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緣分未到
作者:大河東流      更新:2022-07-14 15:00      字數:4572
  第26章 緣分未到

    賈母之後冷靜了兩天,覺得這事自己做的也有欠考慮的地方,低估了女兒的反感,沒有先說服她,於是她給賈敏寫了一封信,給彼此一個台階。

    這封信是和退休老太醫同時到達林府的。

    賈母的信上沒有說賈敏做的不對,用無奈的語氣說了隨她心意,她隻是作為一個母親在那邊瞎擔心罷了。

    翡翠和錢嬤嬤都沒有提起。

    這讓賈敏鬆了一口氣,懸著的心平安回到了肚子裏。

    她並不想和母親起爭執。

    至於退休的鄭太醫賈敏自然是歡迎的。

    她對這位太醫有不小的期望,希望他能幫到自己。

    她之前的對神秘不知所蹤的知了大師十分期待,隻可惜對方過於神秘了,找不到人,哪怕她有再多的期待也沒法子。

    而這位鄭太醫,她還在京城的時候就聽人提起過。

    不過那時候鄭太醫不在京城任職,而是在盛京。

    之後才去的京城。

    以前那是沒辦法,距離太遠了,現在對方專門過來了。

    這位老太年紀已經不小了,不過看上去,樣貌比真實年齡要小好幾歲。

    舟車勞頓,仍舊精神壯碩,保養有道。

    老太醫把完了脈之後,收回了手。

    賈敏緊張的看著他,等著他的宣判。

    老太醫沒有急著說話,沉吟了一會兒,拿起了賈敏之前的藥方,又問了她的飲食作息情況。

    他問的很細。

    都了解清楚之後,這位老太醫才下了結論,“夫人安心,身體無大恙,吃幾副藥調理調理即可,平日無事走一圈,不要求出汗,活絡活絡筋骨。”

    賈敏確實不愛多動。

    賈敏這些話聽的不少,她躊躇了一番,還是開口直接問:“太醫,我在子女方麵……”

    老太醫語氣肯定:“緣分未到罷了。”

    老太醫很顯然知道她的心結是在哪裏,舉了例子。

    他不止給一個懷孕的高齡婦人看過診,有的已經四十餘歲了,這是個做祖母的年紀,她現在還不到三十。

    類似的話不是沒有聽過,但不同的人嘴裏說出來的可信度是不一樣的。

    況且之前那麽多人說她不是不能生,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是啊,別人四十多歲都能生,她還不到三十。

    怎麽能這麽快就放棄。

    對老太醫留的藥方,她好好的收了起來。

    飲食方麵老太醫也有建議,賈敏看了,讓人記下,到時候拿去廚房,按照單上的來。

    至於多出去走動……賈敏歎了一口氣,無奈的讓丫鬟到時候提醒自己。

    這位老太醫來了,以禮相待是肯定的。

    老太太也聽過他的名聲,不知道賈母是花費了什麽代價才讓他願意跑這麽一趟。

    賈母付出的歸賈母,他們林家歸林家。

    他們這一份謝禮同樣不能薄了。

    這是夢中世界沒有發生過的,不知道黛玉會不會提早出生,想起那個早夭的孫女兒,老太太忍不住一聲歎息。

    還提出能不能幫其他人看診。

    府裏的所有主子,包括她自己。

    老太太還不想死,她還沒有看到她的孫子長大成人,要是死了,就要死不瞑目了。

    兒子這邊,如果他不走她夢中世界看到的那條路,應當不會遇到毒殺,壞了身體。

    隻是他平日辛苦也該好好注意身體。

    那老太醫並不介意多看幾個病人,診治了一番後,他給了老太太開了一個方子,其餘的就沒有開方了。

    身體健康不需要開方,隻是針對的留了幾個藥膳,讓他們自己安排。

    老太太鄭重的收下了。

    梅姨娘的身體還在調養,老太醫看了後,略微改動了一下她現在正在吃的藥裏某兩味藥的劑量,周大夫拿著那張藥方直呼妙。

    亦步亦趨的跟在老太醫身後,見縫插針的獻殷勤給他打下手。

    要是能夠得到指點,或者是有什麽領悟,對他未來有極大的幫助。

    在給雲舒瑤把脈的時候,老太醫都有些詫異。

    這位……好生康健。

    這是老太醫這麽多年來很少看到的,大部分人看著沒問題,卻會有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

