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作者:百裏雖      更新:2022-07-29 15:48      字數:3682
  第一百零五章

    巴蜀一帶自古遠離中原, 群山環繞,幽遠閉塞,百姓多與南境邊地異族通婚, 生活習性逐漸偏離正統。

    大齊有意改變此狀,派十萬軍民勞役進駐蜀州,修築直道, 試圖縮短中原與西南的距離, 但因政策有誤, 上下分配不均, 中高層官吏貪汙過重,近幾年已發生多起以徭役為首的農民大起義。

    聲勢壯闊,響應者眾多。

    一時間,紛擾戰火迅速席卷至蜀州蒼茫大地,百姓因此戰死, 失聯, 逃亡,流浪, 起義軍在大肆攻破城池後, 又內部分割成數個不知其名的小朝廷, 彼此爭奪, 兼並蠶食,愈發加劇天下分崩之勢。

    西南後來逐漸脫離齊王朝的控製, 權力牢牢掌控在各軍閥手中。

    第五辭早年加入起義軍反抗大齊□□, 一路攀升, 晉為中將, 在首領死後接手其下士卒,曾帶領三千兵力殺入巴州, 遇齊軍鎮壓反破之,一舉奪得西南半數封地,後趁熱打鐵連續斬殺蜀州大小五位軍閥,收編擁有的步兵達到五萬人之眾。

    對降者予以安撫,不降者武力征服,前後三年時間,基本控製了蜀地七成經濟命脈。

    由此過後,西南諸地已再未發生過較大規模的□□,百姓安居,共享天倫,巴蜀大地富庶繁榮,成為唯一可與朝廷抗衡的民間勢力。

    少年將軍不過二十出頭,卻憑一己之力,徹底開啟了他逐鹿中原的宏偉霸圖。

    而第五辭本人雖是身處高位,但卻從不以上位者自居,勤懇操勞,一心為民。

    先是大改齊朝舊律,輕減徭役,降低賦稅,後來又倡導節儉,均衡物價,對於各類嚴苛酷刑一應廢除,另外獎勵耕作,鼓勵農桑,推行生息政策,力圖緩和官民之間的矛盾。

    大業三年至今,蜀地一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盛之貌,群臣歸附,鄰州已有許多官員悄悄改投第五氏門下。

    如此盛況,天下已是唾手可得,麾下將士有意推舉其稱王,而他本人卻始終按兵不動,似是無心再與朝廷爭鬥。

    眾人猜不透第五辭的心思,隻道他是另有謀劃,幾番勸說過不成,便將此事擱置下來。

    在官署打發了幾位參將之後,第五辭獨自前往書房,靜坐良久,沒忍住又拿出那塊龍紋玉佩,放在掌心細細凝看。

    從將此物帶在身上開始,他便一直心緒不寧,白日魂不守舍,晚間也時常噩夢纏身,左思右想甚覺蹊蹺,奈何派出去的人根本打聽不出任何消息。

    第五辭偶感此人或許是與趙珩有關,也懷疑這是朝廷故意拋出的誘餌。

    但思來想去,依照趙瑉那酒囊飯袋的腦子,估計也折騰不起什麽天衣無縫的計劃,兩廂對比,還是覺得前者更為可信。

    趙珩極有可能到了蜀州,甚至已經徘徊在自己的周圍,不出意外,近日便會現身。

    第五辭並不清楚他的位置,索性選擇等待,連近衛都撤了不少,分明給足了機會。

    仲夏之夜,涼風習習。

    三更的梆子剛敲過不久,頭頂青灰磚瓦果然出現些許細微的響動。

    像是貓兒閑庭走過,窸窸窣窣聽得不甚清楚,眾人笑笑,並未當回事,輪完值照常換班,一連串腳步聲嘚嘚走遠,隨後閃過一道頎長黑影,有人悄聲落在屋簷之下。

    屋內燭火燃至一半,將窗牖上的剪影拉得老長。

    第五辭耳力出眾,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他擱下紙筆,輕敲桌沿,極為平和地打了聲招呼。

