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沉醉溫柔鄉
作者:逗比色      更新:2022-05-27 18:33      字數:2086
  不知情的人看著,以為是怕了魏子諸,這陣子或許真的被魏子諸壓得有點慘,明明以往朝堂上都是他的一言堂,現在卻屢次三番被魏子諸給占盡了風頭。

  但明眼人都知道,趙丙沒那麽容易放棄,更不可能說任由魏子諸重振朝堂,這樣一來,他以後的處境該當如何?

  又該如何自處?

  與之相同的是,魏子諸也告假不去朝會,知情人士說魏子諸也很少外出了,大部分時間都在公主府內。

  如果是以前的魏子諸,就是一年兩年不出公主府大門,也不會有人關注他。

  但現在不一樣了,作為如今朝堂上如日中天的人,他的一舉一動現在都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這些關注有好有壞。

  總的來說,魏子諸跟趙丙這兩人同時像是隱居了一樣,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

  反正沒有當事人出來說什麽,怎麽猜測的都有,有說魏子諸去了一趟丞相府後,兩人言和了的,隻是沒有向外界透露。

  也有說兩人不可能言和,應該都是在為將來的事情做一些準備,比如眼下受到極高關注的北境戰事。

  哦還有一件,那就是即將到來的端午。

  往日端午也就那麽過了,今年則不然,朝堂上因為帝師之位的爭執,讓今年的端午變得不一般了,所以也有說魏子諸待在公主府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為了應對接下來的端午詩會。

  若真能在端午詩會上出盡風頭意氣風發,那帝師之位,怕是沒得跑了。

  可要想孟方主持下的端午詩會拔得頭籌,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事情,即便是那些早就得到消息,同樣把自己關在家裏絞盡腦汁想要做出一篇驚世駭俗的詩詞來的才子們,也都頭疼不已。

  孟方跟楊瀚海不同,楊瀚海是大儒,為人更加親近隨和。

  而孟方則有些古板和嚴厲,又身為京都書院院長,可以說是整個大堯的學子,都算是他的學生,那些能夠在京都書院上學的青年才俊,哪一個不是身後背景不一般?

  這些人麵對孟方,都有種老鼠見了貓的畏懼感,更何況是別人?

  考慮這些事情,這麽猜測的人也就成了主流,人駙馬爺是為了端午詩會,那趙丙是為了什麽?

  無人得知。

  逐漸的,越來越多的人都接受了那個說辭,趙丙是怕了魏子諸,準備暫避鋒芒,保存實力了。

  這更加助長了魏子諸的聲望,起先隻是在京都這些大員圈子裏流傳,朝堂重臣那麽多,一個兩個都在談論,再通過府中家丁下人們往外傳。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在民間流傳了。

  至於不久之前,提及駙馬爺還跟窩囊廢三個字離不開關係,他們像是早就忘了有這一茬似的。

  不管外界如何猜測,魏子諸都充耳不聞,他其實挺忙的。

  薑恒澤接管公主府的酒水生意後,他沒啥事兒做,但很快李逵那邊就送了消息回來,南門的軍營選址和建營已經準備妥當了。

  魏子諸就讓人安排工部送弓弩過去,都是秘密護送,路上嚴加看守,對外就宣傳是戰爭器械, 也沒什麽人懷疑。

  而趙丙這個級別的人,怕是早就知道在沙州具體發生了什麽事情,弓弩一事想必也是瞞不住的。

  魏子諸也不在乎,除此之外,他就是忙著練字了。

  陳涵素這幾日來了例假,顯然是沒法做其他事了,樸鳳那邊,他也刻意沒去打擾,讓她跟家人團聚,不管這種團聚是好是壞,那也是人家的家事,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不管不問。

  等忙完這陣子再說。

  教他練字的,正是陳涵素。

  小兩口晚上打打鬧鬧睡在一起,白天閑情逸致的賞花練字,陳涵素這幾天俏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很多。

  府中的一些老人看在眼裏,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魏子諸的字其實不差,隻是跟陳涵素比起來,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當然,前提是魏子諸不要寫草書。

  前世他唯一練過的字,就是草書。

  沒別的,圖一個一筆帶過好寫,歸根究底還是為了偷懶。

  反正技多不壓身,正好可以借著這個理由,沒事讓陳涵素抓著他的手寫字,聞一聞陳涵素身上的幽香,時不時開一下車,把陳涵素逗弄得俏臉通紅。

  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生活麽?

  難怪都說溫柔鄉是英雄塚,魏子諸不是英雄,但陳涵素這裏,確實是溫柔鄉。

  時間飛逝。

  無數人翹首以盼的端午終於要來了。

  早在半個月前,京都書院就已經在做準備了,詩會所需要的所有東西,全部提上日程,確保到時候萬無一失。

  民間也在按照往常的習俗,準備過節用品。

  古代的娛樂方式不多,這種節日氛圍,異常濃鬱。

  甚至有時候兩軍交戰,因為這種重大節日,兩邊都會商議著先停戰,等過了節再打,反正打生打死跟過節,不影響。

  公主府內也按照習俗,在門口插上艾草,包起了粽子。

  魏子諸有時候其實覺得很奇怪,這個時代看似跟後世他了解到的曆史進程走向有很大不同,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近似的。

  比如擁有同一個春秋。

  而在春秋之後,有些地方相似,有些地方卻又大相徑庭。

  按照正常流程,走完春秋之後是秦國一統天下,秦王掃六合嘛,之後就是劉邦項羽推翻秦朝。

  可在大堯這裏,春秋之後並無秦和漢,這一段曆史進程,有嚴重的出入。

  縱觀整個天下十八州,還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千古一帝。

  最接近的,應該是目前最為強大的離國,國祚數百年,至今強盛,但也沒有完成大一統,越是去深思,魏子諸心裏就越疑惑。

  他也知道這些問題是想不通的,就好像他死了之後穿越這件事一樣,同樣想不出任何理由,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或許隻有哪天他見到了那位離國的皇帝,沒準能夠知道一些。

  因為離國的很多東西,都是最接近他所了解到的那個真實的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