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功
作者:三月種田      更新:2020-03-31 14:37      字數:2184
  “少卿,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何濤看了一眼擺放在兩人身前的直轅犁,笑著說了一聲,退後了兩步。

  王少卿拱手稱是,隨後便讓旁邊的差役幫忙,指揮著他們將工具套在牛身上。

  過去了大約十分鍾,直轅犁和石犁便被套上了牛背上,隨後由兩個年老的農戶牽著去了還未播種的地裏。

  正在四周圍觀的村民見這奇怪的東西,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跟在那兩頭牛身後想要看看這東西是什麽,不過更多人的目光還是看向王少卿,誰都不明白,他是怎麽和官府的人搭上關係的。

  王少卿避開身體,微微拱手示意何濤先行,隨後一行人便走在田埂上向著目的地前去。

  大部分的天地都被翻墾過,所以遺留下來的隻有幾畝麵積稍小的土地,不過對於做實驗來說,還是足夠的。

  當東西都到位後,王少卿來到何濤的身旁恭敬的說道:“縣尊大人,可以開始了。”

  “那便開始吧。”

  隨著話音落下,兩個經驗豐富的老農開始驅趕身旁的牛,牛蹄緩緩的邁動。

  王少卿當目光盯著那直轅犁,十分擔心因為相接工藝的粗糙,導致犁地的時候,摩擦過大而會脫落。

  一旁的何濤也同樣緊張的看著,可以說這成與敗與他的仕途也掛上了勾,若是成功了,在今晚便可以將這直轅犁連夜送到洛陽,到時候在還要等待獎賞下來就可以了,若是失敗了,那麽這件事恐怕還要向後推遲一些時日。

  木質的直轅犁被兩頭牛拉著緩緩的向前行動,在王少卿的講解下,還專門找了個人扶住它,避免在犁地的時候會向兩邊倒去。

  隨著時間的過去,王少卿臉上的擔憂之色也消退了,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這東西還是較為牢固的。與此同時,何濤的臉上也露出驚喜的表情,因為明顯就能看見兩邊的差距。

  半個小時後,使用直轅犁的這塊地已經全部犁完,而另一邊的石犁,卻一半的效率都不到。

  “好!好!好!若是有了此物,大漢不愁矣。”

  何濤看著這天差地別的效率,漲紅著臉連道三聲好,看向那直轅犁的眼中都泛著紅光。

  四周的農戶看見這一幕,臉上也紛紛露出不敢相信的目光。

  “這是何物,居然速度快了這麽多!”

  “聽說這是王公子弄出來的,沒看見縣尊大老爺都特地來了麽。”

  “你說這是王家小子那朋友弄出來的?”

  “沒看見之前他給縣尊大老爺解釋這東西麽。”

  聽到他這麽說,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不遠處的王少卿,似乎是第一次看見他一般。

  “公子,難怪你上次會問我那件事情,莫非你那個時候便向著改善了麽?”

  與王少卿有過一聊之緣的老漢慢慢走到他的身旁,目光在直轅犁上打量了一番,隨後滿含笑意的看著他,帶著欣慰的語氣說道:“王公子可是與其他讀書人不同,竟然還會有閑暇的時間,考慮到這種事情。”

  王少卿聞言隻能尷尬的笑了笑,含糊的圓了過去後,走到何濤的身旁道:“大人,這下可以大批量的生產了,相信在後年的時候,臨邛縣的糧食產量能翻倍了。”

  何濤撫著下巴的胡子滿含期待的點了點頭,目光看向王少卿的神色,與之前簡直就是截然不同。

  “少卿,此次多虧你,對了,過幾日會有一個宴會,本官待你一同前去,如此才華在這田舍之間算是埋沒。”

  “多謝大人厚愛,但草民誌向不在朝堂,隻能謝絕您的好意了。”

  王少卿一愣,心中卻並沒有多大的歡喜,許多人讀書的最終目的或許是為了做官,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沒有這個想法。

  何濤聽完他的話也是一愣,自己有心想引他入仕途,這對多少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事情,沒想到居然還有被人拒絕的一天。

  “無礙,即便不想入仕做官,但也可以陪本官去宴會看看。”

  王少卿雖說有些意外的拒絕了他的好意,不過何濤心中卻並沒有多少生氣,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

  “那草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

  回到府衙後,何濤命人將此物裝車,連夜送往成都,然後由水路進獻到洛陽麵聖。

  將這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這才命人準備飯菜。

  王少卿站在一旁正要提出離開,何濤卻率先開口了。

  “少卿,你此次是為民為國,貢獻了極為了不得的東西,上交的折子我也特意提出了此物是你發明的,想必過不了多久便會有使者專門前來,陛下的賞賜絕對不一般啊。”

  “若是說起來,還是大人的功勞,若不是大人慧眼識珠,草民即便有再好的方法,恐怕也沒有任何用處。”

  王少卿自然不會傻到真將功勞拉到自己身上,雖然前世他是一個學者,可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卻並不比官場的人差不了多少,聽到何濤這麽說,急忙將功勞往他身上推。

  何濤微微一笑,並沒有去點破,想起之前在開運村那些居民談論的事情,不由開口道:“少卿啊,你如今還居住在朋友的家中?”

  “是的,草民父母幾年前去世,家中的房產與田地都被賣出去讀書了,所以如今算是孑然一身了。”

  何濤點了點頭,他還真不清楚他有這樣的身世,如今對方幫了自己這麽大一個忙,理應該回報一下,不過該如何回報卻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大人,不知此次邀您赴宴的都是些什麽人啊?”

  “臨邛縣的富商與官宦之家,如今年初剛過,朝廷許多新的稅收內容有所改變,要與他們談談此事。”何濤倒也沒有刻意隱瞞,畢竟過兩天便要帶他一同前去。

  “新的稅收?若是草民記得不錯,朝廷已有十年沒有改變過稅務方麵的政策,怎麽會今年有所變化?”

  “此事倒也算不得什麽秘密,告訴你也無妨,近兩年來匈奴與我朝邊疆總有摩擦,一直意圖攻破雁門關,為了加強邊防的防守,所以這才調整稅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