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作者:華卿晴      更新:2022-08-02 15:49      字數:9680
  第82章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離開司徒宅後, 這一對繼母和繼女坐在一輛馬車上,此時在回朱家的途中。

    馬車內,朱家太太對繼女說道:“杜家敦三爺是什麽模樣,今個兒大姑娘也瞧見了。大姑娘得著敦三爺母親的看重, 大姑娘可是滿意這般的婆家。”

    朱家太太說話時的語氣是溫溫柔柔。朱大姑娘就是靜靜的聽著, 她沒急著回話。當然朱家太太也沒有想著讓少言少語的朱大姑娘是一下子立馬表明態度來。

    “我看得出來,杜家非常滿意大姑娘。隻要朱家不給一個明確的反對態度, 對方一定會當成咱家默認下這一樁婚事。近些日子就一定會請媒婆上門提親。”朱家太太說得相親的一種潛規則。

    相親都是彼此長輩提前私下談過話, 然後再是由著男女雙方見一麵。所謂相親,就是相看雙方什麽態度。也有一些姻緣可能是雙方的長輩談妥當, 小輩們得在新婚夜方是知道對方的模樣。種種情況,不一而足。

    “若是大姑娘不滿意杜家的這一樁姻緣,杜太太與其母親的贈禮,咱家就要退回去,再是致歉一二。”朱家太太又是提醒一回話。

    “一切由父親做主,我這兒沒什麽異議。”朱大姑娘此時給出明確的答案。朱家太太聽懂繼女的意思, 沒有反對就是默認嘛。

    朱家太太心頭輕鬆一回。她不必再操心繼女的婚事。她可以把杜家的這一樁姻緣與丈夫提一回。然後就是等著杜家上門來提親。等得六禮一過,朱大姑娘自然會嫁到杜家成為杜家新婦。

    京都外城, 杜宅。

    三太太崔氏一回家後,她就是把好消息報給杜家老太太知曉。三太太崔氏說著今個兒的相親會,她是說得眉飛色舞,這會兒的三太太崔氏是一點不見著相親聚會上的緊張感。崔氏是說出自己的歡喜與滿意。

    “敦兒的婚事總算有成果, 這是了我一樁心事。我盼著敦兒媳婦趕緊進門, 也好管一管敦兒。”三太太崔氏是嘴裏說著兒子和兒媳,實則她有一點小小的炫耀心理。

    在旁邊聽著三太太崔氏講話的人, 除著杜家老太太外, 還有大太太顧氏和二太太趙氏。

    “三弟妹, 敦兒媳婦進門後,你身邊多一個幫襯的人手,你就會輕鬆起來。”大太太顧氏笑著提一話。

    “要說敦兒媳婦進門後,敦兒有嶽家的支持,這學業上一定精進幾分。我瞧著來年的院試敦兒一定能高中。”二太太趙氏還是記得杜家二老爺的叮囑,她自然是小小的捧一回妯娌。

    聽著兩個妯娌的話,三太太崔氏想像著美好未來,她是嘴角含上一抹得意的笑容來。

    “敦兒這一樁姻緣好,咱家可不能擔擱。為免夜長夢多,明個兒就請媒婆來家。”杜家老太太提醒一話。

    “娘,敦兒婚事的聘禮按照什麽標準辦。”三太太崔氏是問一回話。

    三太太崔氏這話一出來後,大太太顧氏是支棱起耳朵來,要知道長房長孫都在大太太顧氏這一房,將來杜家的產業大頭也會分在大房。大太太顧氏這一位管家的太太自然不會有半點的疏忽。

    二太太趙氏的眼神則是閑躲一下,她是在兩位妯娌的身上各瞄一眼。二太太趙氏覺得這事情的裏頭有得說道啊。隻是二太太趙氏如今不敢鬧騰,她怕惹著杜家二老爺的發火。於是二太太趙氏當一個吃瓜群眾。

