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作者:似伊      更新:2022-08-18 09:03      字數:6569
  第263章

    薑舒蘭掛了電話後,陷入沉思。

    “舒蘭?怎麽了?”

    好久沒等到舒蘭回去的,馬鳳霞跑了出來,招呼她。

    薑舒蘭笑了笑,“沒事,就是我家也在問,家庭聯產承包製的事情。”

    這下,馬鳳霞眼睛一亮,“你怎麽給他們回答的?”

    薑舒蘭,“我覺得這個可行,就讓我家人,直接去生產隊承包土地了。”

    馬鳳霞,“能跟我說下為什麽嗎?”

    “因為,跟著組織政策走,總是沒錯的。”

    這話一落,馬鳳霞迅速有了決斷,“成了,我知道我家人來找我,我要怎麽回複他們了。”

    薑舒蘭嗯了一聲,“大家現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隻能說是慢慢往前走。”

    “但是我想,國家總不會坑老百姓的。”

    薑家。

    薑家三哥掛了電話,一路就往家裏跑,才十月份的天氣,他們東北這邊就已經穿上了棉襖子了。

    他雙手揣著棉襖,免得漏風,一路氣喘籲籲地回家。

    全家人都在等著他結果。

    “舒蘭怎麽說的?”

    薑家三哥一回來,家裏人就緊跟著問了起來。

    “舒蘭說,可以承包,既然是組織發話了,咱們跟著組織走,總歸是沒錯的。”

    這話一說,薑家人都忍不住跟著興奮了起來。

    “那就行。”

    回答的是薑家大哥,他當即站了起來,手握拳,“我要去承包三十畝,不,五十畝。”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最為親切的東西。

    看著薑家大哥這般激動的樣子,薑父抽了一口旱煙,吧嗒吧嗒把煙袋鍋,放在桌沿旁邊,敲得梆梆梆作響。

    “五十畝?你一個人種得了?”

    “而且,一家一戶最多能承包多少,這個還不知道呢,豈是你說要多少就要多少的?”

    這——

    一下子給薑家大哥潑了一盆子冷水,他瞬間冷靜了下來,“爹?那這麽辦?”

    他就一把子力氣,唯一拿得出手的活,就是種地了。

    對於薑家大哥來說,這輩子的幸運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成了薑父的大兒子,第二件事是娶了蔣秀珍這麽一個能幹,又識文斷字地吃公家飯的媳婦。

    薑父沒吭氣,看向蔣秀珍,“秀珍,你也算是公家人了,這每家每戶能承包的土地有限量嗎?”

    蔣秀珍點頭,“最主要的是對土地年限的限製,而不是對數量,但是我想著,不可能每家每戶不限製的,到最後咱們公社肯定會按照每戶人家來劃分的。”

    “那就是了。”

    薑父抽了一口旱煙,吐了個煙圈,繼續緩緩道,“既然是這樣,我看實在不行,我們就把家給分了。”

    “爹!”

    這下,薑家人都跟著激動了起來。

    父母在不分家,這幾乎是他們這一片土地,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了。

    “如果政策是需要一家一戶承包有上限的話,這個家,是肯定要分的。”

    因為隻有分家,才能承包更多的土地,這個道理,現在大家都懂。

    這話一落,大家都跟著安靜了下去。

    薑父覬這大家的神色,沒有之前那麽反對了,這才繼續道,“這樣算下來,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三家的。”頓了頓,他目光在薑家四哥身上停留了片刻,“還有老四,分開後就是四戶,再加上我和你爹娘單獨立戶,加起來就是五戶。”

    頓了頓,他突然想起來個事情,“老大家的,像舒蘭這種外嫁出去的,可以分嗎??”

    他們是一家人,總不能把舒蘭單獨排除在外麵。

    蔣秀珍搖頭,“不行,外嫁女算入夫家。”

    這——

    薑父有些失望,“那就先這樣按照五戶來算,你問清楚,看下每家每戶最多能承包多少。”

    蔣秀珍很快就打聽清楚了,回來跟大家說消息,“還是十畝地。”

    “那我們就算是分家後,最多能分五十畝。”

    但是,家裏真正能種地的,隻有大房和二房,老三心思不在種地上,老四身有殘疾,也種不了地。

    “老三,你確定,你不參與種地?”

    薑家老三點頭,“我想做生意,我問了舒蘭,她也說可行。”

    頓了頓,見大家齊刷刷地望著他,他也不尷尬,繼續說道,“你們看看咱們生產隊的高水生。”

    “他們高家以前可是最窮的人家。”

    現在的日子可是一肉眼可見的速度好了起來。

    外人不知道,但是薑家老三卻是清楚的,他去過幾次黑市,都遇見高水生,和自己的小打小鬧比起來,高水生在黑市才做得更大。

    這——

    “老三,你有把握嗎?”

