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寒瓜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4053
  第121章 寒瓜

    林立澤雖不知曉永興帝嘉賞下來的官莊具體位置,但是因著有林立文收購糞水這一事的廣泛傳播,他隻詢問了一些在地裏幹活的漢子,便順利的找到了官莊來。

    最近又正逢春耕農忙時,林立文也跟著那些佃戶們在地裏忙活。

    林立澤乘坐在馬車上,也遠遠的瞧見了林立文。但無奈,去完西州回來的林立文不僅曬黑了許多,體格也壯碩了不少。畢竟西州那地方不僅幹旱荒涼,它還以麵食為主。

    林立文又不如尋常做官者那般,以坐在衙門裏處理公務為主,他不是蹲守在官田裏忙碌,便是奔走在下鄉巡查的路上。

    高強度的工作量和運動量,再加上飲食天氣等各方麵的因數影響,林立文出現這般大的變化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麵對變化這麽大的林立文,已經兩年多未曾見過麵的林立澤,隔著馬路和一片農田沒將他認出來也很正常。

    林立澤這邊駕著馬車,便這般的與林立文所忙活的農田擦肩而過了。

    “見過祖母,見過大嫂。”林立澤駕著馬車進了田莊後,按照村民們的指路,又尋到了院子這邊來。

    錢秀秀抱著瑤娘,衝著林立澤笑了下:“二郎。”

    瑤娘更是響亮的喊道:“二叔!”

    “二郎!你可算是歸來了!”見著林立澤,林老太也很是高興。

    林立澤是前年八月中的舉人,原本不出意外的話,他該是在去年二月參加春闈科考的。但架不住意外來了,臨考前林立澤生了風寒,大病了一場。

    結果顯而易見,去年春闈他落榜了。

    林家眾人寬慰他,言一場沒過便沒過,保重身體最為重要。再者多等待三年,林立澤也可多積累三年的學識,到時候再考便是。

    剛落榜時,林立澤確實心性受到了些許的影響。好在他也很快調解了過來,這一年多潛心在家中念書,隻前些日子,一與他曾同在牧州官學裏念書的同窗好友給他捎來喜訊。

    兩人求學時關係是本就要好的,且這位同窗好友之祖父還是官學裏的先生,更是教導過林立澤不少學識,因而即便路途遙遠,林立澤也還是選擇了過去。

    隻他這一去,萬沒想到的是林立文比他還先一步歸京。

    “祖母,大兄呢?”林立澤忙又詢問道。

    “你大兄帶著那些佃戶們在地裏忙活,說是要種一些他從西州帶回來的瓜果。又不讓我跟秀秀下地,隻讓我們在家裏看著瑤娘。”林老太樂嗬嗬的說道。

    如今林立文能留在京城做官,林立澤也歸家了……對林老太來講,再沒有什麽比兒孫皆在身邊的日子更為舒心的了。

    “祖母,大嫂,那我先去地裏尋大兄。”林立澤這般的說道。

    林老太便笑:“去吧。”

    見著林立澤急切的出門尋林立文,林老太還笑著對錢秀秀說道:“兩年多沒見著他大兄了,二郎這是想念得厲害了。”

    錢秀秀也笑。

    她對林立澤這個小叔子印象還是極為不錯的,跟二房的關係也很好。這都是因為剛嫁進來那會,她便同二房一家三口在牧州生活了一年多。

    當時還沒去景縣之前,林立文帶著林老二忙公事,白日裏鮮少在家。錢秀秀接觸的最多的便是林楊氏,好些東西也都是林楊氏教她的。

    林楊氏作為嬸嬸,全家還是靠著林立文生活時,自是也不可能會對錢秀秀這個侄兒媳婦挑剔。

    隻是喜歡歸喜歡,錢秀秀心裏更親近的還是自己的公婆。

    錢秀秀懷孕加生產的那段時日,父母不在身邊,丈夫林立文不在身邊,可是日子卻依舊過得舒適安心。便是因為有了這對好公婆,尤其是婆婆林周氏,她不如林楊氏那般精明會說話。但是對人卻是實心的好,林立文剛去往西州那些時日,都是林周氏在照顧的錢秀秀。

