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作者:素染芳華      更新:2022-08-15 13:37      字數:3535
  第193章

    一切看似風平浪靜, 然而隻有柳漁自己清楚,這一趟從揚州離開,她是落荒而逃。

    劉宴征不對勁, 他或許記得她,也知道魏憐星,這都是今世沒有出現過的人和事,當意識到或許有另一個人可能知道前生之事,柳漁心中就再沒有一刻安寧過,一連數日,柳漁整個人都是在惶惶不安中度過, 隻是這種不安,被她死死壓住。

    劉宴征上輩子對她的事知道得也並不多,柳漁想, 隻要離開揚州就好。

    ~

    揚州城內,劉宴征在聽過“奚明月”兩回曲後,完全沒辦法想起更多事情,漸漸也就對這邊失去了興趣, 留下陳放替他打聽一個姓孟的富商,現在這位“奚明月”的恩客, 自己就不再踏足留仙閣。

    偌大的揚州城,往留仙閣去的富商不勝其數, 要打聽一個姓孟的並不難, 難就難在這姓孟的真不少。

    但劉宴征給的範圍是那位“奚明月”的恩客,這就相對簡單了, 陳放盯了六七日, 查出兩個來, 更把這兩位往留仙閣來的規律都給摸清了, 這才把劉宴征請了過來。

    和上輩子在留仙閣的大手筆不同,這輩子的劉宴征格外低調,低調到過來認人也隻是大廳裏坐一坐,再加上臉上有幾分生人勿近的氣勢,連往身邊湊的女妓都被陳放揮揮手打發走了。

    第一日蹲守到的那位姓孟的富商,不是夢裏見過的麵孔,又隔兩日再去,見到了另一位,這一回對上了臉。

    劉宴征多看了那孟爺兩眼,陳放就知道了,低聲道:“這一位是揚州一個大綢緞商,你難道竟認得?”

    想一想又覺得不可能,劉宴征出海多,可登岸還真是極少的,離開泉州地界這更是頭一遭,如果劉宴征認得,那隻有一個可能,這也是一位海商,但陳放摸過對方底細,還真不是。

    劉宴征卻是神色冰冷:“認得。”

    這一下叫陳放驚詫了:“你在哪認得的啊?”

    在哪認得的,劉宴征比陳放還更好奇,到底結的什麽仇,他才會把人整治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來找一個答案,卻發現對著夢裏見過的這兩張臉,仍是毫無頭緒。

    關於揚州的一段過往,在平靜下伏波。

    ~

    而兩浙那邊,吳興碼頭。

    柳晏安一行人也剛登船,船上是滿滿一船的生絲,除此之外,除了護船的鏢師,更有男女老少一群人在碼頭邊,柳晏平在一旁陪著。

    若陸承驍在此,定然能認出其中有好幾個熟麵孔,正是去年六月他們一行人往吳興收綢布時識得的程家村人。

    其中柳晏平幾人上次來時借住的程文遠一家,此時都在碼頭上。

    程母拉著女兒的手很是不放心,且一直抹眼淚:“哪有姑娘家出去賺銀錢的,爹娘沒用,家裏倒叫你扛了起來。”

    那姑娘叫程文茵,不是旁人,正是程家村織坯綢的好手,程文遠的親妹妹。

    柳晏平、柳晏安幾人這趟出來,除了收生絲,還有一樣緊要的任務就是從兩浙請幾位織綢師傅回去。

    人生地不熟,哪裏尋織綢師傅去,吳興絲好,柳晏平一行人在路上倒了幾趟貨肥了肥本錢後就直奔吳興來了,一路收絲一路打聽。

    絲倒是收得順利,這教織綢的師傅卻不是那麽好找。

    先不說手藝好不好不是那麽好判斷,隻說織綢的好手大多都是女子,他們織坊在袁州,有多少女子敢背井離鄉跟他們幾個陌生商人走?

    這一來二去,柳晏平就想到了去年落腳收綢的程家村。

    要說程家村那邊還真有幾個織綢的好手,且去歲合作還算愉快,也算打過一回交道,柳晏平無奈之下這才領著幾人往程家村去碰一碰運氣。

    真是合該他的運氣。

    他們幾人到的時候,程家村正有喜事,去年接待他們的程文遠,今年二月考過了縣試,四月考過了府試,如今已經是個秀才公了。

    碰上這樣的大喜事,少不得要隨一份賀儀。

    柳晏平幾人就被留在了程家吃飯,席間柳晏平把自己和陸承驍在袁州安宜縣合開了織染坊的事說了,生絲已購,隻差幾位擅織絲綢的師傅。

    程家是本地人,柳晏平尋思著請程家人幫他尋訪一二,看是不是有個中好手,能跟他到袁州去做織坊師傅。

    程家村織綢第一好手是誰?程文遠的親妹妹。

    說起來柳晏平真是正兒八經請程文遠幫忙,還真沒打過程文遠那個妹子的主意。二八年華的姑娘,兄長又取了功名,正是說人家的時候,哪裏會往外邊去跑?因而柳晏平是壓根沒想過。

    哪料得他和程文遠談話被程家姑娘聽著了,這姑娘隻想了想,就來細問工錢,聽聞看手藝,肯把手藝好好教給織染坊的織工們,確保一定的織娘出師,織坊能給到一年三十五兩的工錢,聘期一年。

    說白了,值錢的是她們肯教出去的手藝。

    程家姑娘一聽一年聘銀三十五兩,眼睛當即就亮了:“除了綢子,擅織錦和織羅的師傅你們也請嗎?”

