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想念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323
  第192章 想念

    而在各縣城新茶園打頂采摘完畢,並完成當年的春茶銷售後,所采摘的新茶也隨著益州唐刺史書寫的文書,一並被送去了京城。

    永興帝在看完益州送達的文書,很快便召見了幾個重要大臣商議。

    唐刺史送達的這份文書裏,除了有益州各地新茶園的產量和種植等數據外,還書寫了雙縣新茶市今年的春茶交易情況。

    其實關於新茶市一事,還在數千裏之外栽種著茶樹的林立文不知道的是,朝堂已經為此爭吵了許久。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茶葉的巨大利潤。

    有官者便言道,茶葉之利巨大,便更該由官府完全管控。由官府去購置茶農手中的茶葉,再由官府將當年茶葉產量歸攏統計完畢後,將其售賣給茶商。

    這種專管專賣下,朝廷才能從中獲取最大的利潤。

    當然,也有反對的。

    有另一官者便言道,正是因為茶葉利潤本就巨大。若這般專管專賣,便很難保證專管此事的官員不受其誘惑。到那時,若各地主官為一己私欲,對當地茶葉收購壓價,那麽茶農掙不來銀錢,他們便逐漸不願再種茶。而對茶商提高售價,那麽茶商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必然也得提高賣價。如此一來,茶葉銷售勢必受到極大的影響。

    朝廷的稅收,自然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還有各地主官,為著巨大利益,也難保不會幹出截留或隱匿茶葉茶稅等事。

    然這話一出來,之前提議茶葉該由官府專管專賣的官員也言道,朝廷可製定嚴格律令,嚴防此事發生。甚至朝廷還可以為此設置專職部門,稽查嚴管此等事件。

    “嚴抓嚴管,不如從源頭解決!”另一官者直接喊道。

    古往今來,為著嚴抓貪官汙吏,各朝代製定的嚴律還少了嗎?細數下來,這麽多朝代裏,因此而被砍頭,甚至是抄家,遺臭萬年者數不勝數。可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抓得嚴就沒有貪官汙吏的存在了。

    所以他讚成茶市的出現,讓栽種茶樹的鄉民,在官府開辦的茶市裏直接與茶商交易。交易的價格,雙方自行商定。

    官府隻收取其中的稅收。

    這麽一來,茶農想賣好價,賺更多的銀錢。要麽便加大茶樹的栽種,要麽便提高茶葉的品質。

    茶商們收購到更多的茶葉或者是收購到更好品質的茶葉,他們能掙來的銀錢也就更多。雙方都好了後,市場上的銷售才能得以良性的發展,經濟才能越發的繁榮。

    對朝廷來講,所征收來的稅銀才會更多。

    當然,茶葉私賣依舊要嚴抓,尤其是私賣茶葉出境。

    而且對比起原來的嚴抓,律令甚至還需得更為嚴格一些。

    這跟茶農和茶商們之間的交易不同,茶葉在時下作為重要的軍事物資,在對外出口交易這一塊,朝廷必須將其嚴格掌控在手中。

    ……

    已經步入老年的永興帝,安靜的坐在龍椅上看著朝堂裏眾大臣的爭執。在朝臣們爭執的激動時,永興帝的目光也從那些爭執的朝臣們的身上,逐漸掃向了他那幾個已經成年的皇子身上。

    他們的身姿越發的高大挺拔,而自己卻已經垂垂老矣。

    待到朝臣們爭議了許久,大家便又來向永興帝請示最後的定奪。

    永興帝沒有直接說茶市上的事,反而突然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朕聽聞,大郎去到益州後,除茶葉外,還發現了冰粉果和辣椒……在將這二者的食用方子傳播了出去後,還又在當地教授百姓種植……想來你們應也食用過這冰粉和辣椒了吧?”

    時下過去一直喊辣椒都喚做秦椒,但隨著林立文發現不同品種的辣椒後,大家漸漸的也跟著他一起習慣喊辣椒了。

    秦椒就成了辣椒的一個品種,也是過去醫者們常入藥的那一種類。

    而朝臣們,不僅食用過冰粉和辣椒,甚至他們還收到過林立文數千裏之外的“情意”贈送呢!

    隻大家都很是不解,永興帝怎的在商議茶葉專管專賣一事上,突然提起這冰粉和辣椒來。

    朝臣們一時之間不知永興帝此舉為何意,便不敢輕易出聲作答。

    永興帝顯然也並不是想要他們的回答,此時他又突然歎道:“大郎一直與我言道,他不懂做官,隻會種地。然他這些年所行之事,卻皆是利國利民的善事……如他這般與民掙利的官者,方才難得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好些朝臣們便很快就領會過來了。

    那林大郎最出名的地方在哪裏?

    種地的本事,還有他對技藝傳播的大方。

    更準確一點的來講,是他對老百姓的大方。誰也不是傻子,那林大郎這麽多年來所行的事,所傳播出去的技藝,受惠最多的到底是誰?

