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者:嘻嘻99      更新:2022-06-23 20:56      字數:8422
  第89章

    因為成婚這麽多年都沒孩子, 四夫人現在頗有些驚弓之鳥的感覺。

    看到老太君留下了她和四爺,縱使四夫人知道老太君不會為難她。

    可她心裏還是有些緊張,不知道老太君會和她們夫妻說些什麽。

    老太君看四夫人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語氣反而更加溫軟了。

    “這段時間怎麽不和老四一起出去逛逛啊?”老太君語氣和藹的問道。

    確實四夫人自來了莊子上之後就不太出去了, 這段時間除了來向老太君請安或是同妯娌們一塊說話之外, 並不去別的地方。

    四夫人聽到老太君問她忙道:“我們也不知道要去哪裏玩?”

    老太君聞言就笑道:“這個簡單,你們閑來可以去林子裏散散步, 或是去莊子外看看這鄉野美景,怎麽也比待在這屋子裏要強。”

    說完這話後,老太君又囑咐四爺:“你閑了也別去前院了, 多帶你媳婦出去走走。”

    四爺連忙應了,可他麵上卻有一絲無奈。

    他是想帶四夫人出去走走的, 可她現在心情鬱鬱,無論看到什麽事情都難以展顏。

    他縱使有心也不知道要如何哄她開心。

    老太君看到四爺的神色時, 心中警鈴大作。

    她經曆的事情多了, 不知看過多少恩愛伴侶終成怨偶。

    老四現在這樣分別是對四夫人有些聽之任之的樣子了。

    而老四媳婦現在心裏正難受著,再一鑽了牛角尖覺得夫婿不體貼她, 對夫婿心生隔閡。

    那這兩口子的心就越走越遠了。

    這麽一想,老太君決定要把老四留下單獨和他談談。

    四夫人見老太君要單獨和四爺說話,心中揣揣。她滿懷心事的出了房間。

    四夫人走後, 老太君先讓四爺給她倒了杯茶, 待到慢吞吞的喝完茶後,她才抬頭看向四爺。

    老太君的目光十分的慈祥,被這樣的目光看著, 四爺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那會兒多快樂呀, 雖然他父親和母親都有些不著四六, 可祖母慈愛, 伯母和嬸嬸對他們兄弟都是一視同仁,兄弟們之間又處的和氣。

    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這日子就越過越難過了。

    這麽一想,四爺就歎了口氣。

    老太君聽到他歎氣,就歎息的對他道:“你這孩子怎麽歎起氣來了?忘了祖母小時候跟你說過的話嗎?歎氣會把福氣歎走的。”

    聽到老太君這麽說,四爺忙笑道:“孫兒以後不這樣了。”

    老太君看他雖笑著可神色卻有些勉強,心裏更難受了,那原本想要勸他讓他寬慰四夫人的話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老太君沉吟片刻後和四爺說起了因果循環。

    “之前我去廟裏的時候,和禪師們論了一回緣法。我問禪師,我有一個孫子成婚到現在還無子嗣,是不是注定命中無子?”老太君對四爺道。

    這些話老太君從沒對四爺說過,因此他先是愣了一下,隨後開始擺正了臉色,問老太君禪師們是如何說的。

    老太君繼續對四爺道:“禪師們說雖然人常說命數天定,可命運並非不可更改。許多人因為前世業力的關係,今生總會經曆這樣那樣的苦難。可上天有好生之德,縱是那惡盈滿貫的惡人隻要放下屠刀就有立地成佛的機會,更何論我們這等積善之家的人呢?”

    四爺原本不信這些神佛之說,可或許是求子心切,也或許是確實沒了辦法,他此時聽老太君這麽一說竟然真的聽住了。

    老太君見他聽的認真就繼續道:“禪師們說福由我求,人的福德是隨其行善日漸增長的。你雖現下無子,但可發願行善求子,等做滿三千件善事後,那子嗣自然就來了。“

    四爺聞言眼前一亮。

    她走後,李嬤嬤從裏間走了出來,她坐到老太君榻前的腳踏上,拿起一個美人捶,一邊為老太君捶腿,一邊略帶憂心的問老太君:“禪師們真的說四爺和四夫人隻要做滿三千件善事就能求得子嗣嗎?”

