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皇上的白月光19  今日本宮來代陛下上……
作者:掛疏桐      更新:2022-07-04 22:08      字數:3626
  第69章 皇上的白月光19  今日本宮來代陛下上……

    “皇上駕到!跪!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後娘娘駕到!”

    群臣原本遵循著每日上朝的慣例,正等著陛下宣布免禮平身,卻沒想到內侍今日居然冷不丁新增了一句,說什麽“皇後娘娘駕到”,這兒正上著朝呢,後宮又不得幹政,皇後娘娘沒事兒跑到前朝來做什麽?

    他們心中雖滿含疑惑,卻也不敢隨意抬頭窺視天顏,隻得跟著內侍的通報繼續叩拜山呼:

    “皇後娘娘千歲千千歲!”

    “嗯,眾愛卿免禮平身。”元辰點了點頭抬手示意。

    群臣皆恭敬謝恩起身,有些膽子稍大些的,在起身的過程中用餘光掃了眼高台上的皇位,雖說距離確實有些遠,但那龍椅旁新添的一個坐席倒也能看得分明。

    這麽看來,似乎還真是皇後娘娘跟著來上朝了,陛下這不是瞎胡鬧麽,好端端的難不成是要皇後來垂簾聽政了?

    最先向元辰發難的,自然還是禦史台那幫子頭鐵的言官。禦史大夫上前兩步,向著元辰叩拜稽首,懇切道:“陛下,臣有本要奏,皇後娘娘雖為後宮之首,但參與前朝之事確實於理不合,還望陛下三思啊。”

    元辰淡然點了點頭,“馮大夫所言甚是,然則今日皇後來前朝卻另有他因,不知馮大夫可曾聽聞昨日宮宴曾天降吉兆之事。”

    “這,……”禦史大夫有些遲疑,他們禦史台最是不招人待見,一般這種社交場合為了避嫌也不會參與,所以宮宴自然是沒有他的份兒,但昨日傍晚暴雨之時宮城上確實出現了一隻火鳳,連宮外十餘裏都能看見,故而在京城中自然早已傳得人盡皆知。

    禦史大夫拱手回道:“回陛下,此事臣有所耳聞。”

    元辰繼續道:“嗯,此事說來確實與皇後關係匪淺,皇後本就命格突出,此次初初回宮便有此等吉兆降世,那便是我大齊的幸事,故而皇後此番來到前朝並非是為了參與朝政,乃是為了我大齊的國祚考量,有皇後在側,朕方覺得安穩呐。”

    “就是說,馮大夫何須如此死板,昨日裏那鳳凰本王可是看得真真兒的,”宴之適時踏步出列,向元辰拱了拱手,“皇兄,依臣弟愚見,規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啊,哪有人被規矩憋死的呢,為了大齊的昌盛,規矩也是可以改的嘛。”

    皇上將國祚搬出來壓人,這位小霸王似的昱王亦從旁說和,禦史大夫倒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麽,總不能上趕著跟國祚作對吧,萬一要是真出了什麽紕漏,他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麽。雖說皇後出現在前朝確實有違祖製,但隻要她安安靜靜坐著不多說什麽,其實倒也無傷大雅。

    他靜默了片刻,隨即恭敬回道:“……,陛下聖明。”

    接下來的早朝中,倒是也沒有人再出言反對皇後的出席,畢竟他們之中有話語權的絕大多數都參與了昨日的宮宴,對於皇後娘娘真鳳降世的身份深信不疑,見到她叩拜還來不及呢,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出聲惹陛下不快。

    而池螢這個皇後倒也十分乖覺,在一旁安靜地充當了一個吉祥物的角色,整個早朝除了一開始的一點小插曲,便繼續在安寧祥和的氣氛中度過。

    萬事開頭難,有了這個開端,接下來的十幾日早朝中,池螢日日跟在元辰身側,群臣幾乎已經完全接受了她的存在,倒像是這個皇後伴朝的習俗自從開國有之一般。

    而池螢也從一開始的一言不發,變成了偶爾出言一兩句,但主要是在元辰即將暴怒時出言製止,對於這位皇後娘娘的話,陛下倒是還算聽得進去,故而眾臣甚至對這位好脾氣的皇後娘娘有些感激。

    畢竟陛下往日裏雖說整體來講還算聖明,但總有些一意孤行,但這些日子在皇後娘娘的勸說下,陛下的脾氣確實好了許多,眾臣尤其是言官在上朝之時也不再那麽心驚膽戰,心中暗暗琢磨著說不準這位娘娘還真是他們大齊的福星呢。

    大齊國半月一休沐,休了一日早朝後,第二日的早朝卻顯得有些異常,群臣稽首叩拜後,卻並無陛下的聲音,出言的竟然是那位一向沉默的皇後娘娘。

    “諸位免禮,陛下昨日偶感風寒,今日有些不適,太醫讓陛下靜養兩日,今日故而讓本宮來代陛下上朝。”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陣詭異的沉默中,雖說這位皇後娘娘日日跟著陛下來早朝,但前提是陛下要在場啊,這回竟然陛下沒到而隻有皇後到場,怎麽著也說不太過去吧。

    “皇後娘娘,雖說您往日也跟著陛下伴朝,但今日陛下有恙,您一人上朝……確實於理不合啊。”第一個打破沉默的還是那位頭鐵的禦史大夫馮大人。

    池螢隻微笑著點點頭:“馮大夫此言甚是,所以今日早朝,諸位隻將要奏的折子呈上來,待陛下恢複過後再另行批複便是,本宮也懂得避嫌,自然不會在陛下之時參與朝政。”

