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者:陸醉      更新:2022-07-11 16:33      字數:3327
  第94章

    這幾個月下來, 他們大隊裏是個人估計都能看出來,許新月他們家和軍方的關係很密切。

    糧食的事情雖然不歸軍方管,但軍方知道的怎麽也比普通老百姓多。

    陳山就想來碰碰運氣, 看能不能打聽到些什麽。

    他一開始問的是許新月,因為這場饑荒還會持續很久的事情是許新月告訴他的,但許新月一問三不知。

    後麵又問了許冬至,才知道了一些信息。

    許冬至自己知道的也不多,他隻跟陳山說, 上麵不會讓老百姓們餓死, 真到了要餓死的地步,上麵會送糧食下來, 現在的救濟糧主要是先緊著受災較嚴重的老百姓們,確保他們不會被餓死。

    上麵會這樣做很正常, 便是陳山自己,有多餘的糧食也是先給那些吃不上飯的窮苦人家,因為命隻有一條,沒了就真的沒了。

    至於那些吃不飽飯的人家……

    華國人不怕吃苦,隻要餓不死, 他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活下來。

    知道上麵不會放任老百姓們餓死,他的心情一下子鬆快了不少, 但肩上的擔子並沒有減輕多少。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抱著和大家一起活下去的想法,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 很多人都是先緊著自己, 或者,自己在乎的人, 他們會把更多的糧食給自己吃, 給自己在乎的人吃。

    而那些他們不在乎的, 像重男輕女家庭裏的女孩,像長輩不慈家庭裏的小輩,像兒女不孝家庭裏的老人……還有一些惡毒的公婆和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他們家裏的兒媳婦和不受寵的人,這些人平常已經沒少受家裏苛刻了,饑荒年裏更是變本加厲,不僅吃的變少了,幹的活還更多,時不時還要挨打受罵。

    許新月他們一家四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許建軍和楊惠雖然不是被活活餓死的,但其實跟被活活餓死也沒太大的區別,特別是楊惠,她就是因為吃得少,幹得多,身體承受不住去世的。

    好在許新月他們姐弟倆機緣巧合下救了沈老爺子脫離了許家,不然,就許家人的許家人那德行,他們姐弟倆怕是也活不長。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們姐弟倆這麽幸運,嚴格上來說,他們姐弟倆隻是個例,但他們大隊裏卻有著很多和他們姐弟倆有著類似的遭遇的人,所以,他肩上的擔子才重。

    和許新月他們姐弟倆了解完上麵的章程後,他沒有再頻繁往公社跑,問救濟糧的事情,而是把重心都放在大隊裏的人身上,確保大隊裏的每個人都不被餓死。

    他的努力還是有成果的,秋收後的兩三個月裏,大隊裏並沒有出現人被餓死的現象,但還是有些人死了。

    這些人要麽體弱多病,要麽上了年紀身體不好,本身活得就很艱難,又遇上饑荒,吃不飽,穿不暖,還沒錢看病,撐不下也挺正常的。

    陳山雖然替他們感到惋惜,但也沒有辦法,能讓他們不被餓死,已經是他能做的全部了。

    其他的,便是他自己遇上,也隻能聽天由命。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便到了年底。

    年關將近,換作往年,大家夥這會兒都該開始準備年貨,哪怕是去年,也隻是蕭條了一點,但是今年,別說是準備年貨了,不餓死已經不錯了,很多人都吊著一口氣等年底發糧。

    整個大隊裏唯一不受這場饑荒影響的,大概也就許新月他們家。

    許新月他們家最不缺的就是糧食了,肉也不是很缺,家裏雞和兔子養了不少,秋收那會兒沈追司還給他們抓了幾隻小鴨子過來,現在也長大了,偶爾再上山抓點野物,一天三頓基本沒斷過。

    他們家的好日子在大隊裏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家裏沒糧食了都動了跟他們家借糧食的念頭,但真正去借的沒幾個。

    一來是不熟,二來是覺得他們不會借。

    他們姐弟倆自從搬到新家後,就不怎麽跟大隊裏的人往來,現在大隊裏跟他們家算得上熟的,估計也就陳瀚民他們家和陳山他們家,而他們兩家是不缺糧食的,因為許新月他們會給他們送,用不著他們上門去借。

    那些和他們不熟的人,經曆了上次公社的調查員過來調查的事情,覺得他們大概率不會借,就沒有貿然上門來借。

    這些人裏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觀望,看有沒有人能從他們家借到糧食,要是有,他們再上門來。

    第一個來找他們借糧食的人是胡勝利。

    胡勝利是知青,賺的工分沒有鄉下漢子多,但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起初倒也能活,日子久了,糧食漸漸就見底了。

