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曬嫁妝(小修)
作者:小桂花婆婆      更新:2022-07-21 15:07      字數:10775
  第198章 、曬嫁妝(小修)

    兩輛馬車一前一後很快到了鼓槌作坊。

    等劉蓮芝下了馬車, 看到這四周並無隔壁相鄰後,不免在心中嘀咕:相公的心可真大,如此偏僻的所在,居然還敢讓這些東西在這邊擱上好幾個月, 難道就不怕遭了賊嗎?

    好在等相公開門時, 她見那門上掛著的銅鎖還是好好的, 並沒有一丁點被人撬過的痕跡,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一些了。

    周青林讓牛三和喜子把馬車直接趕到了院子裏,這樣待會兒搬運東西也方便一些。

    老劉頭一直跟在女婿身後,來的路上就聽女兒細講了原委, 等知道這些東西原先一直是存在旁人家裏的後,他不禁對這從未謀麵的親家太爺由衷地佩服了起來。

    他心裏更是好奇, 不知道親家太爺會給孫子留下些什麽東西。

    是以等周青林開了房門鎖,隨後讓在一旁, 好讓嶽父先進屋裏時, 老劉頭也沒推辭,幾步就走了進去。

    劉蓮芝跟隨在後, 她也很是好奇爺爺給相公留下的東西呢。

    父女倆剛一進屋, 就被眼前滿滿當當的場景給驚呆了。

    原本想著有幾木箱的東西就頂天了,誰知居然會有這麽多。

    這些絲綢布料少說有一百多匹吧, 還有這些花瓶怎麽是透明的啊?

    劉蓮芝的視線突然被眼前一個個精美的花瓶所吸引,她忍不住伸手輕輕摸了摸,感覺指尖冰涼,摸著滑滑的。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周青林把所有物品的外包裝都留在了儲物倉庫裏, 是以此時不管是瓷器還是玻璃擺件, 都是直接呈放在炕上的, 一眼看過去,說是琳琅滿目也不為過。

    而老劉頭從驚喜中回過神來後,就忍不住指著炕上的玻璃花瓶興奮道,“這樣料子的東西我先前在鋪子裏也有看到過,聽那掌櫃說,好像是從,是從,”

    老劉頭拍著腦門使勁想了想,“對了對了,是從大不列顛島,聽店鋪掌櫃說,這東西是從很遠很遠的大不列顛島運回來的,哎呦,賣的可貴了,就那麽小小一個杯子,喏,就和這個差不多的樣式,要賣一百多兩銀子呢!”老劉頭伸手指著一個高腳酒杯說道。

    至於好好的,他為何會去賣舶來品的鋪子,那是因為聽李老頭說,自己的掛表在那樣的店鋪裏也有的賣,老劉頭的掛表可是女婿送的,於是他就想去看看,然後就在鋪子裏看到這種叫玻璃的東西了。

    一聽要賣這麽貴,劉蓮芝立馬把手收了回來。

    她數了數,像這種透明的物件可有不少。

    剛剛爹說鋪子裏光一個小杯子就要賣一百多兩呢,劉蓮芝看了看比杯子大上不少的十來個花瓶,一時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而此時的周青林也有些發懵,玻璃已從外邦傳進來他也是知道的,不然自己也不敢拿出來,他隻曉得玻璃製品在這邊賣的並不便宜,卻沒想到居然會這麽貴。

    周青林心想,早知道會這麽值錢,自己前世去養老院時,就該把家裏所有瓶瓶罐罐,包括廚房裏的幾個玻璃泡菜壇子,都收到儲物倉庫裏了。

    唉,千金難買早知道啊。

    短暫的思緒間,牛三和喜子已搬了空木箱進來,等兩人看到屋子裏堆放著的東西後,同樣吃驚不小,他倆先前也是大戶人家的仆人,多少見過點世麵的,當然明白屋裏這些東西的價值,不說造型精美的琉璃製品,就是色彩各異的瓷器也是價格不菲的。