    薑家老三連忙點頭,“絕對有,而且現在的情況也不像是之前查得那麽嚴格,爹,我想試下。”

    不然,他會後悔一輩子。

    “那成,薑家三房不參與種地,承包的土地,由薑家大房承擔,薑家四房承包的土地,則是有薑家二房承擔。”

    “等屆時收成了以後,大房和二房隻需要給老三和老四定量的糧食就好了,至於給多少,你們雙方自己討論,我不甘於。”

    “大家有異議嗎?”

    薑家人齊齊地搖頭。

    這個已經很好了。

    “就是,爹,能不能分家不分開?”

    薑父搖頭,“分開吧,等逢年過節大家在聚在一起就好了。”

    這——

    薑父在薑家就屬於一言堂的地位,他決定的事情,下麵的人幾乎很少能反對的。

    當然,薑母和薑舒蘭除外,她們兩個算是唯二能改變薑父想法的人。

    像薑父這般果斷的到底是少數。

    在不少人家都開始起了紛爭。

    而薑家這邊因為協商順利,在第二天就去了公社大隊部,分到了五十畝地,並且挨個按手印。

    薑家算是一個表率,也是第一個按手印選擇承包土地的人,給後麵的人起到了不少示範作用。

    等回到家後,看著那摁了手印的合同。

    薑家大哥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激動道,“我們也有自己的土地了。”

    以前是給公家種地,如今卻是給自家種。

    倒是,蔣秀珍沒那麽樂觀,她直接道,“承包這麽多地,種糧食,還是種什麽?”

    這一下把大家給問住了。

    種什麽?

    “我想種糧食,還是種大米和小米。”

    薑家大哥甕聲甕氣道,對於種地的人來說,白花花的大米,他們沒有任何抵抗力。

    “我們一家才多少人?五十畝大米,你覺得吃得完嗎?”

    十畝大米的產量,他們都不一定吃得完。

    一下子又陷入了低迷。

    “那怎麽辦?”

    薑家大哥隻會種地,他沒想過這些事情。

    “你們忘記了?我可以賣啊。”

    薑家三哥突然說道,“我既然打算去做小買賣,大米這種俏貨,我絕對能賣出去。”

    “總之,大哥你們隻管種就是了,銷路我來想辦法。”

    糧食從古至今,都沒有賣不出去的。

    有了這話,薑家大哥也把擔憂給壓了下去。

    倒是薑父他把原本要說的話,又咽回去了,“那先這樣定了。”

    “老三,去把家裏的事情和舒蘭說一聲。”

    薑家三哥點了點頭。

    等薑舒蘭再次接到家裏的電話,說家裏已經分家了,她還懵了好一會,但是想到這次家庭聯產承包製的事情。

    又覺得不意外了。

    “承包那麽多土地,打算種什麽?”

    “就種大米。”

    “銷路想了嗎?”

    “我不是打算做點小買賣嗎?我銷量我就來負責了。”

    薑舒蘭擰眉,“三哥,五十畝的大米,你一個人吃不下。”

    “而且,最好的小銷路也不是老家,而是南方。”

    她是最有體會的人,南方的大米沒有他們老家大米香甜。

    不是不好,而是說東北那種黑土地種出來的大米,一般地方真的比不上。

    這——

    “舒蘭,你的意思是?”

    薑舒蘭,“先看看政策,如果可以的話,銷到南方來。”

    實在不行,就由私變公,以公家名義出售到南方,就不會有任何被抓,被查封,被連累的風險了。

    這話一說,薑家三哥的呼吸都加重了幾分,“這會不會給你添麻煩?”

    他們全家人都怕自己給舒蘭添麻煩。

    “不會。”

    薑舒蘭低聲道,“這個不會有任何麻煩,不過我完善下,看下怎麽解決。”

    “你先讓大哥隻管種地就行了,剩下的我們來解決。”

    “成,有了你這句話,我就算是徹底放心了。”

    薑家三哥之前在家放大話,他其實自己也沒有太穩的譜,不過和舒蘭這一通電話打得,他覺得穩了。

    薑舒蘭嗯了一聲,“家裏種地可以,但是你提醒下大哥和大嫂,學華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

    薑家三哥點了點頭,“我曉得。”

    等掛了電話。

    宿舍的人打趣,“舒蘭,你又和家裏人打電話啊?”

    那電話那麽貴,一分鍾要三毛,也不知道舒蘭每次一打就是半個小時,她是怎麽舍得的。

    薑舒蘭點點頭,“你們要打嗎?”

    馬鳳霞搖頭,“我上次和家裏說清楚了,就讓他們直接承包土地準沒錯。”

    旁邊的方琴突然來了一句,“挺羨慕家裏有地的這種。”

    她之前在當知青的時候,每天種不完的地,覺得煩得很。

    如今回來首都,發現一根蔥都要自己買,才發現種得得好。

    這話說得,薑舒蘭和馬鳳霞沒法接。

    馬鳳霞突然轉了話題,“對了方琴,你和馬建明什麽時候結婚?”