    老太君動了動身子,重新調整了下坐姿後方道:“這話其實半真半假。”

    李嬤嬤聞言,就抬頭看向老太君,做出了一幅願聽其解惑的模樣。

    老太君就道:“我之前問過太醫們,老四媳婦的身子其實沒問題,老四也沒事。他們兩口子之所以到現在還懷不上孩子,一則是因為求子心切壓力大,二則是因為兩人都把懷不上孩子的緣由放到自己身上,心上不免自責。這麽幾重壓力之下,自然一直懷不上孩子。”

    “我同她們說隻要他們做滿三千件善事就能有子嗣,一來是為了安她們的心,讓她們相信她們能懷上孩子。二來則是人在做善事的時候,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轉危為安時,心裏其實是有滿足感的。老四和老四媳婦這兩年因為孩子的事情心情鬱鬱,若是做善事能讓她們開心一些,說不得這孩子就水到渠成的來了。”

    “這最後一層用意就是為了堵別人的嘴了。咱們這樣的人家,素日與人來往,什麽樣的人碰不到?見的人多了自然說什麽都有,她們每日裏聽些閑言碎語心情能好才怪。讓那些人知道她們不是懷不上孩子,是要做滿三千件善事才能懷上,那些人自然不會再說些什麽了。總有些喜歡搬弄是非的婦人仍在她們麵前嚼口舌,她們心裏定了,知道自己懷上孩子是早晚的事,自然不會再介意了。”

    聽完老太君的話後,李嬤嬤先是自己想了想,隨後才歎服的道:“您老人家為了子孫也算是費盡心思了。”

    老太君聞言就搖了搖頭道:“也沒什麽,不過是想著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才行。至於這子嗣的事能不能成,真的要看緣分了。”

    四爺回去後就和四夫人說了老太君那番禪師們說隻要做滿三千件善事,子嗣自然來了的話。

    四夫人聽了之後,就如聽佛音。

    她原就是婦人,本就比四爺更信這些神佛之事,兼有太醫也說她和四爺的身子都沒問題,但孩子卻總沒來。

    四夫人偶然獨處時,總會懷疑,她是不是前世犯了業力,今生才總為子嗣之事犯愁。

    隻是家裏老工業等人都是不信神佛之道的,四夫人心裏就算有這些想法也不好說出來。

    今她見這些話是老太君說的,且她老人家也讓四爺帶著她一起去做善事,四夫人的心裏一下子安定了下來。

    晚間,安國公府的一大家子人又都聚在了老太君這裏。

    老夫人和魏若等人見不過半日沒見,四夫人的眼裏有了些神采,便知定是老太君說了些什麽話讓她安心了的。

    魏若妯娌幾個就悄問四夫人,老太君和她說了些什麽。

    四夫人就說老太君說隻要她和四爺積滿三千件善事,子嗣自然就會來了。

    五夫人和七夫人是最信這些的,聽到四夫人這麽說,兩人就真心實意的為四夫人高興了起來。

    七夫人還給四夫人算了起來:“四嫂若是一天做三件善事,那麽一年就是一千件善事,如此最多三年,四嫂定會喜得貴子。”

    四夫人聽她這麽說,想著三年後自己也才二十餘歲,正是最利於女子孕育子嗣的年齡,心裏便高興了起來。

    她許久都沒有如此高興了,魏若和五夫人見她開懷,也湊趣的說了兩句好話哄她高興。

    老太君和老夫人在上首坐著,聽她們妯娌在那裏嘰嘰喳喳的說笑,忍不住笑了起來。

    等吃完飯後,老太君就留了老夫人、魏若和四夫人說話。

    幾人知道老太君定是要說四爺和四夫人如何行善一事,連忙立在下首靜待老太君吩咐。

    老太君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眾人。

    “雖則咱們想做善事,可這善事也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咱們還是得想想要怎麽做。”老太君對眾人道。