    這樣想著,牛三和喜子兩人一時不敢去裝箱,深怕會把這麽貴的東西給弄碎了,到時恐怕賣了他倆都賠不起。

    周青林卻沒有顧忌,伸手拿起一個孔雀造型的玻璃花瓶就準備放到箱子裏。

    這幹脆利索的動作把劉蓮芝嚇了一跳,她趕忙阻攔道:“不行不行,這些東西得用棉絮墊著,不然路上不小心碰碎了,屆時豈不可惜。”

    說罷,劉蓮芝便讓牛三和喜子先把屋裏的布匹都抱上馬車,她準備跟車回家,等拿了棉絮後再過來拉第二趟。

    老劉頭也是這樣想的,“這些東西金貴著呢,咱們還是小心一些為好。”

    少數服從多數,周青林自然沒有異議。

    牛三和喜子如蒙大赦,立馬扛起布料往馬車上裝。

    就這樣,馬車足足跑了四個來回,才把東西全都拉了回來。

    其中在跑最後一趟時,老劉頭還一個勁地叮囑牛三和喜子,馬車盡量趕慢些。

    等到了家,發現所有東西都沒有被磕碰到後,方鬆了口氣。

    之後的幾天,劉蓮芝和閨女把所有物件,都一一登記上冊,然後再統一收進庫房。

    都說好馬配好鞍,劉蓮芝準備過幾日就去買一批精致的嫁妝箱子回來,到時把瓷器和那些叫玻璃的器具每件都用一隻箱子裝著,這樣就不怕會磕碰到了。

    還有就是,有了這批物件後,劉蓮芝終於不用再為置辦嫁妝的事而憂心了。

    ,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七月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

    而司農司的菜地在農人兩個多月的精心打理下,已開始有了不小的收獲。

    看此時的兩畝菜地,黑綠色的大葉子下長滿了紫亮亮的茄子,碧綠綠的絲瓜和青翠翠的黃瓜掛滿了整片棚架,扁豆和豇豆也早就結了出來,而空心菜和韭菜更是綠油油的長了一大片。

    地裏的菜,除了供應給飯堂讓眾人食用外,司農司的官吏們基本每日都有蔬菜提回家去。

    如今過來上值時,帶上竹籃子是每日必不可忘的事。

    就這樣每種蔬菜都往籃子裏裝上一些,家裏就能省下一天的菜銀。

    雖一籃子菜真要上街去買的話也就是十幾二十文的事,可每天一籃子,一個月下來,能節省下來的銀子可就不少了。

    更何況菜市上賣的菜肯定沒有這麽新鮮,這可是剛從地裏摘來的。

    這樣既能省銀子又能吃新鮮的日子,不願意過的就是傻子。

    沒見這段時日,大夥兒臉上的笑容都多出不少嗎。

    特別是書吏和守衛們,他們每月的薪俸不高,先前可真是十個湯罐八個蓋。

    自從不用再往外掏買菜的銀子後,立馬過上了十個湯罐十二個蓋的日子,每個月的薪俸居然都有結餘了,這可是往常從來沒有過的。

    司農司大小官吏每日往家拎菜的事起先並沒引起旁人的注意,可這樣的次數多了,人家想不注目都難。

    特別是挨得最近的工部,看到隔壁司農司的眾人每日下值時,都會提著一隻竹籃出來,且竹籃子裏裝滿了各種時令蔬菜,於是都好奇這些菜的來曆。

    難道這些菜是人家合在一起統一采買的,為得就是能省下一、兩文的二道販子錢?

    這時就有資格老一些的官員說道:“哪裏是買的啊,一看這新鮮程度就是剛從地裏摘的,你們是新來的恐怕不知道,隔壁衙門和咱們這邊可不一樣,人家院子裏頭可是有田地好幾畝呢。”

    說話的官員同時在心裏嘀咕:司農司院內的地早已荒廢了不知多久,如今也不知誰腦袋這麽好使,居然想到把地開墾出來種上了菜蔬,說實話,像這種每日都有菜往家拿的日子,可真是羨煞旁人啊。

    其他人一聽,啥啥啥?司農司衙門裏頭居然還有田地!

    不行不行,我們得進去瞧瞧去!