    兩人處對象有一段時間了。

    這話一說,方琴笑眯眯道,“才剛大一快結束呢,還不著急。”

    “這大學都沒畢業。”

    “而且建明說了,等我們畢業就辦一場體麵的婚禮。”

    說這話的時候,方琴一臉幸福。

    這——

    話題又被聊死了。

    薑舒蘭借口財務專業作業比較多,她去寫作業了。

    留著馬鳳霞去聽方琴和馬建明兩人的恩愛事跡。

    馬鳳霞苦著一張臉,向薑舒蘭求助,薑舒蘭跑的飛快。

    也不知道怎麽的,當時開學的時候,方琴還挺好的,這和馬建明處對象後,一回宿舍嘴邊掛的就是馬建明。

    這次數多了,大家也聽膩歪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79年的七月份,高考大軍再次來臨。

    薑舒蘭忙碌自己的同時,還不忘給薑學華和黎麗梅兩人寫了信,寄了最新的高考資料回去。

    她對兩人都寄以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如願以償考上大學。

    而黎麗梅也不負眾望,在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時候,終於如願以償的考上了首都政法大學的法律係。

    薑舒蘭的得知她報考這個專業的時候,忍不住感慨道,仿佛是宿命一樣,黎麗梅再次走向了法律專業,隻是這輩子比上輩子,提前了快十年。

    她是由衷的為對方高興。

    至於,薑學華則沒那麽好運,哪怕是複讀了兩年,仍然隻考了一個大專。

    在拿到這個分數後,薑學華和自己妥協了,在全家人都在辛苦掙錢種地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家埋頭苦讀,成績卻依然不理想。

    可想而知,他並不是一個讀書的料子。

    思來想去,大專就大專吧,就報個省城的大專,在家門口,還能照顧妻兒父母。

    沒錯,薑學華在去年已經升級當了父親。

    薑舒蘭對於薑學華做出的決定,並未幹預,表示隻要他想通了就行。

    薑舒蘭都沒反對,薑家其他人自然也不會反對了,薑父雖然失望,但是卻知道,像舒蘭和鐵蛋兒這樣天然成績好的學霸,到底是少數的。

    他們薑家能有兩個人,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而薑學華能考個大專,這樣算來,也是不錯的。

    於是,就這樣定了,薑學華去了省城讀示範專業。

    在薑家人看來,大專不足以驚豔,但是在生產隊的社員們眼裏,這薑家真是好生風光,一下子出了兩個大學生。

    簡直是讓人羨慕透了。

    一時之間,薑家人被恭維的厲害,連帶著薑家孫子輩,下麵還有幾個沒成家的小夥子,都成了香餑餑了。

    這是薑家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等到九月份秋收的時候。

    薑家承包的五十畝土地,一下子就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薑家大哥是個種田的好把式,又不辭勞苦,幾乎是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澆灌在了土地上。

    土地是最不會騙人的東西,隻要付出勞動,總會有收獲。

    豐收的結果也是喜悅的,薑家畝產快到四百五十斤左右,這簡直是創造了,整個生產隊最高的產量。

    要知道,別人家畝產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四百斤都算是豐收了,至於薑家畝產四百五十斤,是大家都沒想過的事情。

    可別小看了這畝產四百五十斤。

    要知道,薑家可是承包了五十畝的土地。

    這總量算出來,絕對可以說是嚇死人的。

    薑家就這麽多人,哪裏吃得了這麽多糧食呢。

    而薑家三哥在薑家開始秋收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銷路了,他在市場上也摸爬滾打的一年了,有不少渠道和人脈關係。

    但是想吃掉這兩萬多斤糧食,還是有些艱難的。

    因為,量太大了,動靜也大,容易出事。

    像薑家三哥平日做的,也都是小本買賣,那種能隨時跑路的。

    這兩萬斤的糧食放在這裏,他可跑路不了。

    於是,薑家三哥很快就把電話打到了,薑舒蘭那邊。

    而薑舒蘭那邊也早已經有了準備,她緊跟報紙上的實事,早在同年七月份公布了,對南方廣省和福省,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

    她就開始已經著手了。

    讓薑學民學了開車的技術,並且組建了小隻運輸隊,前期是負責運輸海島不方便用火車運送的貨物。

    而此刻,這一小隻運輸隊就可以派上用處了。

    她直接讓薑學民帶著下麵的兄弟,開了大卡車回到東北那邊去收糧食。

    之所以會這麽做是因為,自從那一項改革開放的政策實行後,各地的市場,也不像是之前那般風聲鶴唳。

    而是,慢慢有了做生意的人,至於原先負責檢查的人,也大多數都是睜一隻眼閉隻一眼。

    不再像是之前那般嚴格。

    而薑舒蘭讓薑學民去收購糧食,更是以公家名義去的,海島的四個廠子,如今都已經建立了各自的食堂。

    需要大量的糧食。

    對於,薑舒蘭來說這是個機會,但是因為家屬的身份,她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讓薑學民和司務長他們進行談判投標的。

