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西瓜尼姑      更新:2022-07-20 15:50      字數:4422
  第52章

    臨近年關, 各處都要用銀子。

    包括皇宮裏也一樣。

    不過皇家用銀子,與普通老百姓家中不同。

    一般百姓家中,銀錢都由爹娘掌管。

    皇帝除了自己的私庫隨意取用, 沒錢了隻能找戶部要。

    同自己爹娘總是好說話的, 撒嬌耍賴,總能要到銀子。

    也無關顏麵。

    可皇帝要銀子就不是那麽回事,光是要到銀子不容易。皇帝想既拿到銀子,又維護帝王顏麵,更不容易。

    周文懷知道戶部如今事多,特地囑咐周臨淵在戶部注意分寸:“不該蹚的渾水,不要去蹚渾。”

    周臨淵在戶部輪值的日子也不短了。

    有些陳年舊事, 他也有所耳聞,便問道:“父親想說的,可是先帝在時的那樁‘鹽引案’?”

    “是啊……”

    提起這樁案件,向來不露聲色的周文懷,臉色微微一變,眼神複雜。

    他十分謹慎地看了看書房的門窗, 見外麵無人伺候, 也沒有動靜, 才極低聲地告訴周臨淵:“羨嶼,爹跟你說一件外人不知的事……你祖父與宋元貞私交甚篤。”

    這下子輪到周臨淵錯愕了。

    他清冷麵容, 也露出謹慎之色, 仿佛身處不知名的危險之中。

    周文懷歎道:“放心吧,這件事你祖父也隻告訴我一個人。當年宋家一出事, 你祖父便將那些與宋元貞來往的書信, 都燒了。”

    他瞧了兒子一眼, 說:“除了為父和你, 再無人知曉。”

    周臨淵沒想到,周家居然會和那樁鹽引案扯上幹係。

    一知半解,反而讓人不踏實。

    他索性便問周文懷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周文懷眉宇不展,淡淡的語氣裏含著哀傷,似乎還有些麻木:“能是什麽事,無非是利益、顏麵之爭罷了,隻不過這回爭的人,是先帝和群臣。”

    戶部用銀子都有例數與規矩,皇帝要錢也得有個名目。

    許多時候,皇帝花銀子的地方,壓根給不出合理的名目。

    戶部也不能壞了規矩,日後由得皇帝隨意取用國家的銀子。

    但戶部也不想得罪皇帝,便有了條不成文的規矩——將“鹽引”私下裏開給皇帝,讓皇帝身邊的宦官拿鹽引換銀子。

    鹽引是從鹽礦支鹽、買賣運輸鹽的憑證。

    若無鹽引而私下賣鹽,抓住了便是殺頭的罪名。

    可以說鹽引有市無價。

    然後就有人從中貪墨,鬧出了不少人命。

    貪墨的事情也隨之暴露。

    可戶部不承認,先帝身邊的宦官也不承認貪墨。

    鬧到台麵上的事情,總要給眾人一個交代。

    自古以來,做錯的怎會是皇帝。

    至少在當下,無人會說是皇帝的過錯。

    最後是當時的戶部侍郎宋元貞,擔了罪名。

    先帝也做出了讓步,為了避免再發生“貪汙”的事情,便不再向戶部索要鹽引。

    隻有宋家人死了。

    連知道他們是被冤枉的人,都寥寥無幾。

    在民間不知情的百姓,還有史書之上,宋元貞都隻有挨罵的份。

    周臨淵默然許久,才問道:“兒子聽聞,當年宋家滿門,斬的斬,流放的流放……一個都不剩了。”

    周文懷陷入沉思,半晌才不大確信地道:“我倒是聽說,宋家人被流放的路上,有人逃走了。說是……逃去了金陵。”

    金陵?

    怎麽恰好是周家的祖地?

    周臨淵抬眸,問道:“難道祖父當年幫過宋家人?”

    周文懷搖頭,似乎仍舊看不透自己死去的父親,他說:“應該不會,你祖父沒有跟我提過。況且二十年前,你祖父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如果那時候沾惹上宋家的事……”又意味深長地說:“就沒有今天的周家了。”

    周臨淵凝視著周文懷,默然片刻,才問道:“父親,如果如果宋家的人還活著,會怎麽樣?”

    周文懷明顯愣住。

    他忖量的功夫裏,彩釉瓷杯裏的茶水也漸漸涼去。

    周臨淵摸著冰冷的杯壁,聽見父親口吻薄涼地說:“你祖父和宋家的牽扯,早就被你祖父扔進火裏,燒成了灰燼。死活與否,都跟周家沒有關係了。”

    付之一炬的,又豈止是當年的書信?