    “跟赦兒媳婦一個樣,都是一千兩銀子。”杜家老太太是拿出決斷來。

    三太太崔氏一聽這話,她是在場人裏最高興的那一位。三太太崔氏說道:“有娘這一話,我心頭就有數。”

    大太太顧氏表麵上微笑著,她的心頭有一點小波瀾。至於二太太趙氏,她是非常不高興,她隻是端著不說出來。

    次日,杜家請媒婆來家。

    當天的晌後,李宅的杜貞貞接到親娘顧氏的書信,在信中顧氏跟女兒吐一吐自個兒的苦水。大太太顧氏就是心氣不平,她覺得赦兒媳婦是長媳,這標準當然得高一些。

    敦兒媳婦跟長嫂一個數兒的聘禮銀子,大太太顧氏心頭自然不太高興。隻是除著與女兒杜貞貞能講一講,大太太顧氏在外人麵前得端著賢惠的人設,她不能開口一吐心中的鬱結之氣。

    “祖母倒是舍得。杜敦……”杜貞貞嘴裏念著堂弟的名字。一愰多年過去,當年的事情就像是依然在眼前。隻是杜貞貞這時候才發現一個事實,一切皆不同。

    “唉。”杜貞貞歎息一聲。她還能說什麽?

    她明明努力改變嫡親哥哥杜赦的前程,大哥哥杜赦是得著好處,如今一家子妻兒圓滿。她呢?她想嫁進宦官人家的願望是落空。

    再是念著堂弟杜敦的名字時,杜貞貞的心情是特別複雜。

    “光祿寺的朱署丞。”杜貞貞念著堂弟杜敦未來嶽丈大人的官職,她知道這一回的姻緣,乃是堂妹杜綿綿為胞弟杜敦挑中的好人家。

    這般嶽家以杜貞貞如今的眼光瞧來,確實是杜家能攀上的最好姻親。更好的京都不缺,問題就在於杜家攀不上。

    這時候的杜貞貞心頭就一個想法,她的哥兒一定得讀書,還得讀出功名來。她一定不能讓堂妹杜綿綿越發的比下去。

    四月二十二日。

    杜綿綿從娘家的來信裏知道,杜家已經請媒婆家去朱家提親,朱家同意了,還給出朱大姑娘的生辰貼子。

    杜家、朱家已經合上姻緣貼,大師算過八字是上上吉的姻緣。

    如今的杜家、朱家在走六禮,三太太崔氏在書信裏專門與女兒杜綿綿講明一回,弟弟杜敦娶新婦的聘禮銀子與赦大嫂嫂全氏是一模一樣的數,都是一千兩銀子。

    “你看到什麽高興的事情。”司徒弘光一下差,他歸家後,他就瞧見妻子拿著一紙書信是讀得笑臉盈盈。

    “是喜事。”杜綿綿回著丈夫話。

    “你瞧瞧。”杜綿綿把書信遞給夫君。司徒弘光接過來,他是快速的讀完一遍後,他把書信擱回去。

    “確實是喜事。”司徒弘光也是認同妻子的話。

    “敦弟的婚事有著落,你做姐姐的能安心。我都有所了解,朱署丞家的門風好。敦弟能娶到朱家的淑女,敦弟的婚後日子一定會過得非常舒坦。更何況朱署丞的學問好,他做為泰山大人指點一下敦弟這一位女婿,讓敦弟在來年的院試中更能一展身手,一舉考中得功名。”司徒弘光從更實際的角度說一回話。

    “娘信裏也說了,杜家和朱家已經合算過吉日,今年一定會給敦弟成婚。”杜綿綿也盼著弟弟杜敦得嶽丈的提攜,那是在科舉上有斬獲,能夠一舉考中得功名。

    弟弟有功名,最好還是一個舉人。因為舉人有選官的資格。哪怕是黃榜之上沒能考中進士,舉人走一走門路就能做官。

    在杜綿綿想來,一旦弟弟杜敦當上官,杜家的門楣才是真正得提上來。

    對於自己的娘家,杜綿綿能幫襯上的是給弟弟挑一個得力的妻族。更多的幫襯,她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挺好。敦弟一旦成婚,杜家和朱家就是姻親,敦弟求學,求到嶽家的泰山大人頭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想是朱署丞一定樂意幫襯著女婿。”司徒弘光說得人之常情的話。

