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皇上的白月光21  嬪妾自然也要回報您……
作者:掛疏桐      更新:2022-07-04 22:08      字數:5763
  第71章 皇上的白月光21  嬪妾自然也要回報您……

    寢殿內眾人聞言麵色皆大變,太醫院判更是吹胡子瞪眼地叱責道:“盧大夫,本官還敬你是同行,但你如何能對皇後娘娘如何無禮?”

    盧大夫卻隻淡淡掃了他一眼,“你是大夫你也知道,病人切忌諱疾忌醫,草民沒有冒犯娘娘的意思,隻是想要了解一下陛下的真實情況罷了,還望娘娘如實相告。”

    “盧神醫說的是,不過本宮今日確實並未同陛下……行房,”池螢依然保持著得體的微笑,轉頭問向元辰的貼身內侍,“不知陛下今日可有召後妃侍寢啊?”

    方總管麵色微變,聲音不自覺有些發顫,“回娘娘,陛下並未翻後宮的牌子,但今日傍晚……芝貴妃曾來過。”

    池螢沉吟半晌,歎了口氣垂眸道:“你可記得芝貴妃來了多久?”

    “約有……半個時辰有餘。”方總管將頭埋得更低,芝貴妃是個孕婦,平日裏又最是守禮,他哪兒知道陛下竟如狼似虎倒這種程度啊。

    “簡直是胡鬧!”池螢狠拍了拍桌麵。

    方總管戰戰兢兢問道:“娘娘,可需喚貴妃娘娘前來,……”

    池螢搖了搖頭,撫著太陽穴閉目輕揉了揉,“找她來做什麽,她還懷著龍嗣,半夜喚起來回奔波說不準還要動了胎氣,讓她好好歇著吧,明日再議。”

    她撫著胸口緩了緩氣息,這才轉頭問道,“盧神醫,事已至此,不知您可有醫治的法子?”

    “自然是有的,但,……”盧大夫稍頓了頓,小心斟酌著語句,“陛下的情況確實有些嚴重,草民也沒有十足的把我能讓陛下恢複如初。”

    池螢皺眉看向躺在床榻的元辰,他雖睜著雙眼,但口目已有些歪斜,見著池螢似是有些激動,咿咿呀呀地發出些不完整的音節,甚至都沒法說出句整話來。

    她暗暗咋舌,元辰雖說陰狠了些,但本來看上去還算是個玉樹臨風的公子哥,中風之後竟成了這副癡傻模樣,朋友們,健康真的很可貴啊。

    池螢先轉頭問向圍在床邊的太醫,“不知諸位太醫可有法子醫治?”

    以院判為首的眾位太醫皆有些尷尬,說來陛下這風邪之症也是自己作出來的,況且之前的藥方也不是他們開的,這事兒擺明了就是要有個人去背鍋,要是沒有十足的把握,誰也不想去擔這個風險。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終究還是沒有一個人上前來應下這個差事。

    池螢歎氣搖了搖頭,“盧神醫,那便還是您來吧。”

    盧大夫拱了拱手,“謝娘娘信任,草民需要為陛下施針,但這針法乃是家學所傳,隻傳子嗣不傳外人,還請各位太醫大人回避一二。”

    太醫們本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思,想看看這位民間遊醫究竟能用什麽法子為陛下醫治風邪,沒想到他竟這般小家子氣,連施針都要避著人,誰還稀罕他那點兒民間針法不成?

    眾位太醫甩了甩袖子,滿不情願地扭頭離去,但也沒忘了在走之前陰陽怪氣幾句。

    “盧大夫醫術高超,我等自愧弗如啊。”

    “盧大夫的家學針法,我等豈敢覬覦。”

    “還望盧大夫能讓陛下早日痊愈才是。”

    “是啊,我們都等著向盧大夫請教一二呢。”

    眾位太醫退出了內殿,池螢屋內頓覺空蕩了不少,連空氣都似乎清新了幾分。

    接著盧大夫從藥箱中拿出一套銀針,那銀針粗細大各不相同,隻見他十分熟練地取出銀針,在元辰頭頂及脖頸上的各個穴位細細密密地紮上,隨即在各個銀針上輕輕拈搓,手法利落讓人有些眼花繚亂。

    半晌過後,元辰的半邊臉似是比起初放鬆了不少,他的嘴動了動,有些吃力的發出兩個音節:“皇……皇後。”

    “陛下,您終於能說話了!”池螢喜不自勝,“盧神醫當真是神醫啊!”