    於是一連好多日,隔壁六部乃至再遠一些的翰林院,都會有人進院來參觀。

    等眾人看到足有兩畝地且長勢喜人的蔬菜後,那滿眼的羨慕真是壓都壓不住。

    不過也有不屑一顧的人,這些人覺得隻是幾樣蔬菜而已,有啥可豔羨的,沒見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家屁都沒得發嗎,如今恐怕也隻能因地製宜的種上幾樣菜蔬,好彌補心中的遺憾了。

    話說他們這一片官衙,怕再也找不到比司農司更清水的衙門了吧。

    周耀祖也是這麽認為的,心說,當上二品大員又如何,要是在窮衙門裏當值的話,還不如自己這個戶部的五品郎中呢。

    自從周富貴回曉金村後,周耀祖說不氣悶那是假的,他心裏對這個二叔更是多了怪怨,要不是因為誥封的事,事情哪裏會鬧成這樣,祖母也不會每天拉著個臉了。

    不過自從知道了大丫堂妹的婚期後,這幾日家裏的煩悶氣氛頓時好了不少,就像祖母和母親說的,到時二叔準得上門來請人,不然成親那日,誰來背新娘子啊,二叔又沒有兒子,曆來的規矩,新娘子出門都得由兄弟來送,大丫堂妹的兄弟,除了他們大房三房,就沒有旁人了。

    想到屆時二叔要低聲下氣的來求自己,周耀祖心裏自然是說不出的爽快。

    心裏爽快了,做啥事都有心情了,這不,看到有同僚趁著午休時間,組團去司農司看新奇,他也時不時會跟著去看上幾回。

    每次周耀祖都是以一種勝利者的心態俯視那些瓜瓜果果,他仿佛已經看到幾個月後,二叔向自己求助的樣子。

    ,

    這樣時不時被隔壁鄰居上門參觀的日子持續了半個多月,之後再有人過來時,守衛們一反常態的不放行了,說是每日衙門裏來往眾人太多,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司農司的辦公日常了。

    這一理由肯定合情合理,大家聽過之後漸漸地就不再過來了。

    不隨便放人進來,其實另有原因,因為種在最後一進院子裏的兩畝西瓜,終於長出小瓜球來了。

    這讓盼望多日的司農司全體官吏們興奮不已,之所以會這麽興奮,實在是因為大家發現瓜藤上的小瓜球有好多好多。

    在司農司當值的人,自然都了解大曆朝所有農作物的脾性。

    比如西瓜,在大曆朝,西瓜的產量一直以來都是很低的,是以,像這種一根瓜藤上長了四、五個小瓜球的情況他們可從未見過呢。

    眾人不免都對西瓜的種子好奇了起來。

    等被上官告知,這批瓜種是偶然從外番商人那裏購買來時,大家才恍然,難怪自己都不曾見過。

    這樣想著,大家對地裏的西瓜都開始期待了起來,都希望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也正因為如此,參觀菜地的事就不再被允許了,他們可不想被人知道司農司裏還種著西瓜呢。

    可別西瓜還未成熟,就被旁人給惦記上了。

    接下來的幾日,司農司的官吏們每日上值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後院裏轉上幾圈。

    等看到地裏的西瓜幾乎一天一個樣時,心裏的喜悅簡直難以言表。

    哪知還沒高興多久,他們的好上官就一意孤行的把瓜藤上的小瓜球給摘了,也沒全部摘光,就是原本每根瓜藤上有四、五個的,經過上官的魔爪後,最後隻剩下了一個。

    哎呦,這一下就少了多少西瓜啊,見此情形,包括那名雇來幫著種地的農人在內,都心疼不已。

    可是誰讓人家是司農司的一把手呢,心情沮喪的大夥兒也隻能敢怒不敢言了。

    看著這些人如喪考妣的模樣,周青林忍不住嘴角抽抽,心說,不梳一次果,改天長出來的西瓜都跟拳頭那麽大,還怎麽創收搞福利啊。

    周青林本來想當場和大家說一說梳花梳果的增產方法,後來一想,自己還是等見成效時再說吧,這裏畢竟不是前世,要是真來個不一樣的話,自己豈不是打嘴了嗎。

    ,

    小瓜球長出後,再生長二十五天左右,西瓜就能成熟采摘了。

    兩畝地的西瓜可是有不少呢,是以,怎樣把西瓜轉變成銀子的法子就該想起來了。

    大家各抒己見,有說直接批發給瓜販子的,有說請人拉出去販賣的,還有人說推銷給各大酒樓的。

    周青林搖頭,他們司農司可不是做生意的地方,這些法子不切合實際。

    想了想,他開口說道:“要不咱們先就近試一試吧,等銷不出去再用前麵的幾個法子。”

    就近試一試?