    夫妻二人說說話,又是聊一聊京都一些傳聞。

    如今司徒弘光一心撲到光祿寺衙門的差事上,關於家中的產業就由著杜綿綿在打理。杜綿綿除著管自己的嫁妝,還要管忠勇侯府分給司徒弘光的那一份產業。

    還有就是當初夫妻二人在京都開辦的書鋪、茶樓,以及養出來的小戲班子和說書人。這裏頭的門道多,如今司徒家看著小門小戶,從七品的官就是芝麻綠豆一樣的不起眼。可背後有人啊,所有書鋪和茶樓的生意還是非常不錯。

    夕食,司徒宅一家人聚一起用餐。

    司徒老太爺瞧著孫兒和孫媳,還有曾孫和曾孫女,他的心情好。他是講著江南的一些事情。司徒老太爺說道:“江南來信,東宗那一邊還給咱家送一回大禮上門。”

    司徒老太爺嘴裏的東宗,那是指著原來的司徒一族。至於司徒弘光這一支分出來後,因著祖墳埋葬在淮水府的西邊,就是代指西宗。這算是一個司徒氏,東西分二宗。

    至於分成東西二宗的源頭,就是當初杜綿綿、司徒弘光花錢請人唱戲,把司徒氏的一筆爛帳傳唱得整個淮水府人盡皆知。當時暗戳戳給東宗、西宗是分一個清楚明白。

    司徒老太爺聽著戲曲後,他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司徒老太爺把自己這一支就是自稱為西宗。至於原來的司徒氏一族,慢慢得也是接受自己成為淮水府司徒一族東宗的事實。

    “東宗有什麽事情求到咱們跟前。”司徒弘光在用完餐,在仆人把餐具都是收拾妥當,一家人閑談消食時,他是問出一話。

    聽著孫兒司徒弘光的問話,司徒老太爺很有心情解答。他老人家是說道:“當然是有事情相求,若不然何必巴巴兒的送禮上西宗來求咱們?”

    “都是司徒氏的兒孫,如果能幫襯的話,咱家自然可以搭一把手。如果是什麽違法亂紀的事情,咱家就得幹脆利落的推辭掉。”司徒弘光先是表明立場。

    “東宗那一邊鬧出人命官司。”司徒老太爺是冷哼一聲。

    “人命官司,這就不是小事兒。祖父,咱們還是不插手的好,免得落下什麽把柄讓人拿捏。都是東西二宗,各立祖墳,沒得還為別家做出來的壞事,那是壞掉自家的功德。”司徒弘光是官場越混久,膽子越老小。

    “我與弘光你一個看法,所以東宗送來的禮,我沒讓人收下。我今個兒提一嘴是想讓弘光你知道此事,免得東宗求到你的衙門上,你是稀裏糊塗的被人算計一回。”司徒老太爺是提醒著孫兒司徒弘光。

    “光祿寺又不是斷案的衙門,東宗求來沒用。”司徒弘光是淡然的一笑。

    消食後,司徒老太爺這兒的晚輩們是一起告辭離開,不再擔擱老人家的歇息。司徒瀅瀅、司徒佑祺一道隨爹娘回後宅。如今姐弟二人住東廂房。

    杜綿綿和司徒弘光先安排兩個孩子歇息,然後,夫妻二人才回寢屋。

    杜綿綿九個半月的身孕,她的行動之間頗是不便。白天時,她身邊就是離不得侍候的人,也是以防萬一。

    晚間,寢屋外自然也有守夜的丫鬟。就杜綿綿本人而言,她當然是看重腹中的子嗣。便是產婆,司徒家都是在杜綿綿懷孕滿九個月後,已經是請在家中候著。

    當晚就寢後,杜綿綿半睡半醒間,她讓腹中的疼痛是驚醒過來。

    不是頭一回生產,杜綿綿自己是心頭有數。於是杜綿綿推一推身邊的丈夫,她說道:“四郎,醒醒……”