    “皇後,”元辰說上兩個字便要歇上一歇,“還是,你……對朕……好。”

    池螢暗暗嗤笑,那可不,等著吧,我對你的好還在後頭呢。

    她反手握住了元辰尚有些僵硬的手,安撫道:“陛下莫要這樣說,您好好養病,很快便能好起來的。”

    “好,”元辰頂著滿頭的銀針,周身尚有些僵硬,隻能梗著脖子將目光轉向一旁的神醫,“盧大夫,朕,多久……能好?”

    “這,……”盧大夫麵色微滯,沉吟半晌後,小心翼翼回道,“若是草民每日為陛下施針,半月後應當能下床走動。”

    但能走動,並不代表就能像往常一樣行動自如,被人扶著拄著拐走上兩步,也能叫走動不是?

    元辰卻並未想到這一層,隻當自己半月後便能恢複如初,終於鬆了一口氣般,歪著嘴露出一抹會心的笑意,“好,盧大夫,賞。”

    池螢笑了笑,道:“陛下莫要憂心,盧大夫醫術高超,定能讓您盡快痊愈的,這半個月您隻管安心休養便是。”

    元辰神情緩和了不少,思路似乎也終於理清,略側了側頭向一旁的內侍道:“宣,右相,左相,禦史……大夫。”

    “是。”方總管立刻會意,陛下這半月不得上朝,應當是要交代朝中事宜的。

    宮中出了這麽大的事兒,左右兩相自然早早就侯在宮門口,隨時等著覲見,故而一炷香過後,二人便及時出現在了殿中,而禦史大夫倒是有些姍姍來遲,畢竟憑他的官職,一般也不會有這種半夜被召見的機會,他也有些訝異,陛下居然能在這個時候想到他。

    “臣參加陛下。”三人齊齊向元辰行禮。

    元辰閉眼緩了口氣,慢吞吞地交代起了自己的安排,“朕……半月、不得、上朝,故,右相與、左相,協理朝政,禦史……大夫、特升、一品,暫行、監察、之職。”

    兩位丞相理政,再加上個一向沒有勢力扶持的禦史大夫,三人形成掎角之勢,倒也不怕他們暗地裏勾結起來把持朝政,就算到了這個時候,元辰對於自己的政權依然保有著十分理智的掌控。

    三人立刻領旨謝恩,二位丞相倒是並不覺得意外,但禦史大夫卻暗暗竊喜,這簡直是天大的餡餅兒砸到了自己頭上,居然能被特升為一品,雖然隻是暫時的,但也好歹說明了陛下對自己的重用,自己若是好好表現,不愁日後入主中堂啊。

    而池螢則是適時握住了元辰的手腕,垂眸看向他略有些疲乏的雙眼,暗暗使了使力,笑道:“陛下聖明。”

    元辰的目光有一瞬的迷茫,隨即又繼續道:“另,特命、皇後、伴朝,監理、朝政。”

    兩位丞相聞言皆有些怔忡,剛想出言勸陛下三思,但細想了想,之前陛下稱病罷朝的時候,好像也是皇後娘娘獨自伴朝,這位皇後倒也確實十分識大體,從未在朝堂上做出什麽出格的事來。

    既然陛下堅持,總不好在他病重的時候再出言阻攔,免得讓陛下鬱結於心加重病症,倒還成了自己的過錯。

    二人默了默,終究還是拱手謝恩,“陛下聖明。”

    而禦史大夫本就對這位曾為自己說好話的皇後娘娘頗有好感,此番更是沒有理由出言阻攔,喜氣洋洋地接下了這個差事。

    送走了三位輔政大臣,池螢又給元辰下了點秘藥讓他昏睡過去,她躺在外間的矮榻上闔目假寐,這才終於寬下心來。

    那位崔尚書偶然尋得的民間神醫盧大夫,自然是他們事先便安排好的,黎沁芝對這位盧大夫可不止是救命之恩,原本二人算是青梅竹馬,隻是黎沁芝突然被封為後,讓二人還沒熱乎起來的感情就此戛然而止。

    此番她稱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脅,對方倒也十分仗義,連給皇上下藥都不怕,當即便答應進宮作為她的助力。

    而他之前所開的藥方隻是有些偏門的安神方子而已,不足之症更是無稽之談,而元辰覺得自己有所好轉,無外乎是因為那段時間池螢沒有給他下藥,外加沒有用念力而已讓他聽話而已。