    “難道大人想把西瓜賣給六部衙門的人?”丁進詫異。

    “也不算是賣吧,為了研發新品種西瓜,咱們可是貼進去不少成本呢,如今又沒有經費補貼,想收些成本回來,也是合理的。”

    其他人一聽,連忙嗯嗯嗯地點著頭,心說這個說法占理,這樣的話,旁人就無話可反駁了。

    最後大夥兒一致通過,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西瓜的銷售方案。

    咳咳,應該是“司農司新品西瓜推廣方案”。

    ,

    到了采摘西瓜的那一日,眾人都起了一個大早,洗臉、刷牙,匆匆吃過早飯,大家就興衝衝地往司農司來了。

    可等眾人趕到後院瓜地時,卻看到他們大人早已開始采摘了。

    見這情形,大夥兒忙也捋起了袖子,準備好好的大幹一場。

    看到眾人過來,周青林拍著一個“嘭嘭”作響的大西瓜遞給丁進說道,“喏,你把這個西瓜切開來,咱們自己先嚐嚐味道如何。”

    一聽要品嚐西瓜,大夥兒都開心不已,立馬就有人跑飯堂拿菜刀和菜板去了。

    丁進也急於想知道西瓜的滋味如何,是以也沒耽擱,等菜刀拿來後,他就把圓圓的大西瓜給切了開來。

    一時間,紅紅的瓜瓤散發出爽脆的甜香,隻瞧上一眼,大夥兒的嘴裏就仿佛生出了甜津津的汁液來。

    排排坐,吃果果。

    等拿到西瓜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嗯,甘甜可口,瓜香爽脆,甜甜的汁水立刻溢滿了眾人的口腔,實在太好吃了。

    此時司農司的所有上下,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今日的西瓜定能大賣。

    哦,不能說賣,得說推廣,推廣。

    ,

    酉時一刻,正值下值時間,可今日的東安街與往日有些不同,到底是哪裏不同了呢。

    眾人轉頭朝街道的最東頭望去,好嘛,竟然有一夥人在那裏擺攤來著。這可是衙門的辦事要地,平日可沒見有小販膽敢把攤子擺到這邊來。

    可等大夥兒仔細一看,不對,明顯有官服穿在身上,肯定不是小販。

    那到底是誰呢,等稍微走進一些,大夥兒才發現,這不是司農司的人嗎,中間那個手拿菜刀的可不正是司農司的大司農嘛。

    等等,刀?

    再看到大司農麵前還擺了大長桌,難道司農司要開始賣豬肉啦?

    這樣想著,眾人立馬快步往這邊趕,哪知才走到跟前,就有兩名書吏把一張長足有六米,寬大約半米左右的白紙展了開來,而後舉得高高的。

    隻見上頭用行書蒼勁有力地寫著“助農興農,司農司新品推廣大會”一行大字。

    助農興農新品推廣會?

    怎麽助農?啥新品啊?

    眾人朝桌上看了看,空空如也,啥都沒有,所以到底推廣啥新品啊?

    見來的人差不多了,周青林也不與人廢話,大手一揮,立馬有書吏“嗒嗒嗒”地跑了進去,不一會兒便抱了兩個大西瓜出來。

    周青林也不含糊,拿起菜刀,先是對半開,然後橫十二刀,縱十二刀,直接把一個大西瓜切成了許多的小塊。

    就是那種一口就吃光的小塊。

    接著三名司農卿和三名司農少卿,拿起了桌上的西瓜,分別給眾人遞了過去,“這是咱們司農司育出的新品西瓜,大家快些嚐嚐味道如何。”

    在這樣的熱暑期間,試問有誰能抵擋得了西瓜的誘惑啊。

    於是拿到西瓜的人,看著皮薄肉多的瓜瓤,聞著甜香味兒,哪還有多餘的心思啊,這不,一個個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

    啊嗚一口,嗯,水分充足,清甜爽口,非常好吃。

    最主要的是,瓜瓤裏的西瓜籽並不多,一口咬下去全是香甜多汁的瓜肉。

    再想啊嗚一口,咦,沒了!