    公公林老大話也少,瞧著是不大管事,但是對瑤娘卻特別的好。

    錢秀秀也知曉這份好,有時候便也忍不住回想當初剛定親時,她爹常對她娘說的話。她爹言道,林家兩個老人明理不糊塗,林老大兩口子老實心善,便是那林家老二雖活躍了些,也絕不是那等惡人,幹不出什麽惡事來。

    最要緊的是,錢地主說這樣的人家將人看得重,因而即便家境差了些,那位林大郎也差了些許,但這門親事其實也還是做得的。

    錢秀秀做好了心理準備,卻沒曾想與她定親的林立文被周夫子退學後奮發改進了!也是從那時候起,她爹時常將林立文掛在嘴邊誇讚,她娘也終於不再一提起親事就傷心難過。對這門親事,錢夫人也開始笑著在家中說好了……

    而婚後,隻除了林立文過於忙碌外,其餘的錢秀秀也覺得挺好的。不過如今,林立文能長留在京中,夫妻倆不用分離的話,那自是最最好不過了。

    “大,大兄?”林立澤問了莊子裏的一些佃戶,終於找尋到了林立文。隻是這會真見著人了,林立澤人也驚呆了。

    “二郎?你回來啦!”林立文直起身子,衝林立澤笑道。

    一晃兩年多沒見,如今已經滿了十六歲的少年此刻站在這裏,瞧著竟也沒比林立文矮上多少了。

    “大兄這些年辛苦了。”林立澤突然對著林立文躬身行禮道。

    瞧著熟悉的板正又出現了後,林立文笑成了滿口白牙:“我家二郎沒變,還是這般的多禮!”

    然後林立澤被誇,臉上又微微泛紅了。

    不得不說,林立澤長得確實不錯。畢竟他可是原男主,因為樣貌俊美而在殿試中被永興帝指為探花郎不說,還指婚了公主下嫁的。

    林立文瞧著便越發覺得樂嗬,繼續打趣他:“二郎瞧著個頭不比大兄矮上多少了,這一誇就臉紅的性子,怎的卻還沒變。”

    林立澤羞赫:“大兄!”

    一時之間,初見麵的那一點點生疏也頓時消散不見了。

    過了會,林立澤又滿臉興奮的說道:“我剛準備進城就聽聞大兄已然歸京……然後我便趕來了這裏。”說著,他頓了頓又道:“若知曉大兄能提前歸京,我該早些回來才是。”

    “無妨。”林立文笑道:“大兄這次歸京,一時半會應當不會被外派了。”

    林立澤十分驚喜:“當真?那可太好了!”然後他又好奇的盯著地裏那些剛長出來的嫩苗問道:“大兄這便是在種植西州帶來的瓜果嗎?不過我瞧著,怎麽有點像瓠瓜啊?”

    他看過林立文寫過來的信,對西州那些味美可口的瓜果也很是好奇。尤其是知曉林立文帶回了果木種子,要在京城這地方種植後,林立澤便更來了幾分興致。

    “這就是瓠瓜。”林立文指了旁邊一處剛種下,還沒長出嫩苗來的地說道:“這邊的才是我從西州帶回來的甜瓜和寒瓜。”

    緊跟著,還要在地裏忙活的林立文,一邊帶著那些佃戶們種植,一邊與大家講起了嫁接技術。這門技術自是要傳授出去的,而且越廣越好,因此林立文在嫁接之前,也想把大家對這門技術的好奇心挑動起來。

    有興趣的學,和盲目的聽從指揮去做事,兩者之間還是有些許的差別。

    林立澤也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這等種植記憶,當下很是新奇,便也跟著那些佃戶們一起聽講。

    之後待到寒瓜出苗至能嫁接時,林家眾人自是不用說,全都來到了地裏。

    莊子裏的那些佃戶們也來了不少,除此之外,還有住在這莊子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趕了過來。這些日子他們沒少聽說那位林大郎從西州帶回來了好些果木種子,種植的技法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他們種植果木,一般都是去挖來果苗,然後將其種在地裏,又或者是用其果實種植。