    老夫人聞言就道:“咱們都是婦道人家,平日裏身居內宅,縱是有些什麽事,也難做到。我想了想,咱們能做的無非兩樣,一則是救濟貧苦百姓。二則就是放生。”

    四夫人聞言眼睛亮了起來。

    她上午聽了四爺說的那些話後就在想要如何行善,可她想來想去也無外乎是施粥之類的事情,其他的倒也沒有了。

    老夫人看她來了興趣,也有心提點她,便對她道:“這救濟貧苦百姓這事說來也容易也不容易,普通百姓生活在這世間,所遇困難無非就那麽幾件,一則是缺衣少食,二則是身體病痛。另有一類人則是那等老無所養,幼無所依之人。如何救濟這等人也是一門學問。”

    老太君見老夫人提點起四夫人的時候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媳一般,心中欣慰。

    她看這時天色還未暗下去,且此時氣氛溫馨,便對七夫人道:“你是最小的,又會寫字,就拿紙把你婆母說的這些記下來吧。”

    七夫人聞言連忙應了。

    老夫人原本是興之所起才提點了四夫人幾句,哪想到老太君竟如此的鄭重其事,她就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也隻是隨口說說,倒也不一定說的都對。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咱們幾個不如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老太君覺得她說的有理,便笑道:“那成,咱們今日幹脆就學那些文人們各抒己見吧。”

    魏若等人聞言都笑了起來。

    李嬤嬤見狀便吩咐小丫鬟們上茶上點心,這樣一來,魏若等人說累了也可以喝口水歇一歇。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後,老夫人先開口了:“對於那等缺衣少食的人,咱們自然秉持的是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且主要以救濟小孩子或者貧弱之家為主。像那等夫妻雙方都有手有腳,卻不肯勞動,隻等著別人救濟的人家,自然不能幫。”

    老太君聞言點頭道:“你說的對,像這樣的人家,若是不幫他們,他們一時想通了,或許還知道奮發圖強。可若是得慣了別人的救濟,隻怕日後就再也不想靠自己的雙手吃飯了。況且他們或許能靠一時的救濟,勉強過活,待到年老之時也可以憑借子孫的奉養,讓自己不至於餓死。可他們的孩子有這樣隻想著依靠別人的父母也太可憐了些。”

    四夫人聞言也道:“祖母和大伯母說的對,咱們的發心是好的,可也要幫對人。”

    她說完後,魏若就總結道:“所以對於現階段缺衣少食的這類人,咱們就先幫那家裏沒有青壯勞力的人,像那等家裏有青壯勞力的人,就隻撿那家裏有了困難,再吃不上飯就餓死了的人家幫。”

    七夫人連忙記下了魏若說的話。

    五夫人聽完後就問道:“不是有一句話叫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嗎?咱們為什麽不設法教那些青壯年些技能,他們有了一門手藝,自然也餓不死了。”

    老太君聞言就對五夫人道:“你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但這裏麵的學問太多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就比如說你要教人技能,總得找個場地吧。那找到了場地總得找那能教的人吧。又有先生的俸祿如何發放,如何找人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沒有個幾個月,恐怕此事辦不下來。”

    五夫人聽老太君說到這裏麵的難處,自覺自己想的過於簡單了,臉紅了一下。

    老太君見五夫人臉紅,覺得她好不容易開口提了個想法,自己卻否了她的意見,擔心接下來的時間她不肯再開口了,便笑著對她道:“不過你的想法雖不容易做到,卻是一件可以源源不斷造福於民的事情。這樣的善行做成的一件,便能抵的上百件了。依我看,等你四弟妹的行善之行有了個章程之後,你很該跟著你四弟妹一起做這件事才對。”

    五夫人聽到老太君不僅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是個好的,還鼓勵自己跟著四夫人一起行善事,高興的臉都紅了。

    七夫人便把這件事也記了下來,還在後麵添了一句,此事需徐徐圖之。

    說完了救濟貧苦百姓衣食這件事後,老夫人又繼續說要如何幫助那些身患疾病之人了。

    她對眾人道:“咱們也不是醫者,沒法替人看病,要想在這些事情上幫她們,那就隻能是施舍些銀錢了。但要施舍給誰,如何施舍,就是個問題了。”

