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梨落煎雪      更新:2022-07-04 14:55      字數:3274
  第24章

    太醫院院判宋仁隻得上前來回話,撿了話小心道:“連日陰雨綿綿,天氣多變,七阿哥怕是撲了風著了涼,有些流清涕加咳嗽,微臣已經攜其他幾位太醫會診擬定了方子,隻需熬藥讓奶娘喝下去化作乳汁喂養七阿哥,相信用不了幾日就會好的。”

    聞言,富察皇後如釋重負,然而大氣還沒喘兩口,院判下麵的一番話,讓富察皇後再次驚悸不安。

    “隻是七阿哥先天不足,兼之又早產了多日,身子較尋常嬰孩弱一些,一定要好好照料,萬不可再著涼。”院判宋仁小心翼翼掂量著回話,既要傳達對意思,又不能嚇著娘娘。

    聽到先天不足,早產多日,富察皇後隻覺得眼前一黑,扶著掃琴的手好容易才站定了。

    懷著永琮的時候她就百般不適,到了孕後期更是,到底是她身子不好連累了七阿哥,她這個做額娘的心裏怎麽不煎熬。

    期間乾隆和太後也多次來看過七阿哥。

    隨後多日,富察皇後除了夜裏回長春宮,白日幾乎都待在阿哥所,悉心照顧七阿哥,伺候的眾人也更加上心,不敢有半點疏漏。

    七阿哥永琮漸漸好了起來,富察皇後總算能鬆口氣。

    富察皇後尚未出月子,身子本就虛弱不堪,連日來硬提著一口氣兒照顧七阿哥,日夜懸心,如今這一鬆氣,整個人就累倒了,昏在了阿哥所,被抬回長春宮。

    雖然回了長春宮,但是想著七阿哥,富察皇後終日惴惴不安,夜裏難以入眠,白日食物難以下咽,總擔心七阿哥吃的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今兒起風了,嬤嬤們是不是關好了窗子,明兒大太陽,七阿哥蓋得會不會過厚蹬被子怎麽辦,暗裏不知道流了多少淚珠兒。

    掃琴看富察皇後整個心思都在阿哥所,在長春宮待著養病也是人在心不在,整日裏惶惶不安,便提議,“娘娘,要麽跟皇上說說,把七阿哥接回長春宮來養育吧。”

    “本宮作為中宮皇後,後宮典範,怎麽能壞了祖宗規矩,況且前番因著七阿哥要不要送到阿哥所養育的事情,群臣沸議,本宮不想皇上為難隻得把七阿哥送去了阿哥所,如今才十幾日的功夫就要再接回來,不知道前朝又要掀起什麽風波。”富察皇後說著淚珠兒就吧嗒吧嗒往下掉,“七阿哥是本宮身上掉下來的,本宮比誰都煎熬,恨不能替他受了。”

    “娘娘……”掃琴知道再勸無益,隻得拿起帕子擦去富察皇後的淚珠,“可不能再流淚了,月子裏流淚眼睛可是要哭壞的。”

    七阿哥永琮的病好了起來,在十幾位奶娘嬤嬤的伺候下,漸漸吃的香睡得著了,富察皇後身子好了些之後,就又每日去阿哥所同奴才們一起照料七阿哥。隻是月子裏勞心勞力沒養好,又多哭泣,終究還是落下了月子病。

    雙眼見風就流淚,隻要變天陰晴不定,落雨連綿,就渾身骨頭酸痛,光是保暖還不夠,非要用暖爐熱敷酸痛處才能緩解。隻是這些跟她心裏受的煎熬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麽。

    *

    乾隆精心挑選許久,終於選定了一名大學士為總師傅,並兩名漢文師傅,兩名滿蒙師傅,兩名教授騎射的諳達,共計七名師傅依次輪班,並擬定了好日子,五月初三開始三阿哥永璋和四阿哥永珹每日去上書房。

    得到消息,蘇梨末和嘉妃便提前開始為他們準備所需之物。

    雖然從前在阿哥所也是有開蒙恩師每日教導課業讀書識字,另伺候的嬤嬤裏也有能斷文識字的,但這些隻是小兒科,就跟幼兒園一樣,真正到了年紀去上書房才正式開始修文習武。

    對皇子來說,去上書房是一件非常隆重且重要的事情,對宮嬪來說更是如此。

    嘉妃著人尋了不少好東西出來,什麽溫潤如玉細膩堅實的上好端硯,一兩銀子隻得三十份的名貴桃花紙,質地渾厚光澤隱隱的上供徽墨,就是鎮紙用的也是羊脂白玉觸手生溫,名貴無比。

    猶嫌不夠,又打發人去尋宣城紫毫,千萬毛中撿一毫,才製得那剛柔適中,尖圓齊健的筆。

    內務府也上趕著巴結,在原本份例外足足添了兩倍不止。光是騎馬穿的特供衣裳就額外送了三四套,弓箭也準備了幾套讓優先挑選最趁手的用。

    一時間春熙宮忙忙碌碌,真金白銀砸了不少下去,更是有上趕著巴結的也送了不少好東西。

    這些消息傳到景仁宮的時候,蘇梨末正帶著霜降冬雪和白露另有兩個小丫頭做針線活兒,給三團子永璋縫製衣衫鞋襪。

    眼看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每日去演武場練習,外裳必須要耐磨耐操,貼身穿的裏衣更以要舒適透氣為主。蘇梨末特意從庫房裏尋摸了一些,不夠的另拿了銀子讓內務府去按照她的要求置辦。