    可這位林大郎卻不同與常人。

    前些日子,他拿了許多的藤條和枝條,說那些是他從西州帶回來的葡萄和石榴的藤枝和枝幹。栽種的法子也叫什麽……對,插杆種植。

    若不是這位林大郎善農事的名聲格外響亮,但凡換個人來,隻怕大家都會對這種用枝幹種植的方式表示強烈懷疑。

    就更別提,這位林大郎還說了,這些葡萄藤條和石榴枝幹是他去年入冬前所截取保存下來的。

    要知道這中間可是隔了好幾個月啊!

    兩地相距甚遠不說,還又天寒地凍的,這些個藤條枝幹卻不知被他如何保存的,愣是沒變成枯柴不說,一些節點上還有了些許的萌芽。

    這便使得大家雖未見過這等栽種方法,但卻莫名對其種植成功有了些許信心。

    但除了插杆種植,石榴這一塊,林立文還有一部分也用了種子育苗。

    插杆繁殖的話,石榴結果時間能快許多。但是西州和京城相距甚遠,又要保存好這些枝條的成活率,林立文能攜帶的數量很是有限。

    因此林立文便還攜帶了一些石榴進京,用其種子也培育了一些石榴樹。

    而這一次,這位林大郎又要搞一個什麽新的種植技術,就是讓西州帶來的寒瓜長到他們以前種的瓠瓜苗上去。

    “瓠瓜上長寒瓜?你們聽說過沒?”

    “嘁,寒瓜我都未曾見過,你說我聽說過沒?”

    “我也沒聽說過,不過倒是挺好奇的……也不知曉這嫁接到底難不難?”

    “一會仔細看,若是看不懂,再去問問那位林大郎……”

    這位林大郎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習慣,那便是他所會的技藝,隻要你肯學肯問,他在有空閑時是無有不傳授的。因而聽聞了這件事情後,才會有這許多的村民們趕來。

    此時大家便都站在田埂上,一邊聽著地裏的林立文講解寒瓜嫁接瓠瓜時的要點,一邊好奇的伸長了脖子往裏邊瞧。

    這位林大郎可還說了,待到他將這些寒瓜嫁接成功後,若是苗能有多餘的,便可免費贈予附近的一些鄉親們。

    林立文是在去西州的第一年便發現的寒瓜,因而他在西州時已經種植過一茬瓜了,收獲的種子自是不少。且寒瓜種子好保存,體積又小,林立文這次便攜帶了許多回京。

    所以按照林立文所預計準備種植的畝數,這批寒瓜苗是會有些許剩餘的。

    這種新型瓜種植出來後,林立文再加多推廣一下,想來第一年應是能賣個較好的價錢的。

    此次嫁接,林立文用的是接頂法。這種嫁接法操作難度有點大,但優點一旦嫁接成功便成活率高,還不需要別的固定物,所以是最為適用於時下的一種方法。

    至於為什麽要將寒瓜嫁接到葫蘆上,林立文也跟大家說了原因。畢竟隻有將原因告訴他們,才能讓時人明白嫁接並不是什麽都可以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麽便要講究“根株各從其類”。(注1)

    很快這些個事情也被傳了出去。

    “你們知道嗎?原來這寒瓜跟瓠瓜,還有冬瓜,竟然有著同一個老祖宗!它這個老祖宗,便叫葫蘆!”

    時下見過寒瓜的人並不多,除開西州柱州外,其實好些人甚至都不知曉還有寒瓜這等東西。不過瓠瓜和冬瓜,大家卻都是見識過不少的。

    林立文那日講解這些的時候,也與大家講解了寒瓜的長相和口感。因而一些人解釋了一番,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

    “這寒瓜,瓠瓜和冬瓜都長成圓狀,外皮也是綠色的……倒確實像是同一個老祖宗葫蘆傳下來的子孫後代。”

    “也不止是長得像,林大郎還說了,這寒瓜別看汁水豐盈,甘甜味美,但它其實是一種果蔬!”(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