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賑災之請xiN
作者:格魚      更新:2022-05-26 07:57      字數:2861
  饑腸轆轆的少年賀三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全家為求活命,離鄉背井,一路跟隨災民大隊逃荒北上,路上爹娘和兩個兄長活活餓死,兩兄妹僥幸存活,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才輾轉來到中都,卻沒遇上流民們夢寐以求的官府賑災。

  施粥確實是有。

  但中都城外就這麽幾座粥廠,每天就放那麽幾鍋稀粥,相對於龐大的流民基數,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爭不過那些搶粥的人,這才聽人說燕山這邊的寺廟有可能對災民施粥,於是賀三便帶著幼妹滿懷希望掙紮來到這裏,結果等了兩天,卻沒等到任何布施。

  今兒個午後,他本準備去山中溪流邊打點水喝,起身看到一隻黑鴉落在兄妹倆乘涼的這棵古樹枝頭,許是餓急了眼,他掙紮著攀上附近一塊巨石,有點異想天開想要擊落這隻鳥來充饑,結果不小心就將石子扔到了相鄰的安國寺裏,被如狼似虎的軍卒當成刺客抓進去,惹來滔天大禍。

  賀三兄妹忐忑驚懼,夾在幾個披盔執刀的軍卒中間,戰戰兢兢、踉踉蹌蹌被推搡著進入大雄寶殿。

  “還不跪下!”

  軍卒正待將兩人按倒在地,這時賀三看到了先前那錦衣少年,此刻趺坐在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美婦身側,又見他擺手道:“兩個餓得半死的小……孩子罷了,就讓他們坐著說話吧。”

  “小屁孩”險些脫口而出。

  完顏熙輕咳一聲,下意識端了端坐姿,聲音變得嚴謹起來:“嗯?還不取兩個蒲團來。”

  於是軍卒趕緊放開賀三兄妹,還有小和尚拿來兩個蒲團。

  賀三心裏湧起一絲希望,趕緊拉著妹妹趴到蒲團上,朝前方坐著的貴婦和錦衣少年連連磕頭,不住哀求。

  “夫人、公子饒命!”

  “阿姆救命!……”女童也跟著哥哥喊,喉嚨嘶啞口齒含混不清。

  早已中止了誦經的鮑氏看著這對骨瘦如柴,麵容肮髒,披頭散發,赤腳,說話結結巴巴的流民兄妹,大的不過十二三歲,小的最多五六歲,一雙腫脹的腳上生著好幾個血瘡,頓時動了惻隱之心,吩咐一旁的侍女道:“翠兒,讓寺裏準備些食物和水給他們。”

  翠兒剛要去,完顏熙趕緊補充了一句:“最好是稀粥和肉糜,再給換身幹淨衣物,找人給治治傷,記住,千萬不要讓他們一次吃得太飽。”

  翠兒乖巧點頭,卻又疑惑道:“小王爺,為甚不讓他們吃飽?婢子估計他們都餓急眼了!”

  完顏熙瞥她一眼,輕道:“就是因為他們餓久了,長期空腹,若驟然暴飲暴食,很容易撐死。”

  翠兒呀一聲:“婢子懂了,還是小王爺心細。”

  智遠合十:“善哉!”

  翠兒帶著賀三兄妹退下,完了鮑氏才扭頭望著完顏熙,麵色溫和問:“熙兒,怎麽回事?”

  完顏熙聳聳肩,隨意瞅了眼賀三兄妹的枯瘦背影,目光轉向了梁老先生。

  梁紫風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給鮑氏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隻三言兩語,鮑氏就明白不過是誤會並虛驚一場。

  “哎……兩個可憐的孩子!”

  鮑氏悠悠歎息道:“此番北方旱災,如此嚴重,朝廷確實準備不足,這些災民不知餓死了多少……我佛慈悲!”

  旁邊一幹僧眾,聞言紛紛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阿彌陀佛!”

  鮑親娘隨意一聲感歎,引來眾僧附和,空曠的大殿中突然一下子佛音繞梁,餘韻不絕。

  完顏熙心頭一動,突然起身向智遠抱拳為禮道:“大師,我們出京來寺中禮佛,一路上見災民無數,餓殍盈野,堪稱世間慘劇。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如今成群饑民困在燕山,總不能見死不救,寺裏可否開設粥廠,給他們一條活路?”

  “好一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完顏熙話音剛落,童顏鶴發梁紫風在側就大聲讚道:“小王爺悲天憫人,老朽佩服!”

