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作者:素染芳華      更新:2022-08-15 13:37      字數:3902
  第161章

    從一個九歲孩子口中聽到海商, 陸承驍和柳晏平都驚了。他們哪怕不曾接觸過海商,可大慶朝的海禁政策還是知曉的。

    大慶朝對海域的把控極嚴,海商是有, 可隻有得了朝廷準許的才能做這生意,普通人去碰,可不安全。

    陸承驍見葛安四下張望,又壓低著聲音,顯然還清楚這一點,打量葛安幾眼,奇道:“你一個小孩兒, 哪裏聽說的海商?”

    葛安小臉一揚,笑了:“三少爺您忘了?我是泉州人。”

    泉州靠海,可若說泉州的孩子都知道這個, 陸承驍可不信。

    “所以?泉州的孩子都知道海商?”

    葛安搖頭,“那不能,不過我們村不一樣。”

    說著把自己來曆細說,原來葛安和葛珠兒老家在泉州一個頗偏僻的小村, 看似尋常,其實出村數十裏有一個極隱秘的天然港口, 說它隱秘,那是因為這個港口有幾處暗流, 在平時是絕對過不了的, 隻有特定日子才能順利停靠。

    具體那特定日子是怎麽回事,葛安到底才九歲, 哪裏能知道。

    且這是全村人的飯碗, 村裏人拿這事當機密, 怎麽可能真的讓幾歲的孩子也曉得, 葛安也是失了父母怙恃,整日裏要防著叔嬸,常偷聽他叔嬸的談話,這才偶然間聽到了一些東西。

    “這事在外麵是大機密,村裏人也是守口如瓶的,每家可能隻一兩個主事人曉得具體,反正每個月我叔叔總要出去幾天的,從前我不知道他是出去幹嘛,有一回我跟上了。”

    悄悄尾隨跟上了,才窺探到隱在他們村的這一條產業鏈。

    葛安說得輕鬆,陸承驍和柳晏平卻是聽得心驚。

    隱秘不為人知的港口,這可就不是朝廷許可對外經商的海商了,而是走私商人。

    陸承驍雖不曾去過泉州一帶,在書院時卻讀到過一首名為《泉南歌》的詩——“泉州人稠山穀瘠,雖欲就耕無地辟”。①

    由詩即可見那邊百姓生存不易,地養不活人,可人總得想辦法掙命,所以便有一些人會想到法子越過海岸線尋出路,其中風險……

    夫子曾言,海商海盜,有時隻是一線之差,多少人怕牽連家小,與族親斷絕關係,投身為盜。

    陸承驍揉了揉葛安腦袋,道:“這話以後在外麵可莫說,怕是要惹出事非來的。”

    海商也好,海盜也好,裏麵牽涉到的利益都太大了。

    葛安雖說年紀小,卻因幼時經曆,極為機敏,又哪裏不知這事情不好在外邊說的,低聲道:“我曉得,我隻是跟三少爺和柳二哥、柳三哥說。”

    陸承驍不用說,收留了他們兄妹二人,而對柳漁的兄長,葛安是天然帶著好感的,聽三人缺錢,他極認真地說道:“三少爺,你缺錢的話,往那邊去,那個真的很賺錢。”

    陸承驍和柳晏平相視一眼,都笑了起來,柳晏平道:“好意心領啦,隻是這海商不是人人能做的,且海上航行,九死一生,這碗飯也不是人人能吃得上的。”

    葛安聞言直搖頭,“我不是讓你們航海,也不是讓你們做海商去,是給海商供貨。”

    他怎麽可能讓自己的大恩人去海裏搏命!

    葛安在陸豐也呆了近半年了,人機靈,學了半肚子生意經,說起行話來也似模似樣的,隻是給海商供貨,陸承驍和柳晏平、柳晏安都奇了。

    “給海商供貨?這怎麽說?”