    老太醫沒有停留太久,在消息傳開之前就離開了,要是晚了,就會有絡繹不絕的其他人上門來求診。

    所以他靜悄悄的走了。

    但他給林府帶來的影響一時沒有那麽容易消失。

    一家子被名醫說沒有什麽問題,這是喜事。

    在這個時候,雲舒瑤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她的大弟弟考上了長明書院。

    這個書院的院長是進士出身,也做過官,隻不過後來似乎遇到了什麽事,心灰意冷,加上後來父母去世,幹脆就辭了官,回了鄉,辦了這麽一所書院。

    這麽些年來,培養過不少優秀學子,考中進士的不止一個,是興台府最有名聲的書院,進入門檻很高,除了品學兼優以外,還得要有薦書。

    進去了,基本上就能確定功名到手了。

    怎麽說也能培養出一個秀才來。

    雲衡今年十四歲,能夠在這個年紀考進去,少不了林如海的指點。

    自從兩個姨娘懷孕後,林如海就開始關注起了她們的娘家。

    他並不介意伸手扶持梅家和雲家一把。

    對於庶出子女,他們的母親隻有賈敏,他們的外家也隻有榮國府賈家。

    但血脈是割舍不斷的,而且她們都是良家女子出身。

    這點上,林如海每次想起來都會慶幸母親當初的堅持,庶出跟庶出是不一樣的。

    地位最低的是外室所出的子女,有許多講究規矩的人家,外室所出根本不能入族譜,不承認他們的存在。

    然後就是賤籍女子所出的子女,例如女支女、戲子等。

    再然後是婢女、良妾。

    地位最高的是貴妾。

    現在他的子女是良妾所出,就代表著除了林家以外,還有生母一係,這是天然的一份支撐。

    哪怕這份力量對林家來說不算什麽,但對庶出子女來說,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助力。

    林如海不確定自己未來還會不會有別的子女,或者說是嫡子,如果有的話,林家的家業是要傳給嫡出一脈的。

    庶子隻能分得少部分財物,家中主要的人脈和助力會留給嫡支,庶支未來能走到哪一步很大程度上要靠他們自己。

    那麽生母家族能夠給予的助力更為重要。

    所以林如海會鬆鬆手,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梅家和雲家一定的扶持。

    梅家是做生意的,手底下也算幹淨,沒有沾染些亂七八糟的。

    林如海按照規矩辦事,在某些時候會給予方便。

    有的時候重要的就是那一個信息,可以占得先機。

    他們子弟想走科舉一脈,這點林如海自然不會反對,隻是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眾的苗子。

    而雲姨娘家裏麵,苗子已經在抽條,林如海就通過雲氏的手,給予了一些指點。

    所以雲慶梁是痛並快樂著,有一位探花願意指點,他收獲良多。

    能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影響。

    例如他的腿傷好了之後,本打算找個合適的人家做夫子,結果……因為他的女兒進了知府大人府上,給出的待遇太高了。

    那不是在聘請秀才做夫子,聘請舉人都不一定有這個待遇。

    雲慶梁自認沒有那個本事,推辭了。

    找來找去,最後回了他守孝之前去的那戶人家。

    之前相處愉快,守孝期間也沒有斷了聯係。

    而且那邊那位夫子年事已高,本也要回鄉養老了,才讓他不至於要想別的法子謀生。

    自己奮進的同時,雲慶梁也督促著兩個兒子不能鬆懈。

    知府大人十七歲就高中探花了。

    他對兩個兒子的要求當然不會那麽高,但他們現在的起點比他那個時候高了很多。

    雲慶梁是在二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的,現在他對兩個兒子的要求是二十歲之前。

    他自覺並不過分。

    所以看到兒子拿著知府大人的薦書參加考核,成功進入書院,雲慶梁欣喜之餘,老懷大慰。

    進入書院之後要是能夠保持住這份優勢,舉人不算太難,進士也有望!

    雲慶梁現在對舉人還有一定的把握,對進士,那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越是學,越是知曉自己掌握的有多淺薄。

    雲衡進了長明書院的消息,在林家一點波瀾都沒有掀起。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能夠進長明書院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喜事,但是對於高門大戶來說,就不算什麽了。

    隻有梅姨娘嘀咕了一句,就拋到了腦後。

    她親弟弟現在還小呢,不到需要進書院的時候。

    至於其他基本沒有什麽感情的兄弟……梅姨娘才沒有那麽多精力放在他們身上。

    倒是梅家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在心裏鬱悶了好幾天。

    誰不想攀登上更高的階層,帶著自己和家族一起向前邁進?