    “這也忒小塊了吧!”

    工部侍郎意猶未盡地舔了舔嘴,剛想再拿一塊時,發現桌子上已經光光的了。

    “能不能再去切幾個,我這還沒吃過癮呢。”

    這次說話的是吏部的侍郎顧澤,他邊說邊還朝司農司衙門裏麵看,意思是說再進去捧一個出來切唄。

    “就是就是,咱們剛吃到興頭上,這就沒了,難受啊!”聽到顧澤的話,立馬有人跟著附和了起來,他們也正吃到興頭上呢。

    周青林心道,自己要的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效果,不然都讓你們吃過癮了,那司農司的西瓜賣給誰去啊。

    於是麵對眾人強烈表達出想再吃西瓜的願望,司農司的眾人開始執行下一步方案,那就是都不點頭,也不吭聲,反正隻當沒聽見,誰要是嗓門過大了,大家就朝那個大嗓門的人多看幾眼,且眼神裏一定要帶上“白吃個沒完,你臉皮可真厚”的標簽。

    這不,兵部尚書第一個受不了了,娘的,老子不就嗓門大了一點嗎,你們一個個輪著眼神朝老子看幹嘛?

    他本想轉身就走的,可方才那冰爽可口的西瓜實在太好吃了,何況自家還有幾個愛吃西瓜的小子呢,

    再看大司農,人家已經收起菜刀,好像準備收攤了。

    這下,兵部尚書忍不住大聲道:“西瓜你們司農司還有嗎,有的話,我想買兩個,好帶回去給家裏人嚐嚐。”

    來了來了,生意來了,周青林心中暗喜,一旁司農司的其他人也是一樣,要不是強行把上嘴唇和下嘴唇抿緊,恐怕早就笑出聲來了。

    周青林清了清嗓子,道:“西瓜倒是有的,隻是咱們司農司並非做買賣的瓜販子,邵大人要是實在喜歡,兩個西瓜我們隻收回育苗成本即可。”

    意猶未盡的眾人一聽西瓜還有,且司農司隻收成本價,都十分驚喜,忙紛紛開口道:

    “給我也拿上兩個。”

    “我也要兩個!”

    “給我拿三個,我要三個!”

    司農司全體人員心情激動。

    見這麽多人都想要,兵部尚書立馬急了,“我先開的口,西瓜應該先給我,兩個多少銀子,我現在就把銀子給你!”

    周青林伸出兩個手指,道:“二兩銀子一個,共計四兩!”

    聽到這個價格,兵部尚書先是一頓,而後想到,這西瓜可比瓜瓤裏長滿瓜籽的那種好吃多了,何況就那樣的也差不多要一兩銀子呢,所以價格不算貴。

    這樣想著,他直接從荷包裏拿了六兩銀子出來,“三個,給我拿三個!”

    其他人也和兵部尚書一樣的想法,雖然西瓜自己隻嚐了一口,可方才大司農切開的時候他們可都看過了,不但瓜瓤紅紅的,那西瓜籽壓根沒有多少,所以二兩銀子挺合算的。

    於是接下來,你兩個,我三個的,不出半個時辰,就把今日摘下來的西瓜賣的一幹二淨了。

    有幾個來的太遲的,一個勁的詢問明日還有沒有。

    肯定有啦,這麽熱的天氣,過了一晚明天保證又有許多西瓜成熟了。

    方才丁進收銀子的時候,盡量不讓自己的嘴角往上翹,心裏一個勁地洗腦自己:隻是收回成本而已,隻是收回成本而已,可千萬忍住不能笑。

    等預定西瓜的人都走光後,立馬抬桌子的抬桌子,卷橫幅的卷橫幅,一行二十人,很快把攤子收拾的幹幹淨淨的了。

    一回到衙門,丁進就忍不住數起了銀子來,今日共摘了一百六十個西瓜,留下四十個準備待會兒讓每人帶兩個回家外,其餘一百二十個,周青林特地讓許知事給聖上送了二十個過去,話說有好東西當然得先拿給聖上嚐嚐,否則就等著吃掛落吧。

