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鹹心      更新:2022-07-18 15:25      字數:3254
  第48章

    鋪子裝修沒幾天,顧青青之前讓牙行留意的莊子,也有了眉目。

    距離京城將近兩個時辰的車程,有一個莊子正急於脫手。

    莊子名叫小河莊,占地不小,差不多有八十來畝地。隻可惜大都是些瘠土,佃戶們辛苦勞作,一年到頭的收成始終算不上太好。

    這不,主家開春時遇了些事,便有意將小河莊典賣出去。其一是為了換些銀子,解掉眼前的燃眉之急,其二也是為了以後省心,盡快將這個燙手山芋丟出去。

    但苦於地不好,縱使莊子的價格一降再降,買家依舊難尋。原以為就要這麽砸手裏了,牙子便把消息說到了顧青青這來。

    牙子與顧青青已經合作過一回了,知道她是個爽快人,所以出發看地之前,也並未刻意隱瞞這些缺點。

    顧青青買莊子的本意還是為了養豬,這地不肥沃也算不得什麽大事,等她把豬養起來了,不缺肥料,這瘠土也能被她堆成良田。

    更何況這莊子的價格還這麽低。

    動了心的顧青青將手頭上的事暫時交給了丁三順,她就跟著牙子跑去看地了。

    小河莊的情況和牙子所說的情況相差不多,顧青青巡視了一遍,眼看著就快秋收了,地裏的農作物還都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優點也是有的,這八十畝地都連在一起,地勢也算平坦,方便以後管理。

    在後方的小山坡上,還有個兩進的宅院,家具器皿都不新了,但還能湊合用。

    顧青青將整個莊子看完,各方麵都評估了下,覺得還不錯,畢竟價格擺在這了。

    她私下裏也留了個心,向地裏的莊戶們打聽了下,除了地差了些,並無其他暗病。

    既然如此,顧青青就直接拍了板,將小河莊拿了下來。

    為了買這個莊子,顧青青又耽誤了好幾天工夫,跟著牙子跑了好幾趟,這手續才弄好。

    現如今,顧青青的存款又去掉了大半。

    因地裏現在還種著莊稼,所以隻能等秋收過後,顧青青才能正式接手莊子。

    她回到京城,白天監督工匠裝修,夜裏則是著手規劃小河莊,忙得團團轉。

    九月初,顧青青打算離開京城,往江南跑一趟。

    她既有意做成衣,繡娘這方麵可不能馬虎。

    除了方掌櫃的宋錦,一些名貴的雲錦、蜀錦等等,她也得想法子購入一批。

    事關貨源,旁人她不放心,還需她親自去挑。

    顧青青為了不錯過旺季,打算趕在十二月份之前,讓鋪子開業。

    這樣一來,時間便有些緊張了。

    正好,祁望在翰林院的境地已經好轉,可以按時回家。顧青青便將自己裝修的方案交給了他,讓他幫忙盯著。

    小河莊那邊也沒什麽事,隻需要等到秋收後,差丁三順過去跟莊頭交接一下就是了。

    顧青青將事情一一安排下去,自覺沒有任何遺漏,便放心離開了京都,徑直南下。

    方掌櫃那邊,她提前去了信,讓她將家裏的宋錦備好,等她一到江南,就能一次性拉走。至於繡娘的人選,也讓她開始著手接觸。

    而祁母那邊,顧青青也寫了信,讓她在家裏提前收拾好行李,等她從江南回來後,就直接接她上京。

    顧青青做事雷厲風行,一到江南,在方掌櫃的幫助下,很快就購入了一批品質上乘的新料子。

    至於繡娘這邊,也在馬不停蹄地安排著。不願背井離鄉的繡娘有很多,但在顧青青的說動下,再加之翻了好幾番的工錢,還是有十來位並無家室的繡娘願意遠走他鄉。

    十月中旬,商船靠岸休整,顧青青隻身回了大溝村。

    大溝村一切如常,祁母前不久才收到顧青青的信,行李已經提前收拾好了,在家裏盼了十來天,總算把顧青青給盼回來了。

    顧青青走後,祁母一個人在家裏待著,實在沒勁。所幸丁嬸時常過來陪她,這日子才不至於太過難熬。

    三個月不見,祁母一肚子的話,聊了好半晌,祁母才想起了正事,趕緊回房將祁望的信件拿給了她。

    顧青青見這兩封信的封口都沒拆,有些納悶。

    祁母解釋道:“這兩封信都是夾在家書裏麵的,望兒千叮嚀萬囑咐,不許我拆,一定要親自交到你的手上。”