    魏若和四夫人聽到她如此說,便沉思了起來。

    老夫人說的也有道理,那些貧苦百姓所患之病嚴重程度不同,這補助給他們的銀錢自然也會不一樣。

    可若是要認真做這些事情,沒有一定的人手和銀錢又是做不成的。

    老太君覺得自己讓四夫人行善事,是為了讓她能排解一下心情,如果過於操勞這些事,恐怕反消耗了四夫人的元氣,與自己的初心背離。

    她就對四夫人道:“這件事情要是認真辦的話太過複雜,依我看還不如簡單一些。”

    老夫人和魏若及四夫人等人聞言就擺出了一副側耳傾聽的模樣。

    老太君就對四夫人道:“保和堂的東家唐家與咱們府上有一些交情,依我看,你每月固定拿出一些銀錢給他們,讓他們那裏的大夫每日拿出一些時間為那些貧苦百姓看診,所花費的費用全都由咱們負責出。那唐家和咱們家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必不會像別的商家那般欺騙咱們,這些錢也一定都能用在這些百姓身上。”

    老太君說完這話後,老夫人就讚歎道:“還是娘有經驗,竟能想出這樣的法子。反正咱們家每年都固定給寺廟裏捐些香火錢。往寺廟裏捐錢是功德,向保和堂捐錢給貧苦百姓看診也是功德。”

    七夫人聞言便繼續提筆記下了這個法子。

    四夫人見大家這麽一通說後,自己和四爺行善的事情越來越有章程了,眼睛越發的亮了。

    捐衣食和讓保和堂的大夫給貧苦百姓義診這兩件事說完後,老夫人又說起了要如何救助那類老無所依,幼無所養的人。

    “全承朝廷恩德,目前各地都有專門收養孤寡老人和被遺棄孩童的養生堂。咱們京城就有五家養生堂。那些養生堂都由官府管理,咱們不用插手,隻每旬或是每月定時送些衣食過去就行了。”老夫人對四夫人道。

    七夫人聞言就提了個點子:“咱們還可以跟養生堂的人說,讓他們發個公告,若是有人看到孩童被遺棄了,主動送過來,咱們就獎勵那人些銀子。”

    ”這樣也會有疏漏。”魏若聞言抿了抿唇道:“若是那孩子真是被遺棄的也就罷了,怕就怕有那黑心人為了掙錢,偷了那人家的孩子過來換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好事就變成壞事了。”

    七夫人聞言就拍了拍胸口道:“阿彌陀佛,這人也太壞了吧,不過是為了些錢罷了,竟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老夫人聞言就笑著對她道:“你年紀輕,興許不知道。先帝那會兒,那些拐子猖獗的很,那時漫說那些普通百姓之家了,就連咱們這些公爵之家的孩子都有被拐子偷走的。”

    “真有這樣的事?”七夫人隻在話本上聽過拐子偷小孩的事,倒沒想到現實中真有這樣的事,更沒想到那些拐子竟膽子大到,連公爵之家的孩子都敢偷。

    四夫人和五夫人也一副很好奇的模樣,倒是魏若因前世聽過這些事情,所以倒不驚奇。

    老太君見她們好奇,便笑道:“說起來這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你們都還沒出生,所以沒聽說過也正常。咱們這樣的人家養出來的孩子都是細皮嫩肉的,買家出價也高。他們為了銀子自然敢鋌而走險。”

    四夫人和五夫人聞言不免歎息了一番,像這種獎勵把被遺棄孩子送到養生堂的做法自然也被否了。

    如此一來,這行善之事如何做就初步定了下來,眾人又修修補補說了些細節,直說到夜色已深方才散了。

    臨走之前,老太君囑咐四夫人道:“你回去和老四說,這些事情需得一樣一樣的來,急是急不得的。你們可以一段時間隻先做一件事,等做了這件事再做下件事。”