    他想過和周圍的鄰居借,但周圍的鄰居日子過得還不如他。

    所以,他就把主意打到了陸白身上。

    陸白比他勤快,還比他能幹,賺的工分比他多挺多的,再加上陸玉過來的那個把月的工分也都記在他的頭上,他秋收的時候分的糧食都快有他的兩倍了。

    雖然他的兩倍也不是很多,但陸白吃住都在許新月他們家,就許新月他們家那條件,他有餘糧的可能性挺大的。

    而他能想到的能借他糧食的人又隻有他,為了不被餓死,他就找上了他。

    他並沒有上門去找陸白借,而是上工的時候,趁著四下沒人找他借的。

    借之前,他內心挺忐忑的,怕陸白不借他,還想了一大堆的說辭,甚至做好了磨破嘴皮子的準備。

    結果陸白一聽他要借糧食,連猶豫都不帶的,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仿佛他跟他借的不是糧食,是他手上拿著的鋤頭。

    下工後,他就跟他一起去了趟許新月他們家,從他們家拎走了一袋糧食,整個過程順利得讓他有種不真實感,幾度懷疑自己是在做夢。

    一直到回了知青點後,用陸白借給他的糧食做了頓飯,吃完有了真實的飽腹感,他才沒再懷疑自己是在做夢。

    而他從陸白那裏借到糧食的事情,也很快在大隊裏小範圍地傳開了。

    不過,因為他是跟陸白借的,那些知道消息的人倒也沒有一擁而上,隻是越發蠢蠢欲動。

    第二個來找他們借糧食的人也是個知青,女知青。

    那女知青和陸白並不熟,陸白甚至都不知道她叫什麽名字,隻知道她姓苗。

    苗知青下鄉後,一直都是跟大隊裏一個無兒無女的老寡婦一起住,老寡婦年紀挺大的,賺不了多少工分,苗知青在大隊裏當小學老師,工分倒是不少,但因為饑荒,到手的糧食並不多,她自己吃,還要得老寡婦一些,到了年底,也不是很夠。

    得知胡勝利從陸白這裏借到糧食後,她就也想著來找他借一點,等大隊發糧了再還給他。

    因為和他不熟,她還找了胡勝利當中間人。

    胡勝利把她想借糧食的事情跟陸白說了,陸白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給她的糧食,還比給胡勝利的多。

    倒不是他厚此薄彼,他會多給,主要是許冬至的意思。

    許冬至對苗知青的印象很好,苗知青是他們大隊小學的老師,他還沒上小學之前就跟她有過接觸,那時候,他想上學就私底下找她問了不少問題,讓她發現他的天賦。

    他之後能順利上學,也有她的一份功勞。

    和陸白,還有胡勝利不同,她下鄉是真的想為農村做貢獻,也一直在這條道路上前進著。

    許冬至挺佩服她的,也由衷地希望她能讓更多的人學到有用的知識,從而改變自身和周圍人的命運,不想她把教書育人的時間浪費在生計上,也不想她止步於這場饑荒。

    所以,他讓陸白多給她一些糧食,幫她解決困難的同時,也能幫到和她一起居住的孤寡老人。

    苗知青沒有拒絕他們的好意,胡勝利也沒有因為陸白多給她糧食,和陸白生了間隙,因為陸白說了,這些糧食裏有一些是許冬至作為苗知青的學生的心意。

    還有就是,他很清楚陸白能借他糧食是情分,不是本分。

    多少他都該感恩,而非斤斤計較。

    況且他也沒斤斤計較的立場。

    他和陸白不過是同為知青,又一起住過一段時間而已,交情真算不上深,這也是他找陸白借糧食之前心裏沒底的原因。

    他們倆都從陸白那裏借到糧食的消息傳開後,那些想來他們家借糧食的人終於按捺不住了,倒也沒有一擁而上,但來的人不少。

    一個晚上來了七八個。

    嗯,苗知青是下午來借的糧食,晚上消息傳開後,就陸續有人過來。

    來借糧食的人基本都是家裏的日子快過不下去的,許冬至對他們家裏的大致情況都挺了解的,能借的,他都借。

    雖然他知道這樣借下去,肯定會出問題,但許新月跟他說了,有問題她來解決,他便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第二天來借糧食的更多,有的一大早就來了,但因為動靜不是很大,許新月倒也沒有發飆,當然,也沒好臉色就是了。

    而許冬至所擔心的問題,到了中午就體現出來了,來借糧食的人特別多,因為許新月不讓他們進院子,他們甚至排起隊來。

    那陣仗,說實話,真不像是來借糧食的,更像是來領糧食的,什麽人都來,有的甚至全家一起過來,好像多一個人能多一份糧食似的,熱鬧程度堪比大隊發糧的時候。

    連陳山都被驚動了,特意過來給他們鎮場,怕有人鬧事。

    而有句話叫做,怕什麽來什麽。

    他剛過來,就看見有人在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