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周軍製
作者:憶流年      更新:2022-06-15 12:06      字數:2098
  大周軍伍,五軍十三路。

  漠北趙家有一軍三路,分別是龍騎軍及其麾下餘唐翎路軍,津文翎路軍,春新翎路軍。

  而山海關則是一軍一路,驍武軍及其麾下的鼓征城路軍,嘉峪關的虎賁軍及其麾下的景門城路軍。

  這三隻大軍是大周對抗突厥的主力,常年在邊境與敵對戰,他們的戰力和忠心唐赫並不懷疑,但是另外的幾隻軍伍唐赫要好好的整治一番。

  第一個就是唐家自己的軍伍,天策軍。

  天策軍是當年的唐家打天下時率領的親軍,為建立大周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來論功行賞時天策軍的將領最少,活下來的功臣們屈指可數,聞家就是當年追隨唐家的將門後人。

  後來邊關告急,天策軍又和其他的幾路大軍整合成虎賁和驍武軍,趕赴邊境抵禦突厥,留下來的天策軍隻剩下些老兵,後來經過幾次演變,留在京城的天策軍就不再出戰,成為了守衛皇陵的護陵軍。

  成為護陵軍後的天策軍,常備兵士兩萬,八千騎兵,一萬二步兵,他們的軍武,待遇都是按照邊境軍士配給,但是戰力就遠遠不如邊境軍士了。

  唐陽煦從皇陵回到京城後,唐赫直接命令蕭旗前去接管了這兩萬兵士,京城內的八千署衛司則是由蕭旗的副將杜瀆接任,等到皇陵那邊的軍營收拾結束,蕭旗便會帶著這兩萬人回到京城。

  第二個就是這次雲之瀾反叛的依仗,拱衛京城的三路兵馬。

  這足足有十萬人的兵馬,居然會讓雲之瀾調動起六萬人,在沒有虎符的情況下,這群將領居然會跟著雲之瀾的人進攻京城,唐赫對他們已經不能用失望來形容了。

  拱衛京城的這三路大軍,完全是各家門閥將家中的不重要的子弟扔進去鍍金的混子營,因為有邊軍的存在,他們拱衛京城的職責幾乎不存在,這三路大軍的將領們整日就是飲酒作樂,不思進取。

  除了中翎路軍的將領還好些,另外兩路就是一攤爛泥完全扶不上牆。

  唐赫也沒有想要繼續留下這些人想法,這次他就要讓三路軍直接合並成一路,原本的十萬人要精簡要裁撤,他隻要八萬人就足夠了。

  兵在精不在多,他是不願意用大周的兵士的肉身去和突厥的軍馬硬碰硬的。

  但是這件事需要一個在軍中有足夠勢力,背景和個人能力要足夠硬的人去做,唐赫已經有了不錯的人選。

  第三個要整治的,也是唐赫最窩火的軍伍,大周平波水軍。

  大周平波水軍,由兩支主要的水軍組成分別是浠江水路軍和化平江水路軍,除了這兩支橫貫大周的大江組成的水軍,還有一些小水軍,比如運河水軍和一些州郡內的水軍也屬於平波水軍管轄。

  這個平波水軍內腐敗橫行,也是各大門閥家族最喜歡將家中子弟送去的地方,大周水運暢通,天南海北的貨物通過水運運往大周各地。

  而那些家族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千方百計的想要繞開大周戶部的檢查,大周的水軍就成了他們的屏障,由軍中的船隻打掩護,或者直接將他們的貨船改成水軍用船,不用接受戶部的檢查。

  而梅峰將孩童送往突厥走的也是水路,那些本該是保衛大周百姓的水軍最後成為了門閥們欺淩百姓的工具。

  要不是因為大周境內的水賊和域外敵國的威脅,唐赫是真想將整個水軍連根拔起。

  不過這次軍改唐赫已經想好了,就算會暫時影響戰力,他也要重新打造一支堅韌不拔的水軍。

  除了這幾個的主要的軍伍,剩下的就是負責守衛大周西部的太川城路軍,負責南方寨主的澤洛山路軍,還有公認的大周最弱的豐善城路軍。

  豐善城路軍負責的是江南地區,而江南地區已經數百年沒有見過刀兵,他們這五萬人就是在豐善城中養老的兵士,就連唐赫也沒有想好如何處理這一路軍。

  唐赫的這一次軍改決定要將抗擊突厥的邊軍融合成一個整體,統一為拒北軍,拒北軍是由龍騎,虎賁,驍武軍組成,這三軍麾下的幾路軍伍直接並入軍中,不再有區別劃分。

  這支新的軍伍足足有百萬餘眾,合並後的龍騎軍兵力增至四十萬,三十萬騎兵和十萬步兵,而虎賁軍依靠天險,原本的兵力相較於的另外兩軍少,合並之後,有二十萬之眾,五萬騎兵十五萬步兵。

  至於守護山海關的驍武軍也是四十萬,山海關是大周的北部大門,無險可依,無險可守,完完全全就是平地坐起了一座城池,山海關一破,突厥的鐵騎便可以直逼京城。

  突厥幾百年來已經不知道進攻了山海關多少次,這座城池從未被攻破過,仍舊死死扼住突厥南下的鐵蹄,守護著大周的安危。

  這次合並後,山海關的守軍有四十萬,十五萬騎兵二十五萬步兵。

  這支抵禦突厥的拒北軍,不經過兵部,他們的所有消息直接上至皇帝,由唐赫親自做決策,山海關的守關大將平桉和嘉峪關的守關大將聞颺應該不會有什麽反對的聲音,而趙家就不好說了。

  唐赫托趙羽帶給趙家家主的信,到現在還沒有個回應,也不知道自己這個姑父是怎麽想的。

  至於大周境內的駐軍,等唐赫將拱衛京城的十萬人裏的雜質剔除幹淨後,會和蕭旗麾下的兩萬天策軍重新整合打磨,唐赫要讓天策軍的威名在他的手中重新的響徹大周。

  “臭小子,你給我下來!”

  豐善城內的一座大宅院中,一個中年男人正拿著雞毛撣子的指著屋頂上的青年罵道:

  “徐陽明你長能耐了是不是,三天不打,你還真給我上房揭瓦了是吧!”

  “哎呀老爺,你別喊了,別再嚇著孩子,你們幾個看什麽呢,還不快去把少爺接下來,小心點啊!”

  中年男子被氣的咳嗽不已,身邊的豐腴婦人急忙扶住他,心疼的說道。

  而坐在屋頂上的青年緩緩睜開雙眼,隨後目光堅定的從房上一躍而下。