  完顏熙並沒理會梁紫風又突兀其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吹捧,而徑自目光清澈,緊盯著身披袈裟寶相莊嚴的智遠大和尚,竟不給他絲毫轉移視線的機會。

  作為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他知古代寺廟往往擁有龐大廟產,即便遭受旱災,存糧也不會少了,尤其是安國寺這種香火旺盛的大廟。

  他初來乍到,行事本應謹小慎微,況且需要賑濟的災民數量難以計數,即便朝廷對此都會慎之又慎,原不該貿然開口為難安國寺的和尚。

  但想起中都城外那赤地千裏的慘狀,以及方才那對快要餓死的流民兄妹,他心裏就遏製不住衝動,忍不住要做點什麽。

  智遠雙眸微閉,旋即睜開。

  若是旁人,他自可完全無視。

  但趙王卻是金國最有權勢的幾個人之一,眼前這人又是趙王獨子,他說的話智遠當然不能無動於衷。

  尤其趙王妃鮑氏的性情智遠比誰都清楚,若直接回絕完顏熙的“賑災之請”,必惹得鮑氏心生不快。

  況鮑氏還是中都貴婦信眾這個小圈子的“領導者”,若因此失去本寺近十年來最大的施主,就更得不償失了。

  智遠慢慢合十為禮:“小王爺慈悲心腸,心係芸芸眾生,我輩佛門弟子,又焉能見死不救,那就便依小王爺所言,貧僧這就安排人去山下開設粥廠。”

  意思是既然小王爺開了口,咋也得給個麵子。

  “王妃,本寺先前之所以未曾施粥,主要是因為連年大旱,寺中田產荒蕪,存糧不足,加上各地來寺掛單的僧人日多,貧僧擔心力有不逮,不敢輕易為之。”

  “開設一座粥廠不難,難的是……一旦中都災民聞聲而動,全部湧上山來,局麵很難收拾。一個處置不當,屆時,本寺恐難免有損毀之虞。”

  智遠後麵這番話是衝著鮑氏說的。

  鮑氏聽了麵色便有些愁苦:“大師,熙兒少不更事,如此給寺裏添麻煩,弟子心中著實不安。”

  智遠扭頭囑咐執事僧去取賬冊,才又道:“王妃,我佛慈悲,無論如何,賑濟災民都是一場莫大功德,其實就算此番小王爺不說,本寺也準備開設粥廠,為災民略盡綿薄了。”

  “本寺在冊僧眾261人,遊方掛單僧暫存106人,廟中曆年積攢存儲米糧約900石,扣除自身所需,貧僧願取其中六成用於賑濟災民。”

  不多時,執事僧將安國寺賬冊取來,智遠呈上。

  鮑氏雙手接過,卻沒翻看,直接小心翼翼放在案上,才感激道:“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看得懂賬冊!大師慈悲為懷,真是災民的福氣。等過了這一陣,我讓王爺上奏朝廷,表彰大師和寺裏此番賑災的德行便是。”

  “多謝王妃。”

  智遠達到目的,麵色變得更加莊嚴,再誦一聲佛號。

  人情固然要賣,也隻能賣給王妃。他對小王爺印象雖不錯,但在他心中的份量還是鮑氏重的。

  關於大和尚這點欲語還休的彎彎繞,完顏熙看得一清二楚。

  不過他也懶得計較這些。

  同時覺也屬正常,佛門雖是清淨地,但畢竟要養活幾百僧人,還要維持體麵運轉,智遠豈能白當慈善家。

  擱他也不會。

  ……

  智遠合掌又道:“王妃,貧僧還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大師不必客氣,請講。”

  “本寺賑災期間,能否請王爺派兵護衛山門,免得生出禍端……”

  鮑氏當即扭頭望向赤喜:“就依大師所言,赤喜將軍,馬上派人回去稟報王爺,派支兵馬過來。”

  赤喜稍稍猶豫,還是低頭領命。

  以金國軍製而言,調兵遣將乃是軍國大事,趙王雖然執掌中都行營禁軍,軍權在握,但若沒有金帝鈞旨,最多隻能調用專屬趙王的內衛力量也就四五個謀克,還要向兵部報備。

  可一旦安國寺放出賑災消息,不知道有多少災民會蜂擁而至,沒有大隊禁軍協助,單憑趙王府的幾百親兵鎮場,怕也難控大局,搞不好要出大亂子。

  不過趙王對鮑氏母子的寵愛中都無人不知,赤喜不敢忤逆鮑氏之意,隻能先將難題接下,且看趙王如何處理。

  赤喜正待轉身出殿派人返城,卻聽自家小主子慢悠悠笑道:“赤喜將軍稍待,我有事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