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作者:聽金坎      更新:2022-08-11 12:53      字數:3705
  第90章

    成親是人生大事, 木疆和徐放已經成親,江雲康身邊熟悉一點的人,適齡還沒成親的便是文渝和張博宇。至於林源, 林家的意思是等下次鄉試再說。

    江雲康夜裏回去和林氏說到文渝,再次慶幸自個已經成親,反倒是不用擔心這個。

    林氏聽到後, 心裏才不擔憂了。

    離放榜還有三日,江雲康接下來參加了好幾次的宴席, 都是拒絕不了的王爺和一些親戚家的。

    每天都是算著時辰在過。

    同樣的,皇上這會, 也在說進士名次的事。

    殿試的考官已經挑了二十份試卷呈上來,皇上昨日已經看過,明日便是放榜的日子,但皇上還沒定下名次。

    他叫來了三個兒子,讓他們一起看看。

    “朕昨晚思索到深夜,覺得吾兒們都大了,也該有些看人的目光。”皇上坐在上首, 瞥了眼堂下的三個兒子,“你們都看了好一會兒, 可以說說,這次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給誰比較好?”

    太子先抬頭去看皇上, 但很快又低頭, 他很猶豫,二十篇文章裏, 他覺得有一半都很好, 實在難分伯仲。

    可父皇開口問他們, 便是給他們考驗,他又不想輸給兩個弟弟,便開口道,“會父皇,兒臣覺得張赫宣,還有成述的文章最好。”

    “好在哪裏呢?”皇上又問。

    “好在……”太子瞬間啞口,想了想,有點慌張地回答道,“張赫宣用詞老練,很是體現了文字底蘊。成述的見解獨到,繼續開鑿運河確實可行。”

    回答完後,太子便小心翼翼地去觀察父皇的臉色。他當了太子二十幾年,那麽長的時間裏,很少有得到父皇誇獎的時刻。憑他對父皇的了解,覺得父皇應該會喜歡他說的兩個人。

    皇上卻沒給太子回應,目光平淡地從太子身上飄走,看向另外兩個兒子,“你們也說說。”

    賢王比恭王要大,所以他先回答,“兒臣覺得,倒是文渝的文章不錯,當得狀元。文渝字跡娟秀,行文頗為大氣,一看便是有誌之士。”

    恭王最年輕,不過二十有三,母親是進宮後就盛寵至今的盛貴妃。

    皇上時常說,恭王頗有他年輕時的樣子,故而和賢王一塊留在京城。

    聽賢王說完,恭王也點頭道,“文渝的確不錯,不過讓他當狀元,多少有點不能服眾。翁行鑫的文章就很不錯,有理有據,還引經據典,兒臣推薦他當狀元。”

    皇上看著三個兒子,每個人的意見都不一樣,卻也代表了兒子們拉攏的對象。

    今日的問話,是考驗,也是試探。

    皇上年歲大了,時常會感到力不從心。總覺得可能哪天醒來,皇位上就會換一個人,越是這樣想,就越對兒子們不放心。

    現在聽完三個兒子的話,皇上藏在袖中的手指有規律地點著手背,目光掃了一遍三個兒子,“張赫宣的字跡確實不錯,可他的內容不實際。朕要的是能為民為國的人才,而不是隻會做文章的才子。”

    頓了下,又說到成述,“繼續開鑿運河,哪裏來得錢?太子難道不知道,邊境的軍糧已經拖了一個月?”

    去年水災,收上來的稅賦少了四成,北境的幾個敵國虎視眈眈,軍士們都快吃不上飯,哪裏有錢去開鑿運河。

    皇上說完這兩句,太子立馬抿緊唇,不敢再多言。

    恭王的唇角立馬彎起淺淺的笑意,還抬手擋了下臉,生怕別人看不到似的。

    說完太子的提議,皇上又說到文渝,麵色這才緩和一些,“賢王提的文渝還不錯,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抱負,出身又貧寒,確實能帶動西邊一帶學子讀書的積極性。”

    文渝被誇,賢王麵上有光,但他並不多建議,“兒臣不如父皇思慮周全,還是父皇想的周到。”

    在皇上的諸多兒子裏,若說能麵麵俱到,什麽都做得很好的,也就隻有賢王。雖然賢王的母親出身不高,但因為賢王的出色,皇上才給升貴妃的位份。

    皇上知道賢王是拍馬屁,但這話說得他很開心,哈哈笑了下,又去看恭王。

    說起來,恭王才是皇上現在最寵愛的皇子,所謂愛屋及烏,皇上對盛貴妃有多寵愛,就多疼恭王。

    不過恭王是皇上中年得的兒子,又有個寵妃母親,性子便高傲許多。

    “至於那個翁行鑫嘛……”皇上頓住,看著恭王期待的模樣,他還是搖了搖頭,“筆鋒不穩,寫的都是空話,他為什麽會在前二十,朕很是不理解。”

    聽到皇上這麽質疑,恭王的心當即“砰砰”加速跳,但還好,皇上沒再繼續多說其他。

    翁行鑫的文章,華而不實,全程都在奉承。

    誇讚的話可以聽聽,但不能一直聽。皇上是老了,但眼睛不瞎。

    聽完三個兒子的分析,皇上心裏大抵有了了解,“行了,今日就到這裏吧,朕心中已有定數。”

    聽到皇上這麽說,太子他們都在想,這次的狀元,肯定是文渝了。

    等出宮時,太子就忍不住問賢王,“三弟,你不覺得那個文渝,太過死板一點嗎?”

