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農具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134
  第11章 新農具

    林家的地已經播種完了,耬車卻是在第三日才借出去,因為第二日的耬車先拿去給了嫁在隔壁劉家村的林大姑使用。

    跟林家一樣,因為賦稅的原因,劉家也未分家。

    劉家父母一共生了三個兒子,老大便是林大姑所嫁的劉保田,現如今倆人一共生了一女一子。下麵的老二老三也娶了媳婦,也俱都生了孩子。

    這麽一大家子住在一塊過日子,再加上林大姑性子要強,嘴皮子也厲害,跟下麵兩個妯娌長久處下來,總歸是有些許摩擦的。

    前些日子林立文在學堂裏出了事,一向來顧娘家的林大姑就沒少被兩個妯娌笑話。也就是後麵林立文馬上就想出了秧馬,還使人送來了兩個,她們這才消停了。

    今兒娘家又特意送來耬車先借與劉家使用,那耬車也真是好用,當日便將家裏所需播種的地全弄完了。

    林大姑喜滋滋的就與劉家眾人說道:“我娘家大侄兒到底是心裏惦記著我這個大姑,新想出個好使的農具,都不忘特意讓我大兄送來與我使用……瞧瞧,可給咱家省了大力氣了!”

    林家公婆自是也歡喜,還順著林大姑誇道:“難為親家有心了,大郎也是個聰慧又有心的好兒郎……”

    兩個村子是緊挨著的,要不然當初林立文在學堂一出事,林大姑也不可能立馬就得了消息。就是林家往外租借耬車的事,劉家也是聽說了些。

    外村人找林家租借,那可是需要五個雞蛋的物資。就這,暫時還租借不到呢!要問他們怎麽知道這個,那是因為白日裏劉家村有人瞧見了劉家使用耬車,特意過來問了。

    過來送耬車,並順便指導劉家使用的林老大當時就說了,他們村的人已經先排上了隊,一時半會的沒法再將耬車租借出去了。

    可越是這樣,林家那邊還能先想到他們劉家,就越是難得。當然不用多說,這份難得林家衝著的就是林大姑。林家公婆又不傻,自是得順著林大姑來誇讚。

    隻是這樣的話,讓倆妯娌聽著心裏就挺不得勁的,但也順著誇了幾句。

    誰讓他們也占了這些便宜呢!

    晚上林老大帶著耬車從林家回來,又跟林立文說道:“你大姑說,等後麵你開荒了,記得上劉家村去說一聲,她跟你大姑父也好過來幫襯一下。”

    林立文感激道:“那多謝大姑大姑父了。”

    憑借著耬車暫時解決了開荒初步所需的勞動力,現在林老頭對林立文開荒的事便不再反對了。但這段時間正處於農忙,村裏人都不得閑,饒是林立文再如何迫切想要去開荒,還是得等上一段時日才行。

    便是林家,即便他們的地已經播種完了,但村裏人之前從未使用過耬車,少不得就得先找林家請教一下。於是林老頭和林老大他們並未因此空閑下來,這幾日他們都被村裏人請去指教新農具耬車的用法。

    其實這些人最開始想請教的是林立文,但林立文最近又想到了一種新農具,正琢磨著如何製作……反倒是林老頭他們,對被人請教的事倒是感興趣的很。

    那些來借用耬車的人大多旱地都跟林家差不多,因此頂天用上一日即可。有些人家地更少的,幹脆就和另外一戶同樣地少的一起合用一天。這樣既能快點忙完播種,還能節省租牛的物資。

    林老頭他們便越發的忙碌起來了,早早出門下地,到了下午又換到另一戶的地裏。一直這般忙碌了好幾天後,耬車的用法基本被村民們摸熟了,需要請教的人才漸漸少了。

    對此林老頭他們心裏還略感遺憾,要知道他們往常可從未被村裏人這般熱情對待過。但很快,這一絲遺憾便被他們拋卻掉了。

    因為冬小麥到了可以收割的階段了。

    在這裏,小麥的畝產量在一百來斤左右,比水稻還不如。可就是這般低的產量,從播種到收割,中間卻需要付出不小的勞動力。

    就拿這收割來說,林家幾乎每年種植的冬小麥都是在兩畝地左右,可是單是收割便需要全家齊上陣忙碌上好幾天,再有之後的脫粒,又是一番辛苦的勞作。

    因此,林立文這一次將要製作的農具,便是專門針對這次麥收來的。

    林立文再次找林立澤要了紙和墨水,將新農具的製作圖畫出來後的這天下午,他便拿上了家裏的柴刀,打算去一趟山裏砍些竹子回來。

    在他們這裏,山上野生的竹子一大把。都不需要林立文走遠,才剛走到一處山外圍,他便看見了一大片的竹林。

    林立文挑選了一下,選了一處瞧著略大一些的野竹林開始動手。

    結果他才剛劈斷一根竹子,就聽到不遠處的竹林裏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驚的林立文以為碰上什麽山林野物了,未曾想下一刻,一個腦袋便從那竹林裏紮了出來。