    東北大米有多好,當初去舒蘭他們家吃過飯的人,都無法忘記那滋味。

    所以,采購東北大米幾乎是被全票通過的事情。

    並不存在任何徇私舞弊。

    就這樣,在薑舒蘭的遠程囑托下,薑學民帶著新組建的運輸隊,時隔兩年後,終於再次回到了老家。

    這一次——

    他開著大卡車,帶著運輸隊,可以說得上是衣錦還鄉。

    卡車轟隆隆的從村頭開到了薑家,停在了薑家門口。

    薑學民從駕駛座上跳下來,就見到薑家門口迎接他的人。

    他頓了下,朝著蔣秀珍他們一跪,“爹,娘。”

    這一喊,蔣秀珍兩口子的眼淚就跟著下來了,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語氣哽咽,“瘦了,也精神了不少。”

    算起來,已經有兩年未見到自家這個大兒子了。

    “好了,不要在門口,讓大家看笑話了。”

    “都進來吧。”

    薑父一發話,薑學民頓時從地上起來,隨著家人一起進了院子。

    至於外麵看熱鬧的人,則是自覺的離去。

    這種時候,還是不要打擾人家一家團聚了。

    一進門。

    薑父不給大家寒暄的機會,就直接單刀直入正題,“舒蘭跟我們打招呼了,你帶著人是來收糧的?”

    提起正事,薑學民迅速進入狀態,“是。”

    “說了這次收多少了嗎?”

    薑學民,“我一共帶來了四輛卡車,一個按照一噸來算,最多是四噸。”

    這也意味著,除了薑家的糧食,在外麵最少好能收兩噸。

    這——

    薑父抽著旱煙,“成,我知道了,在外麵收誰家的糧食,我們來決定,沒問題吧?”

    “當然。”

    薑學民點頭,“這個我不管,我隻管把車子裝滿就夠了。”

    “那成。”

    “廚房的飯菜也做上了,帶著你兄弟們先去填飽肚子。”

    這話一說,跟著薑學民一起過來的兄弟,也忍不住一喜,這一路風餐露宿,實在是太受罪了。

    難得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薑家條件不錯,又舍得吃,一盆子豬肉燉粉條,一個一盆子酸菜魚,大米飯管夠。

    各個都用大海碗裝的。

    直把人吃的滿嘴流油。

    趁著帶來的兄弟們都去休息的時候,薑學民則是和父母說了一些體己話,再次從屋內出來的時候,薑學民的眼眶已經有些紅了。

    大家也都看見了,都沒吭氣。

    薑學民這一走就是兩年,連過年都不回來,真是好狠的心腸。

    哪怕是如今他混的不錯回來,大家心裏還是有著幾分埋怨的。

    “學民你別覺得你爹娘說話狠,你沒回來的時候,你爹娘擔心的一宿一宿睡不著。”

    薑家二嫂說了一句話。

    薑學民點了點了點頭,“嬸,我知道。”

    他怎麽會去怨父母呢。

    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孝順。

    身為老大,卻沒盡到孝順的責任。

    薑學民沒有低迷太久,因為要開始收糧食了,薑家的足足兩噸,全部拿下。

    剩下的兩噸,薑父則是去找的生產隊的大隊長,讓大家進行抽簽處理,抽到哪家就是哪家。

    這是公家收糧,根本不存在私人買賣。

    一時之間,整個生產隊都恨不得抽到自家,連帶著抽簽的時候,都是鬧的紅紅火火的。

    最後抽了四家人,合力湊齊了兩噸的糧食。

    裝滿了四輛大卡車。

    不少人還在翹首以盼,“學民,你們以後還收嗎?”

    家家戶戶還有不少糧食呢,都還是新糧。

    薑學民,“還不確定,要看下我們這次公家的反應情況,不過要是有收糧的,我還是會回來找叔叔嬸嬸幫忙的。”

    這話說得好,大家都愛聽。

    明明是他們請求薑學民幫忙的,卻被他說成了找大夥兒幫忙。

    等社員們都散了以後。

    薑家人這才朝著他囑咐道,“路上寧願慢點也要注意安全。”

    “我曉得。”

    在薑家人不舍的目光下,薑學民到底是開著滿載而歸的大卡車,轟隆隆的往遠方去。

    隻是,他剛出了生產隊的大路上,就被人攔住了。

    “薑學民,我想跟你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