    “不知皇兄為何會這樣說?”賢王不解地看著太子。

    “孤本來想給他介紹親事,他卻非說家中爹娘已有主意,蠻不錯孤的眼光還比不上他家裏大字不識幾個的爹娘?”說到這個,太子心中還有氣。

    “皇兄的目光自然極好,不過這也說明文渝孝順,能有顆孝順的心,文渝往後的人品才有保證。”賢王說話時,一直麵帶微笑。

    太子聽了卻還是不滿意,他又轉頭去看恭王,“十二弟,孤可得提醒你一下,那個翁行鑫可不是什麽好人。你現在是被他迷惑,但他品行可不好,你派人去打聽打聽就知道。”

    恭王聽太子突然提到自己和翁行鑫,眉頭飛快地皺了下,“皇兄怎麽突然提這個?臣弟和翁行鑫並不相熟,不過是覺得他文章真的還不錯。”

    “哈哈,那你眼光可不行。”太子笑出聲後,又趕忙收斂了笑容,“父皇都質疑翁行鑫有沒有收買考官,你卻說他文章好。十二弟你果然還年輕,還得多讀書啊。”

    “行了,東宮還有諸多的事等著孤,先走一步,你們慢慢出宮吧。”太子兩手負背,轉身朝另一個方向走去。

    沒等太子走遠,恭王就嘀咕道,“自個蠢得沒邊,倒是笑話起我來。”

    話說到這裏,見賢王目光探究,恭王又換上笑臉,“三哥不愧是三哥,次次都能得父皇的稱讚,弟弟實在佩服。”

    “十二弟也不錯,你年輕便有無限可能,我已經年紀大了,比不上你。”賢王自謙完,抬頭看了眼天色,“時候不早,咱們出宮吧。”

    “三哥先走吧,我還得去找我母妃一趟。”恭王做出請的手勢。他今日沒在父皇跟前討到好,得去母妃跟前說說,讓母妃幫忙多說點好話。

    皇上年歲大了,宮裏已經幾年沒冊立新嬪妃,盛貴妃雖然有些年紀,但因為懂皇上的喜好,又保養得宜,一直都備受寵愛,在皇上跟前也很說得上話。

    賢王的母妃早就不得寵,一年見不到皇上幾次,聽到恭王這麽說,他微笑著點點頭,隨後轉身離開。

    等賢王背對著自己後,恭王立馬收住笑容,一臉怒氣地往另一個方向去。

    小半天的功夫裏,皇上召見三位皇上的事就傳到宮外。本來以前也常有這種時候,不過明日就是殿試放榜,便有人花點手段去打聽說了什麽。

    江雲康沒有探聽宮中消息的能力,他這會正和林氏在木府,因為他二姐有喜了。

    今早江芸醒來就有感覺有點頭暈,成氏怕江芸生病,便讓人去請了大夫,等大夫來把脈後,才說江芸已有一個半月的身孕。

    聽到這個消息,成氏高興得想放炮,不過還沒滿三個月,並不好聲張,隻是讓人通知了江雲康和林氏。

    林氏聽到江芸有喜,高興得讓人找出她懷安兒時求來的福袋,特意給江芸送過來。

    這會男人們在屋外,說的還是殿試的事,林氏在屋裏握著江芸的手熱淚盈眶。

    “你果然還是那麽愛哭。”江芸靠在床上,成氏不讓她下地,“都是當娘的人了,怎麽還那麽愛哭?”

    “我是高興的,看你現在那麽好,我是真為你高興。”林氏擦了擦眼淚,叮囑道,“頭三個月你可千萬要注意,這是你頭一回遇喜,萬事都不可馬虎。吃得用的穿的,什麽都得小心,等木疆兄弟聽到這個消息,一定非常高興。”

    說到木疆,江芸的麵頰不受控製地紅了點,低聲道,“他肯定是高興的。”

    林氏看著江芸還平坦的小腹,期待道,“你要是生個兒子,和安兒也沒差幾歲,正好兩個人可以作伴,一塊兒長大。如果是女兒,那便是青梅竹馬,指不定能當親家。”

    盡管江芸離生產還有八個多月,林氏卻開始期待了,特別是想到能結親,她心中便很歡喜。

    江芸被林氏這麽一說,也開始期待,這是她第一個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她都很高興。

    不過她也有發愁的事,“希望孩子出生時,木疆能在我身邊。”

    “你寫信給他嘛,讓他想法子安排時間。”林氏道,“不過他在邊境,不能預知戰事,你也得做好心理準備,隨緣一點。”

    木疆之前和江芸說過,這兩年木須和成氏還會留在京城,讓江芸也跟著留在京城。一個是木疆現在官職不高,若是江芸跟去邊境,隻會吃苦,還一個是木須夫婦年紀大了。

    等兩年後,林源的鄉試結束,木須和成氏便會回老家平洲,到時候他們有堂姐照應,木疆也會再升一升,江芸再去隨軍。

    屋子裏,林氏有交代不完的話。而院子裏的江雲康和文渝他們,也有說不完的科舉。

    幾個男人坐下來,現在說得最多的就是明日的出榜。

    成氏從廚房出來時,聽到張博宇又在說殿試名次的事,嘖了一聲,“你們呀,都愛提前想太多。試卷都交上去了,還有什麽好想的。”

    江雲康嘿嘿笑道,“道理都懂,不過忍不住嘛。師母,您燉了什麽嗎?好香啊!”

    他伸長脖子嗅了嗅,有雞湯的味道,又好像還有其他的菜。

    “是雞湯,還有魚湯和紅燒豬蹄,都是費時費力的菜,你們都有口福啦。”成氏笑嗬嗬地說完,又想進屋去看江芸,便道,“都別喝太多茶,空著肚子等吃午飯,今天一個菜都不許剩!”

    江雲康應聲說好,等成氏進屋後,又和文渝兩個討論起各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