    司徒弘光被妻子的話喊醒。

    “怎麽了?”司徒弘光是問一聲。

    “我要生了。”杜綿綿的語氣還算得鎮靜。司徒弘光一聽後,他是驚一跳。司徒弘光起身,他是點亮屋中的燈。

    “來人。”司徒弘光在門邊大喊一聲,把外門守夜的丫鬟喊進屋。

    杜綿綿對於生產的事情有安排詳細章程,她是早與身邊的丫鬟們有過吩咐。這時候杜綿綿忍著腹中的痛楚,她是對丫鬟吩咐道:“按著早前的吩咐行事,你不必過於驚慌。把杜嬤嬤喚來,把產婆喚來。”

    丫鬟應下話,馬上去辦事。

    杜綿綿在丈夫司徒弘光的攙扶下,她是起身,然後她是披上外衣。等著奶娘杜嬤嬤一來後,杜綿綿在奶娘和丫鬟的攙扶下,她離開寢屋,她去早備好的產房裏待產。

    “我……”司徒弘光一時間,他是不知道應該幹點啥。

    “四郎,瀅瀅那兒,佑祺那兒,還有祖父那兒,你得支棱起來。”杜綿綿給丈夫交代一回事情。司徒弘光一聽妻子的話,他是反應過來。

    司徒弘光這時候穿上外衣,然後他是走出寢屋。司徒弘光先去一雙兒女的屋中。

    住在東廂房的司徒瀅瀅、司徒佑祺被外頭的動靜驚醒。司徒弘光進屋後,他安排著奶娘把兩個孩子包裹起來,然後就是送到前院去。

    “父親。”司徒瀅瀅有一點不安。她還是拉一拉親爹的衣角。

    “……”司徒佑祺同樣有些不安的模樣,他是望著親爹。

    “沒事兒。父親送你們去祖父那兒,你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去陪一陪晚上睡得不安穩的祖父,給父親和母親幫一幫忙。”司徒弘光說著善意的謊言。