    顧青青一聽,眉頭緊皺,祁望這般鄭重其事,又不許祁母看,想必這信裏寫的不是什麽好事。

    顧青青避開祁母,一目十行地看完這兩封信後,才知道她離開京城後,她買下的小河莊便緊跟著出了岔子。

    事情不大,一些糾紛而已,但涉及到了嫁妝,這便算是家事了。

    像這類家務事一向說不清,所幸顧青青買下莊子時,所有的手續都準備得十分齊全妥當,賣主她也見過麵,錢貨兩訖,事情便到不了她的頭上。

    不過她不往裏摻和,這麻煩會自己找上門來,處理起來不僅費神,還很是棘手。

    祁望留在京城,跟著跑了好幾趟,才讓事情有了轉機。

    祁望的第一封信是為了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告訴顧青青,第二封信隔了幾日,祁望便已經將事情處理妥當了。

    小河莊雖說在最後關頭,出現了些許差池,但好歹成功接手了。

    顧青青看完,總算鬆了口氣。

    祁望這人,她在的時候,他便事事都要來找她商量。顧青青人一走,他又能擔得住事。

    不過這件事也多虧有了他從中轉圜,不然隻剩下一個丁三順,這事肯定不會有這麽順利。

    當天夜裏,顧青青將何大石和幾個工坊管事都叫到家裏吃飯。當著眾人的麵,顧青青便正式將工坊交到了何大石的手上。

    何大石是跟著她最久的一個徒弟,該教的也都教了,對他,她還是比較放心的。

    顧青青此番上京,重心會轉移到小河莊上,若是沒有意外,近兩年她都不會回來。

    何大石得知此事後,借著酒意,忍不住灑下兩行熱淚來。

    其他幾個管事,也都感念顧青青的恩情,紛紛有了淚意。

    顧青青這次回來,除了接祁母,還從工坊裏挑選了一批得力的年輕管事。有男有女,都是極有經驗的,帶去京城能給顧青青省不少心。

    翌日天還未亮,顧青青和祁母乘坐馬車,準備前往碼頭坐船。

    祁家門外,許多人過來給她們送行。

    除了何大石、丁嬸他們,還有不少村民,工坊裏的幫工,都來了。

    馬車旁,祁母兩眼紅彤彤地拉著丁嬸的手,依依惜別。

    顧青青眼看場麵搞得還挺大,她作為掌櫃,自是要說些寬慰眾人的話來。

    她道:“以後又不是見不了麵了,大家好好幹活,京城那邊正缺人手,皆時肯定是要從工坊裏調的。”

    顧青青這話一出,不少年輕人眼裏頓時出現了神采。

    顧青青又轉頭囑咐了何大石幾句,才扶著祁母上了車。

    *

    十一月中旬,天氣徹底冷了下來。

    京郊外的一個碼頭上,一艘商船緩緩靠了岸。

    船艙裏的人都出來了,他們在船上晃悠了一個月,一身的骨頭都快被搖散架了,此時都急著下船踩踩實地。

    因甲板上的風大得很,吹得人直發抖,顧青青便陪著精神不濟的祁母在船艙裏又等了一會,直到大家都下船了,她們才從船艙裏出來。

    碼頭上,丁三順正在召集車子,準備拉貨。

    他提前收到了顧青青的來信,一直在心裏算著日子,估摸著這幾天就能到。所以他平常沒事,都會過來碰碰運氣,果然今天下午就把人給接到了。

    而船老大也開始指揮船員們將船艙裏的貨物搬下船,這些東西要先卸到小河莊,等夜裏再重新歸置一遍,明日清早,再拉到鋪子裏,準備營業。

    因碼頭距離小河莊沒多遠,沿著外麵的這條大路,往前再走個一刻鍾就能到地方了。

    繡娘們也就沒再等著坐車,紛紛跟著顧青青和祁母,步行前往小河莊。

    船老大指揮船員將貨一路送到了小河莊,又另外留了人在碼頭上看守商船,其他人便都可以自行休息了。

    顧青青離開的這些日子,祁望和丁三順也沒少幹活,山坡上又加建了好幾間房子,剛好能供船員們休息。

    至於那十來個繡娘,因都是些女眷,便另外安排到那個兩進的宅院裏住著。

    這幾個月,丁三順已經和附近的佃戶們都混熟了,就一會的工夫,便請了好幾個手腳麻利的大嬸過來做飯。

    眾人吃完飯後,各自回去休息。

    次日清早,顧青青便帶著祁母等人進京,丁三順則是留在小河莊繼續打理瑣事。

    一行人到達鋪麵時,已經快中午了,祁望自是不在家。

    顧青青放下行李,先帶著祁母參觀了下前麵的鋪麵。

    她心裏還是有些忐忑的,雖說離京前,她已經把自己的要求告訴了祁望,但就怕他來個自我發揮。

    所幸祁望還算聽話,目前的裝修效果並未偏離她之前的設想,奢華中又不落俗套,風格在整個京城裏,算是特別了。

    下午,祁望終於回來,祁母時隔大半年,總算見到了兒子,自是喜不自勝。

    祁望這些日子,雖說也忙,但心情不錯,吃的也好,經過兩個月的調養,身上總算長了點肉,不像之前那般單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