    而所謂的同房致使的風邪之症,則是黎沁芝用那位盧大夫事先準備好的藥粉,下在了給元辰的湯羹中,那藥粉一能催情,二便能催生卒風之症。盧大夫每日為元辰施針,其實並非是為他治病,反而是為了讓他的症狀持續下去。

    之所以讓黎沁芝來當這個病引,一來是她自告奮勇,二來池螢也不願這事另生枝節,畢竟若是個不起眼的後妃爬了龍床讓陛下中風,那估計下場就隻有死路一條。可黎沁芝不同,她懷有皇嗣,便是有千般罪過也得讓皇嗣先生下來再說,封建社會的是非觀就是這麽有彈性,誰讓人家的娃真的有皇位要繼承呢。

    加上池螢之前反反複複的在朝堂上出現,群臣溫水煮青蛙一般早已習慣了她的存在,便是現在元辰提出讓她伴朝,也不會受到強烈的反對,畢竟對他們而言,這種伴朝隻是暫時的權宜之策。

    總之,元辰這病一時半刻是好不了的,池螢也是要繼續在朝堂上刷存在感的。

    第二日的早朝上,伴隨著內侍宣告元辰的旨意,大齊的朝政暫時進入了二相理政,禦史台加上皇後監察的新階段。

    雖說這段時間的早朝沒有元辰坐鎮,但丞相府平日裏本就幫著元辰處理政務,如今倒還算得心應手,禦史大夫也隻是監管二位丞相的行為是否出格,並不直接插手朝政,一時倒也相安無事。

    當然,二相偶爾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過往遇到這種情況,二人都會尋找陛下裁定,但此時的朝堂之上高坐的僅有皇後一人,二人下意識向龍椅所在的方向躬身準備請求聖裁時,便陷入了一陣略顯尷尬的沉默中。

    池螢笑了笑,鎮定自若道:“本宮自是無法給二位丞相什麽建議,但若是陛下在此,想必會更同意右相的觀點。”

    左相便有些不服氣,“娘娘何出此言?”

    池螢回道:“陛下一向最為體恤子民,暫時調高賦稅雖能補貼國庫,但長此以往民間必定怨聲載道,民乃國之根本,此果絕非陛下所願得見,故而若陛下在此,自然不會同意左相的說法。”

    左右二相細想了想,皇後所說倒也確實符合元辰平日裏的評判標準,略爭執了一番終究還是采用了池螢的說法。

    起初,池螢隻是在二人僵持不下的時刻,以元辰的口吻出麵點播一二,但時間久了,二人在出現分歧之時,便會不由自主的向池螢求助。

    而池螢倒也樂見其成,雖然每句話都要一“若是陛下在此”開頭,但最終輸出的其實還是自己的觀點。

    群臣雖然也有所察覺,隱隱覺得似乎哪裏不太對,若是按照陛下平日裏的脾氣,怕是不會用皇後的方法解決,但皇後所給出的方案還真找不出什麽缺漏來,故而稀裏糊塗也就過去了,畢竟這位皇後也隻是暫時監朝,何必在這個時候得罪人呢。

    可這個“暫時”監朝,一眨眼便過去了大半個月,元辰原本同三位理政大臣所說的半個月後便能上朝,也成了沒影的事兒。

    這一日,池螢下朝後照例來到了元辰的寢殿中,在盧大夫的“悉心診治”之下,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好的時候確實能下地被人攙扶著走兩步,但壞起來比剛剛中了風邪時更甚。

    元辰的耐心在這個過程中也被消磨地七零八落,對盧大夫的態度自然也沒一開始那麽和顏悅色。

    “朕……究竟、何時、能……痊愈!”

    池螢剛踏入寢殿,聽到的便是元辰咬牙切齒又吃力的質問。

    盧大夫倒是並未被他所影響,還是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陛下,草民說過,您這風邪之症需要平心靜氣方能好得快,況且病情反複本也是常事,您萬不可如此意氣用事,反而耽誤了病情啊。”

    “你!朕、命你、五日內、將、朕、治好!”元辰的怒氣更甚。

    “陛下恕罪,臣確實已經盡力了,您看您昨日也確實能下地走動了不是,但病去如抽絲,即便有速成的法子也一定會傷了根本,您還是要耐心些才能痊愈啊。”

    盧大夫說著將銀針收起,見著池螢忙向她見禮,“草民問皇後娘娘安。”

    “盧神醫免禮,”池螢同他點頭微笑,接著上前坐到了元辰的榻旁,柔聲安撫道,“陛下切莫焦急,您這幾日的氣色確實好了許多,盧大夫也說的在理,病程反複也是常事,您安心養病,臣妾相信您很快便能恢複如初的。”

    元辰對她的態度也帶了幾分不耐,“你、十日前、也是、這般、同、朕說的!”