    馮大夫聽了這話,倒是頓時鬆了口氣,就說這位皇後娘娘不是這般不識禮數的人,娘娘果然不會隨意插手朝政,這樣看來倒是自己小人之心了。他連連拱手,語氣中透露出些微羞愧:“娘娘說的是,是臣言語有失,還望娘娘恕罪。”

    池螢搖了搖頭,懇切道:“馮大夫何必如此自謙,禦史大夫乃是我大齊的肱骨之臣,又何談罪過,禦史台正是要仗義執言,敢言他人所不敢,才能保我大齊興盛不衰啊。”

    馮大夫頓覺雙目有些濕潤,自己在禦史台混了這麽些年,幾乎將全朝的官員權貴得罪了個精光,連陛下偶爾都嫌自己說話不合時宜,但自己身為言官,針砭時弊便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旁人不能說的話也隻能自己硬著頭皮上。

    平日自己裏習慣了旁人的冷眼,倒是並不覺得又多委屈,但是近日被皇後娘娘這麽一誇讚,滿腹的酸楚竟有些兜不住了。

    “娘娘……嗚嗚嗚,多謝皇後娘娘體恤,老臣……老臣為我大齊……嗚嗚嗚萬死不辭。”馮大夫一張溝壑縱橫的老臉涕泗橫流,跪在殿中肩膀微微顫動,還伴隨著一陣陣吸鼻涕聲。

    池螢眉心不自覺地跳了跳,她也沒想到自己就隨口誇了兩句,這個一向得理不饒人的言官居然感動到這種程度,這是平日裏過得多委屈啊。

    她壓下心中的怪異,抬手示意眼前的官員起身,“馮大人何須如此,你的功績自會有人看見,快快請起吧。”

    馮大夫抽抽搭搭地起身,用衣袖隨意撫了一把麵,隨即拱手退到了一旁,但抬眼看向池螢的目光卻多了不少往日裏沒有的恭敬。

    翌日早朝,元辰的風寒恢複了不少,便如往常一般繼續帶著池螢上朝,而池螢也隻是乖乖地坐在一旁,偶爾才出言應和一二,仿佛昨日自己孤身上朝一事並不存在,而群臣也隻當那是個偶然事件,沒有人將此事放在心上。

    然而十幾日後,群臣便迎來了第二次皇後孤身上朝。

    這種事兒向來是一回生二回熟,尤其是往日裏的刺頭馮大夫被池螢的人格魅力所感化,這回也沒有出言質疑,故而這次早朝便如同第一次一般,池螢替元辰收好了大臣呈上的奏章,便早早宣布退朝了。

    但相比於第一次元辰隻因風寒停朝了一日,這次他似乎病得更重了些,一連三日都不見人影,隻有皇後娘娘高坐一旁,而一向對皇後娘娘深信不疑的群臣,則終於察覺出一絲不對來。

    “啟稟娘娘,不知陛下的病症恢複的可好,還需幾日才能上朝?”這回開口的是禮部的崔尚書。

    池螢回答地十分得體,“崔尚書,陛下頭風發作,雖說不太嚴重,但太醫院開的方子都有安神助眠之效,隻是為了讓陛下多休息些時日,本宮也不好打擾了陛下的安眠,故而並非陛下不能上朝,隻是不能按時起身罷了。”

    崔尚書卻依舊有些懷疑,不依不饒道:“臣家中近日尋來了一位民間聖手,對頭風這類的疑難雜症頗有研究,臣懇請娘娘讓那位聖手進宮為陛下診脈,臣並非對娘娘和太醫院不滿,隻是心係陛下龍體,還望娘娘應允。”

    池螢心中暗暗哂笑,這位崔尚書倒是個不折不扣的忠臣,這是生怕自己對元辰下手把持朝政啊。

    她點了點頭,讚同道:“崔尚書說的甚是,陛下的頭風本是痼疾,太醫院治了這麽些年也沒什麽成效,讓民間神醫看一看倒也並非不可,就宣那位聖手進宮吧,待會兒到了晌午陛下也該醒來了。”

    崔尚書身形一滯,似是沒想到這位皇後居然這麽好說話,難不成真是自己想太多了?這位皇後娘娘其實沒什麽異心?

    他默了默,隨即拱手謝恩道:“多謝娘娘仁慈,臣自會盡快帶那聖手進宮。”

    待到池螢宣布下朝回到元辰的寢宮,他這才緩緩轉醒,隻是眸光略有些渙散,看向池螢時先是愣了愣,半晌後才露出了一抹笑意,“螢兒,你回來了。”

    “陛下,”池螢上前兩步,扶著他坐起身來,“今日崔尚書在早朝上說,他尋得了一位民間神醫,專治頭風痛症,故而臣妾自作主張讓崔尚書將那神醫請進宮來,給陛下您看一看。”

    元辰聞言立刻皺起眉頭,“看什麽民間遊醫,朕好的很,崔尚書這愛管閑事的毛病什麽時候才能好,趕緊讓他們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陛下,您莫要諱疾忌醫。”池螢坐在他的榻邊,直直看向元辰的雙眼,他的注意力便立刻被她所吸引,再度陷入了一種入迷而恍惚的狀態。

    “您的頭風是陳年痼疾,雖說有可能看不好,但多看一個大夫,說不準就有新的轉機呢?好歹是崔尚書的一番心意,便是看看也無妨的。”

    元辰聽了她的話似是有些困惑,半晌後才點了點頭,眸中緩緩透出一絲光亮,“好,螢兒說的是,看一看也無妨。”

    半個時辰後,崔尚書終於帶著他請的那位民間聖手進了宮,那神醫看上去倒是一副平平無奇的模樣。

    元辰雖說有仍些不太情願,但還是讓那大夫為他請了脈。那神醫撫著脈皺了皺眉,半晌後輕抽了口涼氣,搖了搖頭道:“陛下並未有頭風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