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猴楂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737
  第137章 猴楂

    一直等到農學班下次常假到來時,林立文才得以抽出時間趕回京城宅子裏。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說來也不過短短幾日不見,但林立文就是覺得林立澤身上的精氣神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還有林老二與林楊氏兩人也是一副容光煥發的模樣。

    不過這也是能理解的。

    寒窗苦讀十幾年,一朝功名在身,對一個人的將來帶來的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真要說起來,林立澤還是寒門子弟,科舉功名帶來的影響便更大了。

    林立文也格外的高興,見著人後便連誇了好久,直將林立澤誇的臉頰泛紅了起來。

    一旁的林老二與林楊氏聽著林立文的這番誇讚自也跟著樂嗬,隻是他們這一樂嗬,麵容頓時變得有幾分扭曲了起來。實在是因著林立澤這一次考中,作為父母的他們這幾日過於歡喜,笑得太多了後導致嘴角兩邊都有點發酸了。

    林老頭這幾日也歡喜,隻是這些時日林立文因著事物纏身,一直沒能過來,有些事情上林老頭便拿不定主意。

    第一件事,隻聽得林老頭言道:“……若是在林家村,合該開宗祠祭祖,再擺上宴席好生慶祝一番。”

    如林立澤正經科考高中的這等大喜事,其實完全不亞於早幾年林立文被封官一事,甚至真要對比起來的話,林立澤可還是正經科考中舉的。

    若非林立文農事上的成就實在驚人,單隻拿當初的兩者做對比的話,如林立澤這般的在世人眼中才是真正的改變門楣,故林老頭有這般念頭也不奇怪。

    隻他們遠在京城,距離老家牧州衡縣路途委實太遠。

    “確實該如此。”對此,林立文先隻點頭讚成。

    而這第二件事,便是京中那些貴人們知曉林家有兒郎此次高中後,好些人家還主動送來了賀禮……這也是林老頭最為難的地方。

    雖那些貴人們送的是林立澤,可誰都知曉他們是衝著林立文才來的。

    而京中的這些貴人們,雖林立文與大家同朝為官也有好些年了,卻未曾有過親近之舉。便是相互走動,也多是因著林立文要對其推銷物品。

    這也是林立文的為官之道。

    他將自己定義為一種田的技術人員,素來隻做好自己農事上的本職工作,與京中這些貴人們都盡力保持一定的距離。

    “爺,不如待到二月殿試過後,由二叔二嬸他們回老家開宗祠,告知先祖……再把大姑二姑三姑他們一並接來京城慶祝……”林立文提議道。

    一聽林立文這麽說,林老太立刻便動心了:“能成嗎?”

    若說京城住著不好嗎?

    自是極好的!

    尤其是林立文從西州歸來,他們一家子搬到了莊子上去住後。

    雖林老大與林老二兩兄弟在早兩年的時候,按照朝廷新政令分戶為兩家,但卻是分戶不分家,一大家子相處的和和美美的,兩老人這日子過得便很是順心順意。

    隻有時候,兩老人也忍不住想念遠在衡縣和景縣的三個女兒。

    這不,林老頭也眼巴巴的看向了林立文。

    “自然能行!”林立文笑道:“二叔二嬸可先直接回老家,至於三姑那邊,我再單獨安排人手去景縣將他們接來。”

    聞言,林老太自是歡喜至極。

    林老頭也連連說道:“那便好,那便好!”

    於是回鄉開祠堂祭祖和接林大姑他們進京慶祝的事情暫時就這麽說定了,剩下的便還有京中貴人們送禮一事。

    大擺宴席邀請貴人們自是不行的,但對方送禮而來,自家總還是要回禮的。

    好在對於回禮的事,林立文這次也是做好了準備才過來的。

    “大郎,你莫不是打算拿這些猴楂(1)做回禮吧?”林老頭瞧見林立文這一次帶來的好幾大籮筐的紅果後,滿臉震驚道。

    偏林立文還點頭了。

    於是林家其餘人也都不解又震驚的朝著林立文看了過來。

    猴楂其實就是山楂,北地這邊多野生,百姓偶爾采食充饑。此物還易生長,因此在永興帝賜給林立文的山莊緊靠著的那邊山地裏,便生長了許多。

    林立文修整一些地勢較低的山地做果林時,發現了這些山楂後,他非但沒讓佃戶們將其砍除,反而好生的種植了一批。

    要知道山楂不僅食用價值很高,還可以做積肥所用。

    於是在去年時,林立文特意種植的那一片山楂更是大豐收了一場。

    隻是林立文收獲回來後,卻隻留取了一小部分用以燉湯食用外,其餘的山楂便都被林立文放在了兩層窖裏儲存起來了。

    最開始林家眾人還注意到了這些山楂,以為林立文是有什麽別的用途,當時便沒多問了。後麵更是隨著窖裏這麽一存儲後,大家漸漸的更是都忘記了這些山楂。

    萬沒想到,這時候林立文把窖裏的山楂又給搬出來了。

    “猴楂可是個好東西,生津開胃還能消食……”林立文細數完山楂的功效後,還又說道:“其實要論糖度,猴楂其實比寒瓜還高。”

    這話一出來,林家眾人臉上自是滿滿的不信。

    他們又不是沒有食用過猴楂,就這種野果,自來食用者皆言其甚酸。又怎麽可能如林立文剛剛所言的那般,猴楂糖還能比寒瓜多!