    四夫人拿著寫滿眾人建議的那幾張紙,感激的應了。

    四夫人有了事做後,整個人的精神氣都變了,她每日裏都和四爺一起商量著今日要做什麽,明日要做什麽。夫妻兩人整日湊在一起你商我量的做事,關係也比之往日更加的親密。

    二老夫人偶或有什麽酸話,四夫人也不放在心上了,隻一心想著今日做了什麽善事或是她和四爺今日的補藥有沒有忘喝。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李浩淼等了許久才見魏若回來,便問魏若在和老太君說些什麽,怎麽這麽晚才回來。

    魏若就把她們在老太君那裏說了什麽話,做了什麽事告訴了李浩淼。

    李浩淼是早已聽四爺說了老太君說的行善這些話的,他雖不很信這些事情,但見四爺和四夫人這兩年為了子嗣之事心傷,覺得若是做這些事情能讓這兩人高興起來,倒也未必不可行。

    他就溫聲對魏若道:“既如此,那你就吩咐家中的管事,若是四弟他們那裏有什麽需要幫助的,隻管去幫就是了。”

    魏若一邊往李浩淼懷裏靠,一邊笑道:“當然,祖母和娘也都說了咱們能幫多少就幫多少。不過我臨走前,她們也拜托了我些別的事情。”

    李浩淼就問是什麽事情。

    “這件事隻是咱們臨時想起來的,還沒跟父親說。你也知道,父親是向來不信這些神鬼之事的,老太君讓你給父親修書一封,把此事始末告訴他老人家。”魏若說著說著就偷笑了起來。

    李浩淼聞言就點了點她的鼻子,笑道:“我當是什麽事呢,原來是這種事。你放心,父親雖不信這些,但他老人家也能明白祖母出這個主意,主要是想寬慰四弟他們,他必不會說些什麽的。”

    魏若聞言就笑道:“祖母和娘她們也知道父親必不會怪罪,隻是想著此事還是要知會他老人家一聲才是。”

    李浩淼聞言便點頭道:“你放心,我會寫信告訴父親此事的。”

    魏若見狀便不再說些什麽了。

    李浩淼卻翻身趴在了魏若身上。

    他語氣曖昧的問魏若:“找我辦事是要付出獎勵的,你準備怎麽獎勵我?”

    魏若自來到了莊子上後,在床第間也比以往更放開了些。

    她伸手往下握住了李浩淼。

    李浩淼神色先是一變,隨後就壞笑道:“你既然挑火,那今日就別想睡覺了。”

    如李浩淼所說,魏若房中的紅燭果然燒了半夜。

    安國公府這一大家子,在京郊別院和和諧諧生活的時候,京城裏卻是鬧翻了天。

    康平縣主的駙馬陳顯之處置成王妾室的父親一事傳到京城後,眾人都在暗中觀望成王的態度。

    成王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他覺得如果今日他任由此事就這麽過去,不做任何反應,隻怕日後眾人都會看輕他這個王爺,覺得他連個手下人都護不住。

    這麽一想後,成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他一麵派人去康北想要搜集陳顯之的小辮子,一麵派人去找京城陳家的黑料,又讓去找禦史台的幾個禦史喝酒,和他們說定了,等一拿到陳家的黑料就彈劾陳顯之和陳家眾人。

