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京城事,天下事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3-31 00:45      字數:2459
  偉大的王守仁終於成功了,他成功實現了自己終生追求的理想。

  一種空前的對世界的認知——“心學”誕生了,在一個偏僻荒涼的山洞口,在一片深夜寂靜的林中,悄無聲息,但是它的光芒將會映照整個世界,它的智慧將成為無數人前進的向導。

  王守仁的名字也將和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幾位聖人並列在一起,萬古流傳,隨時間而不朽。

  但是,暫時也就是這樣了,王大人通曉了世間終極的智慧,他的思想光輝已經在時間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人可以忽略。

  可是,智慧畢竟不能頂飯吃,心神通達的王大人心念回到現實中來,久站一日的雙腿已酸澀難忍,肚中也空空如也,咕咕亂叫。

  回吧,回驛站,小辛不知道今晚做的什麽好吃的,希望能給我留一點。

  在月光映照的林中,王大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辨識方向,向著龍場驛走去。剛剛產生在這寂靜林中的智慧光芒,永遠不會消失,而且,在以後的日子中,它其實真的能頂飯吃。

  能頂飯吃,這很重要。

  …………

  大明京城。

  劉建和謝謙被趕走後,內閣中隻有李東陽一人在苦苦支撐。他盡心處理政務,並努力挽救劉瑾做出的種種不利於國家發展的舉措。雖然各處小心,仍不免出些紕漏,讓劉瑾心生警惕,給他一些威脅和警告。

  劉瑾對這個唯一留在內閣裏的輔政大臣很是不放心,經常要安排人整治李東陽一下,不要讓他做出什麽危害自己地位的事情。

  李東陽雖然書讀得多,好幾次都小心翼翼周全化解了危局,但還是被折騰得夠嗆。

  與此同時,很多朝中的大臣也對他產生了誤解,以為他是巴結劉瑾才獨自留在了內閣裏,平日上朝都沒人和他走一塊兒。甚至,他的學生也對他不假辭色,有的性情剛烈的,還寫信痛罵他,要單方麵解除師生關係。

  李東陽苦不堪言,心中的痛苦無人訴說,也隻好日複一日堅持下去。

  先帝讓我保守的秘密還沒有告訴皇上,我要是氣不過走了,這大明天下,還不知道要被劉瑾這些奸佞之人禍害成什麽樣子。

  “唉——”。

  長歎一聲,繼續工作吧,我留在這裏,自然有我的良苦用心。

  李東陽是對的,他在悉心處理政務的同時,還籌措營救了許多劉瑾本來要迫害致死的朝中官員:

  正德二年,劉瑾打算整死在家種地的劉建和謝謙,李東陽出麵營救,沒讓這兩個倔老頭兒共赴黃泉;

  同年,禦史姚祥、主事張偉被誣告陷害,李東陽出麵營救;

  正德三年,有個叫方奎的禦史罵了劉瑾,劉瑾氣不過,打算讓他任上就為國家捐軀,李東陽出麵營救。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每次出麵營救,總是要和劉瑾打招呼的吧,總是要招待的吧,總是要低聲下氣求人的吧。這樣的情況多了之後,朝中明裏暗裏罵他的人也多了起來,說他沒有氣節,討好奸佞。

  也罷,罵就罵吧,我心裏明白就是了。

  相對於李東陽在朝廷裏的謹小慎微,大太監劉瑾可就威風得多了。祝厚照兄弟特別愛玩兒,十分會玩兒,平時別說朝政,送上去的奏章瞄都不瞄一眼。

  於是劉瑾的權力充分膨脹了起來。皇帝十分信任他,把什麽事情都交給他做,完事兒之後還不怎麽問結果。當時朝中的大臣往上遞奏章,都要準備兩份,一份給皇帝,一份給劉瑾。

  換句話說,在劉瑾掌握大權的那幾年裏,大明帝國的皇帝,基本姓劉。

  給大明當家的劉太監是想搞誰就搞誰,想弄誰就弄誰,他記性還特別好,特愛記仇。有誰罵過他,他永遠忘不了,以後要是有機會,弄不死你!

  除了愛記仇整人的一麵,劉瑾又是個比較“熱心腸”的人,換句話說,他其實是想幹一點事情的。

  無能之人的努力,其實往往等同於兩個字:狗屁。而且權力極大的無能之人,做點事兒之後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劉瑾公公一沒念過什麽書,二確實沒什麽能力,他做的一樁樁所謂“努力”,把朝政搞得一團糟,好端端的局麵搞得烏煙瘴氣,各級官員叫苦不迭。

  他又看不到這些沒過腦子的舉措造成的後果,一個勁兒隻想著先胡搞,後撈錢。他這樣胡作非為了幾年,權勢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肥,在他周圍盤踞的勢力也越來越龐大。

  大明太廟中的國運之龍,自從被竊國運受傷之後,已經萎靡很久了。

  …………

  劉瑾在朝中胡搞亂搞的時候,大明的龐大疆域之內,也在發生著各自的故事。

  正德二年,封地在江西行省的寧王朱宸濠賄賂劉瑾等人,恢複已裁撤的護衛,蓄養亡命之徒,並暗中資助江西一些山林中的蟊賊盜匪;

  同年正月,財大氣粗的善勝商會向整個天下發出懸賞,征求各種奇珍異寶洞天福地的消息。傳聞說,這商會的主人是想探究秘寶,修道長生;

  正德三年春,告別母親出外遊曆的如鬆大師,在山西五台山的小徑中行走時,忽有所悟,靜坐三日,周身奇光不絕;

  同年夏天,四川峨眉山境內,附近一山民的孩子在山中打柴時誤入迷洞,失蹤數日後才回到家中,未有絲毫損傷;

  除此之外,常有偏僻山林中的村落小鎮被洗劫一空的情況發生,有時房舍間炊煙仍在,犬吠雞鳴不絕,但已無一活人蹤影。

  這些村寨地處偏僻,有的數日半月後才會被發現,當地政府雖也派人悉心尋找,並層層上報,但都無結果,此後大都當成懸案,不了了之。

  一些安心在家,隻想安度此生的地方藩王,和部分地方大族勢力的家中,陸陸續續來了一些神秘訪客,耍了一些手段之後,與主人見麵。

  有人與這些神秘來客交流之後,心生恐懼急匆匆送客,也有人仔細思量,邀其進密室中洽談。

  監控天下的錦衣衛力量還是注意到了這些蛛絲馬跡,他們匯總觀察到的信息,上報中樞等候安排,但奇怪的是,大多數上報再無回音。

  同時,有些感覺敏銳的人發現,以前熟悉的上級和部分校尉也被秘密更換,不知是何緣由。

  正德三年的早秋,夕陽西下,辛歲正給馬兒添完草料。回到院中,王守仁的屋子已經修葺一新。王大人去教書了,過幾日才會回來。

  看著西山上那輪被烏雲遮住大半的紅日,辛歲莫名想起一句詩來: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此地沒有磻溪,沒有慈福寺,但的確是山雨欲來。

  ……

  注:“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中的“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詩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