    葛安抓抓後腦勺,“我知道的也不很多,那時爹娘都沒了,我和妹妹的吃食除了鄰裏親戚的接濟,我自己也背一點兒柴去鎮上賣,背不多,一天總有幾文錢,就是常走鎮上,我看到了那天夜裏領著我叔叔他們的那群人中的幾人。”

    葛安說到這裏頓了頓,道:“我叔叔他們是幫忙搬貨過崖的,貨要從我們村外幾十裏那處登船,要過一段極險的崖,走著就挺危險的了,搬著貨就更危險,那些海商自己是不上的,這種活是我叔叔他們那些人做。”

    這算是插了個題外話,葛安很快把話題繞了回來,道:“夜裏領我叔叔他們那些人裏領頭的那個,我在鎮上看到了,三少爺,他們好像沒有貨,我看他們跟外地客商交談,聽到幾句,他們運出海的貨應該是從外地客商手中買的,而且私下交易,利給得很厚。”

    陸承驍聽怔住,如果隻是把貨賣給海商,尤其是走私的海商,那利潤確實是厚的。

    這些海商不方便四方采買,行商之人遠道把貨運過去也是成本,承擔了高成本和路上的高風險,能把貨送到泉州,自然更吃得上價,而海商們把貨物出海的利潤遠比這些商人高,讓利省事,也不在乎、不必要自己去四方搜羅。

    如此說來,這生意倒真做得,海上的風險與他們沒有關係,政Z上的風險也可以規避過去,他們隻是賣貨,那貨賣給什麽人,又走向哪裏,與他們就沒有關係了,行商之人四方行走,還能對每一個買家都查底不成?上邊要追究也追究不到他們頭上來。

    葛安見陸承驍和柳晏平、柳晏安顯然聽進去了,稚嫩的臉上揚起笑意來。

    能幫得上陸承驍和柳家兄弟,他是打心裏高興,不過這笑隻是上揚了一瞬,葛安就把那笑意抿住了,頗有些遺憾地說:“隻是可惜,後邊叔叔嬸嬸要賣了我和妹妹,我們連夜就逃了,具體怎麽才能把貨賣給那些人我也不知道了,如果三少爺和柳二哥柳三哥想走這條路子,可能還要費些周折打聽。”

    自然是要花功夫的,若真是走私的海商,沒有門路是極難搭上線的,不過葛安當年也不過一個八歲的孩子,能摸索出這許多東西來已經是極厲害了,運氣的成分有,更多的是膽色和對商機敏銳的洞察力,或許這些東西連葛安自己都沒意識到,然而此時的陸承驍和柳晏平已經瞧了出來,這絕對是一個行商的好苗子。

    陸承驍笑了起來,“你已經很厲害了,這消息很有用,若有機會我會再打聽一二,真賺了銀錢,屆時和你柳二哥柳三哥一起謝你。”

    柳晏平也拱手:“謝過葛安小兄弟了。”

    柳晏平這一拱手,倒叫葛安靦腆起來,羞澀地笑笑:“不用謝我,就是聽到的幾句話,也沒幫什麽。”

    這卻是過謙了,這世間不缺貨物和生產力,許多人缺的是把貨物變現的能力和門路,葛安給的這個消息就似通往那條門路的地圖,有個引領作用。

    陸承驍細問了葛安家鄉所在,哪個縣、哪個鎮、哪個村,葛安一一細說,甚至於連他撞上的那回海商夜間運貨的日期時辰都細細回憶一番,與三人說了。

    這其中也包括那領頭人年齡和相貌身形,都細形容了一番,又指著自己右脖頸一處,道:“他脖子這個位置有個指甲蓋大小的黑色痦子,我聽那外地客商喚他七爺。”

    ~

    陸承驍和柳晏平、柳晏安在趟一條可能能踏上的財路,柳漁也在探索如意繡莊可能踏上的財路。

    陸豐布莊是有平價布料的,甚至於最便宜的那種粗布都有,畢竟眼下這世道寒門貧戶吃不飽穿不暖的還大有人在,為十幾二十兩賣兒賣女的也極多,有富人自然也有窮人,且窮人其實是占了更大基數的存在。

    最便宜的粗布是柳漁首先排除了的,顏色和麵料太差出成衣難以做出花樣來不說,消費這一檔次的不會舍得買成衣,直接裁布自己做了,能省出一套衣裳的布料錢。

    所以柳漁選的是色調相對豐富些但又還算平價的麵料,沒有綢緞的光澤和豔麗,用得好了卻也有布衣獨特的美。

    大致配出五款來,去與陸承宗結算,陸承宗一看麵料還愣了愣:“三弟妹,你繡莊裏用不上這些料子吧?”

