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推恩令
作者:三月種田      更新:2020-04-16 19:39      字數:2121
  “陛下,末將還有一事稟報。”

  衛青單膝跪在地上並沒有就此退下,之前王少卿和他說過的削藩之策還沒有獻上。相比於這救駕之事,此事才是最為關鍵的,這可是能夠改變如今大漢皇權不統一受製於地方諸侯的方法。

  劉徹聽到這話,抬起頭看了一眼站下方的衛青,將手中的奏章合起來放在一旁,開口道:“還有何事。”

  “陛下,關於削藩之事。”

  削藩!聽到這兩個字,劉徹臉色一變,想要叱責,不過很快表情又平靜了下來,淡淡的說道:“繼續說下去。”

  “陛下,陽信公主府所發生的刺殺一事顯然與各地諸侯有關,正是因為中央皇權日漸式微,這才導致周邊各王的膽子越來越大,所以臣以為,必須得削藩,不然聽之任之,遲早會成禍害。”

  聽到有人支持削藩,當日被李廣懟的啞口無言的劉徹,此時的心情自然是極為的舒暢,連帶著看衛青的神色也親近了不少。

  不過個人的感情與國家大事他還是能夠分的清楚的,在經過這幾日的思量,也確實發現如今削藩的確不合實際,所以對於這方麵的心思也就淡下來了。

  但這並不表示就放棄了削藩,相反劉徹認為此事盡早最為妥當,所以關於削藩的方法一直都在思考最為穩妥的方式。眼下有人獻策,那劉徹自然是原因傾聽,或許會有幫助也說不定。

  “衛青,削藩之事雖說迫在眉睫,但是也不可一蹴而就。若是你有什麽辦法,大可暢言,朕不會怪罪於你。”

  “既是如此,那麽末將也就直言不諱。”衛青拱手說了一句,隨後開口道:“陛下,雖說經曆景帝七國之亂,各方諸侯王的實力有所減弱,但隨著這些年來的恢複,雖達不到全盛時期,可卻是一股不小的實力,加之外患原因,強勢削藩必不可行。”

  劉徹微微點頭,衛青這番話並不是沒有道理,而這也是他削藩最大的阻礙。如同李廣老將軍所言,一旦戰事爆發,大漢所麵對的就是內亂和外患,兩方夾擊之下,最終會有亡國的可能。這也是他極為擔心的。

  “所以,既然硬的不行,那麽陛下咱們就來軟的,既能削弱諸侯王的實力,而且還能讓他們內部起爭執,從而無法窺伺中央。”

  “衛青你有何計策,速速說來。”劉徹眼中一亮,神色振奮了起來。

  “陛下,各大諸侯國有的已經連城數十,地方千裏,並且不聽中央的命令,公然抗命。他們的勢力大大地威脅著中央集權的鞏固,所以臣便想出了一個能夠解決他們日益壯大的方法,並且還能不斷的削弱每個諸侯國的整體實力,此策名為推恩令。”

  “其方法為,各諸侯國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庶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而是直接由各郡來管理。

  “如此一來諸侯國的公子們一個個必然整日想著如何才能將父輩的土地分的更合理,或者說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這樣一來,不僅僅削弱了各諸侯國力量,而且使各地方的矛頭也不再指向中央。”

  劉徹一聽這方法,臉上頓時浮現出驚喜,忍不住讚道:“此計甚秒,如此一來推恩令表麵上看起來是朕對其他各個封侯的厚待,而事實上是為了瓜分諸侯國以及削弱各個侯王的勢力,並且也巧妙的避免引起各個侯王的反抗。”

  “陛下,正是如此,一旦他們自亂陣腳,不出幾年,必定分崩離析,到時在解決匈奴等國後,陛下想要徹底削藩,將比現在容易百倍。”

  這些話自然不可能是王少卿一字一句教的,當日他隻不過是起了一個頭,灌輸了一個這種思想與理念,而現在麵對劉徹說的這些話,則是衛青獨自一人推敲了數日後,確定的。

  劉徹點了點頭,心中立刻暢快了許多,雖然這種方法並不能立刻解決諸侯王的強大,但方法十分的精妙,不斷不會引起諸侯王的反抗,甚至還會讓他們認為這是給他們的恩惠,實乃殺人不見血的上上之策。

  也正因為這推恩令的緣故,劉策看向衛青的心態就有了微妙的變化,如此之才,既能為武將,又能想出如此絕妙的方法,若是放在地方上訓練新兵,實在是埋沒了人才。

  “衛青,朕欲讓你擔任李廣老將軍副將,你意如何?”

  衛青一聽,臉色平靜,但是雙眼卻露出狂喜的神色,李老將軍的副將!這是什麽意思?這是天子有意在培養他!

  “末將,叩謝陛下,隻不過,此事並不是臣一人的功勞。”

  劉徹一愣,看著衛青緩緩的說道:“你的意思是,此計並不是你一人想出來的?”

  “臣不敢欺瞞陛下,其實還有一人。”

  “此人是誰?”

  “陛下,此人名為王少卿!”

  王少卿?怎麽這事還和他扯上關係了,而且他們兩人是如何認識的。

  “王少卿?”

  “陛下,莫非您認識他?”

  劉徹微微點頭,心中卻有些異樣,自從這家夥進了長安,隻要是碰到什麽好事,基本上都和他有關係。無論是這驅寒的烈酒,還是如今的推恩令。

  “此人倒是有異才。”

  劉徹淡淡的說了一句,不過心裏卻已經開始關注他了。如果說那驅寒的烈酒還不足以讓他行動,可是這推恩令之事,便能看出此人的能力。

  衛青搞不明白劉徹這話中的意思,所以沒敢接話。不過心裏還是有些對不住王少卿的,明明他千叮嚀萬囑咐,最終還是讓自己給說出了口。

  “你先退下吧,這推恩令的事情,朕還需斟酌一番。”

  衛青聞言低頭應了一聲,緩緩離開了大殿。

  劉徹起身,緩緩的在案牘後渡步,腦中也開始思索這推恩令的可行性。這件事情可大可小,況且事關國政,也不是他一人可以直接決定的。

  “來人!傳丞相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