    周文懷不是他死去的父親,他就是他,是周家如今新的一家之長。

    他有他的責任與抱負。

    周臨淵坐馬車出去的時候,腦海中還在想著父親說的話。

    如今新帝又想重新用“鹽引”的法子,找戶部拿銀子花。

    當年的事情,肯定還會再次重提。

    ——他們需要舊事來為自己的利益做墊腳石。

    人命從來不重要。

    幾條,還是幾十萬條,都不重要。

    若宋家真的還有人活著,未必是好事。

    因為盯著宋家的人,隻想利用盡他們最後一寸骨肉而已。

    罷了,二十年了。

    都塵歸塵,土歸土了。

    顧豫問周臨淵:“三爺,去不去茶鋪?”

    明日就是除夕,表弟顧則言也回京了,周臨淵正要去一趟舅舅家,沒時間去茶鋪,他道:“不去。”

    顧豫直接就說:“三爺,那頭盯著的小子,剛才來說,有個男子今天進了茶鋪,許久都沒有出來。”

    許久沒出來?

    那就不是陌生人,而是虞冷月的熟人了。

    “聽口音,不像咱們京城的,和掌櫃的口音很像,估計也是金陵來的。”

    還是故交。

    周臨淵目光微滯,片刻後,仍舊冷淡地道:“去顧家。”

    顧豫也就直接駕馬車去了顧府。

    ,

    虞冷月和雪書沒想到,在京城都能碰到故人。

    “青榮哥哥!怎麽是你!”

    虞冷月來開的門,眼睛瞪得老大。

    林青榮一身粗布棉直裰,背著大小兩個包袱,風塵仆仆,望著虞冷月笑了笑,舉起手裏的嫦娥奔月的竹筒,說:“一進京在外麵看到了這個,聞到味道就知道你們倆做的,昨天開始打聽了一路,今天才找到這兒。”

    虞冷月欣喜異常,迎著林青榮進門,關上門,擋住外麵的風雪,笑吟吟道:“快去後院喝熱茶去去寒。”

    他鄉遇故知,當然心緒無限。

    不過千言萬語都不急在一時半刻。

    林青榮笑一笑,隨著虞冷月一路進去。

    路過前廳時候,他掃視了茶鋪一眼,將鋪麵裏的氣派陳設,全都不動聲色囊括在眼底。

    雪書還在燒熱水,聽見動靜,以為是顧豫他們來了,提著水壺去廂房備熱茶,一出廚房,見到林青榮,驚得水都差點打落在地上。

    還是虞冷月提前預料到了,笑聲提醒:“水,水,放地上!”

    雪書才把水壺丟在地上,擦了手睜大了眼睛過來,難以置信地看著林青榮,喊道:“青榮哥哥,你怎麽進京了!”

    林青榮這會兒才衝兩個人,有模有樣地作揖道:“二位妹妹有禮。我的老師讓我來京城裏提前準備下場,我隨趕考的同窗一同來的,本來一個月之前就該到的,路上天氣不好,又遇到了一些意外,耽擱了,現在才進京。”

    雪書幫忙取下了林青榮身上的包袱,問道:“就帶了這點東西進京嗎?”

    林青榮隨她們二人進屋烤火,笑道:“不是,有些放在考生落腳的驛館,托別人幫我看著了。這些是要緊的東西,就隨身帶著。”

    雪書一聽很是要緊,找了個櫃子,仔細擱著。

    虞冷月泡了茶,還拿了點心過來給林青榮先填肚子,說:“你先墊墊,晚上給你做一頓好吃的。”

    林青榮身上的幹糧早就在船上吃完了,這會兒都餓急眼了。

    到底是讀書人,十分克製,不疾不徐地吃起來了。

    他長得疏朗正氣,眸中似懸春日朝陽,瞧了總叫人覺得溫柔和善。

    縱有些狼狽,舉手投足間,也掩不住謙謙如玉的氣質。

    林青榮到底是吃嗆著了,猛然咳嗽一聲。

    虞冷月和雪書對視一眼,雙雙發笑。

    林青榮大半年不見她們,有些不習慣,頓時羞紅了臉,又想起從前在金陵的日子,大大方方用袖子抹了抹嘴,自嘲笑道:“……實在是想念妹妹們的手藝,吃急了。”

    兩人耐心等林青榮吃完,才打聽起他家裏怎麽樣。

    林青榮說:“祖母和母親都很好。”又苦笑道:“就是常常念叨你們。”