    原來是一個正在竹林裏拔野筍的老漢。

    “大郎,你在這劈竹子做什麽?”老漢後背背著大半背簍拔好的竹筍,手裏還抓著一把,頭上頂著幾片不知在哪沾上的枯樹葉,衝林立文笑著問道。

    林立文記得這老漢,之前學做秧馬和耬車時還來過林家。他先喊了聲“六爺爺”,才回道:“我想砍幾顆竹子,拿回去試著做個新農具。”

    “要砍竹子做新農具啊!那你把柴刀給我,我來給你砍!”老漢說著,直接伸手過來拿林立文手裏的柴刀。

    林立文本不想麻煩對方的,奈何老漢實在太過熱情,他推脫不掉,隻能道謝:“那麻煩六爺爺了。”

    “這有什麽麻煩不麻煩的。”老漢在詢問過林立文需要怎樣的竹子後,拿著柴刀哢嚓幾下,就砍了一堆竹子。

    還是林立文在旁邊忙說“夠了夠了”後,老漢這才停了手。然後又扯了旁邊的藤蔓將竹子捆紮好,還詢問林立文是否需要他幫忙送回家。

    “多謝六爺爺了,我自己拿回去就好。”對方實在太過好意,弄得林立文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無事。”老漢擺擺手,砍幾根竹子而已,這活對他來講輕省的很。不過他對林立文說要做新農具的事,心裏也是好奇的緊,忍不住就問道:“大郎,你這是要拿竹子做個什麽樣的新農具啊?”

    林立文如實回道:“是用來收割麥子的。”

    老漢震驚:“竹子也能收割麥子?”

    光靠竹子肯定是不行的,還是那句話,農具若想好使,大多都是離不開鐵的。所以才會說鐵的使用,是農具質料上最偉大的革命。(注1)

    但在家裏銀錢不夠,使用不起太多鐵時,林立文隻能絞盡腦汁盡可能的少使用,或者是利用家裏已有的一些鐵質農具進行改良。

    “大郎,這些竹子隻要編織成你圖中所畫的模樣就行了嗎?”林老二看著眼前的一堆竹子問道。

    林立文點頭:“對,二叔可會編織?”

    林老二木工上的活還算不錯,林立文也見識過了,但這編織竹子的事,他不確定林老二是否能行。

    “這有何難。”林老二回道。

    林立文圖紙中所畫的東西對林老二來講,真沒什麽難度。先就不說跟先前較複雜的耬車比了,就是比之最開始的秧馬都來得簡單。

    畢竟秧馬好歹是個新物件,林立文若是不說,林老二一時還不知道從何下手。可這次林立文需要他製作的東西,林老二隻是瞧上幾眼心裏便有數了。

    於是三兩下的功夫,林老二便用竹子將林立文這次新農具的第一部 分給編織出來了。

    是一個形狀狀似簸箕一樣的物件,不同的是簸箕都編織的比較密,但這物件卻是帶孔的,且孔還不小。在物件的前口處,還有一個“L”形的拐把。

    林立文拿過東西一看,深覺林老二手是真的巧,做出來的這東西完全就是自己曾經見過的模樣,忍不住高興的說道:“二叔做的真好!”

    “大郎覺得好就好!”林老二也格外的高興。

    這第一部 分完成了,但還有剩下的三個部分。

    其中一部分好弄,隻需要一根結實的麻繩即可。剩下的兩部分也還行,把手那一部分對現如今的林老二也是小菜一碟了。

    待做好把手後,便隻剩下了最後一個部分,那就是裝在上麵的刀片。

    林立文對此心裏早就有了想法,這一部分倒也用不著再去縣城找鐵鋪定製,隻需要把家裏原來收割麥子的長鐮上麵的鐮刀取下來即可。

    這時候的鐮刀做的還不像後世那樣,上麵無齒輪,且呈長刀形。

    待林立文將長鐮上的鐮刀,麻繩,還有把手都裝置到那簸箕一樣的物件上後,這件新農具便算是製成了。

    林立文拿起物件試了試,覺得還算稱手,便高興的拿著去找林老頭了。

    誰知林老頭瞧見這東西的第一句話便是:“大郎,你這可是饞魚了?便是饞魚,你這捕魚的物件做的孔也忒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