    對此,林立文頗有點無從解釋。

    山楂的含糖量其實真不低,隻是糖也是分很多種的,如山楂這種它真的隻是吃起來味酸而已。

    “我所言自是真的,以後便知曉了。”林立文說道。

    林家眾人聞言雖依舊半信半疑,但也沒再繼續糾結猴楂含糖量比寒瓜高的事情了,大家隻滿臉憂慮的詢問林立文,當真要拿這些猴楂做回禮。

    若說以往那些回禮的話,雖然禮薄,但所回之物皆是貴人們稀罕的物件,倒也勉強說得過去。而這猴楂……真就是北地秋季隨處可尋的野果。

    鄉下百姓都鮮少有拿這等野果去做回禮的。

    林老二便試著提議道:“若不然咱們回些甜瓜?亦或者是過些時日櫻桃成熟,回贈些櫻桃?”

    如今還在初春,甜瓜自還是稀罕好物。

    至於櫻桃,雖說時人都不重視水果,但它卻絕對是其中的例外之一。

    即便櫻桃還是北地能生長的水果,但因著櫻桃成熟季節較早,又因時下品種的問題,還有種植技術的落後,便導致它產量極低,因而在北地也是一種極為奢侈的水果。

    所以普通百姓鮮少食用得起,多為貴人們食用。

    但其實便是貴人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盡興的去食用櫻桃的。因此去年夏季大家用糖蒸酥酪配葡萄的食用方法,便是從過去食用櫻桃裏演變出來的。

    林立文在京中待了也有兩年多時間了,對京中貴人們的飲食習慣他自也是比較了解的。因此他更是早知曉三年一次錄取的新科進士們喜辦櫻桃宴的事,便早早的開始做好了準備。

    而對於時下櫻桃品種和種植上的這些問題,林立文采取的還是嫁接法。

    嫁接能使得本地櫻桃的許多缺點都能得到較好的改善,對於使其掛果成熟也有些許提前的作用。

    可再是如何提前,眼下也不過才農曆二月下旬,距離林立文在莊園裏所種植的櫻桃成熟還需要一點時間。

    所以在林老二提議回贈櫻桃時,林老頭搖頭皺眉道:“太晚了,不妥。”

    “爺,二叔,你們都莫要擔憂,這猴楂我還要處理一番才能做回禮贈出。”林立文笑著解釋道。

    林老二驚訝:“竟是還要處理的啊!”

    突然間,林家眾人便都放心了。畢竟林立文在這方麵的本事,那還是有目共睹的。

    隨後林立文便喚來了吳六和滿娘,讓滿娘將這幾籮筐的山楂拿到水井旁去清洗幹淨。並且林立文還叮囑,清洗時還需得將壞果挑出,再拿簸箕平攤至晾幹表皮水分為止。

    至於吳六,他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出門去購置一筐柑橘和些許芝麻回來。

    待到滿娘和吳六都按照林立文的吩咐把事情做完,林立文又讓兩人一人剝橘子皮,一人拿刀將一部分的山楂對半刨開,仔細剔除掉裏麵的核子。

    這時,林立文又拿出來這幾日安排莊子上的佃戶們準備好的竹簽,帶著滿娘和吳六開始串起了山楂和柑橘來。

    “大郎,你這是作甚?”瑤娘如今越發的黏林立文,尤其是這幾日林立文沒能一道回坊內宅子這邊,她晚上還鬧著要找爹爹。於是今日見著林立文可算是過來了,自是不舍得離開了。

    錢秀秀照看著瑤娘,便也一直跟在林立文身邊,此刻便一臉的好奇。

    “做點冰糖葫蘆和雪球山楂做回禮。”林立文解釋道。

    “冰糖葫蘆?雪球山楂?”錢秀秀對這兩樣東西從未聽聞過,麵上便更為不解了。

    林立文便笑道:“嗯,就是兩種好吃的!”

    瑤娘一聽,立刻便道:“爹爹,瑤娘想吃。”

    “好,一會爹爹做好了給我家瑤娘吃。”林立文說道。

    瑤娘頓時便高興的很了。

    錢秀秀在旁邊又看了會,瞧著林立文準備的竹簽有點多,索性便也坐在旁邊的椅子上幫忙串了起來。

    過了一會,林家其他的人也過來瞧情況,最後也坐下來幫忙了。

    林立文這一次串的是三種糖葫蘆,一種便是純山楂和純橘子串起來的,還有一種便是橘子和山楂混合在一起串成的。

    其實如後世用橘子,草莓等串起來的糖葫蘆味道,在林立文吃來並不比山楂差的。

    拿來串糖葫蘆的山楂自是那些對半刨開後去籽的,但拿來做雪球山楂的話,用完整的山楂才更佳。

    待到這些都串完後,林立文拿出來一袋白砂糖。

    去年因著他早早的就製作白砂糖和糖果的方子給出去了,所以田莊收獲的甘蔗製成的糖,林立文並沒有如他對那些商者們說的那般全部賣完。

    不過留下來的也不多了便是。

    林家眾人當時也隻當林立文是想著自家食用的,便也沒有多問。

    但如今,這些糖卻是派上極大用場了。

    林家眾人便瞧見雖材料上相同,但是經由林立文的一番操作下,隻見兩種不同的熬糖方法,使得最後做出來的成品上差別卻尤為的大。

    冰糖葫蘆上的冰糖透明,蹭的裏麵被其包裹的橘瓣或山楂顏色更為鮮亮誘人。而雪球山楂上麵的糖衣潔白如雪,偶有未被糖衣裹到的地方便可瞧見下麵紅色的山楂。似這般白與紅的碰撞,讓人瞧著便覺得食欲頓生。

    而能成為曆經上千年曆史都經久不衰的一種名小吃,其味道不用說,自是十分受人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