    陸霜是看著柳漁一套套配色的,正興奮著,幫著解釋了幾句,陸承宗才明白,驚異之餘忙替柳漁上了賬。

    如意繡莊從陸家這種零碎的進料子是十日一結算的,所以記賬簽字即可。

    陸承驍喊了幾個夥計,幫著把那十來匹布搬到繡莊,衛氏和陳氏剛送走兩個顧客,迎了過來幫著接下,瞧了那布料和陸承宗是一樣反應,聽柳漁解釋了是準備做樣品送到下邊鎮上賣的才算明白。

    這些料子自然不上到櫃麵的,直接送到了剪裁房。

    柳漁還沒來得及開始折騰她的第三套係列,衛氏抱著新出的兩套衣裳先提出問題來了。

    “漁兒,咱們一款衣裳分了三套碼這個便利是便利了,隻有一點,哪件大哪件小不容易區分,要三套衣裳放在一處作比對才知道,現在款上得少,咱們自己賣還好,如果真照你說的是往小鎮繡鋪發,那大匹量配貨的時候要一套一套比對,豈不是亂了套?”

    原來方才來的顧客就正好買了柳漁新出的款,掛版的樣衣略小,衛氏和陳氏給她找另一件時,一時竟不知哪件是大的,哪件是小的,這才發現問題。

    柳漁一細想還真是,衣服一樣,隻尺寸差寸許,這放到一處確實難以區分。

    “得做個記號。”柳漁看著衛氏放到長桌上的兩套衣裳,在衣襟衣領幾處都翻了翻,招呼張娘子,也問陸霜和陳氏幾人:“你們看,這記號怎麽做好?”

    張娘子原是在裁衣的,聞言也放下剪刀過來,幾個人湊一處討論,最後的結論是在衣領內側做一個不影響美觀,不影響穿著舒服度的小標簽,把衣服大小以數字分碼。

    衣領內側,不影響外觀,但他們自己要給顧客找尺碼的話衣領處是最易看到的。

    “布料得薄且軟,這樣穿上後才不會不舒服。”

    柳漁聽了這建議,指間在衣領內部翻了翻,心頭一動,道:“行不行把咱們的係列名和如意繡莊的字號也加進去?”

    陸承驍意識到了從麵料上防抄款,而柳漁這邊因著衛氏提醒尺寸不易辨別,也想到了標識防偽。

    衛氏、陳氏和張娘子壓根還不曉得什麽係列名,柳漁又解釋了一回。

    “這主意好,那些抄仿款式的就能被區分出來了。”

    陸霜是第一個叫好的。

    衛氏也點頭,“不過如意繡莊、芳菲引,再加一個碼號,這字是不是太多了?”

    那得在領子裏邊弄多大一塊布啊。

    柳漁略沉吟片刻,忽而眼睛一亮,道:“有了!”

    從廢布框裏取出一塊白綢小料,取平常繪繡樣的筆來,坐下後幾步勾畫,寥寥幾筆,一隻玉如意的雛形被勾了出來,便就在那如意柄上方,芳菲引三個字娟秀小巧,如意和芳菲引融為一體,旁邊描了個小小的壹字。

    衛氏眼睛亮了:“這個好,又好看,又能一眼瞧出是咱們如意繡莊的!”

    作者有話說:

    ①“泉州人稠山穀瘠,雖欲就耕無地辟”——北宋詩人謝履。咱這個是架空哈,就是引用一下詩句。感謝在2022,06,24 17:36:11~2022,06,25 17:48:4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月滿天 10瓶;書呆 6瓶;醬醬醬醬醬醬 5瓶;驚鴻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