    “閣下既已現身,為何遲遲不肯露麵。”

    窗上人影聞言為之一動,良久卻無任何聲響傳來,第五辭皺眉,麵色已然有些不悅,正欲發怒,這時房門忽地被人從外打開。

    來人緩緩走近,裹攜著一身涼氣,拂過案上燭火,晃了一晃。

    “成君。”他道。

    清冽低緩的嗓音,帶著久違的熟稔味道,男子抬手解下覆在臉上的銀製麵具,主動朝前,向著光源處走來。

    “數年未見,近來可好。”

    男子的麵容在燈火搖曳下映襯得愈發清晰,第五辭眼睛牢牢鎖定在他深邃清朗的眉眼上,雙手握拳,連呼吸都快要凝固住了。

    如他設想不錯,來人正是趙珩。

    第五辭足下一陣疲軟,好半晌才穩住身形,重重呼出口氣,旋即起身,走至堂下,依照規矩行了一記君臣之禮。

    “殿下……”

    趙珩俯身托住第五辭的小臂,笑著道:“承安年間的皇十七子早已隨著那場大火湮沒在人潮中,我孑然一身,不過是個尋常武夫,你且起來,不必多禮。”

    “你是君我是臣,大禮怎可廢。”第五辭搖頭,“況且單論年紀,殿下也長我小兩歲,與兄長見禮,自然是越規矩越好。”

    趙珩無奈歎了口氣,說:“所以你早有準備,便是候在此處等我?”

    第五辭坦言,如實道:“我尋殿下數載,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有可能的機會。”

    兩人最後一次見麵,還是先皇在世時的那個秋天,蕭瑟的雨季,熙攘的城門,擦肩而過時匆匆一瞥,不長不短剛好五年。

    光陰彈指一揮間,陳年的記憶在今晚得以重現,就像是被人揭開一條蜿蜒創疤,撕裂,灼痛,瞬間攪亂第五辭紛亂的思緒。

    年少時豪情萬種,曾許諾過一句“來日我必助殿下順利登基”,如烙印般刻在他的心頭,至此都不曾忘卻。

    第五辭在紙醉金迷的都城遨遊半生,後又掙紮著從無數惡臭的死人堆裏爬起,畢生唯一念想還是少時的那句承諾罷了。

    想著想著,耳畔忽然傳來幾道風吹拂窗牖的颯颯聲響,他偏過頭,看見趙珩正對著桌案,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我見過那個孩子,與你長相頗似,很可愛,也伶俐,就是性子皮了些,不愧與你是一脈相承。”

    他竟這時與第五辭聊起了家常,又說:“妻女雙全,是為人生大福,你既無心朝政,大可退隱山間,不再過問塵喧雜事,何必參與到動亂當中,還讓自己背負一個賊寇的罵名。”

    第五辭默然,轉而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殿下怎麽不說,其實我也是有私心的。”

    趙珩挑眉:“倒不如說你是單純想為自己出一口惡氣。”

    “殿下果然懂我。”第五辭雙手環胸,一副拽上天的紈絝痞氣,“先皇在時,對我侯府忌憚頗多,以至於猜忌加重,趕盡殺絕。我父被貶,我母受辱,我妻忍受著風言風語,隨我一道在西北苟且偷生,數年磨難,各種滋味,每每深夜我都輾轉反側,難以安寢。既然先皇讓我滿門不好過,那我便攪了這天下,讓他也瞧瞧著自家後院著火是個怎樣的光景。”

    嫉惡如仇,睚眥必報,倒確實像第五辭的性子,可趙珩明白,這番說辭不過是他拎出來打發世人的幌子,第五辭的真實意圖,是要這江山易主,他沒忘記的終是年少時曾叫喊的那幾句戲言。

    趙珩覺得自己胃脘都在灼燒,呼吸一滯,皺緊了眉頭。

    “我乃孤身一人,平素了無牽掛,這事敗也就敗了,我無所畏懼,可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女,如此以身試險,假若……有朝一日不幸被捕,麵臨的可是誅九族的死罪,你當真不怕……身首異處?”