    “陛下說得是,可臣妾也不是郎中,這事也隻能聽大夫的不是。”池螢抬手用帕子捂住了口鼻,起身後退了兩步,雖說每日裏有宮人來給元辰擦洗,但時間久了著實有些不太好聞。

    元辰見池螢這副嫌棄的態度,更是怒氣攻心,“你……!朕要、宣、貴妃、覲見。”既然皇後不識抬舉,自己便要讓她看看,她的位置可是隨時能被取代的。

    池螢自然能將他的心思猜的差不離,可讓現在黎沁芝來見他……,嘖,您老還是自求多福吧。

    黎沁芝此時已有五六個月的身孕,肚子已經渾圓凸起,走起路來還需要兩名宮人攙扶,故而見著元辰也隻能微微福了福身,

    “嬪妾參見陛下。”

    元辰見著她也有些激動,“沁芝、來、讓朕、看看、朕的、皇兒。”

    池螢暗暗翻了個白眼兒,這會兒想當慈父了,你親手的結果的兩個皇兒可一直在你頭頂看著你呢。

    黎沁芝上前幾步,因身體不便也隻能坐在他床邊的高凳上,她垂頭望著床上口眼歪斜的元辰,唇邊露出一抹譏諷的笑意,“陛下,您近來可好啊?”

    元辰何等眼力,自然能看出她的態度與以往不同,聯想起近日自己身體上的反常,不免有了幾分心驚膽戰的猜想。

    他想伸手去夠黎沁芝,卻連胳膊都抬不起來,他想擺出往日裏的深情麵孔,但結果卻隻能讓自己的麵目更加猙獰,“沁芝,朕、何曾、虧待、於你?”

    “陛下自然從未虧待嬪妾,”黎沁芝執著帕子,微笑著為他擦了擦額上沁出的汗水,“陛下對嬪妾最是體貼,嬪妾自然也要以同樣的體貼回報陛下才是。”

    “你、什麽、意思?”元辰受病情所製動彈不得,唯有無能狂怒。

    黎沁芝撫著肚子微微躬身,在他耳邊輕聲低語:“陛下,嬪妾也曾真心愛重陛下,也曾以為陛下是真心待嬪妾的,但後來才知曉,陛下心中有江山社稷,嬪妾自然隻能屈居其後,嬪妾的家人也要為陛下的大業讓路,可嬪妾又做錯了什麽呢?”

    “嬪妾曾以為,自己和公孫姐姐不同,但沒想到,公孫姐姐便是嬪妾的前車之鑒啊,陛下,您不曾真心待人,又憑什麽指望別人的真心呢?”

    “既然您要奪去嬪妾的家人,讓嬪妾除了您別無倚仗,那嬪妾自然也要回報您才是,您若是沒有了江山,便也隻能一心放在我身上了吧。”

    池螢在一旁皺了皺眉,心中暗歎這是怎樣可歌可泣又變態的絕世愛戀啊,這倆人還真是絕配。

    “你、這是、大逆、不道!”元辰死死瞪著她,額上的青筋根根暴起,“來人,……”

    可他話還未說出口,便被黎沁芝一帕子塞到了嘴中,隻能發出“嗚嗚”的悶哼聲。然而這悶哼聲也並未持續多久,那帕子上應當提早加了些“料”,元辰很快便兩眼一翻昏死過去。

    黎沁芝十分鎮定地將那帕子從元辰口中扣了出來,又行雲流水般藏在袖中,向池螢點了點頭,“皇後娘娘,陛下應當是太過勞累,又睡著了。”

    池螢略略挑眉,沒想到這小白花聖母黑化了之後居然還有幾分狠氣,她自然也隻當沒看見一般,笑得端莊得體:“嗯,那便讓陛下好好歇息吧,我們還是先行退下,莫要打擾到陛下安眠。”

    “是,”黎沁芝被攙扶起身,向池螢微微行了一禮,“嬪妾自然全聽娘娘的。”

    對於皇宮中的人來說,這似乎又隻是平常的一天,陛下的身體並未好轉,卻也沒惡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床榻上昏睡,除了辛苦了那位盧大夫,說來他們比平日裏伺候起來還更省心。

    但到了第二日晌午,眾人才發覺出不對來。

    陛下似乎已經昏迷不醒整整一天,無論盧大夫如何施針都叫不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