    梅家不缺錢。

    當然不能跟豪富的鹽商等比較,但在這興台府已經算是最上層那一波。

    他們家裏倒也想進長明書院,但他們沒有人過了考核,知府的薦書隻是一個敲門磚,還是要有自己的實力才行……

    ——

    雲舒瑤有些擔心女兒太胖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因為飯量的關係,女兒的發育看上去比兒子的要快,如果不提前說的話,讓陌生人來猜,誰都不會認為他們是雙胞胎。

    微胖沒事,過度了就不好了。

    她問了王嬤嬤,“這樣會不會有哪裏不適合,是不是不能讓珞玉吃那麽多?”

    雖然現在還沒有長成糯米團子成為圓滾滾,但是繼續下去的話,感覺不遠了。

    王嬤嬤覺得很不可思議,雲姨娘怎麽會有這種想法,“能吃是福,二小姐才多大,哪裏就過胖了,這才健康!”

    這麽多年,她見過的、抱過的孩子也不少了,能有二小姐這麽喜人的她也沒見過幾個。

    孩子都這樣,一開始是有些肉,長身體,很快就會消下去了。

    雲舒瑤表示虛心受教,密切的關注著,隨著孩子到了六個月,珞玉飛快的學會了四肢行走,然後她就愛上了這項活動,那身肉的增長頓時就慢了。

    這裏不得不說,她幾乎是直接跳過了坐這一個步驟,跳躍到了爬行。

    她弟弟還隻能歪歪斜斜坐著,看著姐姐在他周圍爬來爬去。

    為此雲舒瑤把一間屋裏的東西能搬的都搬了,給他們鋪上柔軟的地墊,讓姐弟兩在裏麵自由發揮。

    琛玉還不會爬,但他很喜歡抱著布偶坐在那裏,看著姐姐爬來爬去。

    雲舒瑤給他們準備了很多布偶,布偶並不是什麽新鮮東西。

    在雙胞胎沒有出生的時候,丫鬟們已經做了許多虎頭鞋、虎頭帽子、老虎枕頭。

    雲舒瑤的手藝沒那麽好,做出來的不夠活靈活現,但她隻要出張嘴,說一下她想要的,就有了各種其他布偶,還有看著珞玉會爬了,趕出來的連體老虎衫。

    在後世這個叫做玩偶服。

    熱衷於打扮自家娃娃的家長少不了要買的拍照神器。

    當林如海第一回 看到這麽一隻飛速向他爬來的小老虎的時候,他的臉上是糾結的。

    這要不說,誰能知道是個女孩?

    他有些一言難盡的看了一眼完全不覺得哪裏不對的雲氏。

    她這是在養兒子還是在養女兒?女兒家還是要貞靜為上。

    不過林如海大腦怎麽想的,一點也不妨礙他伸出手去抱這隻小老虎,並且還獻寶似的帶去給老太太他們看。

    穿著老虎衫的二小姐被關注的太多了,完全不覺得自己被圍觀了,咧著小嘴爬的飛快,給他們表演了一個小老虎下山,氣勢洶洶的從對麵爬了過來,然後一頭紮進了懷裏,老太太歡喜的抱住這隻喜人的小老虎,還打開了新思路。

    是不是還能做別的衣裳?

    當然能。

    安排上。

    打扮小孩子,是很容易上癮的。

    雲舒瑤給雙胞胎準備的東西不少。

    除了特色連體衫之外,還有色卡、圖卡、七巧板等物。

    色卡和圖卡是雲舒瑤自己慢慢做的。

    她做的很精心。

    她練了這麽久,不說有多出眾,說規整完全沒問題,給小孩子用足夠了。

    但在麵對林如海的時候就形成了降維打擊。

    她穿越之後才練的字,滿打滿算也才一年多。

    而林如海第一次拿起毛筆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他覺得這不錯,自己重新給雙胞胎做了一份。

    圖文並茂的硬紙卡,還有描邊。

    雲舒瑤看了之後,差點不舍得拿給雙胞胎霍霍了。

    這個完全可以作為藝術品了。

    林如海看著她不舍的樣子,失笑:“這算什麽,孩子現在還小不懂愛惜東西,壞了重做,也不是多稀罕的東西。”

    他抽出兩個空閑的晚上就能再做一份。

    雲舒瑤:“……”

    道理我懂,但是看著珞玉被念的不耐煩了,靈活的把圖卡從林如海手裏搶走,然後利落的向外一扔,當做消耗品的樣子……雲舒瑤選擇扭開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