    至於送過去後,皇帝到底吃不吃,那就跟他們無關了。

    剩下的一百個西瓜,除切了兩個給大家試吃,其餘的九十八個,共賣了一百九十六兩銀子。

    眾人一聽這個數字,簡直樂得飛起,老天,這還是第一天呢,地裏還有這麽多西瓜,要是全賣完的話,那他們豈不是豈不是,

    突然間,大夥兒覺得那三十斤菜籽油,二十斤豬肉啥的,已經不是問題了。

    周青林囑咐丁進要把每一筆賬都登記清楚,往後這可是大家的福利賬戶呢,千萬不能變成糊塗賬了。

    最後他給每人分了兩個大西瓜,就讓大大夥兒下值回家去了。

    還有,周青林準備等明日那個農人過來幹活時,也給他分上兩個,雖有工錢給人家,可這麽大熱的天,在地裏忙活不是一般的辛苦,分兩個西瓜給人家,就當是冷飲費了。

    第二日,依舊一大早就開始摘西瓜了,反正熟了的都得摘下來。

    周青林數了數,摘下來的西瓜也有一百多個,今日他們就不用再到外頭擺攤了,反正預定西瓜的人肯定會直接到司農司裏來的。

    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沒到下值時間呢,一百二十六個西瓜就被突然上門的邱公公和一群小太監給拉走了,不過雖是強行拉走的,可是瓜錢倒沒有忘,且還多給了五十兩銀子,說是聖上賞給大家的。

    一時間,眾人喜愣當場,心間頓時湧現出滿滿的榮譽感,看來昨日送過去的西瓜,聖上一定品嚐過了,且還很喜歡吃呢。

    等原本預定的人,知道今日的西瓜被聖上都一鍋端的時候,那想吃西瓜的熱情就愈發強烈了。

    就這樣,之後的半個月時間裏,來司農司買西瓜的人基本沒有斷過。

    等最後一批西瓜賣完,終於得出了最後的收益。

    兩畝地的西瓜,共賣了二千四百一十六兩銀子,加上聖上賞賜的五十兩,如今司農司賬上共有存銀二千四百六十六兩。

    這樣的直接好處就是,仲秋節那日,司農司的官吏們有史以來,頭一次回分到了節禮:豬肉十斤,菜籽油三十斤,月餅兩盒,米和麵各二十斤,細棉布一匹,還有剛從地裏摘上來的一籃子蔬菜。

    看到司農司的眾人雙手不離空,且背上還有一個大竹簍的背著,隔壁官吏們頻頻往這邊掃射著

    羨慕嫉妒的目光。

    ,

    大丫和江灝的成親日子定在十月初八。

    成親的前一天,便是送嫁妝的日子。

    這幾日,劉蓮芝簡直忙的腳打後腦勺,終於在昨日把大閨女的嫁妝都準備好了。

    剛吃過早飯,王氏就領著兩個兒媳和兩個孫媳過來了。

    知道老二不待見自己,是以王氏也隻有挑在這種有外人在場,老二夫妻倆不得不招待的時候過來。

    本來她準備明日正日子的時候才過來的,可擋不住大孫媳婦一個勁的勸,說是想去看看嫁妝來著。

    看嫁妝?王氏有些不屑,心說,剛從窮鄉僻壤回京的人,能有什麽積累,她才不相信老二夫妻倆能拿出什麽好的嫁妝來,左不過是把男方的聘禮分出一半又抬回去罷了。

    哪像自家寶珠,又是店鋪,又是田地的,大丫肯定拍馬都比不上。

    哪知念叨誰,誰就來了,王氏一行人剛端起茶杯沒多久,寶珠就過來了,一起跟著的還有兩名陪嫁丫鬟。

    王氏見了,立刻喜得什麽似的,忙招呼閨女快坐到自己身邊來。

    寶珠也是成親之後才更明白娘家人的重要性,特別是官居二品的二哥,她自然要來走動了。

    許是也都抱著和寶珠同樣的想法,這不,周家的幾個姑奶奶也陸陸續續的過來了。

    玉蘭玉梅姐妹兩個,還有玉英玉芬姐妹兩個。

    玉芬和大丫同歲,今年五月剛出的嫁,和自己姐姐玉英一樣,也嫁給了一名秀才。

    見到婆婆妯娌小姑還有幾個侄女都過來後,劉蓮芝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叮囑了幾個婆子,待會兒從大小姐院子裏往外抬嫁妝時,可要多留意著些。