    聽著是去陪祖父,司徒瀅瀅和司徒佑祺都是安心下來。司徒弘光帶著兩個孩子到前院,淺眠的司徒老太爺這時候也是醒來。司徒老太爺從下人的口中已經知道情況如何。

    司徒老太爺此時是沒有睡眠了,他關心著將要降生的曾孫輩。主要是司徒老太爺這一支的人丁太單薄。司徒老太爺是心有慽慽焉。

    “瀅姐兒,祺哥兒……”司徒老太爺瞧見抱到前院主屋的兩個孩子,老太爺是關心的喊一回話。

    “祖父,兩個孩子被後頭的動靜驚醒了。我讓人抱到前院來,讓他們今晚歇在祖父這裏。”司徒弘光趕緊的交待一話。

    “讓孩子們來前院好,這般妥當。”司徒老太爺是過來人,他當然知道後宅的情況在這會兒肯定鬧騰的很。讓小孩兒到前院來也免得受什麽驚嚇。

    “成,讓瀅姐兒、祺哥兒今晚在前院歇下。你去後院守著,一旦有好消息趕緊差人來報。”司徒老太爺沒留孫兒在跟前。他老人家等著後頭的喜訊傳來。

    “那我去後麵守著。”司徒弘光得著祖父的話,他是馬上應下來。

    “去吧。”司徒老太爺這裏不留人。

    司徒老太爺自己沒有睡意,他卻是哄起兩個曾孫輩睡覺。都說小孩子覺多,哪怕被前麵的動靜吵醒。這會兒一沾上被窩,司徒瀅瀅和司徒佑祺又是打起瞌睡來。

    “睡吧,瀅姐兒、祺哥兒,你們明天還要進學,這會子趕緊睡覺。”司徒老太爺安排奶娘們,這是趕緊的把兩個小主子安頓好,哄睡兩個小孩子。

    對於兩個曾孫輩在迷糊裏又是睡過去。司徒老太爺瞧著兩個小人兒的可愛睡顏,他是心情不錯的。

    後宅之中,杜綿綿已經進產房。產婆瞧過情況,這時候自然是親自攙扶著杜綿綿是在屋裏的牆角處是慢慢的走幾圈。

    等著丫鬟送進來吃食,杜綿綿又是強迫自己用一碗雞絲麵。為著接下來的生產,杜綿綿努力的準備著。

    產房內的氣氛,還在杜綿綿的節奏中,她心情算得平靜。

    產房外,司徒弘光不太鎮靜,他是來回的跺步。此時此刻的司徒弘光是難以安生的坐下來。哪怕下頭的仆人已經把椅子擺上。

    院中,燈籠點亮。

    司徒弘光卻是一抬眼時,他瞧見是天上的月亮,還有一閃一閃的星光。

    產房裏的杜綿綿是感受著腹中痛楚,從最初的淡然,她慢慢的轉變了臉色。

    疼的感覺,從骨頭縫裏冒出來。杜綿綿這時候隻有一個想法,讓孩兒趕緊的生出來。她想卸貨。

    “太太,調整呼吸。”產婆扶著杜綿綿,她在旁邊提醒話。

    “吸氣……”

    “吐氣……”

    “……”杜綿綿這時候當然在改變著自己的節奏。她能理解產婆的好意,所以她在努力。真的用盡自己所有力氣,她在努力的生孩子。

    這時候是什麽時辰?

    杜綿綿是不知道的。

    隻有在屋外的司徒弘光,他是瞧著天邊的月色,他大概能估算一下時辰。隻是此時的他沒有這樣一份閑情雅致。

    “……”屋外的司徒弘光是握緊拳頭,他在等等著新生兒的降生。

    等著似乎太久太久,至少司徒弘光覺得時間真難熬。一直到屋中傳來“哇哇哇……”的嬰兒啼哭聲。

    “生了。”司徒弘光緊張的心情是一下子輕鬆下來。他的念頭動起來,他又是關心起小嬰兒來。這一胎是白白胖胖的兒子,還是可愛的小棉襖。

    司徒弘光對於新生兒降生,他是滿滿當爹的歡喜。他在屋外等候著,他是臉上帶著喜意,又帶些想知道答案的著急。

    產房中,產婆給新生兒剪好臍帶。產婆給小嬰兒收拾妥當後,又是把小嬰兒包裹好。

    奶娘杜嬤嬤接過小嬰兒,杜嬤嬤抱著小嬰兒到杜綿綿的榻前,她笑道:“太太,您瞧瞧,您生下咱們司徒家的二爺。”