    就是這麽一番動作之下,康北那邊陳顯之的黑料沒找回來,陳家的黑料倒是挖了一些出來。

    陳家相比於京城其他世家來說,人口其實相對簡單。

    陳家四代單傳,到了陳顯之的父親這一代,才又多得了幾個孩子。

    陳顯之的父親共有兩子一女。

    長子陳顯之和幼女都是嫡妻所出,另有一子則是妾室所出。

    陳顯之的妹妹是早已出嫁了的。

    陳顯之的父母去後,由族老們做主和庶弟分了家。

    他那庶弟就住在陳府後街的那條巷子裏,與陳顯之家離的極近。

    陳顯之的這個庶弟自年幼時起就無所事事,每日裏隻知道眠花宿柳。

    陳父在時,對這個兒子約束的很嚴,因此這庶弟倒也未能做出些出格的事情。

    及至陳父去後,有陳顯之管著他,他倒也還好。但後來陳顯之帶著家人去了康北,這庶弟就無人管束了。

    每日裏隻知道出去吃喝玩樂,又因為遇到了一些刻意引誘他變壞的閑人,每日裏對他刻意逢迎,把他勾引的比之往日更壞上了幾分。

    陳顯之遠在康北聽說了這些事後便給他寫信說,若是他再出去遊蕩就把往日裏給他的家產收回來。

    這庶弟看完信後,自然不敢再光明正大的出去遊玩了。

    可這小偷小摸的事總免不了,況且陳顯之能管著他不讓他出去吃喝,卻管不了他房裏的事。

    他就在家胡作非為,隻把那家中婢女都禍害了個遍,那些婢女們都是家生子出身,又無人為她們做主,自然敢怒不敢言。

    若是以往,無人去挖他們家的黑料的話,此事或許還沒有什麽。

    可如今,成王既是刻意要彈劾陳顯之,那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把柄。

    他知道陳顯之的庶弟,常年與他家一個管事的婆娘偷情,便打發人去收買這個管事,讓這管事去官府告發主人家霸占□□。

    這管事一開始還不肯去告,因為按照此時的風俗來看,他們這些家奴屬於主家的私人財產。陳顯之的庶弟若是與良家婦女通奸,或許會受到律法的懲處。

    可他偷情的對象是管事的妻子,時人或許可以從道德上來譴責陳顯之,但卻沒法以律法約束他。

    二來此時的律法規定,家仆不得告發主人。

    這管事若是敢到官府投狀紙,隻怕自己也要吃掛落。

    成王讓這管事去官府告發陳顯之的庶弟,本就不是為了讓官府治這庶弟的罪的。

    他是為了把此事捅出來,然後借著此事彈劾陳顯之治家不嚴。

    為了能說服這管事告發其主人,成王的手下著實許了他許多的好處。

    這世上多的是人為了錢財鋌而走險,這管事也不例外。

    他看到那大堆的金銀後,自是難以避免的心動了。

    成王的手下又和他擔保說,他們在官府有人,到時一定會保下他的。

    這管事聽完後,一咬牙去官府遞了狀紙。

    成王早就買通了官府的人,官府的人明知這是樁家仆告發主人的案子,卻還是接了這狀紙。

    接著,成王又使人在京城散播了陳家庶弟霸占家仆妻子,被家仆告發了的消息。

    京城眾人人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後,被成王買通的那幾個禦史就上書彈劾陳顯之治家不嚴。

    一開始,啟和帝壓下了這些折子,還說陳顯之既已和他庶弟分了家,那他庶弟家的事情就與陳顯之無關了。

    可太後在幾天後的家宴上卻和啟和帝提到了此事,她說陳顯之雖然和他庶弟分了家,但兩人既是親兄弟,陳顯之就不能以已分家這個緣由而不管庶弟,說陳顯之這樣是沒有人情,不重視血緣關係。

    樂太妃和仁安長公主當時也在場,兩人聽完後,自是坐立不安,齊齊站起來替陳顯之道罪。

    啟和帝溫聲安撫了兩人幾句話,就說太後說的有道理,然後他就下旨讓陳顯之進京來自辨。

    陳顯之早就在家想好了奏對之法,他接到聖旨後就帶著寫好的答辯折子,和搜集到的王氏知縣收受李氏賄賂的證據趕到了京城。

    京城各王孫公爵家其實都知道仁安長公主的女婿是因為得罪了成王才會有此一劫,眾人都等著看仁安長公主和樂太妃一個去求成王,一個去求太後。

    哪知道不僅這兩人一直閉門不出,就連那陳顯之也真的帶著自辯的折子上京了。

    有那敏銳之人,從中發現了一絲的不對勁。

    可大部分人都沒發現這其中的蹊蹺。

    成王還覺得仁安長公主沒有過來求他,是在看不起他,心想等陳顯之來京後,他要狠狠的給他一個教訓。

    不過從聖旨發去到陳顯之來京至少要一個月的功夫,縱然陳顯之快馬加鞭趕來也至少要半個月的功夫。

    京城各王孫公爵之家隻想著等陳顯之來京後再來看這場好戲,卻沒想到,到了最後,這場好戲的主角變成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