    “當然請!程姑娘識得這樣的師傅?”

    程家兄妹倆便都笑了起來,程文遠笑道:“自然識得,舍妹這織綢的手藝就是幼時得我們舅母指點的,舍妹擅織綢,舅母擅織錦和羅。”

    柳晏平大喜,忙請程家兄妹幫忙引薦。

    兩村相距不算特別遠,程文遠索性領著柳晏平一行人一起過去,許多東西也能親自過一過眼才好。

    柳晏平自然樂意,一行人走了一趟,見過程家舅母的手藝後,織坊的師傅就算是有著落了。

    這原是好事一樁,結果回到程家村時,程文茵來問了:“你們織坊,教織綢的師傅還要再招嗎?”

    柳晏平自然點頭,兩家現在繡莊布莊加起來幾家,加上他們自己本就做的布匹生意,莊子夠大,後邊自然會把規模提上去,綾羅綢緞這些隻聘一個師傅自然是不夠的,便問道:“姑娘還有推薦嗎?”

    這一點頭,程文茵就笑了起來,指了指自己,道:“你看我能行嗎?”

    原來她是自己動了想去做這份工的心思。

    這一下把柳晏平給問住了,而程文遠則微微變了臉。

    後邊就是程家人自己商量,鄉下的房子並不寬敞,程家人哪怕屋裏說話,柳晏平幾人在外麵也能聽到些許。

    原來程文遠這一考上了秀才,後邊進學趕考哪哪兒都是錢,程文茵自來掌著家中事,為兄長操的心也多,一聽去教人織綢一年能有三十五兩,程文茵就動了心,大哥中了秀才,家裏擺流水席那日,她聽大哥的同窗說過,要進京趕考,少說要備百兩的盤纏。

    程文茵想著趁未出嫁前,能多幫兄長攢下多少算多少。

    她也清楚,織坊裏不會常年高價請著教導師傅,他能賺的或許就是一年的錢,可是一年有三十五兩,家裏再攢一攢,三年後就算攢不夠也不會差太多。

    裏間兄妹倆爭執了幾句,隱約是程文遠說趕考進學的花銷他會自己去賺,姑娘家去那麽遠實在不合適。

    被程文茵直接問他準備怎麽掙。

    程文遠答:“抄書、代筆寫信,這都是能賺到銀錢的。”

    柳晏平在外邊就清楚聽著程文茵給她兄長算起賬來,抄一本書多少銀錢,不耽誤功課的情況下一月能抄幾本,鄉試哪年,會試哪年,費用幾何,算出來的結果是程文遠頭懸梁錐刺股的抄,想要湊齊進學趕考的花銷也是不能夠。

    程家人終是被說服了,因為有程家舅母同行,又跟柳晏平商量了,讓家中次子隨船送女兒過去,到今日才有了碼頭送行這一幕。

    程母雖說應了,臨到了碼頭仍是抹淚。

    程文茵忙拉著母親安慰,道:“舅母也去,柳公子和陸公子兩位東家人品也是極好的,還有二哥同行,娘還有什麽可擔心的?”

    程母別看年歲擺在這,實則這麽些年大小事多是聽長子和這女兒的,自己倒是沒甚主見,可平日裏再是沒主見,這時候也比往常想得多得多,握著程文茵的手紅著眼圈道:“話是這樣,可你今年十六了,村裏跟你這麽大的孩子都有了,就算那嫁得晚的,現在親事也有了,你這往外走,耽誤了親事可怎麽好?”

    程文茵噗嗤笑了起來,湊到程母身邊低聲道:“十六歲算什麽晚,娘你放心,人家開織坊的,那是袁州一帶會織綢的人少,這才從咱這邊請人過去教,您當這是能長久幹的活啊,頂多一年,該會的都會了,往後老織工帶新織工,花不著這價錢,頂多一年我就回來了,耽誤不了說親,而且您看我像是難說親事的嗎?漂亮能幹,還有個秀才哥哥。”

    這低聲真稱不上多低聲,至少是不遠處的程文遠能隱約聽到的程度。

    程文遠聽著前麵幾句還好,聽到後邊幾句,自己先不好意思起來了,不由看柳晏平一眼,見對方隻是微笑,麵上神色並瞧不出什麽來,這才放心一些,與柳晏平一拱手道:“舍妹與舅母此去袁州,還望柳兄能多照拂一二。”

    柳晏平看程文茵三言兩語打消了程母的憂心,聽著也覺有意思,隻是麵上未顯,聽程文遠的托付,這才笑著回道:“應該的,原是我們請的大師傅,程兄放心,我們常走這邊行商,令妹與舅母去時跟我們的船走,回時也可跟著我們的船回,這期間程兄若有什麽信,走驛館也行,若不是急信,送到浙江市江右會館的劉會長處代為轉交亦可。”

    兩相裏又客套幾句,終於都登了船,一艘大船,載著滿船生絲和織染坊未來的兩位骨幹,在吳興揚帆起航。

    柳晏平此時不會想到,這個行事利落、說話爽朗的姑娘,這一去可不是一年,而兩年後他再帶著人回來時,更不再是什麽東家的身份了,當然,此皆後話。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7,26 18:01:27~2022,07,27 21:23:0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穎兒 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