    “是一個男孩兒嗎。”杜綿綿聽清楚奶娘的稟話。她知道自己終於卸貨。

    “恭喜太太,太太生下一位公子。”產婆這時候湊上來,她是高興的說一回話。

    杜綿綿的嘴角含笑,她望著小嬰兒時,她是滿臉的母愛。就這一刻,杜綿綿突然是臉色一變。

    “嬤嬤,我腹中似乎還有孩子。”杜綿綿感覺到自己腹中的動靜,她是提醒一話。產婆這時候走到近前,她伸手在杜綿綿腹部仔細的撫摸。

    “太太,您是懷的雙胎。”產婆說的肯定。

    奶娘杜嬤嬤是神色一變,她道:“請大夫來家診的平安脈,如何沒有診出太太懷的雙胎。”在奶娘杜嬤嬤的眼中,那大夫已經成為一個庸醫。

    產婆這時候可不敢擔擱,她是給杜綿綿順了胎,她還說著話,讓杜綿綿繼續調整一下生產的呼吸節奏。

    杜綿綿本來有些鬆懈下來的情緒又是提起來。

    杜綿綿當然知道生雙胎跟生一胎的情況不同。原來大夫診平安脈,診斷是一胎時,她心頭是鬆一口氣。

    如今變成生雙胎,杜綿綿心頭又是提起一回擔憂的心氣。隻是孩子懷上了,這不可能不生吧。

    杜綿綿能做的,她就是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那是讓腹中的第二個小嬰兒是趕緊的降生。無論如何杜綿綿都得讓自己忍耐痛楚,那是平平安安的把孩子生下來。

    在屋外,司徒弘光已經聽到嬰兒的啼哭聲。

    隻是好半晌,屋門沒有打開。沒有來報喜的人。這讓司徒弘光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上。他是握緊拳頭,他的擔憂之色溢滿臉上。

    時間又是慢慢的過去。

    從四月二十二日滑到了四月二十三日。明明隻差著小半個時辰,可按著日期就是差上一天。

    屋中又傳來“哇哇哇……”的嬰兒啼哭聲。比著前頭那一個響亮的聲音,這一回的小嬰兒啼哭聲是弱上許多。

    在產房內,杜綿綿整個人跟水裏撈出來的一樣。她躺在榻上,她覺得渾身已經乏力。

    當然杜綿綿的精神還不錯。她瞧著奶娘把兩個小嬰兒放到她的枕邊上。兩個小嬰兒明明一個娘胎裏出來的。他們之間的差別就很大。

    前頭的哥哥似乎搶走了娘胎裏的大多數營養,他長得有一點點的胖乎乎。比著一胎出生的小嬰兒,哥哥也不會遜色半分。

    後頭的弟弟卻是小小的個頭,比著哥哥的模樣是瘦小許多。杜綿綿的目光是注視著雙胞胎中的弟弟,她的眼中有擔憂之色。誰讓弟弟的哭聲比著哥哥是軟乎乎,那等哼哼嘰嘰的聲音太低調。

    “嬤嬤,天亮後宵禁一解除,趕緊讓人請大夫來家。讓大夫仔細給兩個孩子請一回平安脈。沒大夫的確切答案,我心頭有些擔憂。瞧瞧這一個娘胎出來的兩孩子,弟弟實在太瘦小了。”杜綿綿是真的擔憂。

    “待宵禁一解除,奴婢一定盯緊這事情。”奶娘肯定的回一話。

    “嬤嬤,產婆這一處加倍的給喜封。”杜綿綿又對奶娘吩咐一回話。奶娘是應下話。旁邊的產婆聽著這話,產婆當然是高興的利害,她是連連道謝。

    杜綿綿生下雙胞胎,她感覺有些累了。於是杜綿綿在交待好話後,她是沉沉的睡去。

    屋外,司徒弘光總算是見著打開的屋門。

    奶娘和產婆一人抱一個小嬰兒,二人是給司徒弘光道喜。奶娘說道:“恭喜老爺,太太生下一對小公子。”

    “一對男嬰。”司徒弘光重複一回話。司徒弘光問道:“大夫診脈時不是講,你們太太這一胎懷的是一個孩子嗎?”

    司徒弘光嘴裏這般說,他是趕緊的湊到兩個孩子近前。這一瞧,司徒弘光是跟妻子一樣的想法。

    司徒弘光指著產婆懷中,那一個瘦瘦小小的嬰兒。他問道:“這是大的哥哥,還是小的弟弟?”