    除了原本用在奶娘嬤嬤身上的銀錢之外,又從月例銀子中額外劈出六兩,專門用在永璋每日膳食上,點心湯水撿好的供給。

    八歲多的男孩子,正是長身體發育的階段,況且蘇梨末看了每天的課表,滿滿當當,光是語言就有三種滿蒙漢……上午各科文化課,下午騎馬射箭體育課,若是不吃好睡好,一日複一日的怎麽能行。

    至於筆墨紙硯這些,內務府準備的都有,份例內的本就是好東西,粗製濫造的也不敢拿來糊弄皇子,因此蘇梨末並不打算在這上麵多花一分錢。

    這些充門麵的東西,她不是很在意,其實團子們也不大在意,都是毛筆,都是硯台,都要白紙黑字抄寫課業,還不如找兩本好的字帖,讓團子看著練,畢竟在古代,一手好字可是相當重要的。

    天氣漸熱,蚊蟲漸多,蘇梨末又讓霜降他們給三團子縫製了兩個香包,也不必精工繡製,簡單實用即可,銀錢要用在刀刃上。

    兩個香包一個裝上防蚊防蟲的香料,一個裝上醒神醒腦的香料,防止課上昏昏欲睡被抓包。

    到了五月初三這日,兩個團子並伺候的哈哈珠子,於寅時初刻(早上3點多)來上書房早讀,卯時開課(5點-7點),末正初刻(下午1點30)散學,散學後又去演武場練習步射。

    嘉妃就像第一天送孩子去一年級,一整日坐立難安,時時派太監去打探消息,聽到說四阿哥永珹很是認真稍稍放心,又問了三阿哥永璋的情況,太監照實回答。

    第一天也看不出來什麽,但她還是懸心,在得知三阿哥永璋用的東西無比寒酸之後嗤笑道:“純貴妃也就這點出息了,生怕餓著她兒子,該用心的地方不用心,就知道吃喝驕縱,也就這點出息了,告訴膳房,往後三阿哥那邊要吃什麽喝什麽隻要給了錢盡管撿好的伺候。”

    “娘娘高明,這般下來可不就養成酒囊飯袋了,能有什麽出息。”大宮女臘梅奉承道。

    *

    上書房的課業每日都很繁瑣,又有滿蒙漢三種語言要深入研究,團子們每日早上三點就要從阿哥所出發趕往上書房,所幸現在並非寒冬臘月,起床不算困難,因此團子們客服了幾天倒也漸漸習慣了,早上都能按時報道打卡。

    隻是天氣越來越炎熱,文化課較為枯燥,上午難免腦殼昏沉沉。

    所幸蘇梨末給三團子永璋縫製了香包,打瞌睡的時候拿出來嗅一嗅倒也清新醒神兒。

    這一日下朝後,乾隆來查看團子們上課的情形,剛站在窗外沒多久,就看到四阿哥永珹打了兩個哈欠之後,眼睛就要眯上了,教授蒙文的師傅走到身旁抬高聲音誦了幾句才驚醒了四阿哥,慌忙坐端正。

    “春困秋乏,阿哥們剛來上書房想是還沒習慣。”太監李玉在旁邊低聲說道。

    “讓師傅們想些法子,別輕縱了驕奢淫逸的惡習。”乾隆不悅,轉身出了上書房。

    前些日子嘉妃張羅著給四阿哥永珹籌備念書用具的事情,沸沸揚揚,人盡皆知,粗略算了算,不下數金。嘉妃向來喜好奢華,永珹又是她的第一個孩子,自然偏疼些,隻是如此未免太過鋪張驕奢。

    能在皇上身邊做太監頭子的哪個不是精明人,知道皇上的心思,離開阿哥所後私下尋了內務府總管指點了一番,“別光顧著討娘娘的好,皇上龍顏大怒的後果你可承擔的起?”

    內務府總管嚇了一身冷汗,“多謝李公公提點。”

    *

    再見到團子們已經是五月十五。

    富察皇後身上不好,依舊免了各宮覲見,仍由協理後宮的嫻貴妃領著大家前往慈寧宮覲見太後。

    太後怕熱,正殿已經用上了冰,比各宮舒爽不少。

    叫散之後,蘇梨末囑咐霜降用了些銀子去內務府討了一小翁冰,親自上手做了一碗黑糯米冰酥撈打包好,讓冬雪送去了慈寧宮孝敬太後。另做了四碗黑芝麻糊糊+湯圓親自拿到阿哥所給五團子永琪和六團子永瑢。

    自從三四兩個團子每日去上書房打卡,阿哥所冷清了不少。

    五阿哥永琪五歲多了,也開始跟著師傅開蒙每日裏讀書習字。

    六阿哥永瑢才兩歲多,話剛講清楚,每日裏大多時候是由奶娘和嬤嬤們帶著玩耍,阿哥所並沒有同齡小夥伴,再看看皇額娘生的弟弟還在繈褓中,每天隻知道睡覺,而且正殿裏人好多,他連進也進不去,一時間倒是有些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