    虞冷月和雪書一起沉默著。

    林青榮的大名叫林明正,“青榮”是他的字,虞父給他取的。

    因為他是虞父最得意的學生。

    兩家從前還當過幾年的鄰居,認識了十幾年了。

    他的祖母和母親都是寡婦,十分溫柔的兩個女人,從來不發脾氣,對誰都是笑意融融的,在這樣艱難的世道裏,靠著一手繡活兒,把孩子拉扯大。

    雪書的女紅,就是跟林夫人學的。

    還有她們倆初來月事時,都是林夫人幫忙做的月事帶。

    林青榮又道:“你們放心,我沒有告訴母親和祖母,你們來了京城。”

    他坦蕩凝視著虞冷月,以此告訴她,他履行了君子之約。

    虞冷月悵然笑道:“我知道青榮哥哥不會說的。”

    晚上,三人一起吃了一頓飯,不免談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林青榮家裏還很貧窮,根本讀不起書,就在私塾外,蹭虞父的課。

    虞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還常常私底下指點他。

    再後來,林家兩個女人,不光把孩子養得結結實實,還供他讀上了書。

    虞父也十分照顧林青榮,束脩收得少,又憐惜他天資出眾,十分照顧。

    林青榮在左鄰右舍裏漸漸有了名聲。

    當地一家大族也姓“林”,與林家祖上是連宗關係,雖說關係久遠,林青榮卻很爭氣,林家人願意照拂,為他後來的學業,出錢又出力。

    一直到他一門心思考中舉人。

    林青榮今年年紀也不小,都快二十五了,還沒娶妻。

    林氏一族自然不會平白無故供出一個舉人。

    他將來肯定要與林家做姻親。

    虞冷月和雪書在金陵的時候,就有意同他避嫌。

    但這都到京城了,沒旁人瞧見。

    虞冷月便想留他住一晚上。

    林青榮婉拒道:“知道你們兩個很好,我也就放心了。我在驛館有地方住,和同窗一起,大家討論課業也方便,我就先回去了。”

    虞冷月隻好給一件蓑衣他路上穿。

    雪書幫他提著包袱,拿著帽子。

    林青榮披上蓑衣,想了想,還是說:“對了,伶妹,你們走後,好像有生人來找過你們。”

    虞冷月並不意外,嘲弄一笑:“韓三姑?”

    虞父剛死,就屬韓三姑夫妻倆,最“熱心”,巴不得立刻把她們倆“嫁”出去。

    林青榮搖搖頭,道:“不止。還有一撥外地人,聽口音不像是金陵的。他們來了之後,韓三姑又來了一趟,見不到你們,又跑我家來打聽。我什麽都沒告訴她。”

    虞冷月心下一沉,但是臉上不顯。

    送林青榮出去之後,大家在門口分別。

    林青榮披著蓑衣,外麵風雪交加。

    虞冷月和雪書同他道別。

    林青榮瞧著虞冷月,眼神鄭重又溫柔:“伶妹,要是有事,來宣南坊的考生驛館找我。老師去世之前,我答應過他,會照顧你們的。”

    虞冷月心中融了火團子似的,暖融融的。

    她點頭一笑:“好,如果有青榮哥哥幫得上忙的地方,我肯定會去找你的。”

    一粒雪籽正好落到她鼻尖。

    大家都長大了,到底男女有別,林青榮忍住了替她刮下來的衝動。

    他又看了看雪書,發覺她雙頰比以前豐盈,才同兩人道了別,轉身去了驛館。

    虞冷月甫一回院子裏,便神色凝重地同雪書說:“以後那湯飲,我們不能賣了,往後隻賣茶。”

    林青榮能順著湯飲找到她們,別人也能。

    雪書詫異片刻,還是點了頭。

    深夜。

    周臨淵回府之後,書房裏有人剛剛稟完話,說:“女掌櫃有兄長入京了。”

    有兄長就有兄長,這也不是什麽要緊事。

    周臨淵輕輕揮退那人。

    手下卻繼續稟道:“三爺,小的覺得,二人並不似親兄妹,長得不像,又不似一家人那樣親近……隻是嘴上以兄妹相稱。”

    周臨淵問道:“如何相稱?”

    那人便說了兩人如何互喚。

    周臨淵隻是道:“退下吧。”

    末了,屋子裏溫暖如春,響起他清淺又冷冰的嗤笑。

    ——青榮哥哥。

    ——伶妹。

    她在金陵,還真有舊債。

    作者有話說:

    今晚沒有了,明天要出市,回來的時間早就更,晚了就後天。

    這周忙不過來了,下周找時間補點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