    今日家裏的客人可不少,待會兒相公下屬的那些家眷都要過來,還有原先在翰林院的幾個同僚的家裏人也要過來,所以今日自己肯定忙。

    好在吳氏和毛氏二人一大早就過來幫忙照顧客人了。

    從南川回來後,呂誌義和應進慶兩家就很快搬出去了,依舊租了個小院,還是兩家人住在一起,為了不讓妻子帶著孩子太辛苦,呂、應二人各自買了一個婆子回來。

    沒有了銀子上的擔憂,如今兩人一門心思撲到了鄉試備考中。

    現下除了時不時還會找周青林問詢一番學識上的問題,其他時候都不怎麽出門了。

    ,

    辰時正,男方抬嫁妝的人就過來了,走在最前頭的是定國公府的管家,管家的身後是兩支長長的隊伍,足足兩百人,全是清一式的侍衛穿扮,這些人都是侍衛司的侍衛,江灝的屬下。

    隊伍的最後頭,自然是黃次輔夫人和武安侯夫人兩個全福人了。

    催妝爆竹一響,便有婆子從大小姐的院子裏開始往外抬嫁妝了,從昨日開始,劉蓮芝就把莊子上的仆人叫了過來,是以,抬嫁妝的人手自是不愁的。

    一眾女眷就站在二門院內,一抬抬嫁妝送往前院時,必定都會經過這個位置,且二門和前院交界處站著管家李金,每出去一抬嫁妝,他都會報上嫁妝的名兒,所以眾女眷們也不用擔心會看不明白。

    不多會兒,兩個身著喜慶的紅衣婆子就抬了嫁妝出來,一般來說最好的嫁妝都是擺在最前頭的。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此時抬過來的這一抬嫁妝,應該是所有嫁妝中最值銀子的了。

    王氏探著脖子望了過去,她身後的喬氏和高氏,還有陳氏亦是如此,幾人都迫切想知道第一抬嫁妝裏頭裝地是啥。

    遠遠看去好像是一隻小小的木盒子,王氏幾人此時都在想,難道是一套金頭麵來著?

    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有些家中拮據的人家不都是用金頭麵來充門麵的嗎。

    雖一副金頭麵也得一、二百兩銀子,可對嫁入勳爵世家的大丫來說,實在是沒法看啊。

    王氏和喬氏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這抬嫁妝抬出門後是怎樣的惹人笑了。

    幾人不免都有些後悔今日過來,心說,都是周家人,旁人笑話時,肯定會捎帶上她們的。

    唉,真不該過來湊這個熱鬧。

    心思回轉間,婆子們已經把嫁妝抬到了麵前,這時,離嫁妝擔子最近的幾個婦人傳來了一聲聲的吸氣聲。

    這是怎麽回事?難道是啥了不得的嫁妝?

    沒看到嫁妝的其他人有些迫不及待了起來,王氏更是踮起了腳尖。

    沒讓眾人心急多久,很快嫁妝擔子就往她們身邊經過了。

    眾人往那小小盒子裏看去,頓時也是忍不住的吸氣聲,老天,自己沒看錯吧,木盒裏頭裝著的居然是珍珠來著,又大又亮的珍珠,而且有好多顆啊。

    而王氏和喬氏幾個也都看到了,此時她們心裏想的是,定國公府絕對偷偷送東西過來給女方充門麵了,不然老二怎麽可能會有這些東西。

    很快嫁妝抬出了二門,這時便聽到李金洪亮的大嗓門傳來:“珍珠一匣!”

