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被分家了
作者:小桂花婆婆      更新:2022-07-21 15:07      字數:3950
  第6章 、被分家了

    剛過未時,劉蓮芝帶著幾個女兒歸家來了。

    今天是她娘家侄兒娶妻的日子,她和大丫幾個過去幫著擇菜燒火,席間聽到有人說大伯哥和大嫂從京城回來了。

    於是宴席未散她就匆忙趕了回來。

    喬氏和高氏正在灶間手忙腳亂的準備晚飯,見到劉蓮芝回來後,心下都鬆了口氣,趕忙放下手裏的活計各自回房去了。

    嫁過來這麽多年,高氏也就是在新婚第二天下廚摸過幾下鍋勺,她是秀才家的小姐,自然得王氏看重,家裏這些粗活王氏也從不安排她去做。

    養尊處優這麽些年,高氏哪裏還受得了灶間那嗆人的煙火氣啊。

    而喬氏更甚,京城家裏可是養著奴仆的,這些洗洗燒燒的活計哪裏用的到她這個當家太太親自動手。

    本來這次回來她還想帶幾個婆子在村人麵前顯擺一下的,可又怕王氏說她這個做兒媳的譜兒擺的比她這個婆婆還要大,是以夫妻倆就隻帶了個趕車的老張頭。

    原先這家裏也是請過幫傭的,家裏燒飯洗衣都有人做。

    等劉蓮芝嫁進來後,王氏就把幫傭給辭了,這洗衣做飯的活計就都安排給了老二媳婦。

    王氏是個精明人,哪裏會放著現成的人不用,幫傭的工錢雖不高,可是往外掏的次數多了那也肉疼啊。

    再說這老二媳婦在娘家時不就做慣了這些的嗎。

    吃過晚飯,王氏就說起了把老二一家分出去的事兒。

    分家的事周富貴早前就聽王氏和他提過,具體怎麽個分法夫妻倆也早就商議好了。

    是以聽了老妻的話後,周富貴並沒有吭聲,隻端坐在椅子上,嘴裏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這是讚同的意思。

    一旁的周青雲和周青水也沒多說,隻說都聽爹娘的,顯然王氏也早和他們打過招呼了。

    所以在場唯一感到詫異的就隻有周青林一家了。

    看著對麵坐著的父母兄弟,看到妻子急的淚流滿麵的樣子,以及女兒們茫然無措的神情,周青林一時無語,心中不免有些悲涼。

    這就是每天口口聲聲說著為他好的爹娘,這就是娘口中的會幫扶他的好兄弟。

    嗬嗬,原來這些年他周青林為這個家所做的一切就是個笑話而已。

    三弟謀到缺這事他也是知道的,當時他還替自己高興來著。

    以前他娘就和他說過,說等三弟當上官老爺之後他也能跟著享清福了。

    可如今等來的卻是無情的拋棄,他就像個傻子。

    周青林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裏做錯了。

    他爹年紀大了,這些年,大哥遠在京城,三弟在家溫書,家中裏裏外外大小事務幾乎都是他們夫妻倆在操勞著,大丫幾個小的還要時不時的幫著打打下手。

    忙忙碌碌這麽些年,就算無功勞那也有苦勞吧,可是爹娘和兄弟沒有一個人感激他對這個家的付出。

    他娘更是緊把著家裏的每一筆進項,生怕他會藏私,說來也是可笑,他一個大老爺們,口袋裏愣是掏不出一個銅板來,也不怪村裏的人都瞧不起他,一個個都在背後笑話他。

    就因為沒個兒子,家中所有的家產就好像和他無關一樣。

    今天爹娘又是拿了這個由頭來堵他的嘴。

    周青林突然什麽話也不想說了,也不想去辯駁,他知道他現在說啥也沒用,哪次爹娘的決定是他能反駁的了的。

    罷了,罷了,從今往後他周青林就當自己沒有父母兄弟了。

    看著他們此時還對他做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痛心表情,周青林覺得惡心,搖了搖頭他無力的說道:“我沒什麽好說的,隨便你們怎麽分吧!”然後就垂下頭不說話了。

