五毛錢一份,管飽,不夠可以在添飯。

    這幾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做工人來吃飯。

    而他們小吃攤的這些菜和糧,則是薑家人提供的,薑家多的是地,種的有大米,青菜則是菜園子的自家菜不要錢。

    薑家大伯和二伯,每天早上起來一個去河邊抓魚,一個去山上下套,抓獵物。

    這些東西,幾乎解決了小吃攤的大部分成本。

    這也導致,紅琴和薑家三嫂開的小吃攤,賺來的幾乎都是利潤了。

    除了辛苦一些,但是一個月下來,也有一千多,若是遇到生意好的時候,光賣份飯都能賣到兩千多去。

    就是兩人忙不過來,後麵薑家二嫂也來小吃攤上幫忙。

    薑母和蔣秀珍以及下麵的孩子,則是每天負責把青菜,菜品這些準備好,讓薑父送到城裏去。

    幾乎是全家齊上陣。

    這樣的齊心協力的後果,也就導致了薑家的日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火了起來。

    這讓,薑舒蘭知道以後,忍不住欣慰起來,因為和彈幕中上輩子的薑家比起來,這輩子的薑家不知道好到哪裏去了。

    家人都這般奮鬥,薑舒蘭自然也不會閑下來。

    不管是海島部隊四個廠子的財務,還是運輸隊的業務,甚至,還有新開的服裝店,新對接的工廠貨源。

    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轉眼進入了八八年。

    薑舒蘭手裏拿的分紅越來越多,薑家的生意也做的越來越大。

    孩子們也跟著長大,鬧鬧和安安轉眼就到了讀高中的年紀。

    而薑平安也早已經大學畢業,進入了特殊的部門。

    薑舒蘭不太清楚,但是對外的消息,統一都是薑平安報效祖國去了。

    所有的人和物,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隨之而來的一件事。

    家裏的老人們,也在歲月的摧殘下,日漸堅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