    “老爺,您指的是三爺。”奶娘回著小嬰兒在司徒宅的排序。

    “這是老三啊。”司徒弘光的眉頭是皺起來。他說道:“天亮後趕緊安排人去請大夫來家,讓大夫給兩個孩子診一回平安脈。”

    “老爺,太太已經吩咐請大夫來家的事情。”奶娘趕緊的回一話。

    “那聽你們太太的,不能有半點擔擱。”司徒弘光嚴肅的回一話。

    “下頭人不敢怠慢,老爺放心,這事情一定辦妥當。”奶娘態度恭敬的回了話。

    司徒弘光點點頭,他又喚著奶娘和產婆把孩子抱回屋中。在司徒弘光提步進屋前,他又吩咐丫鬟去前院,去給司徒老太爺報喜。

    前院中,司徒老太爺是守到丫鬟來報喜。一聽說孫媳是生下一對曾孫,司徒老太爺當時非常高興。他發話,他要給司徒宅的所有仆人加賞月錢。

    司徒老太爺這時候高興的沒睡意,他拿出自己的黃曆,他要看吉日,再給自己的曾孫們算一算生辰八字。司徒老太爺得著孫兒和孫媳的話,兩個新出生的曾孫是要他這一位曾祖父取大名的。

    這不,老人家是歡喜過頭,他想趕緊給曾孫選中喻意上佳的大名。

    後宅中,司徒弘光是進屋裏,他瞧見睡著的妻子。司徒弘光是守在榻邊上,他對奶娘吩咐話,道:“太太有交待賞錢的事情嗎?”

    “回老爺的話,太太有提前安排章程,一切按規距行事。在兩位小公子出生後,下頭的小廝、仆婦、丫鬟們是人人都能得著賞。算到月例銀子上,能加賞兩個月。”奶娘回著話。

    “既然太太有安排,一切就按規距辦事。”司徒弘光如今當上官老爺,他就喜歡規距二字。

    奶娘聽著司徒弘光的吩咐,她自然是應下話。

    這一晚,司徒弘光沒多少睡意了。

    等到天明時,宵禁一解除,司徒宅的小廝就去請大夫來家。

    大夫一進司徒宅後,就被丫鬟引著到後宅。兩個小嬰兒請大夫診一回平安脈。司徒弘光就在旁邊盯緊這事情。

    大夫仔細的給兩個小嬰兒診過平安脈後。大夫拱手一禮,說道:“司徒老爺,貴家的二位小爺,前頭出生的這一位小爺身體健康,一切無恙。後頭出生的這一位小爺目前個頭有些瘦小,底子稍微有一些薄弱。不過是一母雙胞的兄弟在娘胎裏爭一回,哥哥爭贏了,弟弟弱勢些。隻等過些年頭,等後頭出生的這一位小爺長大後,一切與尋常人就無二樣。”

    在大夫的口中,司徒宅剛出生的小三爺,那是身體沒毛病。至於瘦小的個頭純粹是在娘胎裏沒搶贏哥哥。

    至於為何當初的大夫沒把到雙胞的脈息,如今的大夫強行解釋一回,說是娘胎裏的哥哥太強勢,把弟弟的脈息遮掉。

    這話大夫講出來,司徒家的人信不信?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司徒家的人肯定不會真的講什麽庸醫二字。

    至多就是不再請當初給杜綿綿診喜訊的大夫。往後一定是換一位坐堂大夫請來司徒家中看診。

    司徒弘光發話,讓人給大夫雙倍的診金和賞錢。又請大夫開著養身的方子。有給產後杜綿綿吃的藥膳方子,有給兩個小嬰兒奶娘吃的補身方子,讓奶娘能有充足的奶水喂養孩子。

    當天司徒弘光上差是晚一些時辰。當然他提前讓小廝去請過一回假。等他到衙門後,因著喜事臨門,司徒弘光自然沒有免俗的給諸位同僚和下屬是發一回請貼。

    上午時分,杜綿綿醒來。

    “太太,您醒了。”秋月一直守著杜綿綿,見著杜綿綿醒來時,秋紅非常高興。

    “秋紅。”杜綿綿見著榻邊的人,她是喚一聲。

    “太太,您的吃食備在爐上,奴婢馬上讓人去提來。”秋紅一邊說話,一邊小心的給杜綿綿背後塞靠枕。

    秋紅得著杜綿綿點頭同意後,她是吩咐小丫鬟去提吃食來。秋紅自個兒是給杜綿綿倒一盞白開水。這是給杜綿綿潤一潤嗓子的。白開水是涼過的不燙嘴,此時帶上一些溫熱,飲下時最是合著胃口。