    接著就聽到前院有人在高聲說著這嫁妝可真體麵的話。

    很快第二抬嫁妝又抬過來了,上麵擺了瓦和土塊,這是屋宅和田產的意思。

    果然出了二門後,管家的大嗓門又響了起來:“一百畝莊子一間!”

    幾個夫人又開始輕聲嘀咕,“這抬嫁妝最起碼得一千多兩銀子吧。”

    ,

    接著第三抬、第四抬、第五抬嫁妝,都陸陸續續抬了出來,這其中不但有鋪麵,有各式各樣精美的綢緞,還有一抬抬色彩明豔的瓷器和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

    除此之外,那幾十張點心和藥膳的方子也是十分吸人眼球的。

    更別說嫁妝裏頭還有一根品相極好的人參呢。

    最後一抬嫁妝是由四個婆子一起抬出來了,足見其分量不是一般的重,眾人看到那嫁妝擔子上擺放了一箱白花花的銀子,另外還有幾張銀票放在一起。

    等出了二門時,就聽到了“嫁妝銀六千兩”的高亢聲。

    這六千兩銀子正是當初男方送過來的聘禮銀子,如今當成嫁妝又抬了回去。

    這會兒,王氏已經不知道腦袋瓜該怎麽想才是正確的了,雖然她認為定國公府肯定偷偷送東西過來讓女方充當體麵,可同樣的,王氏也不相信方才抬出來的嫁妝全都是男方家的功勞,這裏麵肯定有一部分是老二出的。可所有的東西都是這麽的好,王氏實在想不出哪幾樣才是老二自己置辦的。

    而一旁的喬氏幾人,已經嫉妒的隻差兩眼發紅了。

    陳氏更甚,對一個愛財如命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能不眼紅嗎。

    陳氏才不管嫁妝是誰出的,她隻知道,這些東西將來都是大丫的。

    想到這裏,陳氏忍不住磨牙,這死丫頭的命可真好啊!

    八十八抬嫁妝,每一抬都裝得滿滿當當的,侍衛們一接手,就知道女方家的實在。

    不像有些人家,為了湊嫁妝抬數,把東西裝得稀稀落落的。

    ,

    很快,長長的嫁妝隊伍在和惠街上排起了長龍。

    緊接著,又是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響,這是催完妝準備起身的意思。

    此時的和惠街擠滿了人,除了住在街道兩旁的各府眾人外,其他就是愛看熱鬧的城中百姓了。

    看到這麽多人把街麵圍的隻差水泄不通,定國公府的管家急得滿頭的汗,實在是少夫人的嫁妝太過驚人,他有些擔心會被人渾水摸了魚,特別是第一抬的二十來顆大珠子,老天,這樣不菲的嫁妝,老管家是死活都沒想到的。

    這個時候,他無比的慶幸,還好今日抬嫁妝的都是侍衛司的侍衛,不然怕威懾不住越來越擠的人群。

    縱然是這樣,老管家還是特地跑到最前頭,對那抬著珍珠嫁妝的侍衛倆再三叮囑,要他們把這盒子裏的珠子看牢了。

    其實今日要重點關注的嫁妝何止這盒珠子呢,精美的瓷器、剔透晶瑩的玻璃器皿,還有已成人形的那根人參,哪一樣都得謹慎又謹慎。

    總之一句話,還好今日過來抬嫁妝的都是能震懾壞人的侍衛來著。

    ,

    今日的定國公府分外的熱鬧,所有親朋好友都來了不說,還多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他們都聚在定國公府的大門外。

    百姓們除了想看看國公府少夫人會有哪些嫁妝,另外一點就為了每隔兩個時辰的撒喜錢了。

    大戶人家辦喜事就是體麵,明天才是成親的正日子,今天就開始撒喜錢了。

    聽說那整筐銅板裏,還時不時會夾雜著幾顆金、銀花生一起撒給大家。

    這不,方才張屠夫的小舅子的妻舅的姨表舅就搶到一顆金花生來著。

    當時可把大家眼紅的喲,恨不得馬上叫來全家幫著一起搶!

    ,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6-08 20:48:13~2022-06-10 20:27:4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比媽媽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30瓶;一片葉子、大胖月 20瓶;痛心” 11瓶;neneself 5瓶;一小書蟲 2瓶;魚找水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