    第五辭笑得坦蕩,眉宇間渾然不見一絲懼意:“殿下仁義,行的是君子之事,而我汙濁,天生淌的就是這條渾水,你既在明,不日便可問鼎中原,而我在暗,至死是你身後堅不可摧的一張盾。”

    “好——我麾下有如此能人才將,何愁大事不成。”趙珩朗朗笑道,他上前一掌拍在第五辭的肩頭,“但你要想清楚,這可是一條不歸之路……”

    明明此番前來是有意勸說第五辭盡早罷手,可輪番交涉之後,竟將兩人合力拉到了一條戰線上。

    趙珩被第五辭的坦然所折服,進一步詢問他後續的打算,話還沒說出口,後者搶先問道:

    “殿下如今落腳在何處,可有舊部追隨?”

    “荊州。”趙珩也不隱瞞,索性直接道:“我與暗衛一起,暫且宿在鄉間,從前親信舊部亦多追隨,數量可觀,並未走漏風聲。”

    第五辭忐忑聽完,總算放下心來,負手道:“如此便好。”

    “殿下在荊州,我在蜀州,來日若有用得著我之時,可盡快派人來信,我雖人微勢弱,卻也定當竭盡全力。”

    趙珩爽朗一笑,點了點頭:“此事不急,容後再議,你隻管護好後方,一切有我。”

    第五辭緩緩道:“好。”

    二人在交談中達成共識,第五辭有意再留趙珩多待幾日,但他似有考量,並不打算在蜀地久留,搖搖頭便婉拒了。

    第五辭無法,隻得差人將趙珩送走,自己忙完公事,牽來赤焰,打算啟程回府。

    幾座屋宅相隔並不遠,竇氏門楣在前,拐過兩個彎,便有溫府和侯府分列兩側,第五辭住在自家,負責照顧雙親與妻女,隻偶爾得空才會上門拜訪一下老丈人。

    晌午過了大半,外頭仍是一片焦熱,第五辭緊急勒馬停在宅門,剛翻身下來,就遇到從外歸來的武安侯。

    兩人冷不丁打了個照麵,你懵我怔,皆杵在原地。

    第五辭還沒來得及開口喊人,後者便已捎上東西,雄赳赳地邁進屋了。

    蜀地生活較為安逸,平日又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武安侯不願整日蝸居內宅,便隨著好些鄰裏,學了個垂釣的愛好,天天呼朋喚友,十日有八日都泡在外頭。

    侯夫人嫌他一身腥氣太重,兩人為此爭執了足有半個年頭,武安侯割舍不下剛攢的釣具,隻能趁著侯夫人午睡,才敢帶上家夥悄悄出門。

    這一來二回,沒曾想被第五辭瞧見了,他麵子掛不住,這才慌張遁走。

    果不其然第五辭剛剛步入院中,就聽見二老因為垂釣之事正在大肆爭吵,武安侯低聲服軟,侯夫人態度傲氣,起初兩人鬧了一陣,推搡之間少不得爭執與抱怨,第五辭按耐不住正要上前勸和,誰知吵鬧竟變成了打情罵俏,並伴隨著衣物的摩擦聲響,動靜是愈發大了起來。

    第五辭臨門一腳差點咬著舌頭,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火急火燎回到自己房中。

    ,,,,,,,

    作者有話要說:

    據研究表明,中年男人興趣五大類別中,釣魚這項運動高居榜首!!

    以前我是不信的,直到我寫完去追小說,發現書裏女主他爸也在釣魚!?

    這果然是男人們的快樂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