    等丫鬟提著吃食進屋後,杜綿綿來了胃口。她感覺著餓。

    一小碗的雞湯下肚後,杜綿綿是暖好胃。杜綿綿此時是精神頭不錯,她與秋月問著家中孩兒們的事情來。

    秋月詳細的回答一遍。

    “瀅姐兒、祺哥兒來過一趟嗎?”杜綿綿彼時在暈睡中,她是沒瞧見兩個來給她請安的孩子。杜綿綿小小的失落一回。不過孩子們在前院讀書,杜綿綿想見時,隨時可以見到。這般一想後,杜綿綿的心情又是鬆快一些。

    “新出生的兩個孩子,大夫來家後已經診過平安脈,講一切都無恙啊。特別是我家小三郎,他就是個頭小。”杜綿綿聽過大夫的診脈後,她心底是真正的落下一塊大石頭。

    “那便好。”杜綿綿知道孩子們平平安安,她心情就是能輕輕鬆鬆。

    當天,司徒弘光下差早,他提前回府。

    司徒弘光一回來,他就到產房瞧一回妻子。杜綿綿瞧著紅光滿麵的丈夫,她笑著說道:“四郎遇上喜事?”

    “咱家添兩丁,這還不是大喜事。”司徒弘光是非常高興。當爹這等事情,他是跟衙門裏的同僚和下屬一起好好的分享過一回。哪怕此時呢,他的喜悅之情不減半分。

    “洗三之時,我的同僚和下屬們都會來慶賀。到時候咱家得好好熱鬧一回。”司徒弘光又提一事。

    “咱家兩個孩兒要辦洗三宴,得給各家親戚送上請貼。”杜綿綿一想著辦洗三宴的事情,這肯定不能馬虎。

    “放心,要寫的請貼,我今個兒在衙門時已經全部寫好。”對於在衙門當差時,順道把私事也是一起辦妥當,司徒弘光在妻子跟前說一說,他覺得完全沒問題。

    “四郎,你是辛苦一回。”杜綿綿笑道:“我得瞧瞧,四郎你準備請哪些人家。我還得琢磨一下早前與奶娘商量的洗三宴,可會準備的太過於疏漏。”

    “這是一份清單,你且瞧瞧。”司徒弘光拿出一份清單來,他笑道:“你放心,事情我與祖父商量一回。祖父講洗三宴的事情他來操辦。讓你好好的坐月子,萬萬要養好身子骨。”

    顯然關於洗三宴的事情,司徒弘光表示他是仔細考慮過。真是忙碌起來,也不能讓坐月子的妻子操勞。

    這不,司徒老太爺是寶刀不老,雄心依舊在,他準備出山來給曾孫慶賀。

    “祖父親自操辦洗三宴嗎?”杜綿綿一聽後,她是捂嘴偷笑。

    “我能躲一個懶。隻是這事情若讓我娘家的長輩們知道,我這兒肯定得挨批評。”杜綿綿把自己拿出來打趣一回。

    “放心,祖父說了,他辦事,這名頭是你拿著。”司徒弘光表示祖父他老人家不搶虛名。他老人家隻是想為曾孫輩們發光發熱。

    司徒宅添丁。司徒弘光與祖父一起查驗一回請貼是否有疏忽。司徒弘光的同僚、下屬一個不能缺少。各家親戚更不能漏掉。

    於是秦王府的楊庶妃也是收到一份司徒宅的洗三宴請貼。至於楊庶妃懷著身孕多半不能來司徒宅參加洗三宴?

    總之司徒家的請貼,各處都得送到。不能別家都送,端是漏掉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