    為官者,需與民掙利,莫與民爭利。

    於是有那官者出列,順著永興帝的話先誇讚了林立文一番後,然後再言道,他亦讚成官辦茶市的設置……

    當然依舊有一些人不死心。

    畢竟茶稅之利潤豐厚,遠非尋常物件可比。便是要與民掙利,也可在旁的地方上去想辦法。

    隻是這一次,有了永興帝的態度,另一批官者的態度瞬間就變得強勢了起來……最後在朝臣們經過又一番的爭吵過後,永興帝拍板定了官辦茶市的設置。

    而結果,也沒讓永興帝失望。

    今年雙縣設置的新茶市交易成果喜人,各地區百姓受利益吸引,爭相跟著栽種茶樹的畝數和其產量也喜人。

    要知道,今年還隻是第一年。

    茶樹栽種要想獲得經濟效益,一般都需得栽種到第四年時方才能開始有的。而從這之後,新栽種的茶樹便能從幼年期逐漸進入成年期,茶葉的采摘也將能迎來豐收季。

    那麽可想而知,明年的茶葉產量必然迎來大幅度的增長。而與之相對應的,一起大幅度增長的還有朝廷能從茶葉交易上所增收而來的賦稅。

    唐刺史送達的文書上,還附上了雙縣新上任縣令所統計的民間茶樹栽種情況。文書上有書寫,因雙縣新茶市交易使得茶農們掙來了不少的銀錢,各地鄉民越發積極的去開墾合適的山林栽種茶樹……

    永興帝越看文書上麵所書寫的數據,心情便越發的好。他高興起來,還讓這次召見的幾個重臣們一一來看。

    這些重臣們一一看過後,別管心裏是怎麽想的,此時全都一臉笑意的順著永興帝將益州雙縣新茶市的事狠誇了一遍。

    在誇讚完後,有一大臣突然便與永興帝請道,既然益州茶樹栽種一事這般的順利,那麽是否該將那位林大郎調遣去往別地。

    皇朝疆域遼闊,雖一直以來,以益州茶葉產量最多。但實際上,適宜栽種茶樹的地方遠不止益州一處。甚至好些府州其實也有名品茶葉產出,隻是在產量這一塊,一直沒能跟上來。

    茶葉所帶來的利益又這般的豐厚,不管是朝中哪一派係的人士,都是讚同茶樹栽種的。區別隻在於,那位林大郎去哪。

    茶樹栽種至獲利時間雖久,但實際上,隨著朝中皇子們的逐漸長成,永興帝又越發的老邁,在一些府州的管控這一塊,都已經按照各自的派係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掌控。

    便是三年任期一到,其接任者也多為他們原來的派係官員。

    所以對於這件事,打從去年雙縣新茶園茶葉打響名聲後,京城這邊的各派係便盯緊了林立文這個人。此時這位大臣便又言道,安州這地茶葉產量一直低下,懇請永興帝同意派遣那林大郎過去,負責當地的茶葉種植一事。

    有這心思的,當然不止他一個。另一大臣便也言道,秦州一地茶葉曆史悠久,品質上佳,很是受一些遊牧民族的喜愛。隻是產量也一直低下……所以他認為,合該派遣林大郎去到秦州,負責當地的茶葉種植。

    可有名品,質量上佳受遊牧民族喜愛的茶葉又不止秦州一處。故另一大臣也趕緊提議了一處……

    於是就在林立文人還在千裏之外的益州時,大臣們對於他將來的去處又開始了激烈的爭執。

    便是與林立文鬧過矛盾的大皇子一黨,此時也參與了進來。

    對於他們來講,矛盾這東西,隻要利益足夠,並不是不能消磨的。而茶葉能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經濟上的,還有軍事上的……不管是哪一樣,都是他們現階段急切需要且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隨著永興帝越發的老邁,皇子們的長成……皇位之爭到了現階段,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中。

    那林大郎素來又不站位,一門心思的隻種地,教民稼穡。其實這樣的人用起來也不錯,至少他不管去到哪,都能紮實盡心的去做事。

    故這些年來,凡是與那位林大郎共事過的地方官員,每每述職時提起此人來,也是滿口的誇讚。

    不過對於大臣們的搶人一事,永興帝如那日茶市之爭的朝會一般,先是平靜的坐在那看著。待到這些人爭執了一番後,他才開口言道:“算起來,大郎被派遣至益州負責茶樹栽種一事,已快五年了。朕也快五年未曾見過大郎了……甚是想念啊!”

    永興帝的這句“想念”一出來,朝臣們便爭執不下去了。

    這時,永興帝又言道:“這調遣一事不急,待大郎先回京後再說吧。”

    眾大臣們:“喏。”

    然後很快,一封調遣林立文歸京述職的文書,便從京城發往了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