    聽到周青林的話,喬氏和高氏不禁相互對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欣喜的神色。

    既然老二沒意見,那這事就好辦多了。

    至於老二家的,誰還會管她樂不樂意啊,大老爺們決定的事哪有婦人插嘴的份。

    王氏讓周青水回到房裏把下午擬好的三份分家文書拿了過來,這家怎麽分口頭上說了可沒用,還得立下字據簽了名字才能作數,白紙黑字的她也不怕老二日後耍賴。

    看著早已擬好的分家文書,周青林隻覺喉頭一股腥甜,仿佛有什麽東西在猛戳著他的胸口,他臉色有些發白,強忍住胸口的不適,接過周青水遞過來的紙。

    隻見上麵寫著:立分書人周富貴,因日後與次子周青林分居兩處,多有不便。故至今日起與次子各成一家,已言明家中置產,諸子均無異議。今商議,分的周青林村西頭屋舍一處,水田十畝,旱地兩畝,米麵各兩百斤,另得分家銀二十兩。從今往後家中其餘產業均與次子周青林無關,父母雙親也無需其贍養。恐口說無憑,日後兄弟鬩牆,現立分家文書為證,不得反悔。自分家之後,還望其能勤於生計,不得懈惰。立書人周富貴。

    村西頭宅子?周青林心裏苦笑,那不就是前幾年家裏蓋起來專門供長工們住的屋子嗎。

    當時家裏新添了三十畝地,而王氏並沒有把地賃出去的打算,於是就讓他到外鄉雇了幾個長工來打理這些田地。

    這西頭宅子就是那時建的。

    冬天地裏沒了活,長工們都早早歸家準備過年去了,如今那幾間屋子是空著的。安置他一家正合適。

    再說按現在這個情形,日後家裏也不用請什麽長工了,這房子留著也是多餘。

    他娘不愧是理家高手,真好!早就把他一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所以他這算是被掃地出門了吧。

    嗬嗬,還說銀子就先給他這麽多,等日後他們在京城穩定下來了再給他拿些,這話周青林是絕對不會再信了。

    就好像當初他娘和他說家裏的地日後都是留給他的,還說等以後大哥和三弟有出息了還能幫扶他一把。

    可現在呢,啥都不是!!

    周青林什麽都沒說,接過筆,在妻女們的抽泣聲中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按好指印後,就頭也不回的收拾東西去了。

    劉蓮芝抱著五丫和幾個閨女也趕忙跟了上去。

    看到二兒子幹脆利落的在分家書上簽了字,王氏心裏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她就怕老二跟她鬧起來,畢竟這次這麽簡單的把他分了出去,她心裏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

    老二再不討她喜歡可也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可她這不也是沒法子嗎,此番去京城正是用銀子的時候,她這個做娘的也難為啊。

    再說了,老二又沒有兒子,要這麽多地也沒人幫著種啊。

    何況十幾畝地也不算少了,也不看看,村裏有這麽多地的人家能有幾個。

    想到這裏,王氏原本對周青林的那一丁點兒愧疚最後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隻是,當她看到周青林那絕決的背影時,總感覺好像失去了什麽,王氏搖了搖頭,覺得自己肯定是想多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周富貴就讓大兒子去請了周向東和幾位族老過來。

    幾人寒暄過後,周富貴就和他們提了提自己一家要遷往京都的事,順便也說了他和二兒子的分家之事,讓族老們給做個見證。

    時下族人分家都會找本族的族長和族老給做個中人,這是村裏的慣例,也是是為了避免日後兩家人相互扯皮糾纏不清。

    因分家文書要中人簽了字後官府才會認可並給予備案,是以周富貴想著今天先把這事給辦了,這樣他才好安下心思去忙旁的事。

    昨夜王氏回房就和他念叨,就怕二兒子反悔呢,讓他先緊著把這事辦好,不然老二這臭脾氣一鬧起來可就又有的煩了。

    周富貴一大家子要遷居京城的事,村裏人早有預料,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和次子分了家,且連分家文書都已經簽好了,可見周青林自己也是同意的。

    這事就讓人有些難以琢磨了,按理說,這富貴日子就在眼前,此時分家不是明擺著對周青林不公嗎。

    再看看這文書上都寫的是啥,明明家中有幾百畝田地,卻隻分了十來畝給他,就連分家銀子也隻給了二十兩。

    要知道他家可不是普通農戶,雖然這二十兩銀子對旁人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村裏誰不知道周富貴家有銀錢啊。

    周向東雙眉緊鎖,雖然分家隻要雙方同意了就沒他什麽事了,可他總覺的周富貴夫妻倆這事做的太不地道,這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嘛。

    他看了看這簽了字的文書,也不知道這平時脾氣倔的要死的周青林這次怎麽能忍的下這口氣的,可這周青林不抱怨,他這個當族長的總不能不吭聲吧。

    再說這周青林也是他的堂侄呢,他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吃這個大虧。

    雖然已經簽了字,可他還是想問問清楚。

    他剛想開口詢問一番,就聽到周富貴接著說道:“如今咱們周氏已有族人四百之多,偌大的宗族沒有一個像樣的祠堂哪行,且那族學也應早早辦起來才是。”

    周向東和另外幾個族老都聽的一頭霧水,這正說著分家的事呢,你周富貴扯這些有的沒的幹嘛。

    他們也想有新祠堂啊,也都知道念書的好。

    特別是見過周耀祖中舉後的風光後,族裏就有好多人家想送娃兒去學堂。

    可是,銀子呢?銀子從哪兒來?

    周富貴喝了一口茶,也沒繼續賣關子,接著就說起了他家準備捐出三十畝水田給族裏的事來。

    這田今後就作為族裏的族田,日後田裏的產出都用於族中孩子念書之用。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周富貴還要把現在居住的這處宅子借給族裏做族學之用,且再拿出五十兩銀子用來建周氏祠堂。

    周富貴的這番話,宛如平地一聲雷,炸的幾位族老們眼睛發亮,捐族田,辦族學,建祠堂,我滴個乖乖,他們沒聽錯吧?

    還有這用五十兩銀子建成的祠堂,那得多氣派啊,這十裏八鄉怕是頭一份了吧。

    這突如其來的大好事讓他們都驚喜萬分。

    周向東更是高興的合不攏嘴,他啥話也不想問了,管他周青林怎麽分的家,他自己都願意的事,他操啥心啊。

    如果真能如周富貴所說,以後族裏不但會有族田和族學。

    這能不讓人激動嗎。

    是以當老劉氏聽到消息跑過來想替自家侄女抱怨幾句時,就被周向東當場扇了一巴掌給攆了回去。

    在這節骨眼裏他可不能讓他家婆娘在這裏鬧,不然周富貴一個不高興反悔了可咋辦啊。

    其實這捐族田,辦族學和建祠堂都是周耀祖在來信中提到的,王氏越想越覺得這想法不錯。

    雖說這麽大手筆讓她實在肉疼,可得到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

    本來她就擔心自家這次把田地賣給旁人後會引起族中佃戶的不滿,現下有這麽幾件大好事在前頭吊著,料想他們也說不出旁的話來。

    再說有了族田和族學之後,族裏的孩子們也都可以有書念了,這樣族人隻會更感激他們一家,日後再說起她家來,哪個不是對他們點頭稱讚的。

    有了好名聲,自己兒子和孫子的仕途才會走的更遠,王氏知道這也是耀祖讓她這麽做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