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清涼遊(一)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4-21 22:37      字數:2246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一大清早,辛歲就在山林裏麵吟誦這首歐陽修的《五絕·小滿》,已經來來回回背了好多遍了。

  他也想背點別的,這樣顯得有些隱士風範,問題是他就記著這一首寫小滿的古詩。

  在林子裏挖野菜,有些無聊,嘴裏總要念叨些啥,一首就一首吧。

  已經是小滿時節。“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此時,在中華大地的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經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所以稱之為“小滿”。

  從小滿節氣開始,中華大地各地都漸次進入了夏季,氣溫持續升高,南北之地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所以辛歲趁著早上天氣還比較清爽,去附近的林子裏采挖一些苦菜。要是等到日頭毒辣起來,不說苦菜會被曬得沒精打采,自己也得飽受烈日灼曬的痛苦。

  小滿節氣的一候是“苦菜秀”,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這意味著,許多長得久的已經不適合食用了。

  此時大多已經長“老”的苦菜沒有了獨特的鮮嫩感,苦味也成倍增加,吃起來就不是享受,而是折磨了。

  辛歲放過了這些努力生長的野菜,而是盡量選擇剛生長出來的嫩芽,夏日的山林處處生機,倒也不虞挑選之累,很快就采挖了大半個竹簍。

  他站起身伸個懶腰,全身上下的酸痛便牽一發動全身。這是這些天來煉骨的後遺症,不過有以前配的藥酒的搭配,還算不得嚴重。

  這大半簍也夠了,驛站裏又沒冰箱,放不住,先回吧。

  對苦菜的喜愛,辛歲前世是從母親做的涼拌苦菜上得來的。

  每到清明剛過,山林坡地上的苦菜嫩芽就密密麻麻竄了上來,母親總會去采挖一些最鮮嫩的,回到家細細擇了,做一盤爽口解熱的涼拌苦菜。

  每次的一盤苦菜,辛歲自己倒是要吃上大半,到了龍場之後,他就自己去采挖製作,算是自己的一樣拿手菜,爺爺和王大人都很喜歡。

  回到驛站,擇去苦菜的根部和一些枯葉,清水多次衝洗去泥土,煮好之後過涼水,擠去水分切好;

  放在大碗中攪拌鬆散,放鹽和自己用石臼搗好的粗辣椒麵,拿熱油潑了,再放少許白糖、芝麻油、香醋,細細拌勻就好。

  做法實在簡單,但吃起來清熱爽口,並不濃重的苦味也能開胃,辛歲就一個人吃飯,索性就做了這一個菜,大快朵頤起來。

  近四千裏之外,山西行省,五台山上,有一個人也在吃苦菜。

  這個人的境遇就差得多了,他在一棵茂密的古樹之下,穿著有些破舊的僧服,腳上的草鞋破破爛爛的,身旁放著一隻搭褳。

  看著是個僧人,卻長著約莫五寸長的花白頭發,拿草繩隨意束了。

  僧人頭發已經花白,看著有垂暮之相,但是看到他的臉龐,又讓人覺得怪異。

  正在細心食用手中幹餅的僧人,有著一張年輕的臉龐,看著大約二三十歲,麵龐瘦削白淨,和一頭花白頭發實在不相稱。

  他咬一口幹餅,佐一棵在山中清泉裏洗淨的苦菜,幹餅堅硬難以下咽,就喝一口一旁木筒裏打好的清水。

  實在算不得可口的飯食,僧人卻吃得十分滿足,一塊幹餅幾顆苦菜下肚,他合十稱讚一聲,神情恬淡安樂。

  他拂去一些掉落在僧袍上的餅渣,含笑閉目而坐。

  很快,許多大螞蟻不知從何處來,爭先恐後地搶食地上的餅渣,很快就瓜分幹淨。大螞蟻們靜立在僧人身前,竟好像在行禮似的,而後默默回去來處。

  僧人依舊閉目而坐,山風吹拂,樹葉颯颯而動,一陣清涼。

  《名山誌》載:“五台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

  這是說山頂上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因此得名。

  此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也不見炎暑,故五台山又別稱清涼山,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五台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台”,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它又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是一處富有盛名的佛教聖地。

  每年來五台山或瞻仰菩薩聖跡、或朝拜祈福、或避暑遊樂的人數不勝數。也有各地的僧侶和尚來此參訪佛法,許多僧侶就成為居住在五台山上的“掛單僧人”。①

  正德三年,正月剛過,有一位老和尚風塵仆仆來到還滿是冰雪的五台上上。

  彼時也有很多來五台山過年的民眾下山回家,老和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並不如何起眼。

  他也像來此的所有僧眾百姓一樣,去所有的佛殿裏參拜過後,遊覽了山上的古刹名勝。

  這正是告別母親出外遊曆的如鬆大師。

  如鬆師父自從心有所感,回家照顧母親之後,就再未回到靈隱寺。

  正德元年的夏天,他辭別母親,打算出外遊曆,希望能通過在人間的見聞找到安定己心的方法。

  他不計較地域與時間,隨意在世間行走。年逾花甲的他身子骨還算硬朗,在山林裏就尋些野菜、吃些幹糧,在城中就托缽乞食,不覺辛苦。

  這樣過了半年光景,他眼見世間諸多景象,並沒有尋找到想要的答案。

  大明天下依舊是繁榮富庶的,大明的百姓也善良有禮,每每給他的木缽中裝滿飯食。每次看到笑著給他手中饅頭的小小孩童,他合掌行禮,心中卻愈發茫然。

  一日夜晚,他在一戶農家借宿,夢中,一處地域有慈悲的佛號聲吸引著他。

  他於是朝著那方土地行去,不管路途有多麽艱辛,如鬆師父還是挺了過來,到達了山西五台山。

  他遍尋山上佛殿,沒有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

  可是呼喚我的事物就在這清涼山中,所以,

  我該往清涼山中去。

  ……

  注:①(掛單。指行腳僧到寺院投宿。單,指僧堂裏的名單行腳